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6年广西新生儿破伤风(NT)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与控制新生儿破伤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NT监测方案并纳入AFP监测系统运行。采用SPSS软件建立新生儿破伤风监测资料数据库并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NT监测系统共监测到病例330例,死亡19例,年报告发病率为0.44‰,病死率5.76‰。全区98个县(市、区)有70个报告疑似病例,发病率大于1‰的仅为百色市,确诊发病率为1.29‰。全区病例以山区发病为主,占总病例的58.48%。45.36%病例由未受过培训的接生员接生,91.17%为不洁接生。100%患儿母亲未接种百白破/破伤风类毒素,23.03%的患儿母亲接受过产前检查。结论不洁接生、育龄妇女未接种百白破/破伤风类毒素和未建立对流动人口有效的管理措施是新生儿破生风发病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力度,动员孕妇住院接生,加强基层接生员培训,降低不洁接生的机率。  相似文献   

2.
2000~2004年钦州市新生儿破伤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钦州市新生儿破伤风疫情现状和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收集2002~2004年钦州市新生儿破伤风疫情资料,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4年钦州市累计报告新生儿破伤风病例143例,死亡13例,病死率为9.1%,5年的发病趋势相对稳定,病死率呈递减趋势。男性117例,女性26例。在143例中,母亲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3例,未接种107例,不明39例。在143例中,在家中出生的有134例,占93.71%;未经过培训的人员接生有127例,占88.81%。结论推广新法接生,加强健康教育,对育龄期妇女实行破伤风类毒素接种,是控制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泉州市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泉州市2004—2009年新生儿破伤风(NT)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NT的防制对策。[方法]对NT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9—2009年平均发病率为0.35‰,自2003年开始,发病率明显上升,位于全省首位;分析2004—2009年调查确诊的190例个案,平均发病率0.5‰的依次为晋江、南安、丰泽和石狮;平均发病年龄为出生后第6 d;患儿母亲均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在村卫生所或家中出生者占97.4%,178例患儿由未经培训的接生员接生;非本地户籍的患儿占90.0%。[结论]今后仍需加强组织领导;真正落实新医改政策,提高产妇住院分娩率,开展破伤风类毒素接种,对孕产妇加强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以有效控制NT。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博白县新生儿破伤风(NT)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和消除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博白县2000~2007年新生儿破伤风(NT)专报系统的监测资料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0~2007年NT监测系统共报告205例NT,报告发病率为0.102%,死亡10例,病死率为4.88%。各年间发病率为0.058%~0.169%,不同年份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利地区发病率高于交通便利地区(P〈0.01)。男婴发病率高于女婴(P〈0.01)。NT发病年龄以出生后5~10 d最多,占81.95%。所有患儿母亲均未住院分娩,92.20%在家分娩,接生人员中未接受培训的占97.07%。87.81%患儿母亲从未接受产前检查,患儿母亲均未接种破伤风类毒素或接种史不详。[结论]NT发病的主要原因是不卫生的分娩场所、接生人员低素质和产妇防护意识差。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住院分娩率,对育龄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TT),是预防和消除NT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2000年新生儿破伤风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分析福建省2000年新生儿破伤风(NNT)监测情况,为确保消除NNT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按照《全国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方案》进行监测,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Epi Info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2000年福建省NNT监测及时性、完整性和敏感性均比1999年明显提高;全省发生NNT87例,发病率为0.282‰;沿海与山区发病率差别无显著性,沿海NNT病例中,外来流动儿童占相当比例;男婴数为女婴的3.3倍;在患婴母亲中,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的母亲数为零,21.4%的母亲接受过产前检查;患儿以在家中出生的比例最高(85.7%)。结论:福建省NNT实际发病率高于报告发病率;沿海城市流动外来人口增加、未接种破伤风类毒素、不洁分娩史是NNT发病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
福州市2003——2006年新生儿破伤风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福州市新生儿破伤风(NNT)疫情的影响因素及防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州市2003-2006年NNT专报系统的监测资料和个案调查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福州市2003-2006年共报告新生儿破伤风病例6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07/10万,死亡数为19例,病死率为29.23%。流动人口占病例数的75.38%;男婴发病为女婴的1.95倍;绝大多数病例在家中分娩;95.45%由未经培训的接生人员接生;患儿母亲无一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结论不安全接生,是NNT发病的主要因素。加强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进~步提高孕妇卫生防病知识水平,普及住院接生、新法接生,落实NNT高危地区育龄期妇女破伤风类毒素(TT)的接种,是目前预防和消除NNT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河北省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特征,讨论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策略.