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颈动脉血管造影的最佳扫描延迟时间和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方法采用GE公司L ight Speed P lus/4 i多层螺旋CT扫描仪对156例患者颈动脉进行容积扫描,分两组,第1组72例利用小剂量试验扫描确定延迟时间;第2组84例常规延迟16~20 s。在ADW 4.0工作站分别进行二维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智能血管分析及三维表面遮盖法(SSD)、容积再现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M IP)、仿真内窥镜(VE)等图像后处理。结果156例患者中152例扫描成功,4例扫描失败,第1组1例患者不能配合,第2组1例延迟时间短,2例延迟时间偏长。颈动脉体瘤3例,颈动脉瘤4例,假性动脉瘤1例;余144例288支颈动脉,正常176支、轻度狭窄72支、中度狭窄21支、重度狭窄15支、完全闭塞4支。结论通过小剂量试验扫描可确定最佳扫描延迟时间,常规延迟时间为16~20 s;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颈动脉不同病变的显示各有优势,建议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9,他引: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MSCTA)在颈动脉病变诊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5年7月行颈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检查36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三维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表面遮盖成像(SSD)、最大强度投影(MIP)、容积成像(VRT)血管仿真内窥镜(CTVE)。结果36例颈动脉MSCTA检查,27例患者有异常血管,其中双侧血管异常11例,单侧血管异常16例,狭窄血管35支,30支血管壁有不同程度的钙化,15支颈动脉可观察到软斑块。结论颈动脉MSCTA检查可清楚观察颈动脉的血管形态,了解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闭塞情况,且能观察颈动脉壁的钙化及软斑块,对脑梗塞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狭窄36例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X线血管造影(DSA)一直被认为是评价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但文献报道此检查有5%的并发症及0.5%的永久性神经系统损害[1].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等无创伤性检查手段愈来愈多地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的评估[2].作者对36例颈动脉狭窄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资料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3例疑为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急诊行CTA检查,观察其原始图像及VR,MIP、MPR后处理图像,部分病例同DSA、3D TOF MRA或手术所见对照。结果 发现64例动脉瘤患者共69个颅内动脉瘤(5例患者为2处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28例,大脑前动脉3例。前交通动脉14例,大脑中动脉6例,大脑后动脉1例,后交通动脉11例.椎基底动脉6例:并发瘤内血栓3例:钙化2例;件脑实质血肿15例,脑室积血11例,脑血管痉挛5例。CTA表现与手术结果、DSA、3D TOF MRA基本一致。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充分显示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瘤颈大小、与载瘤血管及临近血管、骨结构的关系、有无瘤内血栓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获得丰富的影像信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并可作为术后复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杨秀勇  杨秀军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6(10):1089-1091,F000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与表现。方法 12例脑卒中患者行了脑4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检查,在工作站生成脑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等局部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参数色阶图,并测量兴趣区这些参数值,以t检验比较分析。11例于12h至5天内作了CT复诊。结果 动态CTP显示了11例局部脑组织低灌注区和1例可疑病灶,主要表现为相应区域脑组织BF、BV数值下降、MTT数值增加及其彩阶图异常,12例患者均出现了局部脑组织MTT延长,其中BF、BV、MTT均异常者6例,局部脑组织BF、BV、MTT彩阶图异常范围大于实际缺血区。梗死或可疑梗死灶中心、周边区及对侧相应区域测量的BF、BV、MTT平均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P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早期诊断价值,其中MTT是缺血性脑卒中反应最为敏感的功能与形态学定量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急性肠系膜栓塞(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AMI的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CTA)表现,其中肠系膜上动脉(SMA)栓塞10例,肠系膜上静脉(SMV)栓塞13例,肠系膜下静脉(IMV)栓塞2例。结果 25例直接征象均为管腔内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为肠腔扩张积液8例,肠壁增厚11例,薄壁样肠壁改变8例,"缆绳征"6例,肠系膜积液3例,腹腔积液5例和肠壁密度改变9例。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术是诊断AMI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的改变特点.方法 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磁共振检查在弥散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分析该组患者在双源CT血管造影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特点、斑块性质及血管狭窄程度等,并与45例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51例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96个,其中最好发的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和主干,分别占52.0%及20.4%;斑块性质以混合斑块和软斑块为主,分别占52.0%(102/196)和27.0%(53/196);中到重度血管狭窄约占54例患者中的86.3%.与对照组比较,斑块检出率、斑块分布、斑块性质及血管狭窄程度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以混合斑块和软斑块为主,其动脉狭窄常为中到重度.  相似文献   

8.
