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Ⅰ )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的诊断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3 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发病后均作心电图、CTnⅠ、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检测 ,并记录其临床症状 ,CTnⅠ >1.5ng/ml、CK -MB >2 4U/L为异常。CTnⅠ异常者 3个月后复查心电图、CTnⅠ、CK -MB且记录其临床症状 ,复查CTnⅠ仍异常者归入CTnⅠ持续异常组 ,CTnⅠ转为正常者归入CTnⅠ正常组。结果  3 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第 1次检测CTnⅠ异常者 18例 (占 60 .0 % ) ,CK -MB异常者 5例 (占 16.7%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CTnⅠ持续异常组与CTnⅠ正常组的临床症状好转率、心律失常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CTnⅠ可作为判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Ⅱ (CK -MB)和血清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 60例AMI和 8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AMI病人血清CK -MB和cTn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 ,但 60例AMI组中血清cT nI高于参考值的人数 (5 2例 )多于血清CK -MB高于参考值的人数 (4 6例 )。结论 早期诊断AMI时 ,血清cTnI和CK -MB的检测有临床意义 ,但cTnI检测目前在临床上可以逐步取代血清CK -MB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健康儿童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临床参考值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正常儿童血清CK-MB活性,探讨正常儿童CK-MB参考值与成年人有无差异.方法:随机抽取248例经儿童保健所查体后的健康儿童静脉血,按照年龄分成4组,另抽取62例健康成人标本做对照组,采用速率法测定其血清CK-MB的活性.结果:3岁以下组高于4~14岁组(P<0.01),儿童各年龄组分别高于对照组(P<0.01),健康儿童CK-MB活性正常参考值范围:3岁及以下9.5~36.5U/L,4~14岁7.1~28.9U/L.结论:儿童心肌酶正常参考值明显高于沿用的成人正常参考值.诊断儿童心肌炎、缺血性心肌病应采用小儿心肌酶正常参考值,并开展应用新的生化指标,特别是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  相似文献   

4.
急性中毒患儿血清心肌酶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急性中毒患儿血清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3 2例急性中毒患儿 (中毒组 )入院时、入院第 7天 ( 2 3例 )血清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 (CK -MB)、乳酸脱氢酶 (LDH)、α-羟丁酸脱氢酶 (α-HBDH)和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 (AST)水平 ,并与 3 0例体检正常儿童 (对照组 )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中毒组入院时CK、CK -MB、LDH、α-HBDH和AST分别为 ( 10 76 478± 73 1 3 2 1)U/L、 ( 5 0 667± 3 6 44 9)U/L、 ( 3 0 1 2 3 3± 12 8 983 )U/L、 ( 2 3 7 10 0± 85 44 7)U/L和 ( 115 83 2± 46 672 )U/L ,对照组则分别为 ( 161 85 7± 46 766)U/L、 ( 14 82 1± 8 85 7)U/L、 ( 2 3 2 786± 5 9 146)U/L、 ( 173 82 0± 2 5 811)U/L和 ( 40 64 3± 17 92 0 )U/L ,中毒组LDH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CK、CK -MB、α -HB DH和AST中毒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入院第 7天中毒组复查CK、CK -MB和AST降至正常水平 ,但LDH和α-HBDH分别为 ( 2 71 43 6± 71 2 2 4)U/L和 ( 2 12 946± 88 