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数学被人们誉为探索自然秘密、打开科学宝库的钥匙。本世纪以来,各门学科都有数学化的趋势,医学数学化也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中医要实现现代化,也离不开数学方法。尤其是在类证鉴别方面,数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本文拟就中医类证鉴别诊断的量化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3.
慢性胃炎的中医证候标准化一直存在许多问题,没有系统的标准化方法.本文试图从现在临床经常参考应用的慢性胃炎中医证候标准的制订规律和研究方法中寻求系统规范的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研究制订方法,希望能够对今后对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研究制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建立冠心病中医证候诊断规范。方法:应用文献整理、临床调查、专家研讨等方法,建立冠心病常见中医证候诊断规范草案,将该草案的辨证结果与专家经验辨证进行对比验证,根据临床验证结果与临床实际对该草案进行反复修订,逐步完善。结果:初步建立了冠心病证候定性与定位诊断规范。定性诊断包括实证与虚证,实证有气滞证、血瘀证、寒凝证、实热证、水湿证、痰浊证;虚证有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阳脱证,共11个定性证候。定位诊断,病位在心,主要涉及肾、肝(胆)、脾、肺、胃。诊断内容中确立了各证候特异性症状与非特异性症状,并设定了满足诊断的条件。临床验证结果显示,模型辨证与专家辨证结果对照,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5.73%,定位诊断符合率为83.33%。结论:冠心病中医证候诊断规范基本符合中医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5.
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实现对隐含在文献中的诊断知识的学习,是当今数据库领域研究的热点,关联规则是其中的重要模式之一。本文阐述了中医已有诊断标准的问题与不足之处,提出了中医证候诊断方程的表达形式;简介了关联规则的基本概念和Apriori算法,并通过举例说明了关联规则在中医疾病证候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关联规则在中医疾病证候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实现对隐舍在文献中的诊断知识的学习,是当今数据库领域研究的热点,关联规则是其中的重要模式之一。本文阐述了中医已有诊断标准的问题与不足之处,提出了中医证候诊断方程的表达形式;简介了关联规则的基本概念和Apriori算法,并通过举例说明了关联规则在中医疾病证候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风痰瘀阻型脑梗塞病患除了Crouse积分明显大于其他各型外,IMT亦大于其他各型,且CRP也逐渐升高,提示中医痰瘀证在脑梗塞发病中有内在的病理基础。超声检测IMT并推算斑块积分,可反映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血管狭窄程度,也为脑梗死患者从痰从瘀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CT定量测定的方法,探讨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3例脂肪肝病例,中医证型分为肝郁脾虚、痰瘀互结、痰湿内阻、肝肾不足、湿热内蕴型,分型后做肝脏螺旋CT扫描,分别测量肝、脾CT值,以肝与脾CT值比值进行中医证型的定量分析。结果:脂肪肝中医证型与脂肪浸润程度关系密切,五个证型之间弥漫型和局灶型脂肪浸润的构成比及肝脾CT值比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弥漫型、轻度脂肪浸润多见于肝郁脾虚型。结论: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相关,肝脾CT值比值可以作为区分脂肪肝中医证型的客观性指标之一,判断各证型脂肪浸润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构建慢性咳嗽证候调查信息表,对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进行慢性咳嗽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5例患者接受了证候信息调查,其中明确西医病因诊断的共102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咳嗽的证候主要为风寒恋肺、肺气亏虚、阴虚肺燥、痰浊阻肺、肝火犯肺,其中以风寒恋肺型为主.[结论]初步揭示了慢性咳嗽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慢性咳嗽的中医临床规范辨证、遣方用药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在近期感染中与血清IL-1的关系。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外周血IL-1含量,同时将126例患者分为感染组78例和未感染组48例,按证候评分将感染组患者分为火热证31例、痰证20例、痰热(火)证27例,对比IL-1在不同证候中的水平。结果感染组外周血IL-1含量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火热证组外周血IL-1含量明显高于痰证、痰热(火)证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伴感染患者外周血IL-1含量变化对探讨急性脑梗死发病机理有意义,同时IL-1水平升高可作为判定火热证与非火热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的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研究单元、证—症对应关系、权重赋值、诊断临界值和临床验证五个方面对证候诊断标准研究的方法学进行了探讨。认为在目前证候研究没有形成“金标准”的情况下,应当加强证候概念及相关专业术语的规范化研究;通过DME、Delphi法较为全面、客观、真实地收集、分析、提炼临床症状信息;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充分挖掘潜在规律,构建证候诊断模型,将是证候诊断标准研究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1984~2009年与证候诊断标准相关的212篇文献进行了系统分析,有209篇文献涉及到证候标准的结构与模式研究,证候判别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诊断标准的有88频次,定量诊断的82频次,定性诊断的39频次,分别占总频数的42.11%、39.23%、18.66%;有157频次应用了宏观辨证模式(占75.1%),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频次为52(占24.9%);有159频次运用病证结合建立证候诊断标准,单纯证候辨证频次为50,分别占总频数的76.1%与23.9%。认为通过病证结合建立定性与定量结合或定量证候诊断标准已成为证候规范化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计算机辅助诊断对脑梗死进行早期临床分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进展型脑梗死69例,非进展型脑梗死131例,利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脑梗死进行相关分析,并用交互验证法进行验证。结果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脑梗死类型、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部位总数、WBC升高、TIA史、低血钙、入院时高血糖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共8个进展型脑梗死的独立预测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分别建立进展型和非进展型脑梗死的判别式,交互验证法对脑梗死分型的正确判别率平均为81.5%。结论脑梗死分型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有助于早期发现进展型脑梗死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4.