莫昌期  李绍林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4):4315-4317
目的:研究基层医院推广多层螺旋CT(MSCT)诊断肺动脉栓塞(PE)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美国GEMedicalSystems公司生产的LightspeedPlusMSCT机和日本ToshibaAquilionMSCT机对26例临床疑诊PE患者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对扫描图像作多种处理后进行分析诊断。结果:总共显示93处肺动脉及其分支受累,9例同时累及两下叶肺动脉及其段动脉,其中对段动脉内栓子显示为12支,亚段动脉栓子显示6支。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速度快、敏感、无创,可靠又安全,是PE的首选检查方式,而沿海基层医院MSCT的普及率有了明显提高,这为提高基层医院对PE的早期正确诊断和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血管造影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胸部平扫及增强扫描。记录肺隔离症的部位、类型,并使用MIP、MPR、VR and CPR等重建技术观察异常供血动脉。结果:所有患者均为肺叶内型,6例位于右肺下叶,9例位于左肺下叶。3例为囊性,7例为实性,5例为囊实性。15例均查见异常供血动脉,其中胸主动脉12例(80%),腹腔干1例(6.7%),腹主动脉上段2例(13.3%)。结论:多层螺旋C T血管造影有助于肺隔离症的诊断,可以取代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SCTA及DSA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6例224支颈动脉(颈总、颈内)中,DSA检出156支狭窄,SCTA检出159支狭窄;以DSA为标准,S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7.44%,特异度为89.71%,阴性预测值为93.85%,阳性预测值为95.60%,Kappa值为0.882 4,SCTA与DSA诊断颈动脉血管狭窄的结果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SCTA是颈动脉病变检查较为安全可靠一种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技术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或DSA检查证实的颈动脉狭窄的CTA检查结果,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其中7例进行了DSA检查并与CTA结果比较。结果17例患者CTA显示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显示率为100%;颈内动脉狭窄18支,其中轻度狭窄10支,中度狭窄4支,重度狭窄3支,闭塞1支;其软件能清晰显示血管狭窄,钙化和周围骨质的关系,准确显示狭窄段,计算狭窄程度。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首选无创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方法,能清楚显示颈动脉狭窄段及其邻近结构的关系,具有方便、准确、特异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53岁。凶胸闷、心悸2年,进行性加重5天,伴头晕来我院就诊,心内科以“冠心病”收入院。体格检查:T36.5℃,P75次/分,规则,R18次/分,BP160/95mmHg。伴慢性咳嗽,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年前患者出现劳累后心前区不适,持续约5—15min,并向肩背部放射,口服硝酸甘油或休息后可缓解。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重建技术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颈动脉体瘤的颈部血管CT成像(MSCTA)、容积重建(VR)和多平面重建(MPR)的表现以及其中5例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征象。结果11例病变均为单发并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CT平扫呈等密度软组织肿块,形状多较规则;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表面有丰富血管网,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增大,其中3例瘤体较大并包绕颈动脉生长。MSCTA清晰显示肿块与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的关系,并与5例DSA表现基本相似。结论MSCTA对于颈动脉体瘤有重要诊断价值,且对于指导临床选择手术方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与DSA和手术对照,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因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7例均行CTA和DSA检查,以DSA为参考标准,评价CTA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17例中CTA检出动脉瘤19个,DSA检出动脉瘤21个,CTA显示多发2例,DSA显示多发3例,CTA1例单发动脉瘤未显示,1例多发动脉瘤显示1个,对动脉瘤检出的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100%。CTA能够清晰显示动脉瘤瘤体形态、指向、轮廓)、瘤颈的宽度、载瘤动脉及与颅骨之间的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高,能快速、安全、无创有效的诊断颅内动脉瘤,尤其适用于急症病人的颅内动脉瘤筛选。  相似文献   

15.
