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孟霞  王聪梅  吴洁 《实用癌症杂志》2022,(2):281-283,288
目的 探究食管癌切除术后重度肾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行食管癌根治术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重度肾损伤将患者分为重度肾损伤组(18例)及无肾损伤组(106例).分析影响肿瘤切除术后重度肾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 重度肾损伤组术后肺部感染、术后肾外器官衰竭、合并T2DM、合并EH、发生率高于无肾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肾功能正常接受肝癌切除术的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相关预防方案的选择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术前肾功能正常接受肝癌切除术的患者1951例,参照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制订的标准诊断肝癌切除术后AKI的发生情况,入选对象分为AKI组(n=145)和非AKI组(n=1806)。比较AKI组与非AKI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术前实验室资料、术中情况、术后实验室资料及临床演变,分析肝癌切除术后继发AKI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结果 1951例术前肾功能正常接受肝癌切除术的患者术后AKI发生率为7.43%(145/1951)。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术前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肝硬化、术中低中心静脉压时间延长、术中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是影响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将上述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并制作术前肾功能正常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发生AKI的Nomogram预测模型。与非AKI组相比,AKI组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肾功能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改善肿瘤相关AKI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AKI的住院患者14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计算AKI(AKI在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对新乡市中心医院在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 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63例患者与63例术后未发生呼吸衰竭者经行病例一对照分析。  结果  肺部疾病史、吸烟、肺功能损坏、手术时间、管状胃、术后并发症及术前心脏疾病这7个相关因素与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有显著关系, 其中管状胃为保护性因素(β < 0);对病例组进行分析发现术前肺功能中度或重度损害、有基础肺疾病、插管及呼吸机使用时间较长、术后出现相关并发症者, 其术后发生呼吸衰竭且死亡风险明显增加(P < 0.05)。  结论  重视对呼吸衰竭危险因素的防治可有效减少呼吸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接受根治性手术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220例,了解其围手术期心率失常发生率,并比较发生和不发生心率失常的患者的临床特征的差别。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8.6%(41/220),其中大多是室性心动过缓(17例)。心率失常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P=0.009)和体重指数(P=0.025)较高、手术时间长(P=0.035)、术后氧饱和度下降(P=0.013)和酸碱/电解质紊乱(P=0.024)。结论多种因素可影响患者心率失常的发生,对于具备高危因素的患者在术后需要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7.
<正>髋关节置换术(hip replacement,HA)是股骨颈骨折和髋关节疼痛患者改善关节功能、缓解关节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治疗方法[1]。而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HA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肾功能快速减退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伴有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失调。HA术后AKI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年龄、性别、BMI、术前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以及术中及术后患者的生理状况。为提高临床医师对HA术后AKI的认识,笔者归纳了AKI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初诊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及其相关风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血液科收治的初诊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改善全球肾脏疾病预后组织(KDIGO)标准,根据化疗期间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AKI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初诊的MM患者107例,AKI组39例(36.45%),非AKI组68例(63.55%);AKI组在年龄≥60岁比例、糖尿病史比例、利尿剂使用比例、传统化疗药物使用比例、血β2微球蛋白和尿轻链水平均高于非AKI组,而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非AK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轻链水平升高(OR=1.189,95%CI:1.061~1.333,P=0.003)、年龄增长(OR=1.072,95%CI:1.020~1.126,P=0.006)、 eGFR减低(OR=0.965,95%CI:0.944~0.988,P=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食管癌根治术治疗,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收集2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等基线资料,经Logistic回归分析,获取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患者共26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1.67%(26/12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白蛋白水平、手术通气方式、糖尿病、慢阻肺、吸烟史、术前肺功能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手术时间≥4 h、术中出血量≥200 mL、术前白蛋白水平<30 g/L、单肺通气、糖尿病、慢阻肺、吸烟史、术前肺功能(FEV1/FVC)<70%为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肺部感染发生风险较高,且与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白蛋白水平等密切相关,临床需尽早开展针对性干预,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92例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的患者术后发生房颤的情况及其与年龄、术前心电图异常、高血压病史等因素的关系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年龄>60岁、术前有心电图异常及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年龄>60岁、术前有心电图异常及患有高血压者均为术后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肿瘤并存不少见,但食道癌术后并发急性白血病未见报道。兹将我院所见两例报道如下。例1刘某,男,56岁,农民,住院号956809。1993年2月在某医院行食道中下段癌根治术,病理报告(检验号93-75)为鳞状细胞癌,分化Ⅱ级,淋巴结阴性,术后未曾化疗及放疗。1995年11月因阵发性咳喘、气促,进行性贫血1月余入我科。体检结果:T38.5℃,神志清,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及粘膜无黄染,双下肢皮肤有散在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浅表淋巴结肿大;左侧耳后及颌下有0.5cm×1.5cm×1.5cm大小淋巴结4个,活动度差,有压痛;右侧颌下及双…  相似文献   

12.