姜君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10,(1)
对近年来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研究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进行了回顾,论述了不同的思想和方法在各种证候标准化研究中的应用。结论:只有联合应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从多角度探寻证候内部特征,将临床流行病学设计思想贯穿于证候规范化研究之中,结合文献调研,专家咨询才能更好实现中医证候的规范化研究,完善辨证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广东省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其与血常规检验指标之间的关系,从而为ACI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更加客观的辨证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385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证型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总数(NEU)、淋巴细胞总数(LYM)、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脑梗死患者早期中医证型与血糖关系,探讨血糖对脑梗死早期中医证型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且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的脑梗死住院患者,在发病的1~3 d,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获得四诊资料,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辨证分型,入选病例行空腹肘静脉血糖检查;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血糖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早期气虚血瘀型、风痰火亢型、阴虚风动型、风痰瘀阻型、痰湿蒙神型患者空腹血糖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空腹高血糖可能是脑梗死早期气虚血瘀型、风痰火亢型、阴虚风动型、风痰瘀阻型、痰湿蒙神型辩证诊断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论中医"证”的实质与辨证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朱文锋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1(3):34-35
中医“证”的概念,是哲理、医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它源于临床,具有客观实在性,但又是一种抽象了的理念,用现代方法难以实证。对于“证”的研究,首先应明确“证”要领的内涵,确定证的实质;其次是研究辨证的特点、规律、内容、方法;然后是建立完善的辨证体系,并制定常见证的辨证诊断标准;最后才是从某种层面上阐明证候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规律。方法:选择慢性肾炎患者166例,采用SPSS 15.0建立数据库,运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本证以脾肾阳虚最为多见,其次是肾气虚兼有肺脾两虚证,而肝肾阴虚证在临床上相对少见;标证以湿热证最为多见,其次是血瘀证,而单纯属水湿者并不多见,说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多属虚实夹杂,脾肾阳虚为本虚,而湿、热、瘀是最主要的标邪。结论:慢性肾炎的不同证候在临床分布上存在差异;中医本证以脾肾阳虚证为多,标证以湿热证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中医文献没有此病名.对类似此病症状的记载大多散见于眩晕、头痛等篇中,如《素问·玉机真藏论》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明确指出春脉太过所致,眩晕、头痛、眼花、耳鸣、健忘等头部症状。《灵枢·口问篇》又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呜,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也即内风理论。《素问·玄机原病式》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风火,有“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的论述。眩晕和头痛可单独出现,亦可同时互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采用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探讨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246例患者,收集相关中医四诊资料,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聚类分析,对每种类型进行主成份分析,判定每种类型的代表症状,归纳出证型。【结果】纳入研究的骨质疏松症的四诊条目共47条,出现频率较高的是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腰脊痛、苔白、头晕、舌淡胖等。聚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血两虚、气滞血瘀4型分散性最好,证型分布清晰,所有分型中以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为最多,分别占34.7%和30.1%。【结论】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分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血两虚、气滞血瘀四型较符合临床实际,骨质疏松症患者多以肾虚表现为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