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妊娠合并艾滋病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妊娠妇女的HIV感染已成为全球艾滋病流行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母亲和婴儿的预后均不佳,母婴传播发生率达7%~40%,其发生主要集中在宫内、分娩期及母乳喂养期。目前的治疗主要是预防围生期的传染。围生期母儿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非常重要,而破膜和临产前选择性的剖宫产也受到日益的重视。未解决的问题仍然有很多,尚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发展和医疗诊疗技术的进步,医院感染的问题日益突出。深部真菌感染日趋增多,尤其是念珠菌感染更为常见,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对188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相关性恶性肿瘤8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艾滋病相关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AIDS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AIDS相关性恶性肿瘤患者中,年龄35岁以下7例,占87.5%;5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占62.5%。6例同时诊断AIDS和恶性肿瘤;2例先有恶性肿瘤,以后发生AIDS。结论HIV感染后,进入AIDS期易并发恶性肿瘤,尤以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见。AIDS与NHL等恶性肿瘤具有相同的发病基础和相似的某些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对感染或肿瘤等疑似患者要长期动态检测HIV抗体,尽早确诊,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4.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引起的一种系统性真菌病。过去认为该病少见,但随着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人数的增加,其已经成为AIDS流行区患者的常见机会性真菌感染性疾病之一。即使有效的抗真菌治疗,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病死率仍高达20%[1]。因此,在临床上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尽早发现并及时进行有效的抗真菌治疗,这是降低该病病死率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妊娠妇女的HIV感染已成为全球艾滋病流行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母亲和婴儿的预后均不佳,母婴传播发生率达7%~40%,其发生主要集中在宫内、分娩期及母乳喂养期.目前的治疗主要是预防围生期的传染.围生期母儿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非常重要,而破膜和临产前选择性的剖宫产也受到日益的重视.未解决的问题仍然有很多,尚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6.
深部真菌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89,自引:18,他引:89  
深部真菌感染亦称深部真菌病。随着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高效、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的深入开展以及艾滋病的出现、老龄人口的增多等,致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微生态失衡,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日趋增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已...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5 - 2010年确诊的37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37例患者临床特点:男性多发(34例),中青年(21~40岁)占较大比率为86.5%(32/37).发热31例(83.8%),咳嗽27例(73.0%),浅表淋巴结肿大13例(35.1%),腹泻腹痛7例(18.9%),蛋白纯化衍生物(PPD)试验阳性4例(10.8%),合并肺外结核20例(54.1%),死亡9例(24.3%).结论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肺结核X线表现不典型,肺外结核多见,PPD试验阳性率低,易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8.
小儿深部真菌感染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小儿深部真菌感染的特点;诱因及治疗。方法:分析53例确诊深部真菌感染的小儿患者年龄、基础疾病、高危因素及治疗。结果:感染菌种以白色念珠菌最常见;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多见;并有多部位受累,菌血症发生。结论:出生时的状况,小儿所患基础疾病及激素、抗生素、化疗、免疫抑制剂、静脉营养的应用与发病关系密切;两性霉素B、氟康唑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临床资料的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115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以发热(107例)、咳嗽和咳痰(66例)、皮疹(55例)、颈淋巴结肿大(46例)、腹痛(38例)为主要表现,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平均19×106/L,合并症多,病死率高.结论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临床表现复杂,无特异性,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进行相关检查,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住院儿童无菌体液部位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特点、病原学种类及治疗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09年12月16例诊断为深部真菌感染的住院儿童临床资料,探讨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易感因素有:侵入性操作(16/16),使用广谱抗生素≥4d(15/16),手术(8/16),应用呼吸机(8/16);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11例,热带念珠菌3例,新型隐球菌1例,毛霉菌1例。15例经抗真菌治疗者2例死亡,1例患儿在未证实真菌感染前死亡。