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谭锦绣 《护理研究》2008,22(10):873-874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睡眠质量,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心理健康状况,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定应付方式.对86名精神科护士(观察组)和60名综合科护士(对照组)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较好的占45.35%,睡眠质量较差的占22.09%,睡眠质量居中的占32.56%,不同年龄性别精神科护士的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功能、睡眠总分与应对总分有相关性;SCL-90总均分、人际关系、应对方式均与睡眠总分显著相关.[结论]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较差,心理状况、人际关系以及应对能力等因素都与睡眠质量有关,要改善他们的睡眠质量,必须采取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2.
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谭锦绣 《护理研究》2008,22(4):873-874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睡眠质量,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心理健康状况,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湖)评定应付方式。对86名精神科护士(观察组)和60名综合科护士(对照组)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较好的占45.35%,睡眠质量较差的占22.09%,睡眠质量居中的占32.56%,不同年龄性别精神科护士的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功能、睡眠总分与应对总分有相关性;SCL-90总均分、人际关系、应对方式均与睡眠总分显著相关。[结论]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较差,心理状况、人际关系以及应对能力等因素都与睡眠质量有关。要改善他们的睡眠质量,必须采取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与职业疲倦。方法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疲劳量表-14(Fatigue Scale-14,FS-14)对3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睡眠质量与疲劳状况并对开放病房和封闭病房的护士作比较。结果精神科护士存在睡眠质量问题,职业倦怠感较高,而开放病房的护士睡眠质量与疲劳状况要好于封闭病房的护士。结论要重视精神科护士的睡眠问题和职业倦怠,注意改善其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6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本组平均睡眠时间为(7.18±1.319)h,男护士睡眠时间低于女护士(P<0.05);睡眠质量较好(PSQI总分≤7分)护士占被调查者68.75%,有睡眠质量问题(PSQI总分>7分)占被调查者31.25%,两组PSQI各成分得分和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学历、婚姻状态、技术职称在PSQI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30岁的护士及6~15年护龄的受试者PSQI得分最高(P<0.05);20~30岁、中专学历、单身护士群体睡眠质量问题的发生率最高(P<0.01);PSQI的7个成分得分及总分与焦虑情绪均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低于普通人群,1/3有睡眠质量问题,睡眠质量与人口学因素及焦虑情绪存在明显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及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宣城市精神病专科医院86名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睡眠问题突出表现在睡眠质量较差(占39.53%),入睡时间较长(占17.44%),睡眠时间较短(占13.96%);不同年龄、职称、婚姻状况、工作年限、是否值夜班的护士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表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得分与美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与睡眠质量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个人成就感与睡眠质量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普遍较差,且与职业倦怠明显相关,护理管理者应积极改善精神科护士的睡眠质量、舒缓职业倦怠方能更好地服务病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为改善睡眠质量、促进心身健康制订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SCL-90及自制一般情况问卷,对165名精神科护士、145名综合医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中52.12%有睡眠质量问题;综合医院护士中27.58%有睡眠问题.精神科护士PSQI平均得分(7.66±3.07)分,综合医院护士(5.96±2.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QI总分与SCL-90各因子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差,躯体化问题严重,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急诊科护士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本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68名急诊科护士和70名普通内科护士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普通内科护士,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症状自评量表中除敌对、偏执因子外,其余因子分及总分均高于普通内科护士,有显著性差异(P<0.01).急诊科护士除睡眠时间这个成分外,其余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各成分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及总分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急诊科护士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值得关注,需采取多种措施改善急诊科护士的睡眠质量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以保证护理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护士睡眠质量与正念水平现状,并探究护士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正念注意觉知量表对112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为(11.47±3.59)分,存在睡眠质量问题护士891名(78.99%),正念注意觉知得分为(61.44±12....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精神科临床护士睡眠质量的因素,为提高精神科临床护士睡眠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精神科84名临床护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调查其睡眠质量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精神科临床护士PSQI总分为(7.69±4.36),有54.8%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质量问题;(2)婚恋问题、是否喝茶(咖啡)、身体不适、环境嘈杂、睡眠的错误认知与精神科临床护士睡眠质量有显著相关(P <0.05或P<0.01).结论 精神科临床护士睡眠质量较差,需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其睡眠,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的睡眠质量。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对在本院精神科工作的174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40.2%的护士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女性睡眠障碍因子分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睡眠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差,女性更易发生睡眠障碍,发生睡眠障碍的护士其总体睡眠质量及睡眠的各个环节均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沙市临床护士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为医院临床护理管理者预防和干预临床护士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护士一般资料调查表、职、№压力问卷和职业倦怠问卷对长沙市5所综合性医院的412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职业压力总均分为(3.77±0.48)分,其中人际关系得分为(3.93±0.56)分居首位;职业倦怠总均分为(3.82±0.40)分,其中情感衰竭得分为(3.27±0.58)分居首位,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均处于高水平;低成就感与职业压力及其患者态度和职业发展维度呈正相关(P〈0.05),情感衰竭与职业压力及其人际关系、患者态度、危重患者、职业发展维度呈正相关(P〈0.05),职业倦怠及其人格解体维度与职业压力及其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长沙市临床护士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均处于高水平,腹引起医院管理者和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护士长工作疲溃感水平,探讨护士长应对方式与工作疲溃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了5所三级综合医院临床一线护士长183名,采用工作疲溃感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分别调查了护士长的工作疲溃感和应对方式。结果护士长的工作疲溃感水平高于国内常模,护士长情绪疲溃感和工作冷漠感得分分别为(25.23±11.45)分、8.46分,均为中度;工作无成就感得分为(32.38±10.09)分,为高度。积极应对与工作无成就感呈正相关,消极应对与情绪疲溃感和工作冷漠感呈正相关。结论提高护士长积极应对技巧,能有效降低其工作疲溃感水平。  相似文献   

13.
