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江苏省恶性疟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为了解江苏省恶性疟的流行特点和媒介传疟作用,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以尽快控制和消灭恶性疟,我们通过多年大量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证实嗜人按蚊是江苏省传播恶性疟的主要媒介,根据调查和研究结果,在全省恶性疟流行区采取了大范围持续的室内滞留喷洒灭蚊,和药物浸泡蚊帐巩固灭蚊,同时抓好传染源和易感人群的综合防治措施,结果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了恶性疟的流行,并大幅度降低了间日疟发病率,经多年疟疾监测证实,已连  相似文献   

2.
建国后恶性疟经积极防治,发病率递年降低。70年代流行再度回升。1971~1975年调查已波及9个县(市)134个村,病例856人,死亡100多人。主要病媒为嗜人按蚊,其传播能量比中华按蚊高18.8倍,通过使用DDT乳剂滞留喷洒灭蚊和根治传染源的防治策略后,病媒分布和恶性疟流行范围逐年减少,1983年最后查治3例患者。1984~1994年对1704444例发热病人监测和135507名居民调查血检,未再发现当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例,达到消灭恶性疟目的。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消灭恶性疟防治策略与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后恶性疟经积极防治,发病率递年降低,70年代流行再度回升,1971~1975年调查已波及9个县(市)134个村,病例856人,死亡100多人,主要病煤为嗜人按蚊,其传播能量比中华按蚊高18.8倍,通过使用DDT乳剂滞留喷洒灭蚊和根治疗传染源的防治策略后,病媒分布和恶性疟流行范围逐年减少1983年最后查治3例患者,1984~1994年对1704444例发热病人监测和135507名居民调查血检,未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溴氰菊酯浸泡蚊帐防制嗜人按蚊及其防疟效果的成本效益,通过对以往资料的分析表明,试验区与对照区比较,试验区嗜人按蚊密度下降85% ̄90%,浸帐后试验疟病发病率可减少64.7% ̄89.0%,按人均处理面积核算成本,溴氰菊酯浸泡蚊帐法的费用为0.244元/人。  相似文献   

5.
洪泽县位于北纬32°56′—33°36′,东经118°15′—119°09′。年平均气温14.8℃,雨量887.5mm。属北亚热带气候,农作物以稻麦为主,稻田面积约占可耕地面积85%。历年来以间日疟流行为主,1978年前曾发生过少量恶性疟病例。1989年间日疟在局部地区发生暴发流行,发病率高达4.17%(1449/34739)。为探讨其原因,我们选择东双沟乡于1991年7—10月份进行蚊种调查,发现当地有嗜人按蚊存在。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溴氰菊酯浸泡蚊帐防制嗜人按蚊及其防疟效果的成本效益。通过对以往资料的分析表明,试验区与对照区比较,试验区嗜人按蚊密度下降85%~90%;浸帐后试验区疟疾发病率可减少64.7%~89.0%。按人均处理面积核算成本,溴氰菊酯浸泡蚊帐法(浸泡蚊帐10.19m2/人)的费用为0.244元/人;DDT室内滞留喷洒(30.97m2/人)的费用为0.708元/人;溴氰菊酯室内滞留喷洒(30.97m2/人)的费用为1.024元/人。三者成本比率为1∶2.9∶4.2。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防制疟疾媒介,可控制疟疾传播和减少疟疾发病率;并且使用方法简易,群众易掌握;成本比滞留喷洒低,对人畜安全,对蚊帐无腐蚀损坏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拜虫杀对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毒杀效果。方法采用拜虫杀10、15、20mg/m2(有效成分)浸泡棉纱布和尼龙纱布,以实验室饲养的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为试虫,进行击倒力、致死力和持效观察。结果采用拜虫杀10、15、20mg/m2浸泡两种材料蚊帐,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接触药帐后的半数击倒时间(KT50)在3.98~7.30min之间,被击倒的蚊虫恢复饲养24h,死亡率均为100%;接触药帐3min,恢复饲养24h,蚊虫死亡率均>90%;杀虫剂浸泡过的蚊帐悬挂180d后,对媒介按蚊的击倒力仍在8.57~16.31min之间,且恢复饲养24h,死亡率仍为100%。结论拜虫杀对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有很强的杀灭效果,持效可达180d以上。  相似文献   

