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住院的APACG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前眼压情况分为观察组(25例25眼,眼压≥28 mm Hg,1 mm Hg=0.133 k Pa)和对照组(28例30眼,眼压≤21 mm Hg),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ACD)、眼轴长度(AL)、视野及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术后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压、ACD、A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视力、眼压、ACD、AL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组患者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眼压、ACD、A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并发症给予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 APACG患者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20例(25只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中应用MMC防止滤过泡瘢痕化;切开眼球壁前先行前房穿刺降低眼内压,术毕由此穿刺口注水形成前房,并外置可调整缝线;术后严密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等。结果:22只眼(88.0%)眼压<21mmHg,2只眼加用局部药物治疗、1只眼行滤过泡针刺分离术后眼压控制至正常范围;发生术后低眼压2只眼,1个月内恢复;术后第1天所有病例均形成前房,无一只眼形成Ⅲ级浅前房;3个月~12个月随诊22只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术后所有病例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后1周视力较术前提高两行以上的18只眼(占72.0%);最后一次复诊,视力在0.1以上的22只眼;手术前后均未出现脉络膜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能避免视功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观察。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20例,均为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在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术治疗,回顾临床资料。结果:32眼术前视力均0.1。术后视力恢复至0.131眼,占96.9%;行平均6个月随访,视力均0.2 25眼,占78.1%;视力≥0.3 19眼,占61.3%。无光感2眼,1眼视力术后恢复至0.3,1眼恢复至0.06。与术前比较视力明显提高,随时间延长呈进一步提高表现。眼压在术后于11-21mmHg维持26眼,占81.3%,眼压水平≥22mmHg 2眼,占6.3%。术后前房形成延缓3眼,经糖皮质激素全身及局部应用,滴1%阿托品滴眼液散瞳,双眼包扎等处理后,前房在3-6d内形成。术后前房有少量渗出3眼,3-5d经散瞳处理后吸收。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治疗,可防止视功能进一步损伤,确保手术成功,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高眼压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小梁切除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特点.观察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小梁切除术治疗48例50只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按手术前用药下的眼压情况分为治疗组(12只眼,眼压≥40mm Hg)(1mm Hg=0.133kPa)和对照组(38只眼,眼压<40mm Hg),并对两组术前术后的眼压、视力、手术并发症和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例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早期手术成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2),但后期两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为避免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可早期行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5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67例患者(70只眼)进行手术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眼的手术都顺利完成,手术过程中未发生虹膜脱出及玻璃体脱出无法还纳、暴发性脉络膜出血及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术后58眼眼压控制〈21mmHg,9眼使用抗青光眼药物局部点眼能够控制眼压,3眼再次施行手术治疗;术后患眼视力提高65眼,视力不变3眼,视力下降2眼;术后发生反应性虹膜睫状体炎7眼。瞳孔区渗出5眼,出现浅前房3眼,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高眼压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安全可靠、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13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术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重点做好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眼部及全身的检查,术后加强对低眼压性浅前房、前房出血、恶性青光眼并发症的观察,及时联合药物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3例患者心理状态稳定,密切配合治疗,术前平均眼压49mmHg,术后眼压控制在13~19mmHg,视功能未见进一步受损。结论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为手术成功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7.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 ,探讨其并发症及预防。方法 对 12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术后随访 3~ 2 4个月。结果 眼压由术前 3 34~ 8.5 ( 5 .47± 1 32 )kPa下降至 0 40~ 3 .5 6 ( 2 .33± 1 0 5 )kPa ,手术成功率为 75 % ( 9/12 ) ,术后视力提高或保持不变 83 % ( 10 /12 )。并发症包括前房出血、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小梁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3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术。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过程中均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出血、玻璃体脱出、虹膜脱出无法还纳等并发症,未见恶性青光眼发生。术后眼压控制≤21 mm Hg 26例,用抗青光眼药物局部点眼可控制4例,再次手术治疗2例;术后视力提高18例,视力不变8例,视力下降6例。术后瞳孔区渗出6例,出现浅前房5例,反应性虹膜睫状体炎8例,上述患者经保守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3例54眼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 54眼手术顺利,术中无脉络膜暴发性出血,47眼术后眼压控制在10~21 mmHg,其中7眼需局部点降眼压药,手术成功率达87%,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对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以避免进一步视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持续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联合前房穿刺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54只眼(46例)眼压控制不良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联合前房穿刺术.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54眼手术顺利.其中有47眼术后不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能控制在10~21mmHg,7眼加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正常;44眼视力有所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小梁切除联合前房穿刺术是安全有效的,对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病例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以避免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收治的64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组32例,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手术前后眼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1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浅前房、房角粘连性关闭、视神经萎缩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取得显著性临床效果,眼压得到较好控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CPACG)致盲率较高.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弊端越来越凸显,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具有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本研究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间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6例,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CPACG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高眼压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76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眼压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高眼压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1周所有患者眼压均在7—10mmHg之间,6个月随访查眼压基本控制在15.88~22.38mmHg。结论应积极治疗观察高眼压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8。72h后仍处于高眼压应给予急诊手术。手术治疗的术前、术中、术后应积极处理高眼压,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预防和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远期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视敏度缺损(16.17±5.08)db、缺损值(15.78±4.89)db、IOP(23.18±5.27)mm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为76.67%(23/30),显著小于观察组93.33%(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为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小梁切除术相比,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33眼眼压控制不良(大于30 mmHg)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1例术中出现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1例术后第2 d出现局部脉络膜浅脱离,经扩瞳、激素治疗后恢复,其他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眼内出血、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无需任何药物,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8~17 mmHg)。术后视力提高31眼,视力不变1眼,视力下降1眼。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患者,为避免视功能进一步损害,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小梁切除术,给予观察组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为3.4%,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100%,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够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3%,其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而且观察组患者有1例出现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安全可靠,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手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33眼)眼压控制不良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结果:33眼顺利完成手术,发生浅前房4眼,前房出血1眼,虹膜睫状体炎2眼,脉络膜脱离1眼。术后随访1~3个月,其中29眼眼压控制在10~21mmHg,占87.9%;视力提高或不变者28眼,占84.8%。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