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患,其发生、发展和预后与血管内皮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内皮祖细胞参与出生后的内皮修复和血管新生过程,提示其在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内皮祖细胞能循环、增殖并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但尚未表达成熟血管内皮细胞表型,也未形成血管,是胚胎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内皮祖细胞的发现更新了传统意义上的出生后血管再生修复机制,并为缺血性疾病的治疗和组织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祖细胞动员在损伤血管修复中的作用及调控因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骨髓内皮祖细胞是存在于骨髓的内皮前体细胞,目前已经证实外周血极少量的血管内皮祖细胞来源于骨髓。骨髓内皮祖细胞受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刺激,可动员而增量进入外周血,参与血管再生及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深入研究内皮祖细胞的动员和调控因素,探明其在损伤血管修复中的作用,对治疗以血管内皮损伤为共同特点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内皮祖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内皮祖细胞能够增殖、分化,是具有再生能力的前体细胞。内皮祖细胞作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本文从内皮祖细胞水平的变化与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及与临床综合征的联系作一综述,从另一个侧面揭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机制,并探讨内皮祖细胞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新的临床预测指标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患,其发生、发展和预后与血管内皮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内皮祖细胞也参与出生后的内皮修复和血管新生过程,提示其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重要治疗作用和临床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内皮祖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内皮祖细胞因参与再内皮化和血管新生,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包括参与内皮损伤后修复与内膜增生,影响斑块发展与稳定以及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若干危险因素影响了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从而削弱内皮祖细胞可能的血管保护作用并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因而提出内皮祖细胞潜在的治疗作用。本文从再内皮化、斑块发展和血管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的若干危险因素及内皮祖细胞的预测价值和治疗作用等方面对内皮祖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内皮祖细胞是一类能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在成人血管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从骨髓动员内皮祖细胞,增加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对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祖细胞是一类能够迁移、增殖,并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它们不仅参与胚胎发育过程的血管发生及血管新生,与出生后的血管发生及血管新生也有密切关系.血管内皮祖细胞参与肿瘤血管新生,而肿瘤新生血管系统对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起关键作用,本文对血管内皮祖细胞及其在肿瘤发生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内皮祖细胞(EPCS)是一种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也称为成血管母细胞,是一种成体干细胞.近期研究发现,EPCS不仅参与胚胎血管生成(vascuLlogenesis),也参与出生后的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提示EPCS在缺血性疾病中可能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10.
一些实验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EPC)在脑梗死后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EPC移植有可能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策略。文章阐述了新血管形成和EPC与脑缺血的关系,并探讨了EPC移植治疗脑缺血的影响因素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内皮祖细胞(EPC)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存在于骨髓、外周血和脐血中,并参与出生后的血管发生过程.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刺激可动员骨髓EPC进入外周血,参与缺血组织的血管重建和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过程.血液循环中的EPC数量或质量下降是缺血性卒中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EPC移植有可能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受到损伤后,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能够被动员到外周循环血液中,归巢到缺血区域或者血管损伤部位,诱导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或者自己分化为功能性内皮细胞,促进受损血管的再内皮化.因此其有望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新的工具.然而,调控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分化等生物学特性的信号通路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它既是该领域的难点,也是热点,文章就调控内皮祖细胞信号通路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下肢缺血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具有持续的自我更新功能以及多向分化潜能。研究发现,EPCs不仅参与胚胎期的血管发生,也存在于成体骨髓、外周血及脐血中,而且它在血管内皮的修复机制中以及在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AS)病变发生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人外周血、脐血和脂肪组织三种不同来源内皮祖细胞部分生物学特性异同,探讨其可能不同的适应范围和方式及方法,进而为提高内皮祖细胞的应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脐血单个核细胞,胰蛋白酶消化提取脂肪组织干细胞。