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红细胞血型基因分型技术辅助鉴定1例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抗体。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鉴定ABO和Rh血型、红细胞血型抗体鉴定及交叉配血,采用基因分型方法鉴定Kidd血型。结果该患者血清中抗体为抗-Jk~b抗体,效价为4,Kidd血型为Jk~(a+b–)型。结论通过红细胞血型基因型检测,该患者交叉配血不相合是由抗-Jk~b抗体引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高效价冷抗体干扰血型鉴定时实验室有效处理措施及其输血策略。方法产生超高效价冷自身抗体的淋巴瘤患者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交叉配血困难,45℃热放散不能有效处理患者红细胞的自凝和血清中的冷抗体。最终应用ZZAP试剂处理患者红细胞进行ABO血型正定型及Rh表型检测,应用2-Me试剂处理患者血清后抗球蛋白法进行ABO反定型检测;交叉配血使用试管盐水法及抗人球蛋白法,临床输血时保温输注。结果患者红细胞经过ZZAP试剂处理后鉴定结果为ABO血型为B型、Rh表型为DCCee,患者输注4U B型DCCee表型洗涤红细胞后,缺氧症状明显改善,无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ZZAP法可以有效处理超高效价冷自身抗体导致的红细胞自凝,准确鉴定血型和交叉配血通过保温、缓慢输注ABO及Rh同型洗涤红细胞,有效改善患者缺血缺氧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鉴定与分析1例配血困难患者的ABO血型,为临床疑难血型的鉴定提供案例参考。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ABO、Rh血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抗体鉴定、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效价测定、唾液血型物质检测、交叉配血等试验,对1例血型鉴定疑难患者进行确诊。结果该例患者正定型为A型Rh阳性,反定型为AB型Rh阳性,进一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鉴定,最终确定为ABx亚型,经筛选后交叉配血相合。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后,无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多种血清学方法对ABO血型正反不一致的标本进行血型鉴定,从而提高亚型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为临床输血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确诊的54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DAT阳性患者,行DAT、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法)、冷抗体吸收试验、磷酸氯喹放散试验及自身抗体吸收试验,观察DAT阳性凝集、DAT分型、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检测及处理结果。结果 DAT阳性患者中W+~2+凝集98. 15%; DAT分型中Ig G、C3d占50. 00%,单Ig G型占29. 63%,单C3d型占20. 37%;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占79. 63%,自身红细胞、血清凝集占61. 11%;经冷抗体吸收试验、磷酸氯喹放散试验后确定血型:A型Rh阳性13例,B型Rh阳性12例,O型Rh阳性9例,AB型Rh 9例; 54例DAT阳性患者中显示配血不合44例,其中主、次侧均显示阳性反应22例,主侧阳性反应、次侧阴性反应14例,主侧阴性反应、次侧阳性反应8例;配血不合原因:冷抗体因素17例,冷凝集素效价1:256以上8例,冷凝集素效价1:128 19例;行冷抗体吸收试验、磷酸氯喹放散试验、自身抗体吸收试验后显示交叉配血相合36例,交叉配血不合8例。结论冷抗体吸收试验、磷酸氯喹放散试验或自身抗体吸收试验应用有利于DAT阳性患者血型鉴定,提高交叉配血相合率。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患者 ,男 ,38岁。硬脑膜下积液致昏迷 ,于 2 0 0 1年 11月5日入某医院治疗 ,患者无外伤和输血史。术前血型鉴定困难 ,遂对标本进一步检测。