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HRCT在肺部间质性病变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对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6例临床疑诊为间质性肺疾病的患者进行胸部X线、常规CT和HRCT检查,并对照分析。结果 HRCT对肺内小结节阴影、线状或网状阴影、蜂窝状阴影、毛玻璃样阴影以及细支气管病变、肺气肿和等间质性肺疾病常见征象显示率明显高于X线胸片和常规CT。结论 HRCT对肺部间质性病变诊断明显优于X线胸片和常规CT。  相似文献   

2.
目的增强对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CT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影像表现。结果CT表现为肿块影3例,结节影2例,边缘模糊、增强后强化明显。片状影4例,呈散在分布,双肺多发。实变影3例,呈大叶性实变,可见明显强化,病变内见支气管气象,间质性改变1例,两肺呈磨破玻璃样改变,呈网格状影。混合型5例,呈多种影像表现共存,胸腔积液1例较为少见。结论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CT影像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对该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对AIDS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PCP)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的艾滋病患者卡氏肺囊虫肺炎胸部CT检查资料20例.分析其不同病理时期的螺旋CT表现及治疗后的CT随访.结果 本痛在不同的病理时期及治疗阶段,具有不同的CT影像特点.典型CT表现为以两肺实质弥漫性渗出性改变为主的磨玻璃型,以间质改变为主的网格状影状、弥漫性小结节影或网织结节影.相对少见的表现为肺部薄壁小气囊性改变、胸膜下"月弓征"、胸水、纵隔淋巴结肿大、小片实变.结论 SCT特别是HRCT可以充分地显示PCP的病变征象,对本病的临床诊断及观察治疗效果有显著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肺癌性淋巴管炎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经高分辨率CT检查并病理证实的肺内癌性淋巴管炎患者158例,回顾分析其CT表现。结果全部病例均表现为不规则小叶间隔增厚,小叶间隔上常可见小结节影;支气管血管束不规则增厚,可呈串珠状或结节状阴影;小叶中心结构的增厚可造成次级肺小叶中心的蜘蛛样改变;斜裂增厚,常呈不规则结节性增厚;胸膜增厚及胸腔积液。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143例,右肺93例,左肺43例,两肺22例,胸腔积液98例,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28例,肺内多发小结节5例。结论癌性淋巴管炎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但需要与弥漫性线网状影的其他疾病鉴别,如结节病、间质性肺水肿等。  相似文献   

5.
吕圣秀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453-1455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PCP)的不同时期的CT表现.方法:将22例临床确诊的AIDS合并PCP患者胸部CT检查不同病理时期的CT表现及治疗后的CT随访进行分析.结果:早期改变较少(占5%);中期较多,影像学改变典型,表现以双肺实质对称性渗出性改变为主的磨玻璃影,预后较好(占82%);晚期表现较复杂,除了肺实质改变外,以间质改变为主的网格状影,弥漫性小结节影或网织结节影,胸膜下"月弓征",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小片实变较多见,预后差.结论:胸部CT不仅可以充分显示PCP的病变影像,同时认识不同病理时期的CT表现,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误诊为间质性肺疾病的肺结核患者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对2007年6月~2009年12月在综合医院诊断为间质性肺疾病后经病理活检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者发热3例,咳嗽4例,呼吸困难2例,盗汗1例,浅表淋巴结肿大1例,肝脾大1例;胸部CT显示多发性斑片影2例,其中"树牙征"1例,磨玻影2例。4例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治疗3~12个月,肺部病变吸收或明显吸收。结论:对发热、咳嗽及淋巴结肿大、CT表现间质性改变者应行结核病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诊断对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70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为试验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方式不同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X线检查诊断,观察组采取CT检查诊断。对比两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相关疾病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经CT检查后的微结节影、支气管扩大、网织变化、小叶间隔增厚、蜂窝征及毛玻璃影等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后具有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诊断准确率(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40.00%),经统计学分析后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应用CT诊断的价值较高,提高了患者的检出率与诊断准确率,可在以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高分辨率CT(HRCT)技术对胸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胸部病变患者常规CT和HRCT图像。结果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HRCT检查:胸膜下陷、肺内小结节影、肺内磨玻璃样影、小叶间隔增厚及蜂窝状改变等常规CT无法显示征象;支气管扩张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HRCT检查:边界不清低密度区、轨道征、肺大泡及印戒征等常规CT无法显示的征象;周围型肺癌HRCT检查显示: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及空泡征;良性结节HRCT显示:灶周肺气肿、晕征。结论 HRCT可提高胸部病变的诊断率,可作为常规胸部CT的补充及进一步无创性检查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9.