12 9)U/L ,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急性中毒患儿早期即有心肌损害 ,即使经治疗后中毒症状缓解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肌钙蛋白T(cTnT)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血清cTnT ,速率法检测肌酸肌酶同工酶MB(CK -MB) ,并对 8例AMI胸痛发作 6h内入院患者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对照组和患者组cTnT、CK -MB血清水平分别为 (0 1 8± 0 0 9)ug/L、(1 5 1± 3 4)U/L和 (3 6± 3 4)ug/L、(91 1±80 6)U/L ,患者组阳性率分别为 89 3 % (2 5/2 8)、71 4% (2 0 /2 8) ;8例动态观察的患者中有 3例 2小时内入院 ,血清cTnT水平开始升高 [(0 446± 0 0 70 )ug/L]。 8例患者血清cTnT升高达峰值时间为 (1 3 5± 2 6)h ,比CK -MB早[(1 8 0± 3 0 )h]。 1 0天~ 1 4天回复正常。结论 cTnT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指标 ,动态观察有助于判断AMI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心肌5种酶测定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心肌 5酶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4 6份血清标本 (急性心肌梗死 132例 ,心肌炎 142例 ,冠心病 72例 )用酶动力学法测定谷草转氨酶 (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 (CK)、a -羟丁酸脱氢酶 (α -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结果 AMI患者发病 4h后 5酶升高 ,2 4hAST、CK、CK -MB、α -HBDH达最高值 ,其中CK达 39.6倍 ,CK -MB 6 .8倍 ;异常值检出率 12hAST 91.7% ,CK 91.7% ,CK -MB 10 0 % ,2 4hLDH 91.7% ,α -HBDH 87.9%。心肌炎儿童较成人心肌 5酶升高明显 ,异常值检出率 :AST儿童 2 0 .4% ,成人 9.1% ;CK -MB儿童 5 0 % ,成人 2 5 % ;冠心病患者心肌 5酶也均升高 ,异常值检出率 :AST5 8.3% ,LDH 33.3% ,CK 41.7% ,α -HBDH 16 .7% ,CK -MB 41.7%。结论 心肌 5酶测定在心脏病诊断、治疗、预后中起重要作用 ,血清酶升高与心肌梗塞范围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脑损伤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及其同工酶 (LDH1 )、肌酸激酶 (CK)及其同工酶 (CK -MB)活性变化及脑脊液中酶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对 45例轻、中、重度脑损伤患者和 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清LDH、LDH1、CK、CK -MB活性测定 ,其中 1 8例患者同时作血清和脑脊液酶活性相关分析。结果 病例组中度和重度组血清LDH、CK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血清和脑脊液LDH、CK活性呈良好正相关 ,r =0 .863 ,P <0 .0 5。结论 血清CK活性检查可作为脑损伤程度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研究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Ⅰ )的变化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测定法检测 2 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及 40例非心脏疾患患儿的心肌肌钙蛋白Ⅰ ,并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 -MB比较。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肌肌钙蛋白Ⅰ(1 .2 4± 0 .46)明显高于非心脏疾患患儿 (0 .49± 0 .2 8) ,(P <0 .0 1 )。且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经心肌营养治疗后心肌肌钙蛋白Ⅰ显著降低 ,而CK -MB变化不显著。结论 :心肌肌钙蛋白Ⅰ是诊断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特异、有价值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9.
