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cMurrich最早发现左下肢肿胀继发于左髂静脉受压,迄今已近百年。May等和Cockett等分别于1957年和1965年对此进行解剖和临床描述,南此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又称为Cockett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左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严重者可产生经久不愈的小腿溃疡及静脉性跛行,且易继发深静脉血栓.1999年4月至2003年6月,我们采用介入方法(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人1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左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组27例,均经下肢深静脉造影或彩超确定诊断。13例发病在3周以内,表现为急性髂-股静脉血栓;14例发病超过3周,表现为慢性静脉阻塞。13例经健侧股静脉穿刺,14例经患侧腘静脉穿刺。11例溶栓前置入滤器,16例未置入滤器。均先行经导管溶栓治疗,之后7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20例球囊扩张后行内支架植入术。结果13例经健侧股静脉穿刺,导丝成功通过狭窄段8例,不能通过5例,改为造影导引下患侧腘静脉穿刺;14例直接行患侧腘静脉穿刺,在深静脉造影的导引下均穿刺成功。溶栓时间(85±16)h,尿激酶用量(300±32)万U。13例急性发作者血栓完全溶解,14例慢性者彩超报告管腔内见血流信号,提示血管部分再通。27例术后造影显示髂-股静脉血流通畅。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1个月。19例静脉造影或超声显示髂-股静脉通畅,临床症状消失,8例深静脉造影或彩超提示髂-股静脉血流基本通畅,患者症状明显减轻,但仍存留肢体轻度肿胀。结论采用介入方法治疗左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可作为临床上治疗此类疾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腔内介入技术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3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行腔内介入治疗的87例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7例患者均进行腔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8.9%(86/87),77例(88.5%)行髂静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9例(10.3%)行髂静脉球囊扩张术。7例(8.0%)合并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术,65例(74.7%)合并浅静脉曲张患者行曲张浅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25.5(2~67)个月,治疗后第24个月髂静脉通畅率为100%,溃疡愈合率为85.7%,下肢肿胀缓解率为75.6%,无浅静脉曲张复发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腔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段,可作为治疗IVC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体会。方法经股静脉行左髂总静脉病变介入治疗60例,40例Ⅱ期行左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术后随访均行彩超检查。结果扩张成功55例。内置支架50例,出院时所有患者疗效良好。术后随访612个月,35例曲张静脉消失,26例肿胀消失或明显缓解,5例溃疡自行愈合。有2例行静脉造影或彩超检查见支架内血栓阻塞。结论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568例髂静脉受压患者采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其中单纯经皮血管腔内成形(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352例,腔内成形加支架置入(PTA+ stent)216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IVCS患者,采用手术取栓、置管溶栓加PTA,必要时支架置入治疗.对采用单纯PTA及PTA+ stent 的出院后3个月及12个月的有效率及优良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553例患者手术成功,成功率97.4%(553/568).患者出院后3个月及12个月的有效率单纯PTA的为94.0%、86.9%,PTA+ stent的为95.9%、96.1%;优良率单纯PTA的为81.3%、70.4%,PTA+ stent的为91.3%、91.7%.两组比较,出院后3个月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0,P>0.05);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56,P<0.05).出院后12个月的有效率及优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95,P<0.05;x2=296.35,P<0.05).结论 PTA+ stent较单纯PTA在治疗IVCS的近期、中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腔内介入治疗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8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进行以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为主的综合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中术后无大出血、血栓形成、肺动脉栓塞及死亡病例,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腔内介入治疗是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左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左髂静脉狭窄或闭塞在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治疗上的地位和意义.方法 经股静脉行左髂总静脉病变介入治疗316例,189例二期行左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82例加做左股静脉瓣膜缩窄术.随访231例,时间6~120个月(平均52个月),均做彩超检查,116例静脉顺行造影.结果 球囊扩张成功305例,髂静脉内置支架272例,无死亡和肺动脉栓塞.随访结果,98.5%的患者静脉曲张消失,93.7%肿胀消失或明显缓解,74%溃疡愈合,术后三年彩超检查见5.34%的患者支架内血栓或狭窄,造影见5.4%的患者支架内血栓阻塞.结论 左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介入治疗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介入治疗在左髂股静脉陈旧性血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左髂股静脉陈旧性血栓患者采用综合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均获介入治疗成功,随访6~18个月,症状明显缓解9例,部分缓解4例;6例下肢溃疡经1-5个月愈合。无出血、穿刺处血肿、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综合介入技术是治疗左髂股静脉陈旧性血栓的一种简便、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介入治疗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远期随访结果。方法经股静脉行髂静脉病变介入治疗446例,269例二期行左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随访407例,时间6~144个月,随访内容包括下肢静脉曲张、肿胀、溃疡等表现的缓解情况,髂股静脉的彩超检查,下肢静脉顺行造影(156例)。结果球囊扩张成功425例,髂静脉内置支架372例,无死亡和肺动脉栓塞。出院时,多数患者治疗效果良好。随访结果:97.8%的患者静脉曲张消失,87%肿胀消失或明显缓解,74%溃疡愈合,彩超检查见9%的患者支架内血栓或狭窄,造影见5.8%的患者支架内血栓阻塞。结论左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介入治疗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静脉疾病涉及范围广泛,但主要的疾病归类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和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近十几年来,临床静脉疾病的治疗发展很快,新方法、新技术、新药不断问世,大大提高了静脉疾病的诊疗水平。随着静脉疾病治疗的不断进展,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热点问题。1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ous thrombosis,DVT)的治疗DVT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防止DVT进一  相似文献   

