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乳腺囊性增生病60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囊性增生病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对乳腺囊性增生病进行bcl-2和PCNA标记。结果60例乳腺囊性增生病中,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24例,bcl-2和PCNA的阳性表达分别为66.7%和54.2%;伴导管乳头状瘤者25例,bcl-2和PCNA的阳性表达为16.0%和20.0%;伴大汗腺化生者52例,bcl-2和PCNA的阳性表达为5.8%和7.7%;伴囊肿形成者53例,bcl-2和PCNA无阳性表达。结论乳腺囊性增生病伴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者与乳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而导管乳头状瘤、大汗腺化生、囊肿与癌的发生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
黄培隽 《广西医学》2011,33(4):469-471
目的 探讨超声对肿块型乳腺增生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肿块型乳腺增生症患者92例,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92例患者超声检查发现乳腺肿块110个,其中囊肿型32个,混合型9个,实质型69个.病理诊断囊性增生29个,乳腺腺病63个,导管乳头状瘤8个.囊性增生伴导管中度不典型增生6例,表现为囊肿壁增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乳头状瘤患者进行了超声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66例患者中超声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4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伴恶变可能6例,乳癌可能4例,囊性增生5例,囊性增生伴腺瘤样结节形成3例;病理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4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局部上皮异型增生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伴恶变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伴炎症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囊性增生及纤维瘤形成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陈旧性出血2例。结论超声诊断乳腺乳头状瘤准确可靠,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能对良、恶性乳头状瘤进行鉴别诊断,给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乳腺增生病(附258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  赵勤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1):100-102
通过对甘肃省肿瘤医院1995年8月~2004年12月期间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81例乳腺增生病例分析,结合复习有关文献,对本组病命名、临床分型和病理特点及治疗原则提出见解。强调乳腺增生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良性病变,但其中囊性增生伴随增生活跃的乳头状瘤病时,癌变几率较高。指出规范对本病Ⅰ型小叶增生诊治行为;正确掌握Ⅱ型乳腺腺病的手术适应证;深化对Ⅳ型硬化性腺病和Ⅴ型纤维病的临床特点的认识;提高对囊性增生(Ⅲ型)的诊断水平和手术规范化是肿瘤专科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乳腺X线立体钢丝定位术对不可触及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评价乳腺X线立体钢丝定位术对不可触及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应用美国ContourⅡ型175mA高频钼靶乳腺X线机及立体定位系统,将乳腺定位针穿人可疑病变区,指导外科活检,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乳腺癌17例,囊性增生病10例,腺纤维瘤15例,导管上皮增生8例,腺病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慢性炎症2例,脂肪瘤、囊肿各1例。提示X线立体钢丝定位术适用于不可触及乳腺病变的定位诊断,可提高乳腺癌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钼靶引导下穿刺活检在乳腺隐匿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触诊阴性而钼靶显示结节或微钙化的乳腺病灶行粗针穿刺活检。结果 32例病灶中,恶性病变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乳腺腺病12例,腺病伴非典型增生3例,纤维腺瘤9例。结论钼靶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是诊断乳腺隐匿性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胰腺囊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等特点,为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14年南京医科大学上海一院经介入或手术治疗并最终经病理确诊的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纳入82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其中假性囊肿26例,先天性囊肿2例,潴留囊肿4例,浆液性囊性肿瘤14例,黏液性囊性肿瘤1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2例,实性假乳头状瘤7例,神经内分泌肿瘤囊性变1例。超声、CT、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超声内镜(EUS)对囊性病变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6.6%、30.4%、37.8%、20%、40%及77.8%。