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院收治的流浪救助精神障碍者一般情况、诊断、治疗及回归社会等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272例流浪救助精神障碍者,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以外地和户口地址不详为主,其来源有显著差异(P<0.05).入院原因以危害社会治安、伤人及破坏行为最多(66.90%).结论:以精神分裂症最多,滞留医院者最多;民族的构成呈汉>维>回>哈>蒙.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改进安全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收治由"110"民警送入院的120例流浪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流浪精神障碍患者共73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26例,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33.95±12.24)岁;2合并躯体疾病30例(41.10%),以感染性疾病、皮肤软组织损伤、中重度贫血比例为高。结论:精神障碍患者外出流浪既有病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又有独特社会人口学特征,掌握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有效规避了精神科护理安全的风险,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男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男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比分析男性流浪与非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随机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男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共40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本院首次住院的40例男性非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入院时的精神症状、合并躯体病情况、精神疾病诊断及治疗8周后的总体疗效。结果:两组在年龄、来源、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PANSS评分、诊断、合并躯体病、疗效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男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精神症状重,问题行为突出,躯体状况差,多缺乏主诉。治疗强调以精神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及躯体病防治并举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许俊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3):2892-2893,2895
目的:探讨女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非正常性行为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5-2010年由南京市社会救助站送入我院的女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非正常性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及对照研究。结果:女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非正常性行为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流浪患者及常规入院女性患者,有低龄化及高龄化趋势,性病发生率高,情感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患者非正常性行为发生率高。结论:女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极易受到性侵犯,已成为性病感染高危人群,在其救助过程中要做好性病筛查,性安全知识教育,同时需要公安、民政救助、卫生医疗、社区等机构多方协作,共同维护女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安宁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流行学特征,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表调查,使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比较不同年份的病例在性别、年龄、民族等因素的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年龄采用百分位分布.在病人来源、入院原因、入院诊断、出院转归等资料采用率和构成比.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度比较在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及民族构成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住院病例总数上男性多于女性;在年龄分布中,主要集中在16~60岁年龄段,年龄分布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人来源、入院原因、疾病诊断、病人治疗转归方面与普通住院精神病患者比较有特殊性.结论: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针对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特点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给予救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我院101例流浪救助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与思考,探索依法加强流浪救助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减少流浪救助精神障碍患者的措施.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我院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5年收治的流浪救助精神障碍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与思考.结果:流浪救助精神障碍患者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户籍大多为本地户口,经过诊断后的初步治疗,多数找到家庭,由于病情原因,无名或不详占有一定比例,诊断大多为精神分裂症.出院方式以救助站送回居多,家属主动接回占有一定比例,部分滞留在院.结论:我院流浪救助精神障碍患者家庭重视、关怀、关注尚需加强,家庭应有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7.
综合医院临床各科病人精神科会诊情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精神科会诊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临床各种2001年4-10月间作者本人会诊的181例(住院132例,急诊4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病人总会诊率为1.67%,≥40岁年龄组会诊率较高,内科会诊病人最多(69例),而会诊率以中医科最高(3.68%),器质性精神障碍为诊断最多的精神障碍,会诊后有效率(好转 痊愈)达89.44%;急诊科会诊以急诊内科为主。女性多于男性,诊断为癔症的病人最多。结论:综合医院精神科会诊有一定的临床特点。通过精神科会诊能较好地处理非精神科病人出现的各种精神科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0~2009年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347例,就其年龄、性别、受伤原因、骨折部位、合并损伤及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下颌骨骨折男性明显多于女性,21~40岁为高发年龄,骨折部位以颏部最多,面中部为最多见的合并伤,其次是颅脑、四肢等,治疗方法以坚强内固定为主。结论:下颌骨骨折好发于男性青壮年,交通事故是主要致伤原因,坚强内固定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流浪救助与慢性精神病患者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流浪救助与一般慢性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对102例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和70例慢性精神病患者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年龄较低,以来自外省及本省农村者居多,文化程度以小学以下为主,已婚率较高,而离婚率较低。病程短,住院时间短,入院时精神异常主要表现为行为异常及认知功能低下,诊断以待分类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与少年期精神障碍为主。治疗上主要以单用新型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为主。而疗效以好转和无效者居多。伴发躯体疾病主要以皮肤软组织损伤、感染、传染性疾病、骨折较多,而在脂肪肝、胆结石、胆囊炎、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方面则较少。结论: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与慢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有显著差异,他们是一特殊的精神障碍群体,需要采取综合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钟龙  潘蕾  郝文静  汪富军  胡小平  胡秀秀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1):1311-1313,1316
目的:了解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常见抗原抗体阳性携带情况。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9年9月在南京市青龙山精神病院住院的流浪精神障碍患者701例采用金标记免疫分析技术(胶体金法)检测乙肝五项、抗HIV、抗Tp抗体;采用ELISA法检测抗HAV、抗HCV抗体,同期正常住院的460例精神病患者为对照组,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01例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抗Tp抗体阳性率4.1%(其中男性2.2%,女性6.2%,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HBV总感染率45.4%,抗-HBs阳性率31.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BsAg阳性率9.3%,抗-HBc阳性率19.0%,高于对照组(P<0.05);抗-HCV阳性率2.4%,HBeAg阳性率1.9%,抗-HBe阳性率5.8%,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流浪精神障碍患者发现1例抗-HAV阳性和1例抗-HIV阳性。结论: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是某些传染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女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是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应该常规血清标志物检查,加强监管,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女性肺癌的临床、病理和预后特征与男性肺癌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8年12月诊断的女性485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706例男性原发性肺癌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与男性肺癌患者相比,近几年女性患者住院人数增加幅度大,发病年龄较轻;男性有吸烟和慢性肺病史的比例显著多于女性(P0.01),女性有油烟接触史和肿瘤家族史的比例显著多于男性(P0.01,P0.05);病理类型女性以腺癌为主,男性以鳞癌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就诊时女性ⅢB、Ⅳ期多于男性(P0.05)。结论女性肺癌在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病理和预后特征等方面与男性肺癌有所不同,根据各自特点选择合适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措施对降低肺癌发病率、提高生存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流浪救助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措施,分析关于流浪救助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工作,降低流浪救助精神障碍患者。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期间收治治疗的流浪救助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流浪救助精神障碍患者中,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5;1流浪人口多数为外地户籍,对患者进行诊断(多数为精神分裂症)以及初步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找到家庭,但是个别患者由于病情较重或者无名等情况无法找到家庭。最终多数患者均由当地救助站送回家中,少部分家属主动接回患者,个别患者由于其他原因滞留在院。结论流浪救助精神障碍患者需要家庭以及社会的关爱,需要进一步的发挥家庭作用。  相似文献   

