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廖丹红  徐轩  赖奕升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8):123-125+129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0~6岁贫血儿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南联、爱联、龙东社区2017年2月1日~7月31日200名0~6岁贫血儿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儿童保健门诊相关贫血知识指导,并嘱定期复诊评估。观察组采用微信平台随访干预。比较两组0~6岁儿童家长的贫血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以及贫血儿童的有效管理情况。结果观察组家长的儿童贫血知识知晓率66.32%、贫血患儿有效管理率67.35%,显著高于对照组家长的儿童贫血知识知晓率41.83%、贫血患儿有效管理率4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平台随访能够提高0~6岁贫血儿童家长贫血知识的知晓率、提高贫血患儿的有效管理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对教师和家长的医教结合模式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本辖区内6所公立普通小学1~3年级(6~11岁)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所有学生进行ADHD筛查,将诊断为ADHD患儿及其家长、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儿给予口服短效盐酸哌甲酯片并对其家长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对患儿家长及教师进行系统授课培训。观察培训前后家长和教师对ADHD知识的知晓率变化情况,以及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纳入ADHD患儿71例、家长71对、教师31名,试验组纳入ADHD患儿68例、家长68对、教师34名,两组患儿、家长及教师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前,两组教师及家长对儿童ADHD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教师对ADHD知识知晓率状况均无明显变化,但对照组的家长与试验组教师和家长对ADHD知识知晓率状况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SNAP-IV量表得分均有明显下降,且试验组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教师和家长的医教结合模式对儿童ADHD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苯丙酮尿症治疗过程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通过向新生儿筛查中心确诊的苯丙酮尿症患儿的255名家长发放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健康教育后再次调查问卷,比较健康教育前后家长对苯丙酮尿症相关知识的了解掌握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后家长对苯丙酮尿症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家长对苯丙酮尿症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对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翁宝红  宣向荣 《当代医学》2011,17(6):124-12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将6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分别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和健康教育路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儿及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患儿和家长对哮喘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及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及家长对哮喘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访六个月,观察组患儿哮喘复发7例,占23.1%;对照组复发17例,占5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提高了患儿及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患儿及家长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应用于社区流动儿童及时接种疫苗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7月期间于南平市第一医院崇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云谷门诊部)接种的121名流动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名)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61名)给予改进健康教育,比较2组及时接种率,家长健康信念、知识知晓率。结果 观察组及时接种率为96.72%,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干预前,2组家长健康知识、态度与信念、行动评分及健康信念总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家长健康知识、态度与信念、行动评分及健康信念总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家长知识总知晓率为95.08%,高于对照组的81.67%(P<0.05)。结论 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应用于社区流动儿童疫苗接种中,可提高及时接种率,增强家长健康信念,提高家长对疫苗接种及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在社区散居儿童家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名社区散居儿童家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通过实施视频结合图文式健康教育方式,举办专题讲座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教及行为干预;对照组实行常规健康教育方式。比较两组家长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及卫生行为实施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及卫生行为的实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社区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及卫生行为的实施率,增强防控意识,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儿童家长获取计划免疫知识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门诊计划接受免疫接种的儿童家长9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家长给予全面系统的免疫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对照组家长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对比2组家长获取计划免疫知识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家长的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综合评分水平、对于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对预防接种的信任度、儿童接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计划免疫儿童家长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其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针对教师和家长的医教结合模式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本辖区内6所公立普通小学1~3年级(6~11岁)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所有学生进行ADHD筛查,将诊断为ADHD的患儿及其家长、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儿给予口服短效盐酸哌甲酯片并对其家长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对患儿家长及教师进行系统授课培训。观察培训前后家长和教师对ADHD知识的知晓率变化情况,采用《斯诺佩评估量表》(简称SNAP-IV量表)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纳入ADHD患儿71例、家长71对、教师31名,试验组纳入ADHD患儿68例、家长68对、教师34名,两组患儿、家长及教师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前,两组教师及家长对儿童ADHD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教师对ADHD知识知晓率状况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但对照组的家长与试验组教师和家长对ADHD知识知晓率状况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SNAP-IV量表得分均有明显下降,且试验组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教师和家长的医教结合模式对儿童ADHD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指导在小儿肠造口护理和患儿家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行肠造口手术的52例患儿及其家长,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家长进行干预,评估干预前后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和患儿家长对疾病的知晓率.结果:干预期间,仅有5例患儿造口周围皮肤发生皮炎,给予护理指导后好转.患儿家长干预后的焦虑和抑郁得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患儿家长关于小儿肠造口护理知识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方案能有效减轻患儿家长的不良心理症状,明显提高患儿家长照护患儿的能力,大大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3例即将出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患儿家长遵医率、疾病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和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ZB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复发率为23.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再住院率为9.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遵医率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长疾病知识知晓率为86.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家长ZBI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可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提高患儿家长遵医率、疾病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以及降低患儿家长ZBI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1.
