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质醇是人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多种类固醇激素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毒、抗休克的作用[1]。我们为5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测定了其血清皮质醇浓度,探讨皮质醇在不同程度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对象和方法一、对象(1)正常对照组 30名,均为来我院体检儿童,无心肺疾患,肝肾功能检查正常。(2)支气管肺炎组 56例,均为经过X线检查,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明确诊断的患儿。二、方法 皮质醇试剂盒由美国DiaSorin公司提供,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被检查者早上8h抽取空腹静脉血1.5ml,待凝固后迅速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皮质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在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60例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肺炎组)和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中皮质醇(CO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的含量.结果肺炎组患儿血清COR、IGF-Ⅱ分别为(87.20±54.60)μg/L、(0.90±0.23)ng/ml;对照组为(47.00±9.83)μg/L、(0.66±0.11)ng/ml,肺炎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受检者血清含量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轻型肺炎组患儿血清COR、IGF-Ⅱ分别为(73.70±45.99)μg/L、(0.83±0.18)ng/ml;重型肺炎组为(126.20±34.99)ug/L、(1.08±0.29)ng/ml,重型肺炎组较轻型肺炎组明显增高,两组受检者血清含量间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检测肺炎患儿血清中COR、IGF-Ⅱ的水平对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皮质醇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主要激素之一,有调节糖、脂、蛋白等多种物质代谢的作用。在维持人类生命活动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活动占有重要地位。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的分泌活动,具有明显的周期变化。在正常情况下,血浆皮质醇的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可溯源的干血片样本19种类固醇激素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标准曲线。方法收集乙二胺四乙酸抗凝新鲜全血,用0.9%NaCl溶液清洗血细胞,将清洗后的血细胞和无类固醇激素的血浆按0.55∶0.45比例混合,制备模拟全血。根据拟制备标准曲线浓度添加不同量类固醇激素至模拟全血样本中,制备不同浓度的类固醇激素标准曲线干血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各标准曲线干血片类固醇激素含量,分析其线性范围,并对类固醇激素标准曲线干血片进行性能验证。结果 类固醇激素标准曲线干血片中孕烯醇酮、孕酮、可的松、脱氢表雄酮的线性范围为0.25~100 ng/mL,11-脱氧皮质酮、21-脱氧皮质醇、18-羟皮质醇、11-酮睾酮的线性范围为0.05~20ng/mL,皮质酮、11-羟睾酮的线性范围为0.025~10 ng/mL,17-羟孕酮、18-羟皮质酮、11-脱氧皮质醇、雄烯二酮、11-羟雄烯二酮、睾酮的线性范围为0.1~40 ng/mL,皮质醇的线性范围为1.5~600 ng/mL,17-羟孕烯醇酮的线性范围为0.2~80 ng/mL,硫酸脱氢表雄酮的线性范围为25~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WBC检测在儿童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细菌感染支气管肺炎患儿89例、病毒感染支气管肺炎患儿92例、支原体感染支气管肺炎患儿90例和健康体检儿童100例,检测其PCT、hs-CRP和WBC水平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细菌感染时PCT与hs-CRP、WBC呈正相关(r=0.807、0.764,P0.05),且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和支原体感染(P0.05)。结论 PCT、hs-CRP、WBC是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对诊断细菌感染儿童支气管肺炎、动态监测其病情发展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serum cystatin C,SCys C)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支气管肺炎患儿50例(观察组)依据疾病程度分为轻度支气管肺炎组(26例)和重度支气管肺炎组(24例),同期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患儿22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SCys C、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结果支气管肺炎患儿SCys 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支气管肺炎组SCys C水平高于轻度支气管肺炎组(P<0.01);重度支气管肺炎组血清肌酐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组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支气管肺炎组SCys C、血清肌酐的AUC分别为0.709,0.587;重度支气管肺炎组SCys C、血清肌酐的AUC分别为0.834,0.715。结论 SCys C可作为支气管肺炎患儿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42例研究对象均来自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均分成研究组(行临床护理路径,2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21例)。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各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良好率、患儿家属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给予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可加快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素和激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小儿霉菌肺炎有日益增多的趋势。由于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基层辅助诊断条件有限(无细菌培养),常将霉菌肺炎误诊为细菌性支气管肺炎,从而继续或加倍使用抗菌素和激素治疗,使病情迅速恶化,导致患儿死亡。我院从1980年7月至1981年2月对本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呼吸系统疾病患儿诊治中肺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从2012年4月~2015年3月我院因呼吸道系统疾病住院治疗的患儿中抽取1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为支气管肺炎(37例)、毛细支气管炎(38例)、支气管炎(29例)、支气管哮喘(30例)、右下肺炎(6例)、喉炎(5例)、先天性喉喘鸣(5例),所有患儿均行肺功能检测。结果:毛细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小气道阻力增高率较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右下肺炎、喉炎及先天性喉喘鸣明显更高,而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总气道阻力阳性率及功能残气量异常阳性率较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喉炎、先天性喉喘鸣及右下肺炎患儿明显更高(P0.05);患儿的限制性通气障碍阳性率均在7%以下,右下肺炎患儿的大气道阻塞阳性率较其他组更高,其他均在15%以下,但对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肺功能检查用于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疗效评估中,不同疾病患儿其疾病特征表现不同,对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任占花 《护理研究》2012,26(18):1673-1674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MP是儿童时期肺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可引起流行,严重的支原体肺炎也可导致死亡,系统高效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治愈率[1]。为提高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治愈率,减轻患儿的痛苦,我院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支气管肺炎患儿心肌酶谱改变并探讨缺氧和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检测了50例无心力衰竭表现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_2)、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结果:支气管肺炎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心肌酶升高,TcSO_2≤94%的肺炎组患儿和TcSO_2>94%的肺炎组患儿心肌酶CK、CK-MB、LDH、LDH_1、HBDH的值有显著性差异,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即使未出现心力衰竭表现,心肌也已遭受损害,且缺氧严重的患儿心肌损害的程度更重。