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男,59岁。8a前因慢性肾功能不全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1周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联用CsA、Aza、Pred抗排斥治疗。2a前出现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膀胱镜检查诊断为膀胱乳头状癌,行TURBt,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Ⅳ级,定期MMC40mg膀胱灌注治疗1a。1月前,再次出现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B超提示自体左肾积水、上段输尿管扩张,  相似文献   

2.
病例 患者,男性,50岁,因慢性肾功能不全,于2006年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施以免疫抑制剂药物进行治疗,其方案为FK506+硫唑嘌呤(骁悉)+强的松龙.2008年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在一三甲医院诊断为左肾盂癌并做了根治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左肾肾盂移行细胞癌.2009年再次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诊断为膀胱癌.又在该院进行了膀胱电切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  相似文献   

3.
例1 男,62岁,间断无痛性肉眼血尿1个月于2010年10月22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血尿中伴有血凝块成条状,血尿为间断性;无尿频、尿痛表现;入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前列腺肛门指诊未触及结节,前列腺Ⅰ度增生.超声检查示膀胱内见约1.5 cn×1.0 cm低回声肿物.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右侧壁约2.0 cm×1.5 cm乳头状肿物,无明显蒂.取活检病理检查提示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前诊断:(1)膀胱移行细胞癌;(2)前列腺增生.  相似文献   

4.
[例1]患者男,66岁。间歇无痛性肉眼血尿1年半,1984年5月24日入院。诊断为膀胱癌。膀胱镜检查显示:膀胱前1/3范围充满乳头状瘤,右输尿管开口受侵犯。活检病理报告:膀胱移行上皮乳头状癌Ⅰ级。1984年6月6日行膀胱全切+腹膜外Bricker术。病理诊断:膀胱移行细胞乳头状癌ⅠⅡ级浸润固有膜,切缘未见癌。腹壁回肠造口良好,术后第4天安置接尿器。第10天拆除切口缝线,切口痊愈出院。出院后,安置接尿器未发生尿液外溢。[例2]患者男,64岁。持续肉眼血尿2周,1992年10月9日入院。诊断为膀胱…  相似文献   

5.
手术为主综合治疗膀胱肿瘤2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1996年运用手术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共238例,临床表现主要为肉眼血尿,明确诊断主要依靠膀胱镜检查。共有病理报告273份,其中移行细胞癌占81.32%,腺癌占7.34%,共行手术304例次,其中肿瘤切除加局部电灼78例次(25.66%)膀胱部分切除(包括同侧输尿管移植)127例次(41.78%)全膀胱切除+尿液转流62例次(20.39%)剖腹探查术23例次(7.57%)术后大部分行膀胱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病理、影像、超声及临床特点。方法:对4例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患者均发生尿频、尿急现象,75.00%患者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经CT检查可知75.00%患者膀胱两侧壁及下壁局限性增厚;经超声检查可知均出现膀胱左侧壁低回声占位(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及时对疑似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患者进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7.
2001年1月至2002年3月,对2例多发性膀胱肿瘤病人行膀胱全切,采用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典型病例1.1患者男,65岁,住院号:88024号,因无痛性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6个月而入院,彩超:提示膀胱左侧壁占位病变。尿脱落细胞检查:见移行癌细胞。膀胱镜检查:膀胱左右侧壁分别见7.0cm×7.0cm和3.0cm×3.0cm×3.0cm大菜花样肿物,活检:膀胱移行细胞癌。1.22例患者术前通过肛诊、灌肠判断肛门括约肌功能,钡剂灌肠或乙状结肠镜检查排除乙状结肠病变,常规肠道准备3d。1.3…  相似文献   