64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CT血管成像(CTA)的有关技术和影响因素。方法:分析64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144例,其中23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照检查。结果:144例CTA均能清楚显示4级或4级以上脑动脉血管分支,其中阴性33例、动脉闭塞11例、动脉变细或狭窄72例、动静脉畸形4例、动脉瘤23例、动脉钙化或斑块16例、其它20例。23例行DSA检查的病例中:CTA检查5例动脉狭窄病例仅1例DSA证实有狭窄,余4例中3例为阴性、1例为颅底小动脉瘤;CTA检查9例动脉瘤DSA均证实有动脉瘤存在;CTA检查3例阴性病例DSA检查也为阴性;另6例包括动静脉瘘、动脉闭塞、动脉瘤栓塞术后,两种检查结果基本符合。结论:64层螺旋CT头颈部CTA对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最高;对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需进一步证实;脑肿瘤患者加行静脉相成像对手术指导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护理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ultislicc spiral computed to 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MSCTCA)具有无创、安全等优势,可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筛查.本文就其检查前后护理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闫昆  陈国平  张彩伢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2):1357-1359,1441
目的探讨对比剂注射部位的不同(左侧或右侧肘静脉)对CT血管造影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部血管CTA检查的患者的CT影像资料116例。根据对比剂注射部位的不同(左侧或右侧肘静脉),对颈总动脉CT值、颈静脉对比剂逆流、颈部侧支静脉对比剂充盈情况进行阅片、判读,并对判读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6例病例中:注射部位为右肘静脉的患者86例,注射部位为左肘静脉的患者30例,左、右侧比较:颈动脉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22)、颈静脉对比剂逆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3)、颈部侧支静脉对比剂充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0)。结论相对于左侧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右侧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可以有效地提高动脉内对比剂浓度,减少对比剂颈静脉逆流及颈部侧支静脉对比剂充盈的发生率及程度;因此选择右上肢(上腔静脉同侧肢体)作为CT血管造影的注射部位,可有效的提高CT血管造影的成功率及影像质量。  相似文献   

18.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颈动脉体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技术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的CTA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并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常见CT表现:平扫时,8例瘤体肿块均较大,直经约为3~6cm,呈形态不规则、边缘较清楚,无钙化;动脉期肿块呈斑片状明显强化伴有丰富的肿瘤血管影:静脉期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明显高于动脉期,伴有丰富的肿瘤血管影。(2)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能清楚显示瘤体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分又角明显增大,甚至呈圆弧状改变;能清晰显示肿块与周围骨质等邻近结构的关系。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的颈动脉体瘤的首选诊断方法,能清楚显示瘤体与颈动脉及其邻近结构的关系,具有方便、准确、特异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烟雾病患者CT平扫和CTA检查影像学资料。结果12例患者CT平扫示脑梗死3例,脑出血5例,脑室内出血1例,3例未见异常;CTA均能清晰显示颈内动脉颅内段、脑基底动脉环等部位血管狭窄、闭塞的形态,管壁状况及狭窄程度,且能清晰显示增多迂曲的脑基底部的异常血管网。结论CTA对于烟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4例行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CTA)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或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患者。以CAG结果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统计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率,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与CAG比较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率分别为轻度狭窄91.8%,中度狭窄87.4%,重度狭窄85.74%,闭塞100%。影响狭窄程度判断主要原因为钙化斑块、屏气不理想及心率波动。结论:CCTA检查是一种简便、安全的冠脉病变无创检查方法。CCTA检查在较准确的判断狭窄程度的同时还可观察斑块性质,以便尽早进行临床干预,防治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