16例胰腺假性囊肿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壁内引流术,余66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胰腺囊性病变多无特征性临床表现,CT、MRI和EUS为囊性病变诊断的重要方法,对除假性囊肿外的其他病理类型,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乳腺增生症的彩色多普勒分型与病理组织类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1848-1849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症的彩色多普勒分型及与病理组织类型的关系。方法:对106例乳腺增生症患者的二维图像及彩色血流表现进行了仔细观察,与病理学组织类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囊肿型图像者病理多为乳腺囊性增生;实质型图像者病理多为小叶增生症、导管上皮增生及乳头状瘤增生以及不典型增生;混合型图像者病理为乳腺囊腺增生或多种混合病变。乳腺增生症的实质型图像易与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相混淆,需结合血流信息综合分析。乳腺增生症的彩色血流显示率为26.4%,收缩期最大流速(11.23±5.36)cm/s,舒张期最低流速(3.1±2.21)cm/s,阻力指数(0.72±0.15)。结论:乳腺增生症声像图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对照具有特征性表现,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与乳腺性病变的关系。方法:对50例乳腺癌及50例乳腺良性病变标本,作全乳腺大切征,病病理学观察及癌胚抗原(CEA)、c-erbB-2基因、p53基因表达的多项指标检测研究。结果:50例乳腺癌大切片病理观察显示,乳腺导管上皮增生及乳头状瘤病与癌有移行关系。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正常乳腺各项检测均为阴性;乳腺良性病变的CEA、c-erbB-2、p53基因阳性表达率较低;而乳腺癌组织的CEA、c-erbB-2、p53基因的阳性表达率较高,重度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及重度乳头状瘤病上述指标的阳性表达率与乳腺导管内部叮近。结论:乳腺导管上皮增生及乳头状瘤病与乳腺癌有显著相关性,其他腺良性病变与乳腺癌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刘锋  张开生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105-105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的病理分型及治疗,乳腺癌的癌前病变。方法:本组单纯肿物切除79例,乳腺区段切除606例。结果:随访768例,随访率80.3%,复发10例,再次手术9例。结论:症状轻微的乳腺增生症可不必治疗。对乳病症型、小叶增生型及不伴有纤维腺瘤样结节的纤维腺瘤病型可非手术治疗。重症乳腺增生病伴有纤维腺瘤样结节的纤维腺病型,纤维化型及囊肿病型采取手术治疗。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不典型小叶增生及乳头状瘤病应视为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1.
对80例乳腺增生症切除的肿块标本进行HE染色并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认为乳腺增生症病变主要发生于小叶小管和末稍导管,其基本病变为上皮细胞增生及腺腔扩张。囊肿病与腺病不同而又有联系,由腺病可发展为囊肿病,为预防乳腺癌,顽固性乳腺增生症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特殊类型乳腺良性肿瘤—乳腺腺肌上皮瘤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二例特殊类型乳腺良性肿瘤—乳腺腺肌上皮瘤作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最显著特点是肿瘤由二型细胞(腺、导管上皮和增生性肌上皮细胞)形成的腺、导管结构以及间质中形成的肌上皮细胞实性岛二者组成,形态上应与纯粹的肌上皮瘤、恶性肌上皮癌、乳腺多形性腺瘤、乳腺小叶增生和乳腺纤维腺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mucocele-like lesion,MLL)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 对8例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组织化学AB和PAS染色,SP法进行AE1/AE3、P63、c-erbB-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8例MLL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9岁,7例临床可触及肿块,均位于单侧乳房,平均大小2.6 cm。病变大体上呈多囊性,切面呈黏稠胶冻样。组织学上均可见大小不一、扩张的多囊性改变,囊内充满黏液。囊肿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囊肿外层可见肌上皮细胞。被覆上皮可有乳头状增生(2例)及不典型增生(1例)。较多囊肿内黏液穿破囊肿壁进入间质形成无内衬上皮的黏液湖。囊肿内或间质黏液湖中可见数量不一的细钙化,部分病例囊肿周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囊内及间质内黏液湖特染AB及PAS染色均呈阳性。囊肿内衬上皮及黏液湖中腺管上皮AE1/AE3阳性,其外侧可见数量不一的P63阳性的肌上皮细胞。c-erbB-2染色均阴性。结论 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是一种独立的良性乳腺增生性瘤样病变,需与黏液腺癌等进行鉴别,有必要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无肿物乳头溢液与早期乳腺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乳腺无肿物乳头溢液的102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病变导管,做病理检验,如为恶性,则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果本组病例良性者95例,占93.1%,其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乳腺囊性增生病80例(78.4%),乳头状瘤(病)伴瘤细胞或导管上皮增生活跃(癌前病变)12例(11.7%),3例为慢性炎症(其中1例伴导管内异物);T0期乳腺癌7例(6.9%),均为血性乳头溢液,占血性溢液的11.3%。结论对乳腺无肿物乳头溢液行病变导管切除,病理检验对检出早期乳腺癌及癌前病变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 乳腺小叶增生亦称乳腺纤维性囊肿病、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囊性增生症、乳腺结构不良、慢性囊性乳腺炎、慢性囊性乳腺病、乳腺腺病、纤维囊性乳腺病、乳痛症、乳腺增生症、Rechus 病(法国)、Schim-melbucch 病(德国)、Cooper 病(英国)、Bloodgood 病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学创新》2016,(21):46-50
