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补片修补26例,直接缝合2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采用主动脉瓣折叠悬吊术治疗。结果 全组无死亡,效果满意,无残余瘘和新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结论 对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应补片修补为主,采用主动脉折叠悬吊术治疗合并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15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115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病例,其中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者96例,膜周型者19例。手术均采用全身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修补有16例行直接修补,余均采取补片修补术。对于主动脉瓣的病变,施行瓣膜成形术92例,5例无法作瓣膜成形者则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18例单纯行室间隔补片修补术对主动脉瓣未作特殊处理。结果手术效果满意。术后随访4个月至2年,死亡10例,心功能Ⅰ级72例,Ⅱ级31例,Ⅲ级2例。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进行同期外科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18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病例采用经肺动脉干切口行修补术的治疗总结。方法室间隔缺损补片修补18例。结果死亡1例,存活17例,效果满意,无残余瘘和新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结论对干下型室间隔缺损采用经肺动脉干切口行补片修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主动脉窦瘤破裂26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4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8例,动脉导管未闭3例。窦瘤直接线合7例,补片修补19例,其中同一补片修补主动脉窦瘤和室间隔缺损9例,同期行主动脉瓣悬吊成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随访0.5—17年,除1例主动脉瓣轻度返流外,25例健康状况良好,心功能正常。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术中注意探查窦瘤情况并选择相应手术方式,处理合并畸形以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窦瘤破裂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昌学  宋艳苹 《河北医药》2010,32(10):1251-1252
目的 研究主动脉窦瘤破裂及合并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1999年9月至2009年9月,本院共治疗19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合并室间隔缺损12例(63.2%),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例(26.3%).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其中以同一补片修补主动脉窦瘤及室间隔缺损10例,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直接缝合2例,行主动脉瓣成形术2例.结果 本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远期死亡.1例术后早期发生主动脉窦瘤残漏,再次手术修补.术后随访3个月-10年,手术效果满意,随访者心功能恢复到Ⅰ-Ⅱ级.结论 主动脉窦瘤破裂是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同时矫正其合并畸形,可获得满意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分析心脏直视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与预防提供指导.方法研究2003年7月至2005年12月9例心脏直视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方式及转归,其中主动脉瓣置换1例,二尖瓣置换1例,双瓣置换1例,主动脉窦瘤修补合并主动脉瓣置换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合并主动脉瓣置换1例,室间隔修补合并三尖瓣成形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合并主动脉瓣成型术后再手术1例,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1例.以上病例除2例未手术外,余者均予再次手术治疗.结果死亡3例.6例手术成功,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内科治疗效果差,有外科手术指征时,尽早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18岁以上成人先天性心脏病200例。动脉导管结扎术16例,心内直视下行动脉导管内口缝闭术4例,房间隔缺损修补67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48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22例,肺动脉瓣狭窄行瓣膜交界切开术9例,右室流出道补片3例,房室管畸形行二尖瓣裂缺修复术8例,Ebstein畸形房化心室折叠术5例,主动脉瓣畸形行主动脉瓣置换术12例,右室双出口矫治2例,其他心内畸形矫治术4例。结果术后死亡3例,死亡率1.5%。2例为法洛四联症,1例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结果严格的把握手术适应证、严密的手术操作和得当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陈鑫  郭子黄 《江苏医药》1995,21(1):24-25
报告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伴主动脉瓣脱垂外科治疗14例。因脱垂的瓣叶盖住了部分VSD上缘,使实际左向右流量减少,临床症状及体征常与VSD大小不一致。早期关闭VSD可阻止继发性主动脉瓣病变的发展。对6例轻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只作SVDAD补片修补,2例重度AI者同时行主动脉瓣成形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1例较罕见的纠正型大动脉错位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及房室间隔缺损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及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手术获得成功,无任何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总结本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1日行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其中男185例,女147例,年龄6个月~67岁。其中膜周型227例,肌部型23例,干下型32例。所有患者术后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复查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结果本组患者封堵成功319例。13例患者改为体外循环下修补治疗:7例患者术后出现心律失常,其中3例束支传导阻滞,4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患者出现封堵伞脱落,2例患者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患者出现三尖瓣关闭不全,均改手术治疗。术后少量心包积液18例,机械性溶血2例。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是安全有效的,但需正确认识其并发症,并能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69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同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41例,房间隔缺损修补6例,主动脉瓣成形8例,主动脉瓣置换4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残余分流,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6年,平均随访27.6个月,心功能Ⅰ~Ⅱ级,复查心脏彩超无主动脉窦瘤复发或残余分流,主动脉瓣成形术后有2例轻-中度反流。