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64SCTCA)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患者均采用64SCTCA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冠状动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89%,阳性预测值85%,阴性预测值91%。结论:64SCTCA作为无创的检查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预测及早期诊断冠心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16SCTCA)对男性和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疑诊为CAHD的受检者共105例(男61例,女44例),对其分别行16SCTCA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为诊断CAHD的金标准,评估检查结果。结果105例受检者中,16SCTCA共显示1 184个冠状动脉节段可进行评价。16SCTCA诊断男性受检者冠状动脉显著狭窄的敏感性为93.6%,特异性为95.1%,阳性预测值为73.9%,阴性预测值为99.0%,符合率为94.9%;诊断女性受检者冠状动脉显著狭窄的敏感性为84.1%,特异性为94.4%,阳性预测值为77.9%,阴性预测值为96.2%,符合率为92.4%;女性受检者接受16SCTCA检查诊断冠状动脉显著狭窄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低于男性(P<0.05)。结论16SCTCA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尤其适用于男性。  相似文献   

3.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 CTCA),,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56例确诊或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CCA)检查,并以CCA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美国心脏协会冠状动脉改良分段法,分析共825个冠状动脉节段CTCA图像质量及其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情况,得出CTCA诊断有意义病变(冠状动脉狭窄≥50%)fl',J正确性,并分析影响CTCA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798个冠状动脉节段图像可以满足诊断要求,12个节段中因运动伪影或15个节段管壁严重钙化无法对血管腔进行评估。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50%狭窄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8.1%、97.8%、89.9%、97.4%和96%。影响图像质量主要因素为快心率、严重钙化。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高,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十分准确,可作为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无创性筛查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128SCTCA)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49 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128SCTCA筛查,对其中59例患者同时作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分析比较128S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 341例患者成功完成了128SCTCA 检查,并可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193例患者的596支冠脉伴有不同性质的斑块和不同程度的狭窄,对其中59 例冠心病患者以 CAG为金标准,得出128SCTCA 诊断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 100 %、90.23 %、92.57 %、100 %、95.59 %.从 59 例患者的 295支冠脉中检测出136个斑块,脂质软斑块、纤维斑块及钙化硬斑块分别占18%、11%、71%.结论 128SCTCA是一种无创的成像方法,冠心病的检出准确程度高,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接近CAG,区分高危斑块优于CAG,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筛查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28层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CTA)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性及其对斑块性质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60例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CTA)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CA)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双源CCTA显示冠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统计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结果:1准确性评价:基于节段水平分析,敏感性93.9%,特异性96.5%,阳性预测值89.1%,阴性预测值96.5%,准确率91.9%。CCT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结果与CCA一致。2斑块性质:共检出斑块236个,其中脂质斑块67个,纤维斑块74个,钙化斑块95个,钙化斑块比例较高。结论:双源CCT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高,对斑块性质判断上有一定的优势,对冠心病的筛查有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筛选价值.方法 对70例(包括61例拟诊冠心病患者,9例PTCA术后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16SCTCA)检查,对16SCTCA显示的冠状动脉情况进行评估,其中18例冠状动脉有病变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比分析,评估16SCTCA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检出情况.结果 每例对冠状动脉的18段血管进行分析,70例患者共显示可用于诊断的图像1083段,占应显示血管86.0%;其中显示钙化27例70段血管,检出冠状动脉发育异常17例,其中检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7例,检出冠状动脉有临床意叉狭窄18例30段.16SCTCA诊断≥50%狭窄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98.3%,阳性预测值为86.7%,阴性预测值为99.3%.结论 16SCTCA对于冠状动脉疾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病变程度较可靠,可发现冠状动脉发育异常,是适合于筛选冠状动脉疾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16SCTCA)对男性和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疑诊为CAHD的受检者共105例(男61例,女44例),对其分别行16SCTCA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为诊断CAHD的金标准,评估检查结果。结果105例受检者中,16SCTCA共显示1184个冠状动脉节段可进行评价。16SCTCA诊断男性受检者冠状动脉显著狭窄的敏感性为93.6%,特异性为95.1%,阳性预测值为73.9%,阴性预测值为99.0%,符合率为94.9%;诊断女性受检者冠状动脉显著狭窄的敏感性为84.1%,特异性为94.4%,阳性预测值为77.9%,阴性预测值为96.2%,符合率为92.4%;女性受检者接受16SCTCA检查诊断冠状动脉显著狭窄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低于男性(P〈0.05)。结论16SCTCA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尤其适用于男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79例可疑或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40层螺旋CT扫描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然后对2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9例患者共有711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675个(94.94%)可用于评价,结果显示40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88.04%,特异性为91.08%,阳性预测值为77.47%,阴性预测值为93.56%.对冠状动脉〉50%狭窄的检出准确率为90.66%.结论 40层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及病变程度的评估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冠心病的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2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者采用多种后处理方法重建图像,回顾性分析总结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结果发现不同类型粥样斑块310处;并与同期的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了14例147节段,统计学结果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管腔内径狭窄≥50%的敏感性95.5%,特异性92.2%,阴性预测值97.9%,阳性预测值82.7%。总符合率93.2%。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冠心病的有效筛查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
