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6,(7):76-79
目的观察清心饮加减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其血浆GMP-140、PA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加清心饮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15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GMP-140、PAF水平变化。观察3个月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疗效。结果治疗15d后观察组与对照组GMP-140水平分别为(19.94±5.89)μg/L和(24.56±9.34)μg/L,血浆PAF水平分别为(88.45±10.32)ng/m L和(100.23±12.34)ng/m L.两组治疗后GMP-140、PA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GMP-140、PA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心饮加减能够降低血浆PAF、GMP-140水平,有效促使脑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浆GMP-140和ET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复方丹参滴丸,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参数、绞痛发作次数以及血浆GMP-140和ET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的CI、CO、EF的显著升高,EDD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CI、CO、EF增加显著,EDD减少明显;治疗后,治疗组的疼痛发作频率为(0.4±0.3)次,对照组的疼痛发作频率为(1.9±0.8)次,与治疗前行统计分析比较(P<0.05),两组的疼痛发作频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对照组的GMP-140、ET值分别为(17.1±3.9)ng/m L、(51.2±4.9)pg/m L;治疗组的分别为(32.1±4.6)pg/m L、(10.9±2.1)ng/m L,两组的GMP-140、ET值经统计学对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良好,可以显著改善内皮功能和心功能,达到控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青岛海滨疗养因子结合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77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青岛海滨疗养因子结合运动疗法6周,检测并比较此疗法治疗前后血糖、血清MMP-9和TIMP-1水平,并与40名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治疗前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IMP-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MMP-9水平从(216.4±12.6)ng/ml降至(185.8±12.3)mg/ml(P<0.05),而血清TIMP-1水平从(193.8±20.1)ng/ml升至(211.5±17.4)ng/ml(P<0.05)。结论青岛疗养因子结合运动疗法不仅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还可通过抑制血管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促进MMPs和TIMPs之间平衡,而有可能影响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患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连续测定29例LAA患者(A组)和11例健康体检者(B组)血浆sCD40L、血小板膜蛋白140(GMP-140)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 与B组比较,A组血小板GMP-140含量增高[(43.78±16.61)ng/ml vs.(9.42±2.96)ng/ml](P<0.01),sCD40L和ID6亦明显增高[(8.36±4.30)ng/ml vs.(3.52±1.69)ng/ml和(55.59±18.20)pg/ml vs.(30.33±7.45)pg/ml](P<0.01).A组患者sCD40L与GMP-140水平、sCD40L与IL-6水平、GMP-140与IL-6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 LAA患者血循环中sCD40L含量升高,提示血小板源性CD40L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和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介质.循环中sCD40L升高可作为血小板活化、不稳定动脉粥样斑块发展为缺血性卒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治疗前后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变化及其与近期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心力衰竭患者152例,分别检测住院次日及出院前1 d的血清NT-pro BNP水平,并对患者进行出院后3个月的随访,观察随访期不良心血管事件。根据随访期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将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NT-pro BNP水平。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NYHA)患者入院时血清NT-pro BNP水平、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水平,分析治疗后血清NT-pro BNP水平变化程度与随访期不良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 (1)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血清NTpro BNP水平为(1735.2±578.9)ng/ml,对照组为(173.8±30.2)ng/ml,心力衰竭组患者入院时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NYHA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组患者入院时血清NT-pro-BNP水平分别为(1278.6±252.2)ng/ml、(1685.5±486.1)ng/ml、(2296.5±449.7)n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相关分析显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709,P<0.05);(3)非事件组(108例)治疗前后血清NT-pro BNP水平为(1482.3±520.1)ng/ml、(618.1±303.6)ng/ml,事件组(44例)治疗前后血清NT-pro BNP水平为(2165.5±581.1)ng/ml、(1457.6±521.3)ng/ml,两组治疗后血清NT-pro BNP水平均降低(P<0.05)。非事件组治疗前后NT-pro BNP变化率为0.5808±0.1535,事件组治疗前后NT-pro BNP变化率为0.3273±0.1359,非事件组的变化率明显高于事件组(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血清NT-pro BNP水平升高,且与心功能分级相关。治疗后随着心功能改善,血清NT-pro BNP水平下降,住院期NT-pro BNP水平下降明显者近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热射病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热射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乌司他丁以及连续性血液净化的疗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肌肌钙蛋白I(cTnI)、β2-微球蛋白(β2-MG)]及心肾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内皮素、血栓调节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33%(73/75)高于对照组的80.00%(60/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119,P=0.0008<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7(3.56±0.12)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5±0.34)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1810,P=0.0000<0.05);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28.12±2.12)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9±3.25)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0836,P=0.0000<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I(0.39±0.38)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67±0.49)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106,P=0.0001<0.05);观察组患者的β2-微球蛋白(2.51±0.31)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8±0.32)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8548,P=0.0000<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10.65±1.68)s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6.62±1.64)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0217,P=0.0000<0.05);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0.58±0.32)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4±1.65)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7060,P=0.0000<0.05);观察组患者的内皮素(138.25±13.12)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36±15.23)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788,P=0.0000<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栓调节蛋白(10.51±1.21)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62±1.48)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1493,P=0.0000<0.05)。