11.
髂静脉疾病的腔内治疗是处理重度髂静脉狭窄和闭塞的主流手段,尽管依然存在争议问题,但绝大部分已形成规范与共识.髂静脉疾病主要表现为静脉回流受阻,静脉高压及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明确髂静脉疾病的病变特点,选择合适的腔内治疗手段清除血栓,合理选择并放置静脉支架,规范应用腔静脉滤器,这些是...  相似文献   

12.
介入治疗髂静脉狭窄术中应用三维静脉造影影像融合导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随着血管外科的微创化及精准化,可融合多幅三维图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CT、MRI等多模态影像融合导航技术应运而生。常见影像融合导航包括神经外科术中颅内动脉三维造影导航[1]、腹主动脉瘤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DSA融合导航及介入治疗肝恶性肿瘤术中动脉三维造影导航等,其主要三维模型为动脉CTA或三维动脉造影[2],  相似文献   

13.
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经三种入路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分析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107例,大隐静脉置管21例,胭静脉置管9例.对66例左髂静脉狭窄进行扩张,60例置入支架.结果 经小隐静脉置管的肢体消肿率为82.3%±7.6%,经大隐静脉置管为81.6%±6.0%,经胭静脉置管为83.9%±6.1%,3种入路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率依次为63.5%±7.7%、66.9%±8.4%和66.1%±2.7%,3种入路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入路置管平均耗时依次为(20.8±1.1) min、(7.3±0.3)min和(15.7±0.6)min,经大隐静脉置管耗时较短(P<0.05).经小隐静脉置管有12例溶栓过程中并发切口出血,5例出现静脉炎,8例并发隐神经损伤;经胭静脉置管有2例并发术后腘窝血肿形成;经大隐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随访112例,随访时间7~ 22个月,平均(10.1±1.5)个月.97例无患肢肿胀.经下肢深静脉造影或彩色多普勒检查,89例静脉通畅,8例血栓复发.结论 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介入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经大隐静脉途径置管溶栓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4.
髂股静脉狭窄伴血栓形成介入治疗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髂股静脉狭窄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venousthrombosis,DVT)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5 3例髂股静脉狭窄伴DVT随机分为 5组。A组 :11例 ,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采用血栓消融器 (AmplatzThrombectomyDevice,ATD)浸软溶栓或流变溶栓导管 (OASIS)溶栓加静脉药物溶栓 ;B组 :9例 ,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用导引导管抽吸血栓加静脉药物溶栓 ;C组 :13例 ,单纯经股动脉药物溶栓 ;D组 :8例 ,单纯经静脉药物溶栓 ;E组 :12例 ,单纯经足背静脉药物溶栓。其中 17例髂股静脉狭窄采用球囊扩张或置入支架治疗。结果 5 3例中治愈 2 6例 (49 0 % ) ,显效 2 1例 (39 6 % ) ,改善 3例 (5 7% ) ,无效 3例 (5 7% )。 17例髂股静脉狭窄术后造影示复通率80 %以上。溶栓过程中出现并发症 3例 (5 7% ) ,经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髂股静脉狭窄伴DVT采用机械除栓及导管药物溶栓结合腔内血管成形治疗疗效直接肯定 ,安全性高 ,下腔静脉滤器可有效地预防致死性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髂静脉完全闭塞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1例采用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PTS髂静脉完全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1、6和12个月门诊随访评估手术并...  相似文献   

