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针灸理论的核心 ,要使学生学好针灸这门学科 ,必须把经络部分讲深、讲透。如何使教与学达到效果的统一 ,是教学工作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笔者就多年的教学实践的体会 ,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 ,探讨如下。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经络学》的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经络的循行路线 ,这部分内容记起来比较困难 ,为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应在讲述过程中借鉴用之有效的医案。医案与理论知识相比具有直观、容易记忆的特点。通过对医案的剖析 ,可使学生对理论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开阔视野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2.
3.
对"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腧穴部分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对《经络腧穴学》教材的编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腧穴的各种概念应力求严谨、简洁;腧穴定位当务求精确,符合临床实际,并减少谬误;新版《经络腧穴学》应对奇穴进行合理取舍、补充;增加穴名释义、腧穴功能、配穴条目;充实针刺操作内容;合理增删古代、现代报道摘录等,以顺应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思想 ,包括树立现代教学观、科学质量观、正确学生观等 ;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建立新型教学模式 ,尽可能地使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主动积极地学习 ,提高能力素质。近几年来 ,我们围绕怎样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理论 ,提高动手能力和临床运用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对针灸基础课程《经络学》教学内容和方法 ,进行了探索性改革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有积极作用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优化课… 相似文献
5.
6.
李鼎先生1984年和1994年主编的两版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经络学》曾被各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专业使用多年。该教材开系统经络教学先河,不仅为培养我国针灸专业高级人才建立了功绩,而且为针灸学术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8.
9.
从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和奇经八脉三个方面归纳整理《难经》的经络学特点,这些学术思想对经络学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从“厥阴脉”概念的形成过程看经络学说的意义与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揭示 :足厥阴脉“是动”病描述的是阴疝的症状 ,古人从阴疝发病部位特点及对该病的针灸诊疗经验中抽提出“足背 前阴 少腹 腰 (舌 )之间相关联系”的规律 ,而所谓“足厥阴脉”则是古人对这一规律的直觉解释。这一新发现为考察经络学说的形成过程提供了关键证据 ,引导人们正确分析经络学说的构成要素并进而正确理解该学说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腧穴定位描述方法探讨——与六版《腧穴学》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行腧穴定位描述方法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分析,探讨,认为腧穴定位的文字描述应简练,准确,腧穴度量方式,体位描述体例应一致;针刺操作体位当以临床实际应用为准;腧穴定位连线的设定,应用需合理,准确无误;为了便于腧穴的度量,记忆,使概念清晰,可引入“基点”“基线”概念。对某些腧穴定位常用专用术语的含义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3.
经络学说研究的新发现及其对生命科学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龙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4):241-244
1问题的提出与突破 要正确理解并科学评价经络学说,首先要考察该学说产生的历史过程,这是一个极其困难而又无法回避的学术难题.本文以史料较为完整、可靠的"足厥阴脉"作为研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15.
16.
分析了《腧穴学》(六版)中腧穴主治规范的失误,将其归纳为中医病症与西医病名排列格式不统一,病机与症状混淆,内容重复以及用词不当四个方面,并对如何规范提供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观察头面部循经感传由督脉向任脉或由任脉向督脉的交会过程 ,其重点是观察感传绕过还是直接越过口裂。方法 :1 2名循经感传显著者 ,其中观察感传由督脉向任脉的交会过程 9例 :7例针刺位于督脉线上的奇穴印堂 ,2例针刺督脉经线印堂穴上 1寸 (经上非穴点 )。观察感传由任脉向督脉的交会过程 3例 ,其中 2例分别针刺光明穴和侠溪穴 ,另 1例先针刺印堂穴 ,随后针刺膻中穴 ,同时观察督脉与任脉的感传交接情况。结果 :所有受试者均出现循经感传由督脉绕口唇到达任脉或由任脉绕口唇到达督脉的交会过程。结论 :任督脉在头面部的交会过程是以绕过口唇的方式实现的 ,这与“环唇”、“别而络唇口”的历代文献记载相吻合。上述结果支持循经感传形成机理的外周观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