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组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传染病。随着CT机的普及,CT检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观察出血热患者肾脏改变及其他脏器改变。本研究对2003-2005年在我院住院的38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各脏器CT结果进行分析,探讨CT检查对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各脏器损害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病情随访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短期发热,继之出现出血、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症状为特征。笔者收治1例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入院时已出现多脏器功能不全,通过枸橼酸抗凝应用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控制,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84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不同病期的108份血标本和25例健康体检者血标本中的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功酶结果做了对比观察,流行性出血热病人乳酸脱氢酶在发病初期发热期明显增高(经t检验,P<0.01),乳酸脱氢酶同功酶在出血热病人发病各期呈不同变化。说明乳酸脱氢酶可作为流行性出血热病人早期诊断指标,乳酸脱氢酶同功酶可用来观察出血热病期进展,为临床提供动态依据。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季流行性出血热进入高发期.该病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传播媒介为老鼠,是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本文对2007年春季在吉林省爆发的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与预防作出浅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特点,为防治儿童流行性出血热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收治36例流行性出血热儿童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儿童流行性出血热临床经过不典型,易出现多脏器受累,但以心肌、肝脏、神经系统损害常见,肾功能改变不明显。结论儿童流行性出血热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应动态观察分析,才能防止漏误诊。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分析148例腹部严重多脏器损伤病人的抢救措施及诊治效果。结果提示腹部严重多脏器损伤关键在于早期液体复苏、维持生命体征,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正确处理,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可提高腹部严重多脏器损伤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问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 ) ,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中主要两型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2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病症是什么 ?感染了汉坦病毒后 ,病人初期症状为发热 ,体温急剧上升 ,出现“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 ,“三红”(面红、颈红、上胸红 )等症状 ,出现病毒血症 ,在身体某些部位出现出血点 ,发生毛细血管出血 ,病毒侵入肾脏引起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发病初期症状与感冒相似 ,临床上很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 ,由于没有特效药 ,极易导致死亡。3.流行性出血热的危害是什么 ?流行性出血热由于…  相似文献   

8.
作者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Rn9株实验感染乳小白鼠(昆明种),发现病毒对组织器官的影响属于多脏器损伤,尤以肺肾较严重,表现为细胞变性、坏死;脑、脾病变较轻,表现为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各脏器血管均受累。作者认为各脏器局部解剖结构,血管分布数量的差异是造成病变轻重的主要原因。透射电镜观察表明Rn9株病毒对各脏器细胞的损伤以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高雅敏  陈平 《职业与健康》2005,21(12):2005-2006
出血热是一组以发热、出血、休克为特征的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原性疾病.能引起肾脏损害的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多为地区急性传染病.在我国一些地区均有流行发生.其诊断主要是依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在诊断中的意义,我们对2002~2004年在我们医院就诊的36例门诊及住院病人的检查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组查阅12例,死亡1例。此病发病率在我地区逐年上升,且来我院就诊多为中晚期病人即休克期及少尿期,因发热期多在县级以下医院就诊。来我院就诊者:发热期2例,低血压休克期1例,少尿期9例。结合临床实践,浅谈流行性出血热的患者的护理。  相似文献   

11.
出血热是一组以发热与出血倾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毒性疾病,大约有10余种,分为有肾损害综合征出血热和无肾损害综合征出血热两大类。流行性出血热是前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 流行性出血热的潜伏期平均为14天,发病期约为5天,病人骤然起病,发热39摄氏度以上。病程发展到第5天热退时进入休克期,一般此期持续数小时至数十小时,如持续低血压休克达2天以上并伴有高热者,提示预后不良。当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进一步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新生儿窒息的预防,防止新生儿窒息导致新生儿多脏器损伤、伤残和死亡的发生。方法:对长治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2005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66例重度新生儿窒息导致脏器功能损伤及死亡情况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脏器功能损伤发生率亦高达54.50%;宫内窘迫及高危妊娠与多脏器功能损伤无明显相关;多脏器损伤发生率与窒息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3697,P0.05)。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特别是产前保健,提倡和普及新法接生,采取新法复苏技术和手段,提高气管输氧率,减少不合理的呼吸兴奋剂的使用,复苏后及时转诊,尽可能缩短窒息时间,减轻窒息后缺氧缺血所导致的多脏器功能损伤及后遗症。  相似文献   

13.
鉴于有关出血热免疫复合物的研究报告有矛盾,作者对在芬兰所见的4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原文称为流行性肾病)的肾活检材料进行了免疫荧光和电子显微镜检查。病人为19~36岁的男性,在发热后8~18天采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出血热误诊分析江苏省常州卫生学校213003潘东明流行性出血热以发热、出血和肾功能损害为临床特点。但近年不典型出血热病例增多,为了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现对收集的流行性出血热15例误修原因分析如下:一、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本组6例,男4例,女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诊断、急救、手术等临床问题.方法总结本科1995~2003年住院经手术抢救的腹部创伤病例129例,对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29例病人获救康复124例,占96%,死亡5例,占4%,死亡原因3例是肝脏严重破裂大出血,2例是腹内多脏器广泛损伤.结论腹部创伤病人入院后首先建立输液途径,积极预防和纠正休克,尽快通过临床检查或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内脏损伤严重者果断手术探查处理.  相似文献   

16.
我院从1982年11月至1985年12月应用日本BN-ASR-1型人工肾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20例,总结如下: 根据1981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西安会议分型标准均为重型和危重型。其中并发肺水肿、脑水肿、急性腹腔内出血各2例,肾被膜及肾实质出血、严重出血、多脏器衰竭各1例,心动过缓2例,高血压3例。  相似文献   

17.
1.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乙类传染病,经鼠传染给人,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主要传染源.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黏膜出血和肾脏损害,有一定的致死性.每年秋冬季(10月至次年1月)和春夏(3月至6月)为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高峰.这种传染病传播途径很多,包括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及母婴传播,一般以呼吸道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咸宁市某县发生的4例流行性出血热(HFRS)病例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4例病例的发现、诊断和调查处理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结果咸宁市某县发生的4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死亡1例,3例临床均出现发热,伴呕吐和腹泻症状。疫源地宿主动物调查以民工居住区鼠密度最高,达到27%,远远超出3%的流行性出血热疫区鼠密度的控制标准。结论咸宁市某县此次的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发生在居民区,有必要建立常规的监测点,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由汉坦病毒引起,是以发热、出血和肾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基本病理特点是全身小血管、毛细血管的广泛损伤,导致机体各器官的损害.   ……  相似文献   

20.
玄林华  韩学吉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3):536-537,540
目的动态监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水平及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探讨在流行性出血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7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及分析各期RBP4的水平及其他肾功指标,并按BUN的高低分3组:A组;BUN﹤10mmol/L,B组;BUN10~20mmol/L,C组;BUN﹥20mmol/L,分析各组RBP4水平变化及ALT、AST变化。另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了发病早期肾功能正常者尿RBP,观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在发病早期肾功能正常时肾小管损伤程度。结果 (1)RBP4从发热期开始明显增高,发热期、少尿期、多尿期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各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UN、Cr在对照组及各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期之间也有差异。但UA在对照组及各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期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2)RBP4;B组比A组稍微增高,但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C组明显减少,C组及A组间、C组及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AST;随着BUN增高而增高。(3)尿RBP在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RBP4从发热期开始明显增高,发热期、少尿期、多尿期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在流行性出血热早期诊断中有临床意义。(2)动态观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水平时,BUN明显增高而RBP4下降说明有其他脏器损伤。(3)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在发病早期肾功能正常时已存在明显的肾小管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