16.
介入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2月~2006年4月对20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采用超声引导下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静脉造影评价静脉通畅程度。结果 20例均在超声引导下腘静脉置管溶栓;15例行球囊扩张及髂静脉支架术,5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10例行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腘静脉置管溶栓后经导管静脉造影见髂静脉再通率30%~90%,平均55%;股静脉再通率40%~80%,平均65%。1例术后出现血尿,未发现症状性肺动脉栓塞。术后患肢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住院费用(5.2~8.1)万元,平均7.4万元。20例随访1~24个月,平均12个月,15例髂静脉支架植入髂静脉通畅率100%(15/15),5例髂静脉球囊扩张中,2例髂静脉完全闭塞,3例髂静脉再通10%~20%。结论 腘静脉置管溶栓术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价格昂贵,广泛应用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7.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探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结合临床表现,静脉造影及术中静脉压力测定,对本病做出诊断,症状严重者施以相应手术治疗。结论静脉造影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价值,对重症患者根据受压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肿瘤压迫性髂静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同济山西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5例行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肿瘤压迫性髂静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下肢静脉通畅情况,采用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量表评估患者下肢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18例患者植入1枚支架,7例患者植入2枚支架。1例患者于术后第7个月因原发病死亡,3例患者因髂静脉支架受压狭窄再次行介入手术干预,术后第12个月24例患者的患肢静脉一期通畅率为87.5%(21/24)。所有患者的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均于术后2~3 d改善。术后3 d,患侧和健侧膝上10、15 cm平均周径差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VCSS评分依次为(4.78±0.85)、(3.56±0.73)、(3.23±0.61)分,均低于术前的(10.45±0.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压迫性髂静脉狭窄患者行髂静脉支架植入,可有效缓解患肢肿胀、疼痛...  相似文献   

19.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的血管疾病[1].为提高DVT介入手术成功率,解放军第一四八医院自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对13例左髂静脉闭塞并DVT的患者,采用经患侧股静脉穿刺,使用自制圈套器建立健-患侧股静脉工作导丝通路,行Fogarty取栓导管拉栓,14F鞘管取栓的方法,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试一款我们自行设计的新型髂静脉支架植入髂静脉体外物理模型的局部流场变化。方法制作髂-腔静脉连接部的体外物理模型,将设计的新型髂静脉支架和常规血管支架植入体外物理模型中,分别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测试不同支架植入后的局部流场变化。结果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测试结果显示,常规血管支架植入后,双侧髂静脉汇合后的液体主流动方向右侧偏移,并出现局部的低流速区域;而植入新型髂静脉后,局部流场则无明显的流场变化,也无涡流产生。结论常规的血管支架按照常规技术植入髂静脉且支架近心端覆盖对侧髂静脉开口,会对局部流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设计的新型髂静脉支架植入后,对局部流场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