韦桂源 《广西医学》2012,34(8):1066-1067
目的 了解地中海贫血患儿家长心理状况,为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2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父母84人(观察组)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与42例健康儿童父母84例作对照.结果 观察组家长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性、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等7个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家长(P均<0.05).两组家长敌对及精神病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中海贫血患儿家长存在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在给患儿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做好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7):122-124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社区贫血儿童管理情况及家长对贫血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龙岗中心医院19家社康中心抽取3个社康中心,通过深圳市妇幼保健管理系统查询三家社康中心近2年来贫血儿童数据和报表,得出每年贫血儿童管理率和有效管理率。另外,通过自制贫血知识知晓率表格,对在册贫血儿童家长进行电话随访,按得分分为"比较了解"、"部分了解"、"不了解"三种情况,以"比较了解"和"部分了解"认为家长对贫血知识知晓,据其所占比例得出家长贫血知识知晓率。结果龙岗区社区2013年9月~2014年8月0~6岁贫血儿童管理率为5.58%,2014年9月~2015年8月为5.86%;有效管理率2013年9月~2014年8月为47.20%,2014年9月~2015年8月为48.47%。龙岗区2年来家长贫血儿童总体知晓率为43.97%。调查发现龙岗三家社康,三年来贫血儿童管理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152,P0.05),有效管理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313,P0.05)。结论目前社区贫血儿童管理模式单一,需要改进以便早期发现患儿;需要提高家长的贫血知识程度,减少贫血并发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与病房一体化健康教育对减少高热惊厥患儿复发的效果.方法:选择经急诊科抢救后收住儿科病房的高热惊厥患儿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患儿家长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儿家长采用急诊与病房一体化健康教育.比较2组家长惊厥知识知晓情况及出院后半年内患儿高热惊厥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惊厥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出院后半年内患儿高热惊厥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与病房一体化健康教育提高了高热惊厥患儿家长对疾病的知晓程度,降低了患儿高热惊厥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社区孕妇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 对农村社区与城镇社区实验组孕妇实施健康教育,自行设计问卷,健康教育前后对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健康教育后实验组孕妇孕期、分娩期、产褥期、新生儿期知识的认知答对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城镇社区健康教育前后知识答对率较农村社区高(P<0.05).结论 社区孕妇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孕产期知识掌握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在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行为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84例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行为转变理论为理论基础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干预前和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采用调查问卷表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答对率高于干预前,并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答对率在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高于同组治疗前的知晓率(P<0.05);干预前后两组患者BMI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干预后患者BMI也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明显下降(P<0.05)。结论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对帮助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具有重要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互联网时代微信公众平台在儿外科患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64例住院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常规病房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加用微信公众平台,由公众平台对应行信息推送、答疑.比较2组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并细化到入院宣教、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心理指导、出院宣教知晓率,并比较2组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及护士重复宣教的频次.结果:观察组知晓率8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P<0.01);观察组重复宣教的频次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能提高宣教的知晓率,减少护士重复宣教频次,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全程健康教育在小儿免疫接种中对小儿和家长的影响。方法:选取实施国家计划基础免疫疫苗注射的儿童200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名,给予对照组常规接种指导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小儿免疫接种成功率、免疫接种及时率、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小儿免疫接种成功率和免疫接种及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小儿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小儿家长;观察组小儿家长对接种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教育基础上,全程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小儿免疫接种及时率和成功率,并提高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普通居民对艾滋病(AIDS)的认识水平,并对AIDS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532名普通居民进行现场匿名问卷调查,同时对其中150名进行健康教育后再次填写调查问卷,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 关于AIDS的传播途径,普通组11个项目的答对率为47.59%-94.74%,有2项低于医务组(P<0.05),经宣教后7项的答对率显著提高(P<0.05)。对当前AIDS流行形势,3项答对率普通组为66.23%、43.42%和9.87%,医务组为73.68%、60.53%和19.74%,其中2项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经宣教后3项答对率均得到提高(P<0.001)。对待AIDS患者的态度,2项中普通组的答对率为24.34%和43.64%.医务组为17.10%和53.95%,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宣教后仍无显著提高(P>0.05)。对AIDS健康教育,绝大多数被访者持较积极态度。结论 人们对AIDS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对AIDS流行形势估计不足,对待AIDS患者的态度也亟待改善,同时得出健康教育是防治AIDS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门诊慢性宫颈炎患者的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疾病相关知识问答对率、治疗及护理知识答对率、保健知识答对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06%,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2.3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慢性宫颈炎患者实施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兰山区妇女贫血状况及居民对铁缺乏和铁强化酱油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探讨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方法 在兰山区4个办事处通过多种措施开展铁缺乏和铁强化酱油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时间1年.干预前后分别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部分成年妇女进行血红蛋白检测以及铁缺乏和铁强化酱油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依此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妇女的贫血率为38.63%,铁缺乏和铁强化酱油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0.95%,正向态度率为79.00%,铁强化酱油食用率为29.75%;干预后,妇女的贫血率为27.79%,铁缺乏和铁强化酱油知识知晓率为89.65%,正向态度率为93.25%;铁强化酱油食用率为66.25%.干预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指数均>1.结论 在社区开展铁缺乏和铁强化酱油知识的健康教育是降低妇女贫血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对人们选择铁强化酱油及防治缺铁性贫血的知识-态度-行为改善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