林州食管癌危险因素监测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陆建邦  戴涤新 《中国肿瘤》1999,8(9):395-396
  相似文献   

13.
林县食管癌危险因素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点华北食管癌高发区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为监测提供依据。方法:以同一地区不同时间断面(1995年,1991年和1997年)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条件和非条件Logistic模型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肉类、蔬菜和饮酒的比例随时间推移而增加,酸菜比例下降,1985年,1991年和1997年男性吸烟OR值分别为0.9,1.8和1.0。食管癌家族史1.7,1.4和1.9。体型指数1991年和1997年为0.9,0.8,0.7和0.4,0.3,0.2。按食用频率分层,肉类1.6,1.5,1.0,1.0和1.2,1.7;新鲜蔬菜1.5,1.5,1.0,0.8和0.8,0.7;玉米985年,1997年为1.4,1.3,1.5和1.0,0.8,0.6。结论:经济条件可以影响食管癌危险因素如饮酒,酸菜等,饮酒可能成为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发病趋势,探讨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6年12月间食管癌10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并发吻合口瘘67例(6.52%),发生率由1997年的10.35%下降到2006年的2.22%,呈明显下降趋势。手术质量差,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浆蛋白含量低等是发生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患者性别、年龄、空腹血糖在瘘组和非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技术改进和操作熟练可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复杂,术前正确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术中规范操作、术后营养支持是预防吻合口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延迟性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早期食管癌患者21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者均顺利完成ESD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延迟性出血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分析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延迟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216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经ESD治疗后,20例发生延迟性出血,发生率为9.26%(20/216);发生组年龄≥60岁、肿瘤直径≥3 cm、术中出血、浸润深度(M3)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基础疾病、肿瘤位置、术中使用肾上腺素、病理分类、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史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肿瘤直径≥3 cm、术中出血、浸润深度(M3)是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延迟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易发生延迟性出血,年龄≥60岁、肿瘤直径≥3 cm、术中出血、浸润深度(M3)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扬中市食管癌发病及治疗特征和致病危险因素,为其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扬中市1991-1998年食管癌发病、病理、治疗及致病危险因素资料,按《中国恶性肿瘤登记报告试行规范》的统计方法,分析扬中市食管癌高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结果 扬中市1991-1998年食管癌标化发病率为82.84/10万,居扬中市恶性肿瘤第二位,男、女性别比小(1.21:1),女性在35-64岁年龄段发病率高于男性,并有明显的地区分布,患者治疗率低,近几年来扬中市仍是全国食管癌高发区之一。结论 扬中市食管癌呈持续高发状态,阻断其致病危险因素继续起作用是综合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胃潴留的危险因素及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发生胃潴留情况和发生的时间,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可能影响胃潴留的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中胃潴留的发生率为21.21%。