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羊膜移植预防抗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青光眼患者68例(103眼)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55眼)采用羊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30例(48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术眼眼压、前房、滤过泡、视力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成功率为94.55%。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66.67%。治疗组术后眼压降低良好,滤过泡瘢痕形成减少,在手术成功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羊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能有效降低眼压,减少术后滤过瘢痕,促成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是治疗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巩膜瓣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采用巩膜瓣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低温保存的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29眼,术后对其眼压、前房、滤过泡、视力随访观察6~18个月。结果 随访期间27眼眼压由术前32~46mmHg降至术后6~21mmHg,两眼手术失败,眼压未控制;术后视力提高2行以上有22眼,有功能性滤过泡25眼;术后并发症包括前房出血(2眼)和浅前房(1眼)。结论 巩膜瓣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可有效地减少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瘢痕的形成.有利于青光眼滤过通道的建立,且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张建军 《黑龙江医学》2010,34(12):931-932
目的探讨晶状体前囊膜在青光眼与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降压效果及对功能性滤过泡维持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 ,实验组:10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行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将自体前囊膜衬垫于巩膜瓣下;对照组:10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单纯行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实验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实验组功能性滤过泡存留高于对照组。结论晶状体前囊膜应用于青光眼伴白内障联合手术能有效降低眼压,长期保留功能性滤过泡,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39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术后随诊12个月,观察眼压及滤过泡情况。结果:35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眼压正常,4眼因形成无功能滤过泡眼压失控。结论:生物羊膜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可有效防止滤过泡的纤维瘢痕化,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减少小梁切除术后高眼压及再发青光眼的方法。方法:对60例(64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术后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所有病人术后6~24月的术后观察,滤过泡均为功能性滤过泡。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可减少巩膜瘢痕形成,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的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对32例(38眼)各型中晚期青光眼患者在行小梁切除术前球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0.02mg·ml-1)。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示:93.7%术眼为功能性滤过泡,手术成功率为97.4%;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浅前房(7.9%)。提示手术前球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系一安全而效佳的抗瘢痕形成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谭海龙 《当代医学》2011,17(29):92-92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调整缝线)治疗残余性青光眼的效果,并分析其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3月~2011年6月收治的19例23眼残余性青光眼患者。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效果观察并随访。结果术后观察眼压控制在21mrnHg以下16例20眼,21mmHg~30mmHg3例3眼,加用药物治疗亦回421mmHg以下,Ⅰ型滤过泡12眼,Ⅱ型滤过泡9眼,Ⅲ型滤过泡2眼;功能性滤过泡占91.3%。手术并发症:手术眼均无伤口漏并发症;术后发生浅前房5例,7~12d恢复正常;滤过泡渗漏1例,结膜漏口处缝合f针。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以有效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是治疗残余性青光眼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使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抗瘢痕作用.方法 对21例(23只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中用5mg/ml的5-Fu棉片贴敷巩膜瓣下的巩膜床5分钟,用40ml生理盐水冲洗,观察术后滤过泡形成、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5-Fu组在18个月时功能性滤过泡为84.3%,对照组为51.6%.术后不同随诊时间,随着时间的延长,5-Fu组的眼压均值低于对照组,其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5-Fu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使用,能起到防止瘢痕形成,获得稳定的眼压下降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 ,由于术后早期浅前房的发生和术后滤过泡瘢痕化失去滤过功能等原因 ,从而影响了手术的成功率。近年来 ,国内外对防止滤过泡瘢痕化进行大量研究。Heuer等首次将 5 Fu应用于青光眼滤过手术抗瘢痕形成获得成功。本文对 36例 5 0只眼小梁切除术中、术后联合应用抗代谢药物 (5 Fu)显著提高了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成功率及获得类似全原层滤过手术和降压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 1997年 10月~ 1999年 8月行小梁切除术中、术后联合应用 5 Fu作小梁切除术 36例 (5 0只眼 ) ,其中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拆除缝线)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46例(46只眼)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疗效观察并随访3~12个月.结果:术后观察动态眼压、视力、前房深度、滤过泡形成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满意.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防止术后结膜滤过泡瘢痕化及控制术后滤过水平,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青光眼患者共120例(120眼),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120眼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引发严重并发症。