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锦淑 《现代保健》2009,(12):49-50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原因以及早产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分娩322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胎膜早破,不明原因早产,妊高征,胎盘因素,臀位为早产原因前五位。早产儿病死率与孕周、出生体重相关。产前皮质激素的使用可明显改善早产儿的预后。结论早产病因复杂,减少早产的发病率,关键是重视围生期保健,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早产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早产主要高危因素及其并发症,为预防早产发生和改善其临床结局提供资料。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102例早产儿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分娩的117例足月儿为对照组,采集病历资料并问卷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高危因素。采用χ2检验,比较早产组与足月组高危因素发生率、并发症率以及早产组内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并发症率间的差异。结果多胎妊娠、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妊娠期糖尿病、先兆流产史、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为早产高危因素。以发生率排序,胎膜早破与妊娠期糖尿病均居首位,均占早产儿的31.4%,其次为妊娠期高血压与多胎妊娠,分别占23.5%、22.5%。早产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贫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症(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感染患病率均高于足月儿(P值均0.01)。胎龄为30~34+6周组早产儿贫血、NRDS患病率均高于胎龄为35~36+6周组(P0.05)。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贫血、NRDS、感染患病率均高于出生体重≥2 500g者(P0.05)。结论早产主要高危因素为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与多胎妊娠。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足月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并发症率越高。而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更易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干预性早产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收治的80例干预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干预性早产发生的最主要因素为高度妊高征(PIH)(30.00%);与孕周<34周的早产儿相比,孕周≥34+6周的早产儿的窒息、肺炎、黄疸及颅内出血的比率及早产儿的死亡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体重<2000g的早产儿相比,体重≥2000g的早产儿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并发症及围生儿死亡的比率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妇女要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预防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对早产儿在学龄前期的发育状况进行系统评估,本文就研究对象的病史做回顾性分析.拟通过了解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早期问题与预后的关系,强化家长及医护人员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的意识.方法 依胎龄将早产几分为28~31+6周;32~34+6周;35~36+6周三个胎龄等级.依出生体质量将早产儿分为极低体质量儿(≤1 499 g)、低体质量儿(1 500~2 499 g)和正常体重儿(≥2 500 g)三个体质量等级.各等级分别与早产并存的19种疾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质量等级的早产儿,早产的原因有所不同,出现的相关疾病不同;早产儿出生时的情况以及早期预后与产科和新生儿科的医疗模式有一定关系.结论 为保障早产儿的生命质量,应广泛推广有效的早产三级干预技术.包括早产预防、早产儿抢救、早产相关疾病的分类管理等.  相似文献   

5.
288例早产儿相关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丽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3):3277-3278
目的:探讨早产儿相关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在昆山市各级医院出生的288例早产儿,分析孕周、出生体重、性别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结果:孕28~30+6周组的死亡率、极低体重儿出生率及窒息率均较其它两组高;极低体重儿组的死亡率较其余组高,且此组的男婴死亡率高于女婴。结论:孕周与出生体重对早产儿死亡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早产的临床特点及早产儿结局。 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烟台毓璜顶医院和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早产(孕龄为28~36+6孕周)均活产分娩的116例孕妇及其分娩的232例早产儿(均纳入双胎组),以及单胎妊娠早产均活产分娩的441例孕妇及其分娩的441例早产儿(均纳入单胎组)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学比较两组孕妇临床特点及其分娩早产儿的临床结局差异,以及两组不同孕龄分娩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及出生体重Z评分值差异。 结果①两组孕妇的年龄、身高、入院体重、孕前与分娩时人体质量指数(BMI)、分娩孕龄及早产原因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胎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值、产前地塞米松(DEX)使用率(包括≤1个疗程DEX)及剖宫产率,均高于单胎组,入院孕龄小于单胎组,住院保胎时间长于单胎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双胎组孕妇分娩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及出生体重Z评分值较单胎组低,呼吸机使用时间较单胎组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肺炎、败血症、低血糖和贫血的发生率均较单胎组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分娩早产儿的1 min与5 min Apgar评分、呼吸机使用率、低血钙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生后7 d内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双胎组孕龄为35~35+6孕周和36~36+6孕周孕妇分娩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和出生体重Z评分值,均较同孕龄单胎组早产儿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各孕龄阶段,两组孕妇分娩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和出生体重Z评分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胎妊娠是导致早产的重要原因,可对早产儿造成严重危害,应重视对双胎妊娠孕妇发生早产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出生体重与性别、胎次、孕周、分娩方式的关系,为妇幼保健工作提供一些科学依据。