马琳  黄维平  贺慧为 《江西医药》2004,39(6):425-425
间质性肺疾病(Diffus interstitial disease.ILD)是一组与肺间质弥漫性渗出、浸润和(或)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疾病,其病因很多,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人们对其的认识也逐年提高。在ILD的诊断中胸部影像学(尤其是高分辨CT)十分重要,肺功能的检查对ILD也有很大的辅助诊断价值。本文总结了我院17例住院的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肺部高分辨CT及肺功能测定的结果,分析其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定性诊断在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肺磨玻璃结节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7月到2017年8月;10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病理检查和螺旋CT检查,记录这100例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经过螺旋CT检查,100例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5%,误诊率为5%;其中良性结节31例,诊断符合率为96.88%;恶性结节64例,诊断符合率为94.12%。结论:螺旋CT定性诊断肺磨玻璃结节,其临床价值较高,有效鉴别良性肺磨玻璃结节和恶性肺磨玻璃结节;加上螺旋CT独有的影像学特征,可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对艾滋病并发肺部卡波济氏肉瘤的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 收集50例HIV阳性并发肺部卡波济氏肉瘤的病例,回顾分析其胸部X线和CT影像表现并结合治疗结果进行判断.结果 胸部X线45例(90%)显示弥漫性间质浸润;40例(80%)见胸腔积液,其中双侧32例,单侧8例;18例(36%)多发结节影.其中最为典型的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描述误吸性肺损伤(AILI)的胸部影像学特征,探讨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16例AILI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胸部螺旋CT的表现,比较甲基强的松龙干预前后病变的转归。结果在16例AILI患者中,12例接受有创呼吸支持,均有直接的证据提示存在误吸;胸部螺旋CT检查,病变以肺下叶为主,常多肺叶累及;病变形态以混合性病变多见(14例),渗出/实变10例、网格样/蜂窝肺10例、胸腔积液8例、条索样病变5例、毛玻璃样改变3例。接受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8例患者,AILI得到明显缓解,与未接受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提高对AILI的识别,早期应用类固醇干预可改善AILI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潘光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95-96,99
目的探讨CT诊断及鉴别诊断对肺部真菌感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CT检查资料和病历资料。结果病灶以多发结节影为主要表现者5例,均为隐球菌感染,其中2例病灶周围可见晕轮征;以单发结节、肿块或空洞影为主要表现者10例,其中5例为曲霉菌感染,3例为毛霉菌感染,2例为隐球菌感染,5例肿块周围可见晕轮征,6例肿块伴有内壁光滑的空洞;以磨玻璃影为主要表现者7例,其中4例为念珠菌感染,2例为毛霉菌感染,1例为卡氏肺孢子菌病;以肺部实变影为主要表现者9例,其中4例为假丝酵母菌感染,5例为毛霉菌感染,表现为肺内片状或不规则形高密度影,内部密度不均,可见充气支气管征,增强扫描无或轻度强化。3例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2例伴有胸腔积液。结论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除霉菌球外,其余复杂多样,缺乏特征性,诊断时除影像学方面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外,还要密切结合临床,必要时采取穿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提高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及X线资料.结果 肺部X线表现为小片状及大片状阴影,肺纹理增多增生呈网状及小结节状,肺门阴影增大,纵隔阴影增宽,胸膜反应及胸腔积液,结论支原体肺炎X线表现呈多样性,如患儿肺部出现上述X线改变时,密切结合临床表现特点,应当想到支原体肺炎可能.  相似文献   

15.
