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印涛  张雅  张静 《吉林医学》2011,(35):7467-7468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诊断为房颤的30例患者,为房颤组;另选取同期住院的非房颤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血液中hs-CRP的含量及左房内径等相关指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房颤组血液中hs-CRP含量为(5.16±1.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3±0.7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左房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早期患者hs-CRP增高,炎性反应可能是导致房颤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心锚重复蛋白(CARP)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房颤动(AF)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8例,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LA)、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心电图将患者分为窦律组(86例)及房颤组(92例),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CARP和hs-CRP水平。探讨高血压患者的CARP和hs-CRP水平与AF之间的关系。结果房颤组患者血清CARP、hs-CRP水平显著高于窦律组(P<0.05)。房颤组内,不同类型房颤分组下的血清CA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窦律组(P<0.05),永久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均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永久房颤组与持续性房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相关分析表明:高血压AF患者CARP水平与患者LA、IVSD、hs-CRP、AF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患者血清CARP水平升高,AF发生的可能性增大。结论高血压患者AF发生与CARP、hs-CRP之间关系密切,提示CARP与炎症反应在高血压AF的发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敏C-反应蛋白评估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华兵  杨波 《疑难病杂志》2011,10(3):176-177
目的观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与未合并脑栓塞患者间是否存在差异,以探讨hs-CRP对预测房颤合并脑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房颤患者216例,依据有无脑栓塞分为2组,并选择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hs-CRP。结果房颤合并脑栓塞组的血清hs-CRP值明显高于房颤未合并脑栓塞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hs-CRP>5.612 mg/L为阳性标准,房颤合并脑栓塞组与未合并脑栓塞组的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明显升高的房颤患者发生脑栓塞的危险是hs-CRP不升高房颤患者的11.32倍。结论房颤合并脑栓塞患者血清hs-CRP明显升高,hs-CRP升高是预测房颤合并脑栓塞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胺碘酮联合氯沙坦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复律后的窦性心律维持效果差异。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氯沙坦治疗的观察组及大剂量胺碘酮联合氯沙坦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效果、左心室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氯沙坦治疗后各个时期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Pmax、Pd、LA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各个时期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氯沙坦可以有效提高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的窦性心律维持效果,改善左心房功能,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D-Dime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将10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有无合并房颤发作分为两组:房颤组67例(又分四个亚组:首诊房颤10例,阵发性房颤13例,持续性房颤20例,持久性房颤24例)和不合并房颤发作组(对照组)42例。比较患者的D-dimer、hs-CRP水平。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D-dimer,hs-CR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持续性房颤组和持久性房颤组D-dimer,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首诊房颤与阵发性房颤组D-dimer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持续性房颤、持久性房颤与首诊房颤、阵发性房颤相比较,D-dimer,hs-CRP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D-dimer,hs-CRP可为早期诊断及进一步预防与治疗并发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郭喜朝  李晓涛  张惠军  季康 《河北医学》2007,13(9):1073-1075
目的:探讨炎症在心房结构重构和房颤的发生及持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病人50例,心房颤动病人35例,其中持续性房颤20例,阵发性房颤15例,正常对照组15例.并对患者血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利钠肽(BNP)水平以左房直径及进行测量.结果:持续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血浆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持续性房颤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患者和对照组之间对比血浆BNP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持续性房颤组左房直径较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增高,血浆BNP的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血清亲环素A(CyPA)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非心瓣膜病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对持续性房颤的可能作用。方法观察组为非心瓣膜病持续性房颤患者60例(房颤组),选取我科同期住院条件相同的窦性心律非心瓣膜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非房颤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CyPA浓度,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hs-CRP浓度,应用超声测量左心房前后径(LA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中CyPA和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AD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yPA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70,P<0.05);CyPA浓度与LAD呈正相关(r=0.64,P<0.05);hs-CRP浓度与LAD呈正相关(r=0.88,P<0.05)。结论房颤的发生与发展可能与慢性炎症引起的心房重构有关;CyPA和hs-CRP在非心瓣膜病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二者的协同作用在房颤的维持和发展的分子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和尿酸(UA)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对照组,每组32例;并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30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组和治疗对照组均给予美托洛尔、肠溶阿司匹林、硝酸甘油注射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前后采集各组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检测血清hs-CRP、APN和UA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治疗对照组(68.75%)(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治疗对照组患者血清APN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hs-CRP和U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hs-CRP、APN和UA水平与治疗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治疗对照组血清APN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0.05),血清hs-CRP和U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P<0.05),且观察组血清APN明显高于治疗对照组(P<0.01),hs-CRP和U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APN和U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对照组血清hs-CRP、APN和U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APN和UA水平的变化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复方丹参滴丸可有效降低血清hs-CRP、UA及升高血清APN水平,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龄、糖尿病等高危因素对房颤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房颤患者分为持续性房颤和阵发性房颤2组,同时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分别进行测定,采用统计学方法测定其差异.结果 持续性房颤组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及对照组,阵发性房颤患者hs-CRP、D-二聚体水平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房颤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hs-CRP、D-二聚体水平均较无合并症者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冠心病、高血压等高危因素与房颤患者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升高密切相关,在治疗过程中与一般房颤患者相比,更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AF)患者血清反应蛋白(CRP)和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F患者68例,作为房颤组,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的正常健康人群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CRP和BNP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房颤组BNP和CRP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患者血清BNP、CRP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浓度不断升高。不同心功能分级间血清BNP、CRP水平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和CRP水平可作为房颤患者心功能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对于临床上判断房颤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