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NT-proBNP联合CK-MB、MYO、cTnI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11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127例健康体检者血清NT-proBNP、CK-MB、MYO、cTnI含量,各组之间相互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NT-proBNP、CK-MB、MYO、cTnI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T-proBNP与CK-MB、MYO、cTnI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结论 NT-proBNP联合CK-MB、MYO、cTnI不仅能提高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还可作为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陈新军 《当代医学》2016,(12):33-34
目的 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A组,选择同期收治的43例骨骼肌损伤患者作为B组,4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和酶法检测其血清CRP、cTnI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 A组的CRP、cTnI和CK-MB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血清CRP+cTnI+CK-MB、CRP+cTnI和CRP+CK-MB阳性率均为100%.结论 血清CRP、cTnI联合检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是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检测生化标志物血清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冠脉再通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MYO、cTnI、CK-MB使用酶联免疫分析法、CRP使用激光散射比浊法测定12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MYO、cTnI、CK-MB和CRP浓度和时间的变化,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通组(83例)和溶栓未通组(44例)上述指标的连续、动态演变。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组MYO、cTnI、CK-MB和CRP达到峰值浓度的时间较未通组明显提前(P<0.01),其中MYO较cTnI、CK-MB和CRP峰值时间出现更早,分别为(6.1±2.4)h、(13.8±3.5)h、(14.4±3.8)h和(25.2±5.7)h(P<0.01);再通组MYO和CRP峰值浓度明显高于未通组(P<0.01);MYO、cTnI、CK-MB和CRP对判断冠脉再通的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YO、cTnI、CK-MB和CRP可以较好地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通,其中MYO较cTnI、CK-MB和CRP能更早期判断冠状动脉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清中CK-MB(心肌同工酶)、MYO(心肌肌红蛋白)和cTnI (心肌肌钙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根据这105例患者是否合并有心律失常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73例患者,他们均合并有心律失常。对照组有32例患者,他们均未合并有心律失常。我院对两组患者血清中CK-MB、MYO和cTnI的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K-MB、MYO和cTnI的水平分别为116.4±22.7ng/mL、343.8±79.3ng/mL 和24.8±6.3ng/mL。对照组患者血清中 CK-MB、MYO 和 cTnI 的水平分别为31.9±7.7ng/mL、237.7±53.9ng/mL 和13.7±2.9ng/mL。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K-MB、MYO和cTnI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可出现血清中CK-MB、MYO和cTnI水平明显升高的现象。因此,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清中CK-MB、MYO和cTnI的水平对辅助诊断其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多种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将确诊的62例心肌缺血症状的患者划为实验组,133例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划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激酶(CK-MB)、血清中心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等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的血清cTnI、CK 、CK-MB、MYO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0.05).结论 cTnI及CK-MB联合检测用于AMI诊断,可进一步提高AMI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血清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并进行比较,对观察组三项指标进行动态监测,观察CRP与CK-MB、cTnI 的关系.结果观察组CRP、CK-MB和cTn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与CK-MB、cTnI呈正相关(p<0.05).结论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RP可为其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6,(5):566-567
目的:探讨床旁快速检查心肌梗死(AMI)血清肌红蛋白(MYO),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cTnI)三合一诊断试剂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和64例非心肌梗死患者同时检测血清CK-MB、MYO、cTnI三项指标,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诊断AMI的敏感性:cTnI(92.5%)高于MYO(72.5%)和CK-MB(65.0%)。cTnI诊断AMI的特异性(96.9%)与MYO(93.8%)和CK-MB(93.8%)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nI对AMI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作为一种心肌损伤的特异标记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钙蛋白Ⅰ(cTn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价值.方法 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4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进行cTnI、Mb和CK-MB检测.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cTnI、Mb和CK-M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I、Mb和CK-MB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种血清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选取普通冠心病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选取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样本43例作为空白对照组。对每组成员的Mb、cTcI、CK-MB进行检测、统计学分析及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Mb、cTnI、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b是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具有敏感性、特异性的生化指标,血清中Mb、cTnI、CK-MB的联合检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旭武 《当代医学》2021,27(10):88-90
目的 探讨床旁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病时间分为<3 h组(n=80)与3~6 h组(n=120),按照诊断结果分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n=115)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n=85).对所有患者的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进行床旁快速检测,分析各项心肌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3~6 h组患者H-FABP、MYO水平均明显高于<3 h组(P<0.05),两组CK-MB、cTnI及D-Dime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STEMI组患者H-FABP、MYO、CK-MB及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STEMI组(P<0.05),两组D-Dime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ABP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0.954、0.910、0.948,MYO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0.959、0.775、0.890,H-FABP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其他心肌标志物(P<0.05),H-FABP的特异度明显高于MYO(P<0.05).H-FABP与MYO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明显优于CK-MB、cTnl及D-Dimer(P<0.05).结论 床旁快速检测H-FABP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H-FABP与MYO水平升高表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血清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并进行比较,对观察组三项指标进行动态监测,观察CRP与CK-MB、cTnI 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CRP、CKMB和cTn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与CK-MB、cTnI呈正相关(p<0.05).