8.
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13例青年人膀胱移行细胞癌P53蛋白表达和DNA倍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53表达与病人年龄密切相关,40岁以下青年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预后明显优于40岁以上患者(P〈0.01),结合P53表达和DNA倍体对预后作了综合分析,提示:青年人膀胱移行细胞癌为低度恶性,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膀胱鳞状细胞癌和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膀胱鳞状细胞癌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膀胱鳞状细胞癌的患者10例,与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浸润性移行细胞癌患者34例的症状、生化指标、肿瘤形态、预后等情况.结果 10例膀胱鳞癌患者与34例浸润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在首发症状为血尿、病程中出现肉眼血尿、病程中出现膀胱刺激症状、病程中是否出现贫血、尿中白细胞是否明显增多、肿瘤形态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血尿程度、肿瘤分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治疗方式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一年内死亡率及一年后存活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鳞状细胞癌具有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差的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患者预后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10.
赵培湘  侯征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4):158-158
肾透明细胞癌伴肾盂移行细胞癌临床罕见,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58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呈洗肉水状,无尿急及尿痛,不伴有凝血块,血尿于2天后自行缓解。以后又反复数次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均未进一步诊治。血尿发生时无尿痛,不伴有腰痛、腹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11.
同侧肾癌并存肾盂移行细胞癌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侧肾癌并存肾盂移行细胞癌2例王文忠1孟书礼2叶林阳2关键词肾肿瘤;并发症;移行性细胞癌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737.111临床病例例1,男性,52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25d入院。体检:未见阳性体征。化验尿常规:红细胞满视野。B超、静脉肾盂造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马兜铃酸伴发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5例有长期服用含有马兜铃酸中药史并在我院确诊为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服药时间为1.0~25.0年,平均6.1年。结果:11例患者首发症状为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2例镜下血尿,1例腰痛,1例体检时超声检查偶然发现输尿管肿瘤。经尿脱落细胞检查、B超、泌尿系三维CT、磁共振尿路造影、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膀胱镜、输尿管镜等明确诊断。15例患者均在我院手术治疗: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全长加膀胱内输尿管口电切术,姑息性单纯肿瘤切除术。15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尿路移行细胞癌,其中11例为多发或多中心肿瘤。全部随访6~36个月,平均13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23、33个月死于多发转移。结论:长期服用含马兜铃酸中药的患者出现血尿时应高度怀疑尿路发生移行细胞癌的可能性,马兜铃酸与尿路多发或多中心肿瘤是否相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兰秀星  邹强 《浙江医学》1999,21(11):665-666
腺性膀胱炎并发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上并不多见。我院自1991年~1998年2月共收治5例,现就两者的关系、诊断及治疗作一探讨。 病例介绍 例1:男,36岁。无痛性间歇肉眼血尿5年。B超检查提示膀胱内占位病变。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右侧壁2cm×2cm菜花状赘生物,基底宽,肿块中央区可见血管。活组织检查及术后病理报告为移行细胞乳头状癌Ⅰ~Ⅱ级伴腺性膀胱炎。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随访1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16例术后病理检查15例为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例为鳞状上皮细胞癌.主要症状有肉眼血尿,病变侧肾积水.CT及膀胱镜检查.逆行输尿管造影和输尿管镜检查为主要诊断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结论凡原因不明的血尿患者应考虑到输尿管癌的可能.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和预防复发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泌尿系结核合并膀胱癌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分析2例泌尿系合并膀胱癌的临床资料。例1,男,60岁,肉眼血尿伴尿痛,有结核病史。入院后IVP示输尿管膀胱入口处轻度狭窄,膀胱镜检示膀胱内乳头状肿物,行全膀胱切除术。例2,男,56岁,肉眼血尿伴膀胱刺激症,膀胱镜示多发肿瘤,行全膀胱切除术。结果:例1患者病理示膀胱移行细胞癌Ⅱ级,左输尿管末端结核。随访1.5年未见肿瘤转移。例2患者病理示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膀胱结核。术后1年死于肿瘤远处转移。结论:泌尿系结核合并膀胱癌临床上极少见,要重视临床症状,诊断依赖病理学检查,一旦确诊,应及时治疗,处理肿瘤同时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16.
1973年至1987年我科共收治膀胱肿瘤145例,其中移行细胞癌103例。40—60岁的患者123例。临床表现主要为肉眼血尿138例。诊断主要靠膀胱镜检查118例。肿瘤好发部位与国内外报告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16例术后病理检查15例为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例为鳞状上皮细胞癌.主要症状有肉眼血尿,病变侧肾积水.CT及膀胱镜检查.逆行输尿管造影和输尿管镜检查为主要诊断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结论凡原因不明的血尿患者应考虑到输尿管癌的可能.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和预防复发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膀胱混合癌的诊治方法.方法报告1990年6月至2004年8月我院收治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情况进行讨论.结果膀胱混合癌占同期230例膀胱恶性肿瘤的6.9%,移行、腺细胞混合癌3例,移行、鳞状细胞混合癌4例,移行、鳞状、腺细胞混合癌1例,鳞状、腺细胞混合癌2例.以膀胱刺激症和肉眼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以膀胱全切和部分切除为主,其1、3和5 a的生存率分别为81.3%、56.3%和12.5%.结论膀胱混合癌的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有助于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年轻患者膀脱移行细胞癌的自然史及预后。方法:回顾了53例有记录的40岁以下(包括40岁)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病例,平均随访68个月,中位随访56个月。结果:53例病人中40例表现为浅表性膀胱癌,13例有肌层浸润。其3,5,10年的复发率分别为20.89%,32.16%,55.01%;3,5,10年的进展率分别为13.51%,18.92%,35.58%;3,5,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1.95%,85.42%,74.58%。结论:年轻患者的膀胱移行癌具有相对良性的预后,但其治疗应同一般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一样,根据肿瘤的分期及分级来决定。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膀胱类癌的诊治分析(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类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例原发性膀胱类癌的病理资料。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但无类癌综合征表现。膀胱镜检均发现息肉样新生物,尿液脱落细胞检查癌细胞阳性1例。结果:5例患者中1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辅以化疗;2例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经尿道电切除术。3例分别于5年、3年和6个月死于肿瘤转移;2例分别随访8年、1年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原发性膀胱类癌无明显特异性症状,确诊需靠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膀胱类癌的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