因此积极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同时,应及早使用心肌保护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支气管肺炎急性期患儿治疗前后检测指标的变化,探讨早期诊治支气管肺炎心肌损害的检测指标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同期选择支气管肺炎急性期患儿97例及健康儿童30例,患儿住院进行综合治疗与护理,对比分析患儿治疗前、后与健康儿童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前(急性期)患儿h-FABP、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h-FABP、CK-MB水平较对照组高,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清h-FABP的阳性率(84.5%)显著高于血清CK-MB的阳性率(62.9%),也显著高于动态心电图(ACG)(52.6%)和普通心电图(ECG)(39.2%)的异常率。经系统治疗与护理后,患儿均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大多存在心肌损害,血清h-FABP定量测定是早期诊断支气管肺炎患儿心肌损害的一项指标。同时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的预后、临床用药及护理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人群多见于小儿,是威胁小儿健康的首要危险因素。据统计~([1]),我国肺炎患儿占儿科住院患儿的24.51%~65.25%,22 504例肺炎患者中93.71%为支气管肺炎,且多见于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常见体温升高、发热、咳嗽、嗜睡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成长。目前常见的治疗方式为雾化吸  相似文献   

14.
小儿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相关性,提高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住院治疗的120例支气管感染患儿与150例支气管感染伴哮喘患儿,通过血清学检查支原体感染情况,并汇总分析。将检查出的哮喘伴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1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2个月后随访复发率。结果支气管感染组与支气管感染伴哮喘组在支原体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经治疗后,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发生哮喘时,应加强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查,伴有肺炎支原体感染时,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能提高治愈率,有效控制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王凤云  朱嫦娥 《妇幼护理》2022,2(3):621-624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采取雾化吸入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延续性护理。记录两组的平喘时间、退热时间、咯痰停止时间、住院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护理前后,比较两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症状(咳嗽、发热、精神不佳和气促)积分情况以及两组支气管肺炎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平喘时间、退热时间、咯痰停止时间、住院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的咳嗽、发热、精神不佳和气促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咳嗽、发热、精神不佳和气促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咳嗽、发热、精神不佳和气促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的疾病知识、急需就医知识和饮食禁忌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支气管肺炎患儿家属的疾病知识、急需就医知识和饮食禁忌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支气管肺炎患儿家属的疾病知识、急需就医知识和饮食禁忌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在采取雾化吸入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5例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经过加强护理和优化护理流程,提高了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治愈率与好转率,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结论通过加强对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护理,促进患儿康复;通过护理指导使患儿家长掌握了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相关知识,促进合理养育,降低复发概率,减少病情转向哮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患有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患儿在治疗时辅以PDCA护理模式,分析此方法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中挑选出病情与本研究相符的患儿68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研究组34例,对照组的所有患儿按照以往的常规方法护理,研究组所有患儿辅以PDCA护理模式来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相关的支气管肺炎症状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儿进行差异化治疗处理,统计分析两组患儿支气管肺炎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发现,研究组患儿支气管肺炎相关症状比对照组减轻更多(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更高(97.06%VS 82.35%)(P<0.05)。结论:对患有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患儿在治疗时辅以PDCA护理模式能够减少患儿症状持续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施支气管肺炎(非重症)临床路径在儿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1~6月收治的1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1,入住非试点病房;7~11月收治的100例支气管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1,入住临床路径试点病房。将20名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2和对照组2各10名,对照组护士按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护士按支气管肺炎(非重症)临床路径护理观察组患儿。观察、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胜任力、护理记录用时、护士接瓶次数及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护士护理胜任力和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记录用时、护士接瓶次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中实施支气管肺炎(非重症)临床路径,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同意接受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的,不同意接受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6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常规治疗方法、护理相同,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用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65%(χ2=9.04,P<0.05);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值<0.01)。结论: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用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治疗,症状消失快,缩短住院时间,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减轻患儿痛苦,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同时也减轻了患儿及家属心理负担,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间歇性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间歇性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持续性超声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特点。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患儿出现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儿的有效排痰时间及憋喘缓解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安全可靠,同时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则更有利于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