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1999-2006年新生儿破伤风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河北省1999-2006年共报告265例新生儿破伤风确诊病例,流动人口占16.5%,住院分娩比例为37.4%,男∶女为1.88∶ 1.265例患儿母亲中接种破伤风类毒素(TT)的占0.8%,在家分娩的146例患儿中有7.5%由经过培训的接生员接生. 结论住院分娩比例偏低,产前未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及流动人口的增加是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慈溪市1996-2008年新生儿破伤风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慈溪市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NT)流行病学特征,讨论消除NT策略。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1996-2008年NT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市共报告NT确诊病例57例,年平均发病率波动在0.11/‰~1.01/‰之间,病死率为15.79%。流动人口病例占98.25%(56/57),男女性别比为3.75∶1。病例平均日龄6.5天,所有病例均采用土法接生且无新生儿破伤风类毒素(TT)免疫史。结论:旧法接生和产前未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及人口流动是NT发病的主要因素。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推广住院分娩,对高危人群接种TT,加强新法接生培训是消除NT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漳州市1999-2004年新生儿破伤风(NNT)发病分布特征,完善主动监测体系。[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6年内的NNT疫情监测及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4年NNT平均发病率是前4年平均发病率的2.5倍。NNT的高危县(区)2003年是芗城区,2003—2004年是龙文区。NNT患者中,外来流动儿童占44.8%,男婴发病数为女婴的1.6倍。93.6%患儿在家中出生,其中91.8%由未经培训的人员接生;患儿母亲都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结论]不安全接生、育龄妇女未接种破伤风类毒素是漳州市NNT发病的直接原因。提高住院分娩率和新法接生率,对NNT高危人群育龄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完善疫情监测是消除NNT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江苏省2009年新生儿破伤风(NT)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预测发病趋势,探讨预防策略和措施.方法:对监测系统NT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江苏省2009年共报告NT 26例,发病率为0.0339/1000活产儿.有8个省辖市报告了NT病例,主要集中在苏州(34.62%),镇江(15.38%)和徐州(15.38%)3市;苏州、镇江、常州和无锡苏南4市报告的病例中83.33%为流动人口,而徐州、宿迁、扬州和连云港苏北4市报告病例中75.00%为本地人群;全年均有发病,7~9月多发;新生儿发病日龄中位数为8.73 d,主要是2~10 d;男婴多于女婴,性别比为1.6:1;80.71%的病例是由未经培训的人员家中接生;患儿母亲未接种过破伤风疫苗免疫或免疫史不详者占92.31%.结论:必须根据当前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同时注意落实有关措施时的联防联动,以达到消除NT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3年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3年新生儿破伤风(NT)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3年NT的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NT发病率为0.36/1 000活产儿,死亡率为0.036/1 000活产儿,病死率为9.89%,在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中居第4位。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以男婴为多,平均发病日龄8d。NT病例中在家分娩的占95.65%,其中未经过培训的接生员接生者占93.94%;所有母亲几乎均未接种过破伤风疫苗(TV)。结论在实施消除NT中,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去卫生条件好的医院分娩,对高危人群接种TV,加强新法接生培训,是消除NT的基本措施。提高医务人员NT报告意识和流行病监测人员的责任心,是提高监测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清远市新生儿破伤风(新破)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和防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清远市1999—2007年新破专报系统的监测资料和个案调查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清远市1999—2007年共报告新破267例,年平均发病率0.80‰;死亡63例,年平均死亡率0.19‰;年平均病死率23.60%。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病例主要集中在农村和边远山区。男、女要总发病率分别为1.08‰、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8.734,P〈0.05),男女性别比为2.84:1。在家中分娩的病例占94.70%;由未经培训的人员接生占93.63%;病例母亲94.01%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82.77%未接受过产前检查或不详;属计划外生育的病例占36.70%。结论产妇卫生知识缺乏和不安全接生是清远市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普及住院分娩、新法接生,加强流动人口中育龄妇女的妇幼保健工作,育龄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是预防和消除新破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杰民  赵秀昌  刘德平 《职业与健康》2008,24(11):1070-1071
