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在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宝丰分院行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136例,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对照组(67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69例)接受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股静脉血流速度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峰值速度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峰值速度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早期活动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8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脑出血术后常规护理,试验组行早期活动预防护理。结果试验组DVT发生率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结论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行早期活动预防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早期活动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136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开颅手术治疗,将纳入患者抽签随机分为早期活动组(n=68)与常规护理组(n=68)。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早期活动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活动护理。比较两组的静脉血流峰速及平均速度、下肢DVT发生率。结果早期活动组干预后的股静脉血流峰速、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分别为(48.06±9.34)cm/s、(29.64±5.38)cm/s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41.25±8.36)cm/s、(23.37±5.94)cm/s(P0.05);早期活动组的下肢DVT发生率为5.9%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7.6%(P0.05)。结论给予脑出血术后患者早期活动,可以增加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少下肢DVT。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妇科盆腔手术192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预防组各96例,比较围术期行常规护理和预防性护理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结果 预防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3.1%)显著低于常规组(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围术期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活动锻炼对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102例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活动锻炼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及股静脉血流速度。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0%vs 24.4%,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时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平均速度明显增快,组间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早期活动锻炼在脑出血术后下肢DVT预防中效果良好,能够显著降低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并增加股静脉血流速度,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全麻手术后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 择取普外科患者96例,均接受全麻手术,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划分为常规组和围术组,各48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围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实施围术期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和并发症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常规组患者术后出现DVT20.8%(10/48),并发症发生率8.3%(4/48),围术组患者术后出现DVT 4.2%(2/48),并发症发生率0.0%(0/48),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83.3%(10/48),围术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7.9%(47/48),围术组满意率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全麻手术患者,临床实施预防性围术期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DVT的概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3月-2018.1月间收治的104例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2组,包括干预组与常规组各52例,护士为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指导患者早期活动,为常规组患者提供一般护理流程,评价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组52例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例(1.92%),常规组发生率为5例(9.62%),干预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X~2=5.452,P=0.020)。结论:护士为脑出血术后患者提供早期活动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运动干预方式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以200例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为对象,盲选法分为观察组(术后早期运动干预)与对照组(常规运动干预)。对比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DVT发生率为6.00%(6/100),低于对照组15.00%(15/100)(P<0.05)。观察组术后3 d、7 d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后早期给予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运动干预可减少下肢DVT的发生,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速度。  相似文献   

9.
孙洪 《吉林医学》2012,33(9):1959
目的:研究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妇科盆腔手术192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预防组各96例,较围术期行常规护理和预防性护理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结果:预防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3.1%)显著低于常规组(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围术期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出血手术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对预防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0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综合护理。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下肢DVT的发病率。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凝血指标、a PTT、PT、TT,Fbg均优于手术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病率(3.92%)低于对照组(15.68%)(P0.05)。结论脑出血手术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护理能有效预防其术后下肢DVT,且凝血指标优于常规护理的治疗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IPC)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遴选186例妇科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各93例,常规组给予常规预防DVT护理,试验组在以上护理基础上给予IPC护理,观察两组预防DVT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7d的股深静脉及腘静脉的Vm均明显快于术后第1d(P0.05),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和常规组DVT发生率为1.08%vs 7.52%(P0.05);试验组术后第7d的血Fbg、D-D、CRP及IL-6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应用IPC预防术后DVT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刘洁 《当代医学》2016,(31):105-106
目的:探究脑出血术后实施早期活动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脑出血术后6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时不同方案分成2组,各30例,将实施术后常规护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活动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与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与峰速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3.33%比对照组26.67%低(P<0.05);观察组在2组护理后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与峰速度均升高基础上,其升高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早期活动为一种安全且有效护理方法,可对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起到预防作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WT)的预防作用。方法以186例妇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3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基础上的DVT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DVT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发生下肢肿胀疼痛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对照组发生下肢肿胀疼痛1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发生血栓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早期运动护理在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时间段内到我院就医的脑出血患者84例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早期运动护理的模式,以此观察检验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下肢DVT的形成情况,并记录患者血浆中凝血四项的实验室有效数据评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凝血四项的实验室检查数据评比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针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的病情,开展早期运动干预能有效防止下肢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科学合理的运动护理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否有抑制的作用。方法:选取80例脑外科脑出血手术后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除了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术后治疗与护理之外,给试验组患者制定并实施早期活动护理方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早期活动护理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手术后的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从而减少痛苦及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为脑出血手术患者行集束化护理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方便择取于2013年10月—2015年8月期间来该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脑出血患者参与研究,以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时间作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予以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患者则接受集束化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一周凝血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0%),组间数据经过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组间数据在统计学层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时的各项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脑出血手术患者行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提升护理满意度,可扩大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用舒血宁联合早期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观察及对患者后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接受并给予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80例,按照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舒血宁联合早期活动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7.5%(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a PTT)和血小板计数(BPC)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比较差异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研究组ADL评分为(52.56±8.54)分,明显高于参照组的(45.37±7.12)分(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用舒血宁联合早期活动预防下肢DVT的效果确切,并能促进患者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讨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服务对股静脉穿刺置管患者预防DVT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股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另一组为实验组,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下肢浮肿发生率和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给予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系统的早期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股患者发生DVT,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雷海清 《大家健康》2017,(10):13-14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6月于该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3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非切口处)疼痛、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中,能够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提高预防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骨科下肢骨骨折术后早期进行踝泵运动对预防下肢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我科2015年至2018年中146例下肢骨骨折术后病例的临床护理资料,在未进行踝泵运动康复训练术后仅采取一般护理的7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早期即进行踝泵运动的68例患者作为预防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本组146例患者最终都取得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康复出院。对照组发生DVT23例,发生率为29.5%,预防组发生DVT10例,发生率为14.7%。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导术后早期进行踝泵运动康复训练并配合医生做好预防性抗凝药物治疗,能够有效减少下肢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