13.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燕 《中外医疗》2009,28(23):160-160
目的了解酒精所致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6例酒精所致所致精神障碍志者的一般资料及其临床特点。结果饮酒人以壮年为主,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临床症状特点主要为意识障碍为主,占34.6%,其次是幻觉妄想症状,占23%,人格障碍.中毒症状、痉挛发作,和震颤诗妄较少。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有显著差异性,精神症状以意,识障碍.兴奋.冲动,行为紊乱幻觉妄想为主。  相似文献   

14.
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炳华  孙远  罗琳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0):1112-1113
目的:对比住院的流浪与非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选自2008年住院的87例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作为流浪组,其中,男52例、女35例。在同期人院的其他精神障碍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9例、女31例。两组分别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结果:两组在入院原因、出院方式、诊断、住院时间、疗效、NOSIE和PANSS评分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流浪组精神症状较重,多并发躯体疾病,生活自理能力低,疗效较差,医院负担重。  相似文献   

15.
刘德军 《中国民康医学》2011,(19):2385-2387
目的:了解流浪精神病患者临床特点、入院出院方式及生存现状。方法:用自编的调查表和符合CCMD-3诊断标准,在本院2007年3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住院治疗的98例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男性比例低于女性,个人信息不详者居多,公安部门及救助站送入者居多,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为主,病情较重,肇事率较高,以街上流浪、裸体行走、伤人毁物、扰乱交通治安、脏臭流浪居多,部分伴躯体疾病。救助站接出院居多,家属接出院占15.3%例,家属承担费用仅占5.8%。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生存状况差,去向难定或不明,影响了社会和谐,对流浪精神病患者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管理、加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解决这一现象可行的方法,仍迫切需要精神卫生立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精神科就诊儿童青少年患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首次就诊的儿童青少年患者1212人就其性别、年龄、地域、精神障碍种类分布、处理情况、使用精神药物种类等进行回顾性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从就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地域分布看,男性多于女性,12岁以上的多于12岁以下的,乡镇多于市区;从就诊患者精神障碍的分类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近20年住院癔症病例的临床特点、住院情况作一简要的回顾总结。方法自1984年12月到2004年11月的148例初次入院的癔症患者,对患者的初发病年龄、性别、不同年代住院情况等情况进行登记、统计、分析。结果20年癔症病例占同期初次住院病人的5.5%,住院病例中35岁前开始发作的占68.2%,85.8%的病人均有明确的精神刺激。临床表现方面,癔症性精神障碍占69.6%,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癔症性躯体障碍。结论根据实践,癔症患者住院近10年较以前减少,癔症患者住院高峰在35岁前,在校的中小学生的发病住院在增多。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躯体性障碍。在治疗中要注重心理治疗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流浪无主精神障碍患者与非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特点差异。方法:使用自制量表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176例流浪无主精神障碍患者与150例一般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对比分析,采用U检验和t检验。结果:流浪无主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表现以行为障碍为主,占72.7%,42%伴有皮肤软组织损伤。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钾离子、肝功能、心电图的明显改变。两组在人院原因、出入院方式、住院时间、疗效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流浪无主精神障碍患者精神症状较重、躯体合并症多、诊断难、行为障碍突出、住院时间长、疗效不满意,如何更好地解决是我们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1988年至1994年间达川地区医院128例服毒住院患者的临床分析。本组病例30岁左右成年人最多;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有机磷中毒最多;家庭矛盾发生者最多。结果表明:及时正确抢救,根据年龄、性别、不同的服毒原因做好病人清醒后的心理护理及家属的自欺欺人得确保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 ,程度轻重不等的攻击言行并不少见 ,本文对这类病例进行分析 ,以探求护理防范措施。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系 1996年~ 2 0 0 0年在我院住院精神病患者 ,其中分裂症 48例 ,躁狂症 18例 ,癫痫性精神障碍 13例 ,抑郁症 1,人格障碍 2例 ,年龄 16~ 5 2岁。其中男性 6 2例 ,女性2 0例 ,男性有攻击言行者明显多于女性。攻击言行的原因 :拒绝入院有攻击言行者 40例 ,治疗不合作者 11例 ,受精神行为支配者 2 8例 ,病友互相争斗 3例。既往史 :入院前有攻击言行的 5 9例 ,无攻击言行 2 3例。2 护理讨论2 .1 预防为主 住院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