目的分析1999—2005年崇左市新生儿破伤风(NT)疫情特点,探讨防制策略,为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近年崇左市的NT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NT发病率波动在0.31‰~1.99‰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1.32‰,病死率为9.37%~28.21%;发病季节高峰不明显,男婴多于女婴。NT病例中,农村人口占63.82%,流动人口占34.21%,城镇人口占1.97%,所有患儿母亲均未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结论旧法接生和产前未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以及流动人口是NT发病的主要因素,应采取综合措施,消除或减轻上述因素对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7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7-valent 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Vaccine,PCV,)上市后大规模人群应用的被动监测结果,评价PCV7的安全性。方法通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广州、深圳、东莞、中山、佛山5个市2009~2011年接种PCV7报告的AEFI个案,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相关信息。结果5个市共接种PCV,24.86万剂,报告AEFI196例,报告发生率78.85/10万剂。报告一般反应102例,报告发生率41.04110万剂:其中发热84例,报告发生率33.79/10万剂:局部红肿10例,报告发生率4.02/10万剂;异常反应73例,报告发生率29.37/10万剂;其中过敏性皮疹70例,报告发生率28.16/10万剂;热性惊厥2例,报告发生率0~80/10万剂;过敏性紫癜1例,报告发生率0.40/10万剂。97.96%的个案发生在接种后≤3d。结论现有的PCV,被动监测数据未发现不同于其他疫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2012年青海省疾病监测点死因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青海省2012年死因监测系统报告质量,了解本地区居民的死亡原因和死亡水平,为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2年青海省监测点死因网络报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青海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亡率为377.05/10万,其中男性为469.31/10万、女性为283.32/10万.根本死因编码不准确率为3.10%.前5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205.60/10万)、恶性肿瘤(132.35/10万)、呼吸系统疾病(78.47/10万)、伤害(31.26/10万)及消化系统疾病(24.09/10万),其中城市、农村前5位死因顺位相同,牧区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消化系统疾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漏报率为9.17%、卡片填写完整率为97.66%、迟报率为7.03%、错填率为16.16%、错录率为5.62%; 2009-2011年漏报率为37.85%,校正死亡率为699.41/10万.结论 通过对各单位定期开展死亡病例的督导和查漏补报工作,掌握本地区死亡水平,并不断完善和提高监测系统工作质量,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台州地区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现状及规律,为预防控制性传播疾病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台州市2008—2009年性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性病主要病种为梅毒、淋病和尖锐湿疣。性病病例中本地居民占97.1%,男女性别比为0.83∶1,20~39岁青壮年占54.9%,农民、家务待业和工人占63.8%。[结论]台州市性传播疾病防治形势较为严峻,应加强性传播疾病的防治力度,尤其对20~40岁年龄段的年青人加强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2001~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分析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新生儿破伤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1~2005年深圳市妇幼信息系统监测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深圳市2001~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在0.42‰~2.07‰之间,死亡率在0.03‰~0.36‰之间,两率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01年全市6区中有5个区报告新生儿破伤风,2005年仅有3个区报告新生儿破伤风,2001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1‰的有宝安区、龙岗区,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1‰的区数已下降为零。宝安区和龙岗区合计占全市总例数的88.35%。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高于户籍加暂住人口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352例新生儿破伤风均为院外分娩,新生儿破伤风的母亲均未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结论:新生儿破伤风多发生于流动人口中。不安全接生是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主要原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控制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提倡和推广住院分娩,是目前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效果,探讨预防控制措施,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开展情况,收集2009与2010年麻疹发病资料并对强化免疫接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适龄儿童接种报告接种率98.66%,调查接种率99.21%,各年龄组儿童接种率均在97%以上;2009年与2010年麻疹报告发病率分别为8.45/10万和0.53/10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麻疹发病率下降了93.73%;发病人群麻疹IgM抗体阳性率2009年80.00%,2010年28.57%。结论2009年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效果显著,应进一步研究麻疹免疫策略,以适应消除麻疹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