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分别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与安宫黄体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10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安宫黄体酮治疗,研究组采用曼月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薄于对照组,经期时间短于对照组,月经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安宫黄体酮,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治疗时,采用曼月乐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月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128例患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各64例,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显效66例(51.6%),有效51例(39.8%),无效11例(8.6%),无不良反应发生,总有效率91.4%;对照组中显效47例(36.7%),有效49例(38.3%),无效32例(25.0%),不良反应18例(14.1%),总有效率75.0%,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围绝经期的各种临床症状,改善女性围绝经期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采用宫腔镜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患者均实施宫腔镜下活检或分段诊刮术,对刮出组织行病理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宫腔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诊断符合率,并分析宫腔镜检查对各疾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宫腔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92.00%,Kappa值为0.90,一致性较好。对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类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均处于较高水平。结论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采用宫腔镜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及时明确病因,为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术在诊治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56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按照检查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28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宫腔镜检查术,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诊刮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检查时间、疾病检出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对宫内疾病的总检出率为78.57%,高于常规组的4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手术检查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与常规组的17.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开展宫腔镜检查术可实现对各种宫内疾病的有效检出,从而明确其出血原因,为临床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且检查耗时较短,损伤较轻,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曼月乐和安宫黄体酮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保守治疗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分为安宫黄体酮组(n=35)和曼月乐组(n=33),进行配对研究,比较安宫黄体酮组和曼月乐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和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结果:在治疗3个月后,曼月乐组有效率为90.91%,安宫黄体酮组有效率为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Hb)均上升,但以曼月乐组更为显著;但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变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曼月乐和安宫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均安全有效,但是曼月乐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的是女性在围绝经期前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出现变化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目前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为此,本文综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为日后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妈富隆是一种口服避孕的非处方药,主要由炔雌醇和去氧孕烯组成。是一种速效、短效避孕药。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对临床症状及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血清激素水平变化、出血改善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 治疗前,两组孕酮(P)、促黄体生成素(LH-)、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炔诺酮配合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AUB)临床效果及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AUB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炔诺酮治疗)与研究组(采用炔诺酮配合黄体酮治疗),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较对照组82.93%高(P<0.05)。研究组总出血量、出血停止时间、血红蛋白(H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薄于对照组,子宫内膜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炔诺酮配合黄体酮治疗AUB患者效果满意,能够有效控制出血,调节子宫内膜容受性,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组(26例)、病变组(52例)、正常组(2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三组患者孕产次数、BMI、子宫内膜厚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6例围绝经期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每组38例。小剂量组予以米非司酮10 mg+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大剂量组予以米非司酮25 mg+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孕酮(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性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但治疗后组间FSH、LH及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89%低于大剂量组的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小剂量米非司酮药物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效果。方法将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的患者16人,口服米非司酮10mg,每日晨空腹服用,连服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用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内分泌六项、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患者在服药期间均闭经,雌激素水平降低,无子宫内膜增厚,其他监测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 口服低剂量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血疗效肯定,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伴子宫内膜病变危险因素并评估预测效能,旨在为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及制定个体化防治方案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诊治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共102例,根据是否伴子宫内膜病变分组,评估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伴子宫内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独立危险因素用于患者伴子宫内膜病变风险的临床效能。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与合并2型糖尿病(T2DM)均是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伴子宫内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合并T2DM均可用于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伴子宫内膜病变的风险预测,且两者联合预测效能优于单一指标(P <0.05)。结论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伴子宫内膜病变可能与年龄及合并T2DM情况有关;而以上两项指标联合能够更为有效地预测患者伴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发病率高 ,但诊治较困难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我们对 10 3例顽固性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 ,先行宫腔镜下检查及活检 ,经病理学检查排除不典型增生及癌变后 ,行宫腔镜高频电刀切除术 ,取得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来我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10 3例 ,经用宫腔镜检查及取材送病检 ,6 9例诊为宫腔内器质性病变 ,34例为各种类型的子宫内膜增殖症 ,除 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 1例早期子宫内膜癌行开腹子宫切除术 ,余 10 0例均行…  相似文献   

15.
《生殖与避孕》2010,(5):335-335
<正>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第二次会议将于2010年10月9日~12日在上海市举行。本次会议将就临床常见疑难疾患——"围绝经期"专题展开高起点、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专家和权威就此热点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小肌瘤伴围绝经期无排卵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7例子宫小肌瘤伴围绝经期无排卵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每天予以8.3mg米非司酮,持续一个疗程(3个月),观察患者用药前后血清FSH、E2、LH、T、P以及PRL变化,测定患者空腹血糖、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予以B超检查,分析其肌瘤大小与子宫内膜厚度。结果:予以37例患者米非司酮后均闭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血症状,少数患者步入绝经期。针对血清LH、FSH、P、E2平均水平而言,治疗后较治疗前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子宫与肌瘤体积较治疗前呈缩小态势(P〈0.05);患者停药6个月后,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针对子宫小肌瘤伴围绝经期无排卵子宫出血患者而言,小剂量米非司酮口服治疗疗效颇佳,能诱导闭经,改善患者贫血.缩小子宫肌瘤,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围绝经期抑郁症是指初次发病于围绝经期,以焦虑不安和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发病年龄多在45~55岁,表现为烦躁,焦虑,内心不安,记忆力减退,缺乏自信,行动迟缓,严重者对外界冷淡,丧失情绪反应,呈无欲状态,甚至发展成严重的抑郁症。祖国医学称为郁症,系妇女在绝经前后一段时间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所致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伴精神心理障碍的一组症候群。近年,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治疗并与单纯西医治疗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接收的7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刮宫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及月经相关指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7.14%(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月经恢复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月经来潮前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常规组,月经量少于常规组,月经经期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 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能有效改善患者月经相关指标及手术相关指标,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发生于围绝经期的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须考虑卵巢功能衰退所致排卵障碍,相对或绝对高雌激素的影响;也应考虑发生AUB的其他危险因素增强、增多的影响。从整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角度预防AUB是妇女保健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2001年9月至2002年3月应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对56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其中25例行子宫内膜切除术,13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10例行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切除术,8例行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切除术。结果:56例术后随访9—16个月,月经改善率为98.2%,其中无月经37.5%,月经减少46.4%,月经正常14.3%。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术治疗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粘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所致的异常子宫出血,近期疗效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