结论住院儿童无菌体液部位深部真菌感染与多种易感因素有关,早期诊断及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某传染病医院艾滋病住院死亡病例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和对死亡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1月—2011年12月该院345例艾滋病住院死亡病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5例艾滋病住院死亡病例共发生医院感染47例,52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3.62%,感染例次率为15.07%;其中15例(31.91%)医院感染与死亡直接相关。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18例次,34.62%)为主,其次为消化道(13例次,25.00%)和皮肤软组织(11例次,21.15%)等;病原体种类构成分别为细菌(12株,25.53%)、病毒(10株,21.28%)、真菌(6株,12.77%)及其他病原体(19株,40.43%)。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住院时间>30d、侵袭性操作、2个及以上部位的合并机会性感染、使用二联以上抗菌药物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结论医院感染是艾滋病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诱因之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机会性感染,缩短住院日,减少侵袭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JP)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PJP规范诊治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6月凉山州布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AIDS合并PJ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胸部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与转归等资料。结果 101例AIDS合并PJP患者中,78.2%(79例)为中青年男性,72.3%(73例)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主要经性接触传播。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进行性呼吸困难(69例)、发热(17例)、咳嗽(15例)等。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PaO2<60 mmHg),外周血乳酸脱氢酶显著升高,为(527.4±85.7)U/L。合并其他肺部感染(细菌或结核)现象常见(34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明显(<200个/μL,90例),细胞免疫功能损伤严重。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样影,可见从肺门开始的弥漫性网状结节样间质浸润。结论 AIDS合并PJP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以呼吸系统损伤最常见,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影响AIDS合并PJP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马功燕    姜正好  陈海燕  陈进  王静 《现代预防医学》2016,(22):4057-4062
目的 了解六安市艾滋病异性传播主要感染方式及不同感染方式的人群特征。方法 以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现住址为六安市、传播途径为异性传播的HIV/AIDS病例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异性传播方式。结果 共调查符合纳入标准HIV/AIDS 340例,其中经商业性性行为传播占59.4%(202/340),经配偶或固定性伴传播占18.8%(64/340),非商业性临时性伴占21.8%(74/340)。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是异性传播方式的影响因素。经商业性性行为传播比例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非商业性临时性伴传播比例近几年上升趋势明显,配偶或固定性伴传播比例呈下降趋势,在3个传播方式中水平最低。结论 六安市艾滋病异性传播以经商业性性行为感染方式为主,但不同人群异性传播方式差异较大,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艾滋病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0月某三甲医院112例艾滋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或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有艾滋病住院患者112例,41例合并真菌感染,感染发病率为36.61%。感染菌株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52株,76.47%);主要分离部位为下呼吸道(29株,42.6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联用抗菌药物、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等4个因素是艾滋病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而口腔清洁护理和系统性抗病毒治疗是真菌感染的保护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OR=1.017,95%CI:1.009-1.025)和联用抗菌药物(OR=3.975,95%CI:1.093-14.448)为艾滋病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系统抗病毒治疗(OR=0.288,95%CI:0.099-0.841)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艾滋病患者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系统性抗病毒治疗、提高血清清蛋白浓度是预防真菌感染的主要手段,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诊疗操作和对真菌感染的高危患者预防性抗真菌治疗也是预防真菌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7—2019年浙江省温州市经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感染来源和特征,为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17—2019年温州市鹿城区和永嘉县新发现的经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为研究对象,调查收集其人口学、性行为、流动情况等信息,并采血检测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运用Epi Data 3.1和SAS大学版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结果 342名调查对象以男性、25~59岁年龄段为主,未婚、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外地迁入者居多。