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患者呼吸系统的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肺部影像学特点、有无肺动脉高压、肺功能与肺部影像学关系。结果124例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患者呼吸系统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短、胸闷憋气,严重时表现为活动耐量下降、呼吸困难。64例行肺功能检查均有弥散功能减低,其中26例为单纯弥散功能减低,32例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减低,4例为}昆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减低,2例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减低。22例合并有肺动脉高压。肺间质病变在影像学上可有结节影、索条影、斑片影、网格影、磨玻璃影、肺大泡等多种改变。32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减低患者中有15例表现为网格样、纤维化样改变,26例单纯弥散功能减低患者中有8例表现为网格样、纤维化样改变。结论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患者呼吸系统表现多种多样,肺功能检查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减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重叠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是较易出现肺间质病变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结缔组织病。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在影像学上可有多种多样改变,影像学上表现为网格样、纤维化样改变的患者肺功能易出现限制性通气伴弥散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刘琳  许玲华 《安徽医药》2004,8(6):421-422
目的了解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肺部损害.方法选择26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进行临床、放射学及肺功能的观察.结果26例患者中有呼吸系统症状者7例,X线检查有肺间质病变10例伴肺动脉高压者2例,X线仅有肺动脉高压者1例;16例行CT检查有肺间质病变14例,其中8例X线检查无异常者CT检查发现有肺间质炎症6例;肺功能检查有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者21例,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11例,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增宽9例.结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肺部损害主要表现为肺间质病变及肺动脉高压.肺功能损害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弥散功能障碍.肺功能损害早于临床及放射学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典型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X线表现及变化规律 ,有助于与其他类似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我院有明显传染源的 18例SARS患者的一系列胸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0 0 % ) ;从发病到第 1次拍胸片时间为 1d~ 7d ;第 1次胸片单侧肺出现病灶者 6例 (33% ) ,双侧肺出现病灶者 7例(39% ) ,双肺纹理明显增粗、紊乱者 5例 (2 8% ) ;从发病到X线胸片出现双肺病灶的时间平均 (4 .7± 1.8)d ,病情进展迅速 ;从发病到X线胸片病灶最重的时间平均 (12 .3± 5 .2 )d ,即 2周之内病灶达高峰 ;病灶部位以右上肺及双下肺多见 ;形态以斑片状及磨玻璃样阴影为多见。从发病到病灶明显吸收的时间平均 (2 0 .6± 6 .3)d ,即 3周左右病灶明显吸收 ;3例SARS患者病灶恶化而死亡 ;5例出院前做胸部CT ,3例留有纤维索条样阴影。结论 :SARS的X线特点为 :右上肺及双下肺为好发部位 ,以斑片状及磨玻璃样阴影为主要表现 ,病灶出现早 ,进展迅速 ,易累及双侧肺野 ;一旦出现发热症状 ,积极地动态观察胸片变化情况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肺部磨玻璃密度影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部磨玻璃密度影的CT特征及在肺内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及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32例以磨玻璃密度影为主要表现的肺部疾病CT、HRCT及临床资料,观察磨玻璃密度影的分布范围、出现部位、形态、伴随征象及动态变化。结果:32例中,以间质性病变为主的疾病15例,磨玻璃密度影呈弥漫性分布,其中外围型磨玻璃密度影11例,中央型磨玻璃密度影4例,12例伴有间质增厚及纤维化征象。以实质性病变为主的疾病10例,磨玻璃密度影呈限局性或弥漫性分布,4例伴有肺实变阴影。慢性阻塞性肺病7例,磨玻璃密度影呈小叶、亚肺段分布,常伴有病灶区小血管增粗和肺气肿表现。在动态观察的12例中,8例磨玻璃密度影消失,1例进展为蜂窝肺,1例病变范围增大,2例无明显变化。结论:肺部磨玻璃密度影是一种非特异性CT征象,可见于多种疾病,密切结合临床,观察分析磨玻璃密度影的分布范围、出现部位、形态、伴随征象及动态变化特点有助于缩小拟诊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在螺旋CT引导下,采用活检针经皮活检诊断肺周边病变的方法及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 speed64排螺旋CT扫描仪,对肺部病变进行常规及薄层扫描,并在CT引导下,采用Cook公司Franseen切割式组织活检针穿刺对42例肺周围结节性和弥漫性病变进行肺活检。结果此方法对肺癌、肺结核、特殊表现肺炎、肺间质纤维化等肺部疾病的检出率为97.62%,且不良反应轻微,短期内均痊愈。结论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是一项简捷、高效、准确和安全的诊断技术,对于肺周围结节性和弥漫性病变的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