结论 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RP可为其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心肌标志物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发病6h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笔者所在医院同期进行健康体检正常者6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心肌标志物CK-MB、hsCRP、cTnI、MYO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心肌标志物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心肌标志物中,hsCRP和MYO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CK-MB和cTnI。结论:心肌标志物的检测可以早期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较合理的检测指标。方法:对98例胸痛患者在就诊时即刻采肘静脉血、第1天每3h采静脉血检测cTnI、MYO、CK-MB质量,比较它们对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进行优化组合。结果:AMI组、非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间间血清cTnI、MYO、CK-MB质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cTnI、MYO、CK-MB质量出现时间及达到峰值的时间都不同。结论:由于cTnI、MYO、CK-MB质量出现时间段的不同,联合检测能够更准确的诊断AMI。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26例,按胸痛发作到就诊时间先后分为4 h内组和4~8 h组,分析胸痛发作不同时间H-FABP、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在诊断AMI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胸痛发作4 h内, H-FABP诊断AMI灵敏度为90.1%,明显高于cTnI、CK-MB和MY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为92.1%,明显高于MYO(P<0.05),与cTnI、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8 h组H-FABP诊断AMI灵敏度为98.0%,明显高于cTnI和CK-MB(P<0.05),与MY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为96.2%,明显高于MYO(P<0.05),与cTnI、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个检测指标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在胸痛发作4 h内和4~8 h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诊断早期急性AMI,H-FABP优于传统指标cTnI、CK-MB和MYO,测定H-FABP对早期诊断AMI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MB型(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三项指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11月收住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资料116例,根据病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6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 47例,阶段性测定其血清CK-MB、cTnI及hs-CRP指标并与6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K-MB、cTnI及hs-CRP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升高(P<0.05);AMI组血清hs-CRP与其他心梗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hs-CRP与CK-MB及cTnI之间有正相关.结论 血清CK-MB、cTnI及hs-CRP联合测定可早期快速诊断冠心病,一定水平的hs-CRP与血清CK-MB、cTnI联合检测可早期预测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6.
王坚 《求医问药》2014,(18):47-48
目的 :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Myo、CK-MB指标的检测在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测定这些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I(cTn-I),然后比较cTn I、Myo、CK-MB的特异性、敏感性、漏诊率、误诊率。结果 :MYO在患者发病1~4h有所升高,在患者发病4~8h达到峰值;cTn-I在患者发病4~8h升高;CK-MB在患者发病12~24h明显升高。cTn-I的特异性明显高于MYO或cTn-I,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 Tn-I的误诊率低于MYO或cTn-I,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的敏感性高于cTn-I或MYO,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n-I的特异性较高,误诊率较低。将cTn I、Myo、CK-MB指标检测联合用于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蛋白(IL-1Ra)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比较IL-1Ra、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四种物质定量检测对诊断发病6h内的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AMI组IL-1 Ra水平高于非急性心肌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1);AMI组和非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IL-1Ra含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IL-1Ra诊断AMI的最佳临界值为210 pg/ml.IL-1Ra诊断发病3h和6h内的AMI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Tn1和CK-MB(P<0.05),特异性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准确性高于MYO、cTnI和CK-MB.结论 IL-1Ra在AMI患者中早期升高对发病<3 h的AMI患者有诊断意义,提示检测IL-1Ra可作为早期诊断AMI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cTnI、Mb和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价值。方法: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8例体检者正常者血清心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进行检测,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cTnI、Mb和CK-M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TnI、Mb和CK-MB的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四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B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C组)在首诊(胸痛发作4 h之内)时进行cTnI、Mb、CK-MB和hs-CRP检测,比较它们各自及联合检测时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中cTnI、Myo、CK-MB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中cTn I、Myo、CK-MB和hs-CRP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5)。cTnI、Myo、CK-MB、hs-CRP及四项指标联合测定急性心肌梗死的阳性率分别为75%、82.5%、65%、87.5%和97.5%。结论 cTnI、Myo、CK-MB和hs-CRP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灵敏度,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冠心病患者11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5例,稳定型心绞痛30例.健康对照者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H-FABP、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所规定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记分分段评价标准,对血管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分度,计算病变血管支数;比较各组血浆H-FABP、MYO和cTnI、CK-MB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 4组受检者血浆H-FABP、MYO、CK-MB、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UAP组、AMI组患者H-FABP与 S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胸痛出现时间无论是<3 h,还是≥3 h,其血浆H-FABP、MYO、cTnI及 CK-MB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冠状动脉1支、2支、多支病变患者血浆H-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冠状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病变患者血浆H-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中46例心脏射血分数(EF)≥40%,34例EF<40%,其血浆H-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ABP对ACS的诊断较MYO、CK-MB和cTnI更敏感. H-FABP水平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ACS患者血浆H-FABP、MYO、 cTnI以及CK-MB水平均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