8.
9.
10.
1986年6月于四川省宜宾县,应用溴氰菊酯喷洒蚊帐灭蚊,受药量9.6mg/m~2,喷后传疟媒介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夜间成蚊密度和叮入率均下降90%以上;经产蚊比率分别下降48.4和51.3%;侵入实验小屋密度分别下降76和78.3%:死亡率分别为93.1~100和87.1~100%。疟疾发病率下降94.4%,学龄儿童原虫率下降77.5%。用该药喷洒蚊帐灭蚊,经济,对控制疟疾流行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是我国恶性疟主要流行区。历史上分布于北纬25°以南的高、中疟区65个县(市),海拔1200m以下的地区。1980年全省恶性疟发病数已控制至1019例,仅占当年疟疾疫情报告数的3.16%。由于流动人口的剧增,国外传染源的输入,抗氯喹株恶性疟的扩散,1992年恶性疟病例上升至5379例,比1980年增加4.28倍,已占全省疟疾疫情报告数的30.56%,报告恶性疟的县(市)数已达74个。几年来通过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感性监测,结果表明氯喹及哌喹抗性程度仍然严重。本文概述了云南省恶性疟流行状况及抗氯喹恶性疟的分布、发展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海南省1990~1992年采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替代DDT室内滞留喷洒作为疟疾综合性防治措施中防制媒介的主要措施的防疟结果。在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4个市县,发病率、居民带虫率、发热病人原虫率分别下降了53.61%、85.95%和46.11%;在以大劣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10个市县,上述指标分别下降了51.05%、39.14%和60.92%。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密度分别下降了95.46%和74.46%。证明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灭蚊防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疟疾经40余年防治,其流行发生了很大变化。它既反映了防治效果,也反映了与媒介的关系。目前96.8%的病例分布于以嗜人按蚊为主要媒介的地区,其中55.5%的病例又集中在嗜人按蚊在人房按蚊组成中比例较高的少数县,它仅占总县数的7.5%。结果显示疟疾流行与媒介按蚊种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和选择更经济、有效的适合目前嗜人按蚊分布区控制疟疾暴发流行的防治措施以及在暴发流行已得到初步控制后疟疾疫点的控制和监测措施。 方法 采用现场试点研究方法对不同疟疾控制和监测措施进行费用 -效果评价和分析。 结果 采用传染源控制结合媒介控制措施的王店乡的报告发病率、血检阳性率和年带虫发病率均显著低于采用单一传染源控制措施的桂五镇 ,嗜人按蚊密度和中华按蚊密度也明显低于桂五镇 ;传染源控制结合杀虫剂浸帐措施和传染源控制结合杀虫剂浸泡蚊帐加畜舍喷洒措施对于控制嗜人按蚊媒介区的疟疾局部暴发流行均可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但前者费用仅为后者费用的 5 5 %。在暴发点和局部暴发流行得到初步控制后 ,继续进行疟疾监测并对疫点采取传染源控制措施与采用传染源控制结合媒介控制的综合措施的防治效果相似 ,但前者所需费用则明显低于后者。 结论 媒介控制措施对于控制嗜人按蚊媒介区的局部暴发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传染源控制结合杀虫剂浸帐措施较经济、有效。在暴发流行得到初步控制后 ,传染源的监测和及时控制则成为疟疾防治的重点。对疫点仅采取传染源控制措施较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成都市1987-1995年连续9年在47万余人口30个乡范围内以溴氰菊酯喷浸蚊帐灭蚊抗疟的效果.采用剂量为9.6-12.8mg/m2,共处理蚊帐近60万顶,处理率达97%以上。使嗜人按蚊密度和叶人率下降97%以上,学龄儿童疟原虫率和发热病人疟原虫阳性率降至0,疟疾发病率下降98.44%,其中14个乡疟疾病例为0,成为建国以来疟疾处于低度流行时期。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疟疾高发区媒介按蚊对杀虫剂敏感性的监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采取不同灭蚊措施后,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和DD物敏感性。方法 采用WHO成蚊滤纸接触法,观察蚊虫死亡率。结果 省氰菊酯浸帐灭蚊1年、3年和DDT滞喷酒灭蚊3年的地区,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区分剂量死亡率分别为83.8%,83.7%和64.7%,为初步抗性群体,LT60分别为8.69,7.48和9.87min,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区分剂量死亡率分别为76.5%,57.0%和79.0%,为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丝虫病首先在福建厦门发现,于50年代调查证实全省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1958年全省居民普查平均微丝蚴率为8.7%,而以马来丝虫病为严重。70年代以前先后采用大剂量海群生短程疗法和小剂量递增疗法消灭传染源而进行反复查治,其后在蚊媒密度较高的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加用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杀灭嗜人按蚊;较严重的班氏丝虫病流行村采用海群生药化盐制品进行全民防治。1987年完成逐县考核工作,1988年卫生部组织抽查复核后确认福建省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  相似文献   

18.
安徽原是全国丝虫病流行严重省份之一。据50年代末期调查全省平均微丝蚴率为12.0%,估计全省约有微丝蚴血症者360余万人,全省82个县、市均有不同程度的丝虫病流行,其中单纯马来丝虫18个县、市,单纯班氏丝虫31个县、市,混合流行区33个县、市。班氏丝虫病主要传播媒介为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和嗜人按蚊,马来丝虫病主要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经40年的积极防治,尤其是1987年以来,在单纯抽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流行程度采用不同剂量疗程的海群生药盐的防治措施,加快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进程,于1994年卫生部组织考核组抽查复核黄山市黄山区和濉溪县,微丝蚴率分别为0和0.45%,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对献血员疟疾防治的效果,控制献血员疟疾的传播.方法对80年代末期献血员疟疾发病率较高的茅山地区4县(市)和扬州市的邗江县实施传染源管理、主动侦查病例、献血员服药、血站规范管理等一系列针对性抗疟措施,进行防治效果观察.结果1996年至今无献血员疟疾病例报告.门诊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流行季节走访发病率、IFA阳性率等指标也显示献血员疟疾流行程度已下降到较低水平.结论所应用措施效果良好,在当地献血员不再是疟疾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