结论在热射病患者治疗中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可有效优化患者各项指标,减轻症状,使患者积极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诺迪康胶囊联合米力农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40例)和治疗组(14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米力农注射液,首剂量50μg/kg,给药时间10 min,然后以0.5μg/(kg·min)持续静脉输注4 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诺迪康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参数、血液流变学指标和GMP-140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4.3%,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值和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浓度及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心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黏度(PV)和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值及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PV值、EAI值和GMP-1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NO、ET-1和vWF血浆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NO、ET-1和vWF血浆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诺迪康胶囊联合米力农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有效控制患者心衰病情,改善心功能及血流变状态,抑制血小板活性,解除内皮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儿童脓毒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7例脓毒血症患儿,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6例)和观察组(1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存活率、死亡率及存活患儿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PCT峰值下降时间、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儿存活率72.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25%,死亡率27.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患儿PCT水平(2.71±0.85)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4±0.91)ng/ml, PCT峰值下降时间(3.25±1.2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56±1.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患儿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8.72±4.18)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73±20.3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脓毒血症患儿,不仅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能改善患儿的PCT与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促使患儿加快康复,值得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间苯三酚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及对孕激素诱导阻滞因子及内分泌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61例先兆流产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止血、腹痛、腰酸),内分泌因子E2、P、β-HCG水平,孕激素诱导阻滞因子(PIBF)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75%(30/32)vs.62.06%(18/29)](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腰酸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92±0.51)d vs.(4.58±0.98)d,(3.01±0.67)d vs.(5.02±1.02)d,(1.98±0.21)d vs.(3.87±0.68)d](P<0.05);观察组E2、P、β-HC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 498.20±385.97)pg/ml vs.(1 203.97±302.83)pg/ml,(36.94±7.36)ng/ml vs.(30.86±6.98)ng/ml,(182 313.09±3 271.09)mIU/ml vs.(167 973.08±3 287.13)mIU/ml](P<0.05);观察组PIB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6.01±1.25)ng/ml vs.(4.93±1.07)ng/ml](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25%(2/32)vs.20.68%(6/29)](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间苯三酚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管阻力,提高孕激素诱导阻滞因子及内分泌因子水平,改善免疫微缓解,提高黄体功能,促进胎儿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丁苯酞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循环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循环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以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L-1β、IL-6以及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IL-1β(2.01±0.36)pg/ml、IL-6(96.34±10.24)pg/ml、TNF-α(5.14±1.17)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5±0.28)pg/ml、(151.24±13.25)pg/ml、(16.35±2.29)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BF、CBV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MTT较本组治疗前明显缩短,且观察组患者CBF(43.63±1.29)ml/(100 g·min)、C...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对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10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C反应蛋白(5.11±1.22)mg/L、白细胞介素-8(64.55±10.31)ng/ml、白细胞介素-6(6.11±1.64)pg/ml低于对照组的(8.75±2.25)mg/L、(87.44±9.28)ng/ml、(9.35±3.00)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粘度、全血粘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既可改善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又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兰紫解毒汤对甲型流感患者血清KL-6、SP-D、TGF-β1和IL-8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甲型H1N1流感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奥司他韦30~75 mg治疗,观察组采用兰紫解毒汤30 ml餐后口服,持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8(IL-8)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血KL-6为(554.39±175.43)U/ml、(447.92±143.87)U/ml,血SP-D为(347.91±60.11)ng/ml、(297.61±57.84)ng/ml,血TGF-β1为(56.12±17.51)ng/ml、(43.61±15.24)ng/ml,血IL-8为(245.60±59.88)ng/ml、(189.56±46.35)ng/ml,完全退热时间为(48.31±18.57)h、(37.12±15.24)h,咳嗽缓解时间为(5.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患者D-二聚体、GMP-140和vWF水平的影响。方法 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予以常规治疗,包括吸氧、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抗血小板制剂。治疗组38例,常规治疗外加银杏达莫注射液,30ml/d,连用14d为1疗程。