两组组术后12个月浅前房发生情况、眼压控制情况、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能有效降低眼压,减轻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适合羊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2例(26眼)难治性青光眼施行羊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26眼中有24眼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23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24眼眼压控制在15-20mmHg,全部病例无滤过泡漏,伤口漏,迟发性感染和排斥反应发生。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并发症,做好术后健康教育和术后随访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M6001对兔眼滤过性术后抗瘢痕作用。方法:取青紫蓝兔24只,双眼行小梁切除术。术后右眼结膜下注射GM6001,左眼注射PBS作为对照,术后测量眼压,观察结膜、角膜、前房、晶状体情况,记录功能性滤过泡数,并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术后眼压较术前下降,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眼压均较对照组眼压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未出现角膜水肿、晶状体混浊、浅前房等并发症,轻微的结膜充血和前房反应于术后7d基本消失且两组无明显差别。实验组较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结论:GM6001具有抑制兔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道中成纤维细胞过分增生,减少瘢痕形成的作用,延长了功能性滤过泡存活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伴表层巩膜炎的皮质性类固醇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17例29眼伴表层巩膜炎的皮质类因醇性青光眼在炎症缓解期施行强滤过的小梁切除术,术后3-4天施行前房重建术。结果 经4-11个月随访观察,功能性滤过泡形成良好,29眼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 强滤过的小梁切除术和术后前房重建术有助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并提高伴表层巩膜炎的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羊膜移植在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的抗瘢痕粘连,形成并保持功能性滤过泡的作用。方法 选择15例20眼难治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手术,术后随访观察术眼滤过泡形态和功能,眼压、视力变化、并发症等情况,随访时间3个月至18个月,结果 20眼术后全部形成并保持功能性滤过泡,眼压除1眼需局部应用降眼压药水控制在21mmHg 下外,其余眼压均在10mmHg至21mmHg之间。未发现因羊膜植入所致的并发症。结论 羊膜移植在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的应用具有抗瘢痕、阻止因粘连而阻塞滤过道的作用,且无毒副作用,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3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12个月,观察患者角膜、眼压、滤过泡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随访观察眼压平均为(14.3±4.25)mmHg,有3例眼压高于正常。滤过泡:Ⅰ型滤过泡18眼,Ⅱ型滤过泡13眼,Ⅲ型滤过泡4眼。并发症有15例术后前房内有渗出物,药物治疗后全部吸收;术后前3d角膜水肿有25例,经治疗后水肿全部消退,无角膜失代偿,无浅前房发生,无后囊膜破裂。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高雁  徐俊  郭海燕 《吉林医学》2009,30(24):3164-3165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对25例(31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及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的手术治疗,并在围手术期给予相应的护理。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降至(14.78±3.73)mm Hg 术后31只眼均形成明显的弥散滤过泡。术后3个月,26只眼有功能性滤过泡,5只眼功能性滤过泡消失。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能有效减轻术后滤过道阻塞,从而有效降低开角型青光眼的眼压。在围手术期实施有效的护理,是治疗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生物羊膜应用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难治性青光眼患者44例52只眼,随机分为羊膜移植组和对照组,羊膜移植组术式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可调整缝线)基础上联合应用生物羊膜移植,对照组只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双层生物羊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50岁以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例的并发症和早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将24例(33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7例(17眼)行双层羊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16例(16眼)行丝裂霉素C贴覆小梁切除术。观察比较术前和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及术后并发症和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所有研究对象随访6月。结果术后1周两组视力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眼压均下降,1周试验组眼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成功率无差别(P>0.05)。术后6月功能性滤过泡发生率和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数量,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薄壁滤过泡、切口漏、持续性低眼压以及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生物材料排斥反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双层生物羊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而便捷的手术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通道瘢痕的形成,充分而稳定的降低眼压,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节缝线的效果。方法将115例122眼各种类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78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节缝线,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及随访;对照组44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实验组的眼压控制有效率、功能性滤过泡均高于对照组(P〈0.01),浅前房的发生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可有效地控制眼压水平,减少巩膜瓣瘢痕及主动调节房水滤过量,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此术操作简便,易掌握,是治疗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