儿童血清CK-MB活性升高原因及参考值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健康儿童血清CK-MB活性升高原因,确定儿童血清CK-MB活性参考值上限。方法采用免疫抑制法,分别测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健康儿童血清中CK-MB活性,并与成年人进行比较,以x 1.96s作为参考值上限。结果健康儿童血清CK-MB活性明显高于成人(t=20.23,P<0.01),各年龄组及不同性别间CK-MB水平差别不大(P>0.05),健康儿童血清CK-MB参考值上限为47.6U/L。结论临床实验室CK-MB测定不能简单套用成人标准,以免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2 0 0 1年 9月— 2 0 0 4年 2月 ,我院收治了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 4 7例 ,胎龄 37~ 4 2周 37例 ,>4 2周 10例 ;病程最短 2 1h ,最长 18d。存在宫内缺氧 33例 ,轻度窒息 12例 ,重度窒息 12例。并发肺炎 2 4例 ,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 9例 ,并发高胆红素血症 7例 ,并发呼吸衰竭 4例 ,并发肺出血 1例。 2 4h内查心肌酶谱明显高于正常 :CK 12 5~ 35 80U/L、LDH 90~ 1890U/L、HBDH 340~ 112 7U/L、CK -MB 31~85 9U/L。给予吸氧、能量合剂、果糖促进脑细胞修复、营养心肌及对症综合治疗。治愈 31例 ,好转 11例 ,放弃…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  6例中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7~ 1 2岁 ,病程 1~ 3年 ,家长及老师代诉注意力不集中 ,不自主多动 ,反应性良好 ,行为无异常 ,6例均做头颅 CT未见异常。脑电生理波未见异常。甲状腺功能检查 :T3 1 .0~ 1 .8nmol/ L(正常参考值 0 .9~ 2 .2 nmol/ L) ;FT3 3.5~ 8.9pmol/ L(正常参考值 3.2~ 9.2 pmol/ L) ;T4 :4 8~ 5 6 nmol/ L(正常参考值 5 7~ 1 2 0 nmol/ L) ;FT4 :7.2~ 8.4 pmol/ L(正常参考值 8.6~ 2 6 pmol/ L) ;Tsh:1~ 9m U/ L(正常参考值 <1 0 m U/ ml)。6例全部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钠治疗 (剂量为2 5~ 5 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评估新生儿窒息后的心肌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对 2 0例窒息新生儿和 2 5例正常新生儿进行cTnI检测 ,同时检测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 (CK -MB)。结果 窒息组急性期血清cTnI、CK -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窒息时间越长 ,血清cTnI、CK -MB水平升高越明显 ,cTnI诊断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特异性均优于CK -MB。结论 血清cTnI和CK -MB的测定有助于早期预测心肌细胞损害 ,cTnI优于CK -MB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并发严重循环充血时急性肾小球肾炎 (AGN)的心肌酶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5 2例无并发症的AGN和 1 7例并发严重循环充血状态的AGN患儿血中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乳酸脱氢酶 (LDH)α -羟丁酸脱氢酶 (αHBDH)和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无并发症的AGN患儿CK、CK -MB、LDH、αHBDH、AST与正常健康儿童对照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并发严重循环充血状态的AGN患儿CK、LDH及AST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儿童 ,而CK -MB及αHBDH仍在正常范围。结论 :测定血清心肌酶对判断AGN是否并发严重循环充血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0~6岁儿童血清尿素氮的参考值范围。方法:检测1 330例0~6岁来我院健康体检儿童血清尿素氮水平,分组分析得到0~6岁不同年龄段儿童血清尿素氮的参考值范围。结果:建立0~6岁儿童血清尿素氮的参考值范围,1岁以下为1.27~4.17 mmol/L,1~3岁为1.65~4.91 mmol/L,4~6岁为2.13~4.79 mmol/L。结论:0~6岁儿童血清尿素氮含量明显低于成年人,应按年龄段建立自己的参考值范围,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检测血清cTnI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测定不稳定心绞痛 (UA)患者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心肌酶学水平 ,探讨其检测意义。 [方法 ]cTnI与心肌酶 (CK ,CK -MB)分别采用Access微粒子化学发光系统和酶法作为检测手段。 [结果 ]5 0名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cTnI明显高于对照组 (0 .30 6± 0 .393) μg/Lvs(0 .0 2 7± 0 .0 2 1) μg/L (P <0 .0 0 1) ,且与CK -MB有相关性 ,(P <0 .0 0 0 1)。在 5 0名UA患者中有 31人血清cTnI高于正常。