经鉴定患者血型为 B型 ,存在自身冷抗体 ,血清中无抗 - A和抗 - B,与 B型血交叉配血相合。术中输注 80 0 m1B型红细胞悬液 ,无不良反应。血型血清学检查1  ABO血型 患者红细胞与抗 - B试剂反应呈 4 +;与抗 - A试剂 37℃无反应性 ,但在 10℃反应呈混合外观 ,说明患者红细胞上有 B抗原而无 A抗原 ,同时患者红细胞上可能吸附有冷凝集素。患者血清与 A型试剂细胞、B型试剂细胞在37℃盐水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电子交叉配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及推广价值.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健康献血者进行抗体筛查,采用微孔板(96孔)进行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Rh血型全套),并分类建立献血者数据库.根据受血者ABO和Rh血型鉴定以及特异性抗体鉴定结果,按照电子交叉配血的原理选用ABO和Rh血型完全相同的库存悬浮红细胞备用,并以血型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验证.结果 抗筛阴性的、抗筛特异性阳性(仅限Rh血型系统抗体)的临床配血标本可根据患者血型信息(包括ABO血型、Rh血型全套)查找与猷血者血型信息相符的血拟发放;电子交叉配血与血清学交叉配血相比,两者结果相合率为100%,且电子交叉配血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电子交叉配血的建立和实施是可行的,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与血型血清学相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效价冷凝集素患者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高效价冷凝集引起的正反定型不合患者血清进行吸收放散试验或红细胞洗涤处理后进行血型的正反定型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红细胞用加温37℃生理盐水反复洗涤5~6次后进行ABO正定型,血清在4℃用O型洗涤红细胞吸收1~2次后反定型均为B型,正反定型相符。结论红细胞洗涤和血清吸收放散试验可排除高效价冷凝集素的干扰,能够正确地鉴定患者血型和进行交叉配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型嵌合体的血清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确认方法。方法 对4例医院输血科送检做ABO和RhD血型的患者,进行ABO和Rh血型鉴定、毛细管离心分离新生红细胞、吸收试验、DTT处理凝集红细胞试验,同时对患者1的血样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 患者1:ABO血型为AB/B型嵌合,Rh血型为RhCE基因嵌合;患者2:Rh血型为RhD基因嵌合;患者3:ABO血型为AB/B型嵌合,Rh血型为RhD基因嵌合;患者4:ABO血型为O/B型嵌合,Rh血型为RhCE基因嵌合。结论 在血型血清学上,排除患者有近期输血史,同时又不存在使患者抗原减弱的疾病情况下,ABO和Rh血型出现混合外观现象是其主要特征,实验人员可依据此怀疑患者是有血型嵌合体的可能通过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特殊自身抗体在临床疑难配血中的鉴定及输血策略。方法血清学检测2名患者ABO、Rh、Kidd、Lewis血型;同时对其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与鉴定;对患者2的ABO基因启动子、外显子6、外显子7及FUT1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并测序;依最低不相合原则选择合适的血液交叉配血。结果患者1血型为B型C+c-D+E-e+、Jk(a-b+)、Le(a+b-),存在类IgG-C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患者2为AB型C+c+D+E-e+、Jk(a+b-)、Le(a+b-),可能存在IgM-H抗体,基因分型为A102/B101,ABO基因启动子、外显子6、外显子7、FUT1基因的外显子4 DNA序列测定,均未发现突变位点。结论存在特殊自身抗体的患者在交叉配血选择血液时,选择ABO、Rh血型同患者的最低不相合血液,可以在提高输血疗效的同时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达到及时、安全、有效的输血目标。  相似文献   

10.