精神科与综合科护士工作倦怠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对精神科与综合科护士工作倦怠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为制订预防、干预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士工作倦怠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对165名精神科护士和145名综合科护士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工作倦怠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精神科护士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因子分均低于综合科护士(P〈0.01),个人成就感因子得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略高于综合科护士,强迫症状、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好于综合科护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护士工作压力源、工作倦怠感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认识和降低工作压力与倦怠感,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9月-2012年2月,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宝山地区2所2级甲等医院和1所3级乙等医院的912名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和工作倦怠感进行调查,并与文献进行比较。结果工作压力源的五大主要问题分数均高于文献(P〈0.001);工作冷漠感分数高于文献(P〈0.001);成就感低落分数低于文献(P〈0.001);工作倦怠感与工作压力源、被辱骂次数相关(P〈0.01),与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 score,PSSS)分、年龄和荣誉呈负相关(P〈0.01);工作冷漠感与职称呈负相关(P〈0.01);成就感低落与学历呈负相关(P〈0.01)。结论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倦怠感较严重,护理管理者应采取积极干预措施,降低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倦怠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的现状,分析家庭功能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工作倦怠感量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对165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的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呈高度倦怠,情绪耗竭呈中度倦怠,家庭总的功能处于健康水平。情绪耗竭与家庭角色呈正相关(P〈0.05),去人性化与角色、行为控制、总的功能呈正相关(P〈0.01)。结论家庭功能对护士工作倦怠有显著的影响,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对护理人员家庭的支持,从而预防和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倦怠,维护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北京市二级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工作倦怠与压力水平现状及两者相关性。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量表(MBI)、工作压力源量表对北京市2家二级精神病专科医院的119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不同一般资料护士工作怠倦、工作压力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各维度得分均低于MBI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0.01)。工作倦怠总分及情绪枯竭与护士压力源总分及各维度呈正相关(r=0.194~0.627,P〈0.05或P〈0.01)。去人格化倾向与除工作量及时间分配以外其余4项呈正相关(r分别为0.227,0.326,0.224,0.294,0.291;P〈0.05或P〈0.01)。个人成就感仅与管理及人际关系呈负相关(r=一0.323,P〈0.01)。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5个维度由高至低依次为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2.43±0.921)分、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2.42±0.839)分、工作量及时间分配(2.40±0.892)分、患者护理方面(2.37.4-0.673)分、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1.82.4-0.708)分。结论建议医院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消除护士工作压力源,重视应对工作倦怠的技能培训,缓解护士工作倦怠情况,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乐山市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状况,探讨护士职业倦怠与职业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和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对四川省乐山市13家二、三级医院的473名在职注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调查对象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为:情感耗竭(19.91±7.00)分、工作冷漠感(8.63±3.60)分、个人成就感(27.62±5.83)分。(2)调查对象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因护士的人事关系、行政职务、婚姻状况、护龄和技术职称等情况的不同而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情感耗竭维度和工作冷漠感维度得分与职业价值观某些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与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建议管理者根据不同群体护士的特点,从多角度关心他们,以减轻其职业倦怠感,也可以通过提高其职业价值观来减轻其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精神科护士情绪智力与职业倦怠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对113例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表、情绪智力量表、职业倦怠量表。结果精神科护士总体情绪智力得分为(65.8±14.2)分,与文献报道公务员样本得分(68.4±12.5)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P=0.109 3)。有配偶的精神科护士总体情绪智力得分显著高于无配偶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7,P<0.01);不同年龄段、不同职称的护士其总体情绪智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5.34、41.20,P均<0.01)。情感耗竭中度18.6%,高度31.0%;去人格化中度24.4%,高度9.7%;个人成就感中度23.9%,高度54.9%。精神科护士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与总体情绪智力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5、-0.34,P<0.05或P<0.01);个人成就感与总体情绪智力呈正相关(r=0.41,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总体情绪智力水平与公务员相当,婚姻、年龄段、职称高低对其具有影响。精神科护士存在职业倦怠,尤其个人成就感较低显著。情绪智力对职业倦怠有影响,情绪智力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