丁一波  朱斌  季桂珍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2):1354-1357
目的 评估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患者资料.通过主观评分的方式评估其64-SCTCA的图像质量,同时通过比较64-SCTCA与SCAG的一致性,评估64-SCTCA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质量评估显示64-SCTCA的图像质量良好,平均(3.4±0.94)分,主干及近端分支成像清晰,远端也基本满意.64-SCTCA对于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96.8%,特异性95.5%,阳性预测值96.3%,阴性预测值95.2%;对中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高,轻度冠脉狭窄准确性相对较差.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良好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16层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显示情况及临床价值。方法:39例患者进行16层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疑似冠心病者31例,PTCA术后8例)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析16层CT对冠状动脉各节段的显示情况。以管腔直径减小>50%为标准,判定冠状动脉狭窄。分析16层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及对病变性质的显示情况。结果:16层CT对冠状动脉的总体显示率为94.8%(333/351)。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总体敏感性为82.2%,特异性为94.7%,符合率为86.0%。16层CT显示钙化及非钙化斑块混合存在致血管狭窄21处,高估3处;中间密度斑块致狭窄8处,高估3处;软斑块3处,无显著狭窄。16层CT能清晰显示支架位置、形态及远端血流,1例再狭窄,1例闭塞,余通畅,其结果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一致。另外,16层CT显示冠状动脉起源变异2例,前降支冠状动脉瘤1例,室壁瘤1例,房间隔缺损1例。结论: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颇具潜力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全面的评价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64排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狭窄≥50%)的对比分析,探讨64层螺旋CT评估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2月~2008年10月于我院同期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常规经皮冠脉造影的112位冠心病患者的影像资料,以常规冠脉造影为参考标准,对2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估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准确性。结果:按常规冠脉造影计算,112例患者共发现374处病变用于评价,MSCT造影检测冠脉病变总的准确性为90.6%,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4.3%和5.1%;其中MSCT检测为假阴性均发生在左回旋支和右冠远段,假阳性均为冠状动脉伴有钙化。结论:64排螺CT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准确性较高,但血管解剖和冠状动脉钙化可能会影响其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价和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64层多层螺旋CT(MSCT)对冠状动脉狭窄显示的准确性、可靠性。方法收集32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行64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同期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对两种方法评价的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64层MSCT可评估率为91.53%。与SCA对照分析,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94%、98.59%、95.88%、99.64%。结论 64层MSCT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无创性的评估冠脉血管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探讨壁冠状动脉在收缩期、舒张期的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68例行冠状动脉CTA扫描病人,选择其中50例心肌桥病人多期成像均较满意,并测量心肌桥长度、厚度及壁冠状动脉在收缩期、舒张期受压程度及其对伴随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1668例病人中463例发现心肌桥(27.7%)、左前降发生率最高达75%(347/463),50例病人心肌桥的平均长度为12.3mm,平均深度为2.9mm,心肌桥长度大于10mm时,纵深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受压程度舒张中期与收缩中期基本一致,而表浅型心肌桥冠状动脉受压于收缩中期持续至舒张中期,壁冠状动脉受压情况与心肌桥厚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狭窄程度存在一定关系结论心肌桥厚度及长度与壁冠状动脉受压程度及邻近冠状动脉斑块形成相关;对浅表浅型及纵深型心肌桥舒张期受压程度评估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桢 《浙江临床医学》2012,14(2):162-164
目的 评估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方法 对52例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作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患者,通过主观评分方式评估其64-SCTCA的图像质量,同时通过比较64-SCTCA和SCAG的一致性,评估64-SCTCA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64-SCTCA的图像质量均良好,平均(3.4±0.94)分,主干及近端分支成像清晰,远端基本满意;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96.8%,特异性95.5%,阳性预测值96.3%,阴性预测值95.2%;对冠状动脉中等度以上狭窄准确性高,对轻度狭窄准确性相对较差.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良好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AIM: To compare diagnostic value of electron-beam CT (EBT) and multislice CT (MSCT) angiography in detection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MATERIAL AND METHODS: 140 CAD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EBT (n = 97) or 4-slice CT (n = 43)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 as a gold standard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RESULTS: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EBT angiography in coronary stenosis detection (proximal and mid segments) were 86 and 97%, respectively.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MSCT angiography were 87 and 98%, respectively. 6 and 7% of coronary segments were excluded from the study because of bad image quality in EBT and MSCT group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registered in diagnostic value of EBT and 4-slice MSCT angiography in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detec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oronary 64-slice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64S-C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CA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行64S-CCTA患者完整资料,并以近期(2周之内)实施的X线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G)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可用于评估1,129段冠脉中,64S-CCTA显示轻度和明显狭窄病变各为122、231段,其中各有61、198段得到CAG证实;64S-CCTA判断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8.39%、96.35%、85.71%、97.10%及24.22、0.12;在CAG确诊狭窄节段中,64S-CCTA在轻度狭窄和明显狭窄中分别检测出非钙化性斑块、钙化斑块各为32、65 和154、53个.结论 64S-CCTA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对病变血管管腔狭窄及不同性质粥样硬化斑块与狭窄关系的评价有一定价值,可作为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筛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