ABO血型系统是临床输血中最重要的血型系统.血清学技术是检测ABO血型常规检测方法,但对于鉴定如抗原或抗体减弱、血浆蛋白异常、多凝集或冷凝集素等较为复杂的ABO疑难样本,血清学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ABO血型基因被克隆,建立了以DNA为基础的ABO血型基因分型技术,出现了PCR-SSP、Dro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原因。方法通过ABO血型鉴定、酶处理、ABO基因测序、Rh分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吸收放散实验及抗体鉴定试验对患者ABO血型及不规则抗体疑难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红细胞上Tn抗原暴露,血清中检出抗-cE联合抗体。结论运用不同血型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能准确鉴定出患者血型和血清中存在的多种同种抗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1例ABO血型次侧不相合二次异体肾移植术后,引起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血清学特点及临床输血策略。方法血型鉴定、抗体筛选、抗体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效价测定、交叉配血选用卡式抗人球蛋白法进行试验,同时选用试管法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选、抗体鉴定、放散试验、交叉配血。结果供者血型为O型,患者血型为B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热放散表明患者产生IgG抗-B,与O型辐照洗涤红细胞交叉配血相合,输注效果良好。结论 ABO非同型肾移植术后,应警惕发生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需输血治疗时应选择与供者血型相符的红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3例血清学定性为A_(weak)B亚型的血标本进行ABO基因检测,探讨其分子遗传学特点,并探讨B(A)亚型与CisAB、A亚B型的鉴别要点。方法用PCR-SSP对常规血清学方法定型困难的3例标本进行ABO基因分型,并对其ABO基因第6、7外显子扩增后进行直接测序及单倍型测序,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3例标本血型血清学结果均为A_(weak)B型,存在不规则抗A抗体。基因分型均为B(A)04型,其B等位基因在第7外显子存在nt640AG突变,标本1为B(A)04/O02,标本2、3为B(A)04/O01。结论当血清学检测结果正反定型不一致时,应采用分子诊断技术进行辅助诊断,并采用配血相合输血策略,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后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血浆中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阳性时,不规则抗体鉴定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的选择,处理措施及输血策略。 方法一例AHSCT后的3岁男性患儿因重度贫血为改善贫血症状需输注红细胞入住四川省人民医院。通过盐水试管法确定了患儿ABO、Rh血型后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发现患儿与多个同型供者血液不相合,考虑到患儿贫血严重,于是采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来判断红细胞是否被致敏;通过盐水介质试管法、微柱抗球蛋白法和聚凝胺法进行ABO血型系统以外的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以确定血浆中有无不规则抗体;根据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结果选择聚凝胺法来确定抗体的特异性;通过盐水介质试管法、经典抗球蛋白法和聚凝胺法进行交叉配血实验,结合抗体鉴定的结果,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供者红细胞输注。 结果本例患儿ABO血型为AB型,Rh分型为CCDee,ABO血型已转变为供者血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强阳性,红细胞被抗体致敏。血浆中检出了不规则抗体,红细胞上放散下来的致敏抗体与血清中检出的不规则抗体均为类抗-Ce自身抗体。选择了避开类抗-Ce抗体的Ce抗原阴性的AB型红细胞输注后血色素升高,3 d后复查血常规Hb为79 g/L,输血有效。 结论任何类型的AHSCT后都有可能发展成AIHA,也就是血浆中可能存在某种自身抗体(类抗体)而破坏自身红细胞,若能够明确患者血清中存在的类抗体,即可避开这种抗体而筛选红细胞无相应抗原的供者,也就避免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以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沈阳中心血站检验科送检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确保血型鉴定准确,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采用2个厂家的试剂进行血型血清学比较,检测沈阳中心血站检验科送检的初筛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或存在不规则抗体的标本。结果沈阳中心血站检验科送检的288例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标本血清中抗体减弱196例,不规则抗体26例,ABO亚型22例,冷凝集素3例,抗原减弱3例,抗体减弱加不规则抗体1例,其他37例。