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2.
牵引并电脑中频治疗颈椎病18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以来采用持续牵引、电脑中频治疗颈椎病:椎动脉型、神经根型187例。1 资料与方法男100例,女87例。年龄20~50岁。椎动脉型100例,神经根型87例,均经X线协助确诊。病程< 1个月40例。1~6个月68例,7~12个月38例,1年41例。采用持续固定式颈椎牵引后加红外线照射。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酌情加减,一般采用10~17kg,红外线照射(飞利浦公司生产灯泡)电压200V,功率250W,治疗时皮距40cm直接照射颈椎、肩背部,以舒适热感为宜,时间15min,1次/d。再采用北京金豪公司J 18电脑中频治疗仪,载频4kHz,调频15~150Hz,调幅度100… 相似文献
3.
4.
5.
颈推病是颈椎结构退化,邻近组织受到刺激与压迫的疾病。由于邻近组织、脊髓、神经根、椎动脉等受压迫与刺激的程度不同.临床上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治疗可分为非手术和手术两种方法。我科近几年采用牵引并超短波及超声中频综合治疗颈椎病97例、效果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颈椎病患者442例,分两组,222例采用中频电中药透入治疗,220例采用低频脉冲电治疗,其结果,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96.8%,脉冲治疗组有效率72.5%,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中药组优于脉冲组。 相似文献
8.
9.
颈推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近年青年人亦有发生。一般首选非手术疗法治疗,我院采用牵引并电脑中频治疗的方法,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通过研究正常人颈椎应变与牵引时间之间的关系,探讨颈椎牵引的合适治疗时间。方法20例健康男性行颈椎牵引,每分钟测量一次颈椎的应变,并作出应变-时间关系曲线图。结果在牵引开始阶段(0~5min),应变增加迅速,此后逐渐减慢并保持稳定,大约18min后,应变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结论颈椎牵引时间不应太长,15~20min可能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2.
陈蕊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2,6(12)
Highschoolpopulationsarefrequentlyattackedbycervicaldiseases.Cervicaldiseasesandinjurywillleadtosyndromechar-acterizedbycervicalvertigo,Barre-Lieoonsyndrom,insufficiencyofbloodsupply,compressionofvertebralartery,cervicaldiseaseofvertebralarterytypeandhoujingaogansyndrome,andsoon.Therapeuticeffectsofclinicalmanagementsarepoor犤1,2犦.Inordertoinvestigateeffectivemanagementapproaches,weanalyzeefficacyoftractionpluscomputermiddlefrequencyon15caseswithcer-vicalvertigo.1Subjectan… 相似文献
13.
卧式间歇牵引与坐式持续牵引治疗颈椎病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卧式间歇牵引与坐式持续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64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卧式间歇牵引组与坐式持续牵引组 ,各 3 2例。两组患者分别行卧式间歇牵引与坐式持续牵引治疗 ,牵引后均配合电脑中频电治疗 ,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及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 5 9 3 8%、96 88%和 46 88%、93 75 % ,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卧式间歇牵引及坐式持续牵引治疗均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观察患者颈椎处于前屈、中立、后伸3种不同体位下拔伸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均采用坐位拔伸旋转手法治疗。前屈位组、中立位组、后伸位组患者各80例,手法治疗时患者颈椎依次处于前屈位、中立位及后伸位。观察3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总积分、主观感觉积分,体征积分和颈部残障指数(NDI)评分。
结果:3组间总有效率、总积分、主观感觉和客观体征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性,后伸位组优于中立位组和前屈位组(P<0.01);治疗后NDI评分后伸位组(0.192±0.091)低于中立位组(0.221±0.071)和前屈位组(0.251±0.065)(P=0.000)。
结论:在施行颈椎旋转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时,20°范围内,患者后伸位的临床疗效优于中立位和前屈位。 相似文献
15.
牵引重力、持续时间对颈椎生物力学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颈椎牵引不同重量、不同持续时间时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将6具带头颅新鲜颈椎标本,颈椎后伸5°固定在CSS44020电子万能实验机上,经头颅牵引弓进行拉伸实验。结果:拉伸实验载荷分别为40N、50N、60N时,维持下拉颈椎时间20min、30min、40min,椎间应变0.5mm—1.66mm。C4、5C5、6C6、7C7T1椎间应变较上段明显,C6、7最明显,C5、6,C7T1次之。结论:颈椎牵引后伸5°,载荷在40N、50N、60N时,椎间应变随着牵引量递增,拉伸实验持续时间延长而增加。颈椎椎间下段应变较上段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的效度和信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两组受试对象参加了测试,一组为病例组(43例),另一组为对照组(20例)。两组对象在3d内独立完成N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2次,病例组同时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定。将NDI结果与VAS、SF-36作相关性检验来验证NDI的效度;对2次NDI结果作相关性分析来测试其重复测量信度。 结果: 两组受试对象的NDI总分和VAS评分高度相关,r=0.82-0.97 (P<0.01);病例组NDI总分与SF-36各项目分值比较,除精神健康(MH)一项外,均中度相关 r=-0.60—-0.78(P<0.01);两组受试对象的第一次和第二次NDI评定总积分和各项目积分间均高度相关,ICC=0.87—0.99(P<0.01);病例组和对照组NDI评分分别为37.2%±9.6%、4%±2.1%,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NDI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可用于受试者的颈椎功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调制随机中频电疗配合按摩对颈背肌、腰肌劳损的疗效。方法采用调制随机中频电疗配合按摩治疗颈背肌、腰肌劳损患者212例,与磁疗治疗211例作对照,用功能恢复程度评价疗效。结果颈背肌、腰肌劳损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97.9%和97.5%,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4%和92.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制随机中频电疗配合按摩是治疗颈背腰软组织劳损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Mulligan技术在颈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56名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Mulligan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用VAS评估疼痛的程度和用关节活动度测量评估颈椎活动度的变化,治疗结束后统计2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所需的次数,治疗结束后半年随访患者颈椎病复发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和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VA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后伸和左旋转这两个活动方向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0.01)。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Mulligan技术治疗颈型颈椎病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颈椎病影像研究及康复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600例颈椎X线平片影像分析,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物理综合治疗,以探讨颈椎病的最佳疗效。方法采用手法推拿并颈椎牵引综合疗法(综合组),对20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并与单纯手法推拿和单纯颈椎牵引治疗的各200例作对比,至治疗结束时评定疗效,统计数据经Ridit分析法处理。结果综合组治愈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4.5%及98%。单纯手法推拿组为58%及97%,单纯颈椎牵引组为54.5%及93.5%,综合组的治愈显效率明显优于其他2组(χ2=6,P<0.05)。结论手法推拿并颈椎牵引治疗方法能明显提高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双向交替牵引手法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3例,采用双向交替牵引手法和低频电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颈椎牵引和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观察2组患者收缩期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①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5.3%和75%,其中观察组治愈率为65.1%,对照组为25%,2组间总有效率及治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后2组椎基底动脉(VBA)血流速度均有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BA血流速度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双向交替牵引手法配合低频电刺激是更为有效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