方法将近3年来住院分娩的1140例出生婴儿的体重及相关因素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男婴平均出生体重明显高于女婴。出生婴儿体重随着胎次和孕周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出生婴儿体重增加,剖宫产率亦增加。早产儿和双胎是发生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原因之一。结论应加强孕期检查,指导孕期卫生,减少早产的发生。同时要加强孕妇的合理营养指导,适时终止妊娠,以避免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苏州市活产分娩婴儿中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2013年苏州市单胎分娩的产妇189 93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产妇年龄、产次、孕次、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指标,利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相关性。结果 2009-2013年苏州市早产率及低出生体重率均呈现上升趋势,总体早产率为7.0%,低出生体重率为5.2%。孕妇文化程度为高中/职高、大专及以上、产次为2次是早产与低出生体重的保护因素,孕妇年龄40岁、剖宫产是早产与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孕次≥5次是早产的危险因素,孕妇年龄为20~40岁、孕次2~4次是低出生体重的保护因素。结论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的发生是多因素联合作用造成的,因此在妇幼保健工作中应有计划、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孕前及孕期保健宣传,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对降低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的相关因素,分析早产儿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早产的病例200例作为早产组,同期住院分娩的足月病例20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早产组孕妇、足月组孕妇以及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早产发生的主要原因、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胎龄对早产结局的影响以及早产儿出生体重对早产结局的影响。结果医源性早产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为子痫前期,其次为胎儿窘迫、胎盘因素、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和羊水过少、重度肝内胆汁淤积症。早产组的高龄、早产史、反复流产史、未正规产检、胎膜早破、产前出血、子痫前期和胎儿窘迫的比例均高于足月组(P0.05)。早产儿胎龄和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缺血缺氧性脑病、早产儿窒息、早产儿死亡和早产儿肺炎的发生率均有相关性(P0.05)。早产儿出生体重和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缺血缺氧性脑病、早产儿窒息、早产儿死亡和早产儿肺炎的发生率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医源性早产的主要原因有子痫前期、胎儿窘迫、胎盘因素、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和羊水过少、重度肝内胆汁淤积症。早产的危险因素有高龄、早产史、反复流产史、未正规产检、胎膜早破、产前出血、羊水过多以及胎儿窘迫。早产儿胎龄和出生体重与早产儿结局有相关性,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早产儿的结局越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干预性早产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收治的80例干预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干预性早产发生的最主要因素为高度妊高征(PIH)(30.00%);与孕周〈34周的早产儿相比,孕周≥34+6周的早产儿的窒息、肺炎、黄疸及颅内出血的比率及早产儿的死亡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体重〈2000g的早产儿相比,体重≥2000g的早产儿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并发症及围生儿死亡的比率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妇女要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预防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对146例脑室内出血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15个相关因素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周、出生体重、1分钟Apgar评分、胎盘因素、宫内窘迫、羊水因素、小于胎龄儿、代谢性酸中毒、辅助通气9个因素有显著差异(P<0.05),与早产儿脑室内出血有关;进一步行Logistic分析,出生体重、孕周、1分钟Apgar评分、宫内窘迫、代谢性酸中毒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出生体重、孕周、1分钟Apgar评分、宫内窘迫、代谢性酸中毒是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高危因素,在早产儿的诊治过程中应予足够重视,从而提高预见性并采取早期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292例早产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的原因以及早产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分娩292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足月分娩的292例进行相关对照。结果:胎膜早破、不明原因的早产、多胎妊娠、子痫前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位异常为早产原因的前5位,肝内胆汁淤积症、子痫前期及产前出血是医源性早产的主要原因,早产还与孕期母亲未作产前检查相关。早产儿病率与孕周、体重相关,产前皮质激素的使用可明显改善早产儿的预后。结论:早产病因复杂,减少早产的发生率关键是重视围产期保健,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152例孕妇早产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引起早产的原因及不同孕周早产的妊娠结局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对152例孕妇早产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早产原因。