所采集细胞诱导分化,观察细胞形态,对培养第7天的细胞进行鉴定。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Boyden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贴壁法检测细胞黏附功能以及血管生成试剂盒检测细胞体外成血管能力。结果诱导分化细胞均证实为内皮祖细胞。脐血源性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成血管能力最强(P<0.05)。脂肪组织来源内皮祖细胞增殖与成血管能力方面较外周血来源内皮祖细胞强(P<0.05)。结论人脐血内皮祖细胞可能更适用于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脂肪组织来源内皮祖细胞可能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疾病方面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叶吉如  何智辉  陈燕  陈平 《国际呼吸杂志》2012,32(13):1015-1019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造血干细胞一支骨髓衍生群.目前EPCs的鉴定是结合多方面的综合鉴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中,低氧刺激、正常迁移的趋化因子增加、外周循环过度消耗、反应性凋亡、营养缺乏,以及炎症因子刺激等综合因素导致EPCs数量改变,最终使组织修复能力和血管再生能力耗竭.干/祖细胞治疗在COPD中拥有一定的运用前景,其移植过程中的安全性评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现代社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故阻止AS的进展已成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许多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如老年、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都会造成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其以内皮细胞合成一氧化氮(NO)能力下降,细胞膜结构发生改变为主要特点,这就是AS发病的第一步.内皮功能受损早期是可以逆转的,这时如果未行有效的干预,AS随之开始,进而发展为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周围血管疾病等.所以心血管疾病治疗应包括早期阻止内皮功能失调、内皮细胞凋亡、防止AS斑块进展,最后才是有效治疗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最近研究发现,外周血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具有多项分化潜能,它能分化成内皮细胞,这些细胞在组织缺血后可以促进内皮功能的恢复,促进血管新生[1].本文将对EPC对AS疾病防治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对损伤血管内膜增殖和内皮修复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损伤 细胞因子组(n=12)和损伤 安慰剂组(n=12)。损伤 细胞因子组在球囊损伤后即刻腹腔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0μg/(kg.d)]直至术后2周,损伤 安慰剂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术后2周取血管段HE染色计算内膜/中膜面积比,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计算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比例,通过伊文氏蓝染色计算内皮修复率,血管匀浆检测一氧化氮释放量,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4 VEGFR-2 双阳性细胞比例。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损伤 安慰剂组血管内膜增殖明显,有较多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内皮修复不全,血管匀浆中一氧化氮释放量减少;与损伤 安慰剂组相比,损伤 细胞因子组内膜/中膜面积比和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比例降低(分别为1.04±0.05比1.67±0.07和21.3%±5.1%比34.4%±6.1%,P<0.05),内皮修复率和一氧化氮释放量增加(分别为70.1%±4.6%比53.2%±3.8%和71.3±12.9μmol/L比56.7±10.8μmol/L,P<0.05);损伤 细胞因子组外周血CD34 VEGFR-2 双阳性细胞比例较损伤 安慰剂组明显上升(0.954%±0.076%比0.379%±0.052%,P<0.05)。结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明显增强血管损伤后内皮修复并减轻新生内膜增生,其机制可能涉及骨髓动员增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18.
内皮祖细胞的特性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是循环血和周围组织间的边界,内皮细胞组成血管内皮,且与炎症、肿瘤、血栓形成等过程密切相关。健康个体,内皮更新处于基础低水平,循环中内皮细胞数量少;当血管内皮发生应急性损伤时,血管壁失去抗血栓形成的能力,循环中内皮细胞迅速增加。研究显示,内皮功能不良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键事件.  相似文献   

19.
内皮祖细胞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俊  王长谦 《心脏杂志》2005,17(4):388-390
近年来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在出生后新生血管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改善缺血肢体的血供、促进心肌梗死后血管再生及修复血管扩张后的内皮损伤、减少内膜增生;另外,它从骨髓至外周血的动员、迁移、归巢、分化等步骤的调节还涉及许多细胞因子和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内皮祖细胞功能活性的影响,为探讨血管内皮再生修复机制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首先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和脾内皮祖细胞,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内皮祖细胞的生长分化过程。标记FITC-AC133和PE-vWF鉴定内皮祖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然后选取培养7d的内皮祖细胞施加实验因素。分别用MTT比色法、Transwell小室、Matrigel管腔形成的体外模型检测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作用后,内皮祖细胞的OD490值、迁移的细胞数和形成的管腔数显著增加(P<0.001),且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内皮祖细胞的OD490值、迁移的细胞数和形成的管腔数逐渐增加。结论在体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够增强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能力,并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效应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