目的:深入研究胰腺囊性病变的CT影像特点,寻找不同病理类型病变的影像特异性,提高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本院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胰腺囊性病变,分析CT影像表现,结合临床及病理学特征,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结果:真性囊肿3例,假性囊肿5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2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瘤(癌)5例,实性乳头状瘤4例。结论:CT对于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告一例年轻女性的乳腺交界性叶状肿瘤,同伴多个导管内上皮乳头状瘤样增生,并有乳腺癌家族史。方法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方法。结果导管包括乳头状瘤样增生的上皮细胞核ER、PR为阳性,余Cerb-2、EGFR和P53均不表达。导管周围和管腔内叶状肿瘤上皮下间质细胞核Ki-67阳性,偶见于腺管周围以外的区域,占增生间质的30-40%。结论乳腺交界性叶状肿瘤伴上皮乳头状瘤样增生少见,应注意观察,尤其是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的病人。  相似文献   

18.
刘廷  齐凤杰  赵树鹏  姚萍 《广东医学》2012,33(2):192-195
目的 研究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14-3-3σ和Mdm2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两步法检测浸润性乳腺癌73例、乳腺导管原位癌20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2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0例、乳腺腺病10例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12例中14-3-3σ和Mdm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73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14-3-3σ的阳性表达率为20.5%,2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为40.0%,20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为65.0%,1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为70.0%,10例乳腺腺病为80.0%和12例癌旁正常组织为83.3%,其中浸润性乳腺癌明显低于乳腺癌旁正常组织(P<0.05);14-3-3σ的表达在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HER-2受体及ER受体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特征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dm2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乳腺导管原位癌、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腺病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6%(45/73)、55.0%(11/20)、45.0%(9/20)、40.0%(4/10)、30.0%(3/10)30%和16.7%(2/12),其中浸润性乳腺癌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Mdm2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14-3-3σ和Mdm2蛋白的表达在浸润性乳腺癌中呈负相关(rs=-0.458,P=0.000).结论 14-3-3σ和Mdm2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中异常表达,说明其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安珂微创技术在乳腺肿块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安珂微创技术对我科收治的230例乳腺肿块患者375处乳腺肿块进行肿物切除或活检术。结果:375处乳腺肿块中纤维腺瘤125处,乳腺腺病92处,乳腺腺病伴纤维腺瘤形成74处,导管上皮增生33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4处,乳腺积乳囊肿16例,乳腺脂肪坏死5处,肉芽肿性炎2处,原位癌2处,浸润性导管癌2处。结论:超声引导下安珂微创技术进行乳腺肿块的切除或活检手术具有操作简单、有效、微创、快速、美容效果,并可降低早期乳腺癌漏诊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张浩 《医学文选》2005,24(5):854-856
乳头溢液是在各种乳腺疾病中均可发生,常见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状瘤病、乳腺癌、乳腺导管扩张症及乳腺囊性增生病等,乳头溢液的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是乳腺癌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