结论外科手术是主动脉窦瘤破裂的有效治疗方法,修补技术是防止术后窦瘤复发、残余分流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进一步明确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出生的730例疑似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诊断仪对其进行胸部多切面扫查,对其超声心动图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30例受检新生儿中,卵圆孔未闭273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205例,卵圆孔未闭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5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62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室间隔缺损1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7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卵圆孔未闭6例,肺动脉狭窄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5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3例,肺动脉吊带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永存动脉干1例,双主动脉弓1例,法洛四联症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1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应用优势众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Ebstein畸形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5年5月—2010年2月间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河南省胸科医院共行Ebstein畸形手术治疗27例,其中轻型4例,仅行DeVega三尖瓣成形术;中间型21例,16例折叠房化右心室并行三尖瓣成形,4例除行房化右心室折叠、三尖瓣成形术外,加做Gleen手术,1例行房化右心室折叠、三尖瓣成形及Fontan手术;重型2例行三尖瓣置换术。合并卵圆孔未闭或室间隔缺损均同期修补。结果手术死亡1例(3.7%)。术后超声心动图示,三尖瓣关闭良好17例,轻度关闭不全7例,中度关闭不全2例。术后24例随访5个月到8年,心功能(NYHA)恢复至正常9例,Ⅰ-Ⅱ级15例,均无远期死亡。结论 Eb-stein畸形应根据瓣叶发育情况和房化右心室大小选择手术术式,对于前瓣发育良好,房化右心室较小,应选房化右心室折叠术和三尖瓣成形术,对前瓣发育差,瓣下结构畸形严重,应行三尖瓣置换术。  相似文献   

14.
鲁登巴赫综合征6例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柯  沈振亚 《江苏医药》2008,34(9):940-941
目的 总结6例鲁登巴赫综合征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6例患者均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术,4例行二尖瓣瓣膜置换,2例行二尖瓣成形术,6例均行房间隔缺损心包补片修补术.结果 6例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复查心脏彩色多普勒心房无残余分流,二尖瓣功能良好.结论 鲁登巴赫综合征应及早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术中用心包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同时解除二尖瓣狭窄,探查并处理可能合并的三尖瓣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27例获成功的初浅体会。其中修补继发孔型房缺13例,直径1-4 cm,上腔型缺损1例,下腔型缺损1例,中央筛孔型缺损2例,术中遇合并左上腔静脉2例。修补室缺13例,直接缝合修补11例,应用涤毡补片修补2例。自动复跳率67%,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搏连续缝合修补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08年9月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者66例,采用体外循环不停搏连续缝合修补。结果体外循环时间(35±25)min。3例术中缝针时常出现传导阻滞,退针后自行恢复,无Ⅲ°房室传导阻滞,2例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无残余漏发生,无气栓发生,无三尖瓣中度以上反流。2例术后出血,再行止血。结论不停搏连续缝合修补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有效减少心肌损害,减少Ⅲ°房室传导阻滞和残余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5年2月-2005年2月,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CPB)下行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15例,同期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7例,行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2例,行主动脉瓣成形(AVP)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诊无复发。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的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术中确切修补窦瘤和加强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978年1月至1992年9月经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其它心血管畸形102例。其中合并房缺和卵圆孔未闭24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6例,动脉导管未闭25例,佛窦瘤破裂3例,肺动脉瓣狭窄13例,双腔右心室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主动脉瓣狭窄2例,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术后早期死亡7例,占6.8%。74例随访0.5~12年,均恢复工作。对有肺动脉高压者,术前准备要充分,术后继续扩血管治疗,合并畸形应根据病变的性质给予同期纠冶。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探讨其疾病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16例患者(男9例、女7例)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窦瘤修补术,9例患者同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同期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同期行主动脉瓣成形术,2例同期行主动脉瓣替换术,其他1例。阻断时间(66.12±13.33)min,体外循环时间(101.42±37.49)min。结果本组病例无死亡。1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室性二联律,静脉滴注利多卡因有效。所有患者治愈出院,随诊无一例复发。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是罕见的心脏疾病,尽早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主动脉及右心房或主动脉及右心室双切口利于心肌保护和确切修补主动脉窦瘤、纠正合并畸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主动脉窦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例主动脉窦瘤患者,合并室间隔缺损(VSD)7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5例.所有患者均于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经胸骨正中切口进行手术.除手术修补窦瘤外,同时修补VSD 7例,主动脉瓣置换(AVR)1例,主动脉瓣成形(AVP)4例.另行右室流出道(RVOT)疏通2例,二尖瓣成形(MVP)1例,三尖瓣成形(TVP)3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残余分流.轻度AI2例,低心排出量综合症2例,频发室性早搏1例,均痊愈出院.所有患者被随访5个月~4年,心功能(NYHA)Ⅰ~Ⅱ级.结论 主动脉窦瘤破裂对心功能影响严重.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同时矫正合并畸形,可获得满意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