其中 14人发生严重心脏事件 (12例发生心肌梗塞 ,2例猝死 ) ,表示不良转归的预测值为 4 5 .2 % ,且随浓度增加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率增大 ;在 19人血清cTnI低于正常中 ,无一人发生严重心脏事件 ,表示良好转归的预测值为l0 0 %。 [结论 ]在UA病人中 ,cTnI检测微小心肌损伤的敏感性高于CK及CK -MB。cTnI是诊断心肌损伤高敏感度 ,高特异性的指标 ,对UA的病情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及酶速率法测定5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41例非心肌炎患儿和45例健康体检小儿的血清cTnI及CK—MB阳性率。结果3组间血清cTnI比较和CK—MB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Х^2=72.21,P〈0.05;Х^2=35.24,P〈0.05);病毒性心肌炎组CK—MB阳性率较cTnI阳性率低(Х^2=4.32,P〈0.05);非心肌炎组cTnI阳性率低于CK-MB阳性率(Х^2=21.09,P〈0.05);对照组血清cTnI和CK—MB阳性率均为0。血清CK—MB阳性率随病程延长下降,病程在1周内血清cTnI阳性率高于血清CK—MB阳性率(Х^2=4.50,P〈0.05)。结论测定cTnI对于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血清肌酸激酶 (CK)活性变化与康复治疗的关系。方法 :用酶动力法对 1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及治疗 2周后的血清LDH、CK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患者血清LDH活性于治疗后降低 ,治疗前 (2 2 9 77± 110 36U L)、后 (173 5 4± 4 7 5 8U L)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血清CK活性于治疗后升高 ,治疗前 (10 9 6 3± 6 5 12U L)、后 (12 5 13± 87 90U L)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的血清LDH活性变化 ,可考虑作为判断患者疗效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血清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作为一种主要存在于心肌的特异酶,对心肌梗死及心肌炎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CK-MB 活性升高作为小儿心肌炎的特异性指标之一[1],受到儿科医师重视。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其参考范围不区分成人和儿童,统一为0~24U/L。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常常碰到CK-MB超过参考范围,而肌酸激酶(CK)和其他指标又不能证明患者有心脏、肌肉、神经等组织方面的疾患,遭到患儿家长的质疑。为此,笔者对绍兴地区797例0~14岁健康儿童根据年龄分别进行免疫抑制法CK-MB的检测,旨在建立本地区儿童免疫抑制法CK-MB的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 -I)及抗心肌抗体 (AHA)与小儿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 30例心肌炎 (MC)患儿及 1 8例正常儿童进行血清cTn -I、AHA、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测定。结果 ①MC组血清cTn -I、AHA、CK -MB的阳性率分别为70 .0 %、36 .7%、2 6 .7% ,均较对照组高 (P <0 .0 1 ) ,cTn -I与CK -MB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②MC发病病程≤ 1个月cTn -I阳性率较其他时期明显增高 (P <0 .0 5) ,而AHA阳性率较其他时期明显下降 (P <0 .0 1 ) ;③治疗 1 0dcTn -I下降≥ 50 %者及 2 0dcTn -I转阴者 ,临床症状和心律失常等改善明显优于cTn -I下降及转阴缓慢者 (P <0 .0 5)。结论 ①血清cTn -I的检测是判断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 ,尤其适用于早期及微小心肌损伤的诊断 ;②血清AHA的检测是心肌损伤的后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熊启明 《四川医学》2002,23(12):1257-1258
目的 了解肝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浓度 ,GPDA活性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法和连续监测法分别检测肝癌、肝硬化和正常人血清ApoA1浓度、GPDA活性。结果  5 6例肝癌患者、32例肝硬化患者和 30例正常人ApoA1浓度分别为 ( 1 3± 0 31)g/L、( 0 .90± 0 .2 9)g/L和 ( 1.11± 0 .2 4)g/L。GPDA活性分别为( 2 0 0± 110 .4)U/L、( 130 .0± 2 2 .1)U/L、( 79.5± 17.1)U/L ,肝癌组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化疗后ApoA1浓度为 ( 0 .97± 0 .34 )g/L、GPDA活性为 ( 162± 81 8)U/L。介入化疗前后分别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与血清AFP浓度无显著性相关。结论 肝癌患者血清ApoA1浓度、GPDA活性均增高 ,介入化疗后均降低 ,血清ApoA1浓度、GP DA活性的高低可作为肝癌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