经感染来源判定,新感染比例为22.42%,本地感染比例为71.00%。15~24岁以下年龄组、未婚病例新感染比例高,分别为33.33%和31.54%;60岁及以上年龄组、教师/干部/退休等职业、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病例本地感染比例高,分别为94.74%、87.80%和81.43%;新感染病例曾发生非商业临时异性性行为、固定性伴同性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60.87%和39.53%,高于既往感染病例(χ2=3.967,P=0.047;χ2=4.314,P=0.038);本地感染病例曾发生非商业临时同性性行为比例为98.26%,高于外地感染病例(P=0.036)。 结论 2017—2019年温州市经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以既往感染和本地感染为主,青年、老年及高知人群不容忽视,应加强对非商业临时性行为的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传染病医院艾滋病住院患者合并真菌感染情况、菌种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首次在某院住院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培养确定是否存在真菌感染.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艾滋病住院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8年1月—2019年9月共有667例艾滋病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药瘾病毒性肝炎患者多重病毒感染率及转归。方法对48例静脉药瘾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血清标志物及核酸测定,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8例静脉药瘾病毒性肝炎患者中,HBV、HCV双重感染率为31.25%,HBV、HIV双重感染率为4.17%,HBV、HCV、HIV三重感染率为62.50%;重型肝炎者占70.83%。重型肝炎患者住院时间为(48.67±19.25)d,与同期住院的非药瘾重型肝炎患者住院时间(65.32±31.49)d相比,明显缩短(U=4.25,P<0.01)。结论静脉药瘾者病毒重叠感染率高,且重型肝炎患者多,但相对非药瘾重型肝炎患者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转归。方法通过计算机病案信息系统搜索AIDS合并PCP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呼吸衰竭组(11例)与无呼吸衰竭组(12例),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值、血氧饱和度(SaO2)、CD4+T淋巴细胞及乳酸脱氢酶(LDH)。结果 23例AIDS合并PCP患者常见的症状为体重减轻,口腔黏膜白斑,气促、呼吸困难,发热,咳嗽,咳痰。23例患者PaO2值为(78.65±30.85)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24.42±5.60)mmHg,pH值为(7.43±0.79),SaO2为(91.16±9.55)%;呼吸衰竭组SaO2、PaO2值低于无呼吸衰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部CT主要表现为两肺不同程度磨玻璃样改变。21例患者使用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片抗PCP治疗,1例使用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片+克林霉素治疗,1例单用克林霉素治疗,17例患者加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后20例患者好转,2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结论 AIDS合并PCP患者常见症状为亚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热、干咳,肺部CT常显示磨玻璃样改变,可予以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片或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片+克林霉素联合治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护理人员HIV职业暴露后感染情况及部分感染HIV护理人员情况,为预防护理人员发生HI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04年1月—2015年6月发生的HIV职业暴露的护理人员,及2001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住院、门诊咨询或院外会诊的抗HIV阳性的护理人员及其配偶的HIV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76例护理人员HIV职业暴露进行规范化处理及随访后均未发生HIV感染。13例感染HIV的护理人员中既往可能职业暴露感染3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输血感染5例,性传播感染4例(其中男护士同性性行为感染2例),感染途径不明1例;发生二次传播2例;目前存活9例。感染者多得到有效治疗并改为从事后勤工作。结论护理人员常发生HIV职业暴露,可能职业暴露感染均发生在未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情况下,实施规范化管理可避免HIV职业暴露感染的发生。性传播(包括男男同性性行为)已成为护理人员感染HIV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100例临床分析与机会感染治疗转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艾滋病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住院的10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0例艾滋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消瘦、发热、贫血、咳嗽咳痰、腹痛腹泻、胸闷气促、肝大、淋巴结肿大;主要并发症为机会性感染和继发性肿瘤,居前6位的感染分别是口腔念珠菌病58例、结核46例、感染性腹泻31例、细菌性肺炎19例、肺孢子菌肺炎16例、颅内感染10例。经治疗后,机会性感染治愈或好转出院83例,死亡9例(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病变4例,结核2例,肺孢子菌肺炎1例,败血症1例,全身衰竭1例),未愈8例。结论艾滋病并发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感染多见,大部分治疗效果好,但结核和颅内感染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