治疗前后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GMP-140和vWF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GMP-140和vWF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D-二聚体、GMP-140和vWF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浆血栓烷B2(TXB2)、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3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74例为研究对象(病例组),根据治疗结果分为迟发性脑病组96例和痊愈组78例。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者74例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病例组治疗前GMP-140、TXB2、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对照组、迟发性脑病组、痊愈组治疗后GMP-140、TXB2、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病例组患者治疗前GMP-140、TXB2、血液流变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迟发性脑病组患者GMP-140、TXB2、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和痊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氧化碳中毒患者GMP-140、TXB2越高,血小板聚集活性越大,预后越差;治疗前后GMP-14、TXB2、血液流变学变化对预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有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丁苯酞软胶囊对脑梗死血流灌注情况及记忆运动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187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18)及NSE的变化情况,CT脑灌注成像结果,缺血低灌注面积,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72%(P<0.05);观察组TNF-α[(8.21±1.13)mg/L]、IL-18[(78.16±24.47)pg/ml]、NSE[(23.85±5.02)ng/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NF-α(10.87±2.16)mg/l、IL-18(96.27±26.17)pg/ml、NSE(31.72±5.17)ng/L](P<0.05);观察组缺血低灌注区面积[(1 629.68±1 078.17)mm~2]显著低于对照组[(2 825.46±1 115.63)mm~2](P<0.05);观察组CBF[(76.43±13.57)ml/100 mg]、CBV[(95.17±9.03)ml/100 mg]显著高于对照组[CBF(55.27±14.19)ml/100 mg、CBV(84.63±8.48)ml/100 mg](P<0.05);治疗后MoCA评分观察组(27.09±2.49)分、对照组(24.11±3.08)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升高,进一步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后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MoCA评分疗效显效、有效例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应用于脑梗死患者治疗中,能显著改善血流灌注情况,恢复记忆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冠心病介入治疗后采用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00例冠心病患者,均行介入治疗。根据患者术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降钙素原)水平,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12.29±0.42)μmol/L、(42.67±2.62)mg/L、(67.78±3.12)μg/L、(139.76±45.75)ng/ml、(15.77±1.68)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5.45±1.64)μmol/L、(65.45±3.34)mg/L、(83.75±3.45)μg/L、(234.76±56.34)ng/ml、(23.64±2.57)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2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进行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护患者的心肌功能,值得临床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接收并治疗的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中抽取经常规血液净化治疗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另外抽取经乌司他丁联合血液净化治疗的41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NF-α、IL-6、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NF-α(8.68±1.70)ng/L、IL-6(33.11±6.47)ng/L、PCT(4.28±0.84)ng/L、CRP(25.52±4.99)mg/L均低于对照组的(14.52±2.77)ng/L、(47.11±8.97)ng/L、(6.34±1.21)ng/L、(30.06±5.72)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7.32%低于对照组的35.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乌司他丁联合血液净化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活素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后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某院收治128例前壁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新活素,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6h后疗效、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尿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于对照组[96.87%比84.38%,P<0.05]。观察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7.3±2.1)ng/L比(8.4±2.2)ng/L,(153.3±32.2)ng/L比(178.5±38.4)ng/L,(92.1±12.5)ng/L比(99.5±15.3)ng/L,P<0.05]。观察组LVEDV低于对照组,LVEF及尿量高于对照组[(142.1±16.4)mm比(149.9±16.8)mm,(63.1±11.0)%比(58.4±10.1)%,(66.9±11.8)ml/L比(56.8±10.6)ml/L,P<0.05]。结论:新活素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后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晚期肺癌采用化疗联合吉非替尼小分子靶向治疗的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74例晚期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进行化疗治疗,实验组进行化疗联合吉非替尼小分子靶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78.38%高于对照组的5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EGF、CEA、CYFRA21-1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VEGF、CEA、CYFRA21-1分别为(169.26±15.57)ng/L、(38.51±5.22)ng/ml、(7.42±1.12)ng/ml,低于对照组的(194.28±8.52)ng/L、(47.36±4.32)ng/ml、(13.51±1.7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吉非替尼小分子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效果理想,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20.
目的青少年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联用齐拉西酮与碳酸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青少年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锂治疗,研究组给予齐拉西酮与碳酸锂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Young躁狂量表(YMRS)评分为(9.15±3.59)分、双相障碍量表(CGI-s-BP)评分为(2.18±0.53)分均低于治疗前的(37.92±5.15)、(5.24±0.85)分,对照组患者的YMRS评分为(15.74±3.35)分、CGI-s-BP评分为(3.06±0.74)分均低于治疗前的(37.89±5.21)、(5.22±0.86)分;且研究组患者的YMRS评分与CGI-s-BP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为(3.65±2.03)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为(8.96±2.54)pg/L均低于治疗前的(12.43±3.51)ng/ml、(34.87±6.93)pg/L,对照组患者的IL-1β水平为(7.14±3.17)ng/ml、TNF-α水平为(17.92±4.37)pg/L均低于治疗前的(12.39±3.55)ng/ml、(34.85±6.87)pg/L;且研究组IL-1β、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0%,与对照组的9.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碳酸锂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双相障碍和躁狂症状,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