结论献血者出现血型鉴定困难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抗体减弱、ABO亚型、冷凝集素、抗体减弱加不规则抗体等。对初筛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献血者一定要进行血清学鉴定,如仍无法定型则需进行基因定型,从而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的部分患者,尤其是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因病情及治疗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表现为ABO血型的抗原或抗体减弱。本研究分析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进行正确的红细胞分型和基因分型,对12份肿瘤患者正反定型不一致血液样本进行的血型血清学试验和吸收放散试验。对存在疑问的标本进行PCR扩增第6、7外显子和5-7内含子,对外显子序列进行基因测序。结果表明,9例标本通过血型血清学、吸收放散定型,6例为A型,2例为O型,1例为B型;3例血型血清学和吸收放散无法鉴定其血型的标本,经测序分别定型为O46,B108和A102型,其中有2例因为PCR扩增效果差或者测序结果矛盾,未能给出ABO基因型。结论: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无法定型的肿瘤患者的血液样本,可以采用血型血清血方法、基因分型及吸收放散的方法正确鉴定ABO血型,以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BO血型定型中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方法对正反定型不一致血液标本进行不同的血型血清学试验,对存在疑问的标本进行基因分型、测序,分析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进行正确的红细胞分型。结果共检查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标本45例,其中冷自身抗体5例、亚型11例、抗体缺失及减少7例、抗原性减弱10例、因输血或妊娠发生同种抗体5例,自身免疫性贫血7例。对其中9例血型血清学难鉴定标本和亚型标本进行PCR扩增,测序,确定其基因型。结论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无法定型的血液标本,可以采用基因分型及其他辅助手段正确鉴定ABO血型,以保证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例多次输血患者产生抗-S合并抗-Wr^a的血清学及交叉配血特点。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标本进行ABO、Rh、MNS、Diego血型鉴定试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试验,抗体效价测定试验。结果经血型血清学试验确认患者血清中存在抗-S合并抗-Wr^a。选择S,Wr^a抗原阴性献血者血样与患者血样进行交叉配血,配血相合,患者输血后无不良输血反应发生。结论抗-S、抗-Wr^a为低频抗体,虽然随机交叉配血相合率高,但仍需做抗体鉴定,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从ABO基因水平探讨正常人群血型鉴定中出现天然抗体缺失的机制.方法 部分或全部缺失抗体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15个正常健康个体运用检验红细胞表面血型抗原最为敏感的方法-吸收放散试验未能检测出其抗原性.PCR扩增后直接序列分析ABO基因全长编码区及5'端调控(CBF/NF-Y)增强子区域多态性.结果 在常规的血清学反向定型实验中,这15个标本的血清中部分或全部缺失抗体,吸收放散实验与A或B型红细胞反应均为阴性.12个标本的ABO基因分析定型、增强子区域多态性与血清学结果相符合,1个O表型的标本中存在B101等位基因,2个B表型标本中检测出A102等位基因.结论 天然ABO抗体缺失的分子机制可能部分被揭示:ABO基因编码少量表达抗原,按照天然抗体产生规律,导致不能产生相应的ABO抗体.ABO基因分型在正反定型不符的疑难血液标本鉴定中,是血清学方法 非常有益的补充手段,是正确鉴定血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达雷妥尤单抗(daratumumab,Dar A)治疗后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输血前检查流程及输血策略。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近期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前后的血标本,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ABO/Rh血型抗原鉴定、DAT试验;比较分析0.2 mol/L二硫苏糖醇(DL-Dithiothreitol,DTT)灭活处理前后,患者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的结果。结果:注射达雷妥尤单抗后患者ABO/Rh血型抗原定型未受影响; DAT试验阴性;不规则抗体筛查Ⅰ号、Ⅱ号、Ⅲ号细胞均阳性(强度1+至2+),而自身对照阴性,微柱凝胶卡法交叉配血多袋主侧均不相合,次侧均相合,用DTT溶液处理试剂红细胞和献血者红细胞后,交叉配血均相合,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平行对照用的K(+) O型红细胞经DTT处理后转为K(-) O型红细胞,E(+) O型红细胞DTT处理前后无明显变化;凝聚胺法配血主次侧均未出现凝聚,盐水法配血主次侧均相合。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后血浆中残留的抗体可干扰微柱凝胶法配血结果,0.2 mol/L DTT溶液处理献血者红细胞上的CD38抗原可消除干扰;凝聚胺法和盐水法配血不受干扰。根据临床输血紧急程度选择对应的输血方案,以保障安全、及时输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