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9):201-202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针对246例患者行数字减影,给予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配合。提出术前全面评估病情,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术中注重全身肝素化,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成功配合脑血管造影术的关键。结果246例患者全部采用Seldinger法股动脉穿刺插管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均取得满意效果,脑血管造影成功率达100%。结论做好全脑血管造影护理工作是决定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经颈动脉脑血管造影术的技术改进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415000)钟云龙,计绍云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分类号R814.43脑血管造影检查是颅内疾患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但传统的经颅动脉穿刺造影术因穿刺技术要求高和术中较多的出血,常使不少的病人放弃检查。...  相似文献   

3.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一项检查,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此方法是一项有创检查,如何对全脑血管造影术进行全面的护理,是此手术的一项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Simmonssidewinder2造影管在经股动脉行脑血管造影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在527例脑血管造影患者中,441例应用单弯造影管,86例应用Simmonssidewinder2造影管。结果:应用单弯造影管在全脑血管造影术中困难时改用Simmonssidewinder2造影管可顺利完成手术,缩短手术时间。结论:Simmonssidewinder2造影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术不仅安全可靠,手术成功率高,且减少透视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项高风险诊断方法,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有效预防和及时护理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病人尽快康复。本文总结15例成功脑血管造影术前、术后有效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脑血管造影患者对于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常规及减少患者的护理相关并发症.方法对在我院神经科120例脑血管造影患者进行术前、术中与术后护理.结果所有患者通过精心护理,无一例并发症出现.结论在掌握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护理常规的基础上,通过对患者精心护理,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不会出现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研究术前术后的护理对提高全脑血管造影术成功率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我科2010年11月份至2011年10月份64例造影患者术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64例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者.结论 加强全脑血管造影术术前术后的护理对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余晓华 《大家健康》2014,(8):185-185
目的:探讨研究脑血管造影术(DSA)的术前、术后的护理,减少患者的护理相关并发症。以提高脑血管造影术的成功率,它是颅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的基础。方法:结合我科56例脑血管造影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结论:在掌握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护理常规的基础上,通过对患者精心护理,不会出现明显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研究脑血管造影术(DSA)的术前、术后的护理,减少患者的护理相关并发症。以提高脑血管造影术的成功率,它是颅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的基础。方法:结合我科56例脑血管造影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结论:在掌握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护理常规的基础上,通过对患者精心护理,不会出现明显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造影术及数字减影下颅内外血管疾病的治疗,已日益普及并在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日显重要[1].2005年8月至2009年5月.我们为4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行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舒适护理在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向岚  王艳琳 《西部医学》2009,21(7):1238-1238,1240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效果。方法对100例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并对两组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在穿刺部位疼痛、尿潴流的满意度为94.3%,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8%,实验组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舒适护理能使患者积极配合,顺利完成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少,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目前对其病因诊断手段主要依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检查方法[1],属于有创性检查。与常规的血管造影相比具有很多优点。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共对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经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共对56例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男21例,女35例,年龄36~78岁,平均5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CT扫描证实。56例患者全部在DSA监视下采用Seld inger法股动脉穿刺插管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2],均取得满意效果。术后3例穿刺点渗血,1例出现脑血管痉挛。均为欠合作病人,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治愈。脑血管造影成功率达100%。1.2检查方法患者平卧,右侧股动脉穿刺点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行Seld inger法穿刺,置入6F穿刺鞘,按50 u/kg全身肝素化,5 F造影管在导丝引导下分别超选至双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开口处,分别对各支血管进行造影...  相似文献   

13.
韩琳  卜淑霞  张静 《吉林医学》2010,31(20):3350-3351
经股动脉行脑血管造影术(DSA)是将注射造影剂通过股动脉直接注入血管内,使其脑血管系统显影的一种X线摄影检查。对于诊断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先天性血管缺失、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来说,脑血管造影术始终被认为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同时也是介入治疗最终术前评价标准。脑血管造影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穿刺造影成功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凌晓辉 《中国民康医学》2011,(19):2481-248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全脑血管造影患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11月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并发症及焦虑状态。结果: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术前普遍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在术前心态和术后并发症调查结果及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降低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在颅内血管病诊断治疗上具有重要价值,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技术,适用于观察颅内外血管性病变、观察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位置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恢复情况。现将5例经右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度的营养成分的摄入导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症状增加,对脑血管存在着较大的威胁。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疾病患者逐年增加,给家庭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不便。笔者将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由我院接收并治疗的50例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在全脑血管造影手术前后提供重要的专业护理,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经研究认为全脑血管造影作为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其手术前后的特殊专业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陶丽  骞健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8):1099-1101
<正>全脑血管造影术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一项检查,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同时也是介入治疗最终术前评价的标椎。但此方法是一项有创检查,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手术全过程的护理环节是一项基础工作,我院自2006年8月至2010年9月对162例脑血管  相似文献   

18.
侯铭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7):860-860
全脑血管造影是神经内科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脑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患者有可能出现某些并发症,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探讨如何观察、护理、确保检查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后的护理.方法 对20例行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术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做好各项术后监测和护理,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结果 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加强抗感染及护理后治愈.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监护,术后加强护理对手术成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全脑血管造影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丽梅  周洪军 《河北医学》2008,14(10):1247-1248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颅内血管性疾病诊断、治疗的基础.脑血管造影是经皮肤穿刺股动脉或颈动脉后,送入动脉鞘,然后将造影导管(一般为猎人头导管)送入动脉腔内,在电视监控下选择性地插至颈内外动脉或椎动脉,注射造影剂来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及性质,以协助诊断疾病及治疗策略的选择.结合70例病人的护理经验, 总结术前、术后的护理要点, 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处理、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