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对影响胃潴留的因素进行筛选,结果发现,低血压、低钾血症、便秘、高血糖、感染、电解质紊乱是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胃潴留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糖、低钾血症、便秘、电解质紊乱是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胃潴留的危险因素(P<0.05),有高血糖、低血压、便秘和电解质紊乱的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胃潴留的风险分别是无高血糖、低血压、便秘和电解质紊乱的食管癌患者的2.517、2.032、1.853、1.677倍。结论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胃潴留发生率较高,高血糖、低钾血症、便秘、电解质紊乱是术后胃潴留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扬中市食管癌发病及治疗特征和致病危险因素 ,为其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扬中市 1991~ 1998年食管癌发病、病理、治疗及致病危险因素资料 ,按《中国恶性肿瘤登记报告试行规范》的统计方法 ,分析扬中市食管癌高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结果 扬中市 1991~ 1998年食管癌标化发病率为 82 84/ 10万 ,居扬中市恶性肿瘤第二位 ,男、女性别比小 (1 2 1∶1) ,女性在 3 5~ 6 4岁年龄段发病率高于男性 ,并有明显的地区分布 ,患者治疗率低 ,近几年来扬中市仍是全国食管癌高发区之一。结论 扬中市食管癌呈持续高发状态 ,阻断其致病危险因素继续起作用是综合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肺癌术后早期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房颤是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常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增加肺癌患者手术死亡率.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肺癌术后早期发生房颤的情况和危险因素,观察肺癌术后房颤对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2月肺癌手术患者416例,术后一周内出现房颤者52例作为房颤组,未出现房颤患者系统随机抽取病例91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导致肺癌术后房颠的原因,单因素分析行x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比较房颤组与对照组的30 d内死亡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416例肺癌患者中,术后52例发生房颤,占12.5%,常发生于术后1-3天.经多因素分析,年龄>65岁,术前合并肺部感染、术前FEV)%pre(一秒钟用力呼吸容积预计值,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of the predicted value)下降、术中心包内处理血管及术后低氧血症是肺癌术后发生房颤的相关因素,且均为危险因素.房颤组与对照组比较,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明显增加(P<0.01).但两组术后30 d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103).结论 肺癌术后房颤与年龄>65岁,术前肺感染,FEV1%pre下降、术中心包内处理血管、术后低氧血症相关,肺癌术后房颤虽未增加患者术后30d内死亡率,但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淮安地区食管癌检出率分布特征及影响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因素。方法:根据淮安市2010年-2014年食管癌检出资料,分析淮安两县区食管癌检出率以及年龄与食管癌检出率的关系。以此次体检中病理确诊为食管癌的929例患者为病例组,以疾控中心门诊中完全健康的45549名体检人群为对照组,调查两组对象的性别、年龄、饮水来源、抽烟饮酒、肉蛋奶、水果、蒜类、干菜果类、豆类、腌晒食品、油炸食品、米面食品等饮食情况、婚姻状况、精神压抑状态、药物史、胃肠炎、肝炎、家族肿瘤史、是否吞咽困难等。对影响食管癌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先行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再行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检出食管癌929例,其中男性531例,女性398例,男女比例1.33:1(P <0.05)。其中食管癌平均检出率1.99%,2012年检出率最高为6.57%,2014年检出率最低为0.07%。食管癌中位检出年龄56岁,41~45岁检出率最低为0.97%,55~70岁之间食管癌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两组饮水来源、是否患胃肠炎、是否有家族肿瘤史、近期是否出现吞咽困难及肉蛋奶、水果、蒜类、干菜果类、豆类、腌晒食品、油炸食品的食用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是否有精神抑郁状态、肝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患胃肠炎者检出食管癌的风险是不患胃肠炎者的1.46倍,有家族肿瘤史的检出食管癌的风险是无家族肿瘤史的2.31倍,吞咽困难阳性者检出食管癌的风险是吞咽困难阴性者的1.35倍,饮用深井水者检出食管癌的风险是不饮用深井水者的1.89倍,不太经常使用肉蛋奶者检出食管癌的风险是一直都使用肉蛋奶者的1.51倍。结论:饮食因素、生活习惯、社会因素等综合因素长期反复作用可导致食管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