按孕周以34周为界将早产分为两组,搜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胎膜早破、臀位、双胎、妊高征、胎盘因素、合并内科疾病为前6位原因。早产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RDS和死亡比高于足月组。二组孕周早产其孕周越小,新生儿体重越低,新生儿窒息、RDS、死亡比增高,而对母亲影响无显著差异。结论:预防早产关键在于避免小孕周早产发生,从而降低早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早产儿和出生低体重儿罹患慢性肾脏疾病(CKD)的风险因素.方法 2005年1月-2019年1月收集三亚市3个重点医院的出生低体重儿以及早产儿病例,对所有可追溯的儿童进行为期18个月随访,观察CKD的检出率,分析出生后临床资料、入组后实验室检查资料以及随访资料结果,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观察早产及出生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分析398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一般情况、产科及母孕期情况。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398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母亲年龄、多胎妊娠、孕周、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母亲贫血、羊水异常、母亲心血管疾病等与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孕周≤32周16.3%;胎盘早剥12.8%;胎膜早破48.2%;多胎妊娠35.9%;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1.9%;母亲贫血27.9%;羊水异常11.1%;母亲心血管疾病2.5%。孕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加强孕期保健,早期诊断及防治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有利于预防和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S-PE)对早产儿临床疾病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地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娩的孕周≤34周的活产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暴露因素孕母有无重度子痫前期(S-PE)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观察早产儿的临床结局,收集相关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研究期间共出生≤34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早产儿临床资料的总结分析,探讨早产发生的易感因素及并发症发生规律.方法 设计<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个例调查表>,收集2003年1月-2008年2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治疗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总结早产儿发生并发症的规律.结果 2003年1月-2008年2月我院新生儿科共收治早产儿371例,占同期住院患者的26.3%.回收资料较完整的早产儿个案调查表为290例.本组早产儿所发生的并发症以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最高.NRDS、新生儿呼吸暂停、呼吸衰竭、HIBD、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糖代谢紊乱的发生与出生体重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01). 结论 HIBD、NRDS、呼吸暂停、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NEC及糖代谢紊乱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马兆香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3974-3975
目的:了解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母儿的影响,为妇婴保健部门制订相应的预防对策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493例低出生体重儿为低出生体重儿组,选择11 817例正常体重儿为对照组,统计每例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证实相关因素、孕周、来自区域及母体孕期保健次数,随访并记录所有新生儿及母体围产期及出生后6个月内并发症.结果:低出生体重儿各相关因素构成比依次为:多胎(101/493)、高龄(98/493)、早产(84/493)、营养不良(79/493)、脐带因素(51/493)、新生儿窒息(46/493)、初孕(34/493).农村低出生体重儿构成比显著高于城市(P<0.05).孕期保健≥7次低出生体重儿构成比显著低于孕期保健<7次者(P<0.05).孕周≥37周低出生体重儿构成比显著低于孕周<37周的低出生体重儿(P<0.05).低出生体重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8%(P<0.05).低出生体重组母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P<0.05).结论:低出生体重儿主要相关因素为多胎、高龄、早产及营养不良等,这些因素会增加母体及新生儿并发症,应加强上述相关因素的预防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源性早产的病因构成以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3例医源性早产的临床资料。结果母体因素居多,首位因素是重度子痫前期,胎儿因素为多种原因所致的胎儿窘迫。孕周>35周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孕周<35周的早产儿(P<0.05)。定期的产前检查、终止妊娠前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降低早产儿的并发症和围生儿的死亡率。结论定期产前检查、积极治疗并发症、适时选择医源性早产对改善妊娠结局有益。  相似文献   

20.
探讨围产期各种相关因素与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病的关系。选择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91例早产儿颅内出血患儿。同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治疗91例无颅内出血早产儿作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18个相关因素中两组患儿有8个围产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剐为孕周、出生体重、1分钟Apgar评分、胎盘异常、羊水异常、多胎、宫内窘迫和是否及时正确复苏;是早产儿颅内出血的易感因素。把这8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引入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表明孕周、出生体重、宫内窘迫和1分钟Apgar评分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对孕周≤32周,出生体重低,有宫内窒息以及1分钟Apgar评分≤7分的早产儿应提高对其发生颅内出血可能的预见性,及早采取预防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