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双侧腔镜下乳房重建与开放乳房重建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月在华西医院乳腺外科住院行双侧乳房移植物重建28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12例,年龄(41.3±8.9)岁,开放组16例,年龄(41.6±8.8)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人口学、肿瘤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植入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两组患者手术时间[(298.2±108.6)min vs.(326.5±95.8)min,P=0.480]和麻醉时间[(373.4±91.2)min vs.(400.3±97.1)min,P=0.4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放组较腔镜组总并发症(P=0.035)及主要并发症(P=0.024)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房满意度、社会心理健康及性健康方面,腔镜组术后6个月和1年的评分高于开放组(P<0.05)。结论 腔镜重建手术安全有效,在对乳房满意度、生活质量的满意度方面较高,比传统开放手术更优越。 相似文献
2.
全腔镜乳腺癌皮下腺体切除一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腔镜乳腺癌皮下腺体切除一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及美容效果。方法对2004年8月~2007年9月3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予新辅助化疗后行全腔镜乳腺癌皮下腺体切除联合一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手术,术前进行充分溶脂和吸脂,采用充气法建立操作空间,全腔镜下皮下腺体切除,通过腋窝小切口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腋窝淋巴结清扫及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手术。术后行常规辅助治疗。结果31例全腔镜下皮下腺体切除一期乳房重建均成功,前哨淋巴结活检15例(其中8例加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直接腋窝淋巴结清扫16例,术中肿瘤表面组织及乳头后方组织冰冻切片检查均未发现癌组织。术后乳头部分坏死1例(3.2%),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美容效果非常满意22例(71.0%),基本满意7例(22.6%),不满意2例(6.4%)。随访3个月~3年,其中>1年者15例,均未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全腔镜乳腺癌皮下腺体切除一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美容效果好,可作为治疗较早期乳腺癌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一种采用自制单孔通道经腋窝切口于腔镜下行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nipple-sparing mastectomy,NSM)联合即刻乳房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15例乳腺癌女性患者,采用自制单孔通道经腋窝切口于腔镜下行NSM联合即刻乳房重建。患者年龄27~45岁,平均37.5岁。乳腺癌分期Ⅰ期5例、Ⅱ期10例。病程1~24个月,平均8个月。肿瘤位于左侧8例、右侧7例。肿瘤直径1.5~3.0 cm,平均2.6 cm;肿瘤距离乳头1.8~4.0 cm,平均2.3 cm。结果术后出现乳头表层皮肤坏死1例,皮下积液1例;均未出现皮下气肿、皮瓣坏死。1例术后病理检查提示乳头后方组织阳性,行乳头切除。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7个月,平均11个月。重建乳房外观采用Harris评价标准:获优4例、良10例、一般1例。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采用自制单孔通道经腋窝切口于腔镜下行NSM联合即刻乳房重建安全可行,美容效果好,为乳腺癌治疗提供了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4.
陈莉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10):1149
机器人和腔镜背阔肌乳房重建是目前乳房重建的重要手术方式,包括背部供区“无痕化”背阔肌乳房重建、“皮岛式”背阔肌乳房重建。其特点为:腋窝无切口,仅做3个trocar孔,在微创视野下通过皮下隧道完成背阔肌皮瓣切取或转移,随后3个trocar孔可用于术后引流,不增加额外切口;背部供区不遗留瘢痕;微创视野下获取背阔肌肌瓣整个过程不需要拉钩。机器人和腔镜辅助背阔肌乳房重建优势为切口隐蔽、创伤小,美容效果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 相似文献
5.
<正>乳房整形腔镜手术与乳腺癌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瘢痕不明显、美容学效果好、病人术后满意度高等优势,近年来备受关注[1-4]。乳腺本身是一个实质器官,这种微创手术方式实际操作起来面临着诸多困难,更是难以推广[5]。本文探讨目前乳腺癌乳房整形腔镜手术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以及我们为解决这一困境做出的探索与其中体现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术前分析胸廓类型和对称性,对即刻假体乳房重建术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18年1—10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中心对30例行即刻假体乳房重建的单侧乳腺癌女性患者,年龄33~48(39.6±4.6)岁,用胸部CT进行胸廓类型和对称性分析,测量指标包括胸廓最大横径、左右侧最大纵径、左右侧最大横纵径比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总结腔镜甲状腺手术发展历程并阐述各式入路的优点与缺点。方法 检索国内外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不同入路方式并予以综述。结果 1996年Gagner首次尝试了内窥镜下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1997年Hüscher首次将腔镜技术改良并运用于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此后,腔镜甲状腺手术发展迅速,由颈部小切口手术如腔镜辅助下颈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等,到颈部无痕如胸乳入路、乳晕入路、腋窝入路、耳后入路、联合入路等,再到近几年的体表皮肤无痕如经自然腔道口腔入路。经完全腔镜手术使得切口瘢痕隐藏甚至消失,受到了全球甲状腺专科临床医生的关注并学习,患者的选择越来越宽泛、多样,各式入路都有各种不同的优点与缺点。结论 各种腔镜手术入路有其优劣势以及适应证和禁忌证,应根据患者个体甲状腺肿块的位置差异以及对美观的要求度,选择最为合适的腔镜甲状腺入路方式,达到手术入路上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腔镜手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效果。方法 2012年3月~2013年8月,对58例(98侧)男性乳房发育症实施乳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切口瘢痕小且隐蔽,术后住院时间4~10 d,平均6.3 d。术后皮下积液9例,乳头部浅层缺血14例,无其他并发症。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双乳形态较满意,无复发。结论乳腔镜手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美容效果好,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腋窝入路腔镜下乳腺癌皮下腺体切除联合胸肌前假体+补片Ⅰ期乳房重建的手术方法及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5月我院收治的9例腋窝入路腔镜下乳腺癌皮下腺体切除联合胸肌前假体+补片Ⅰ期乳房重建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0.6(22~60)岁。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早期并发症,并采用BREAST-Q量表分析患者乳房重建前后社会心理健康、对乳房满意度以及胸部功能的差异。结果均为单发肿瘤,平均最大径2.4(0.6~4.7)cm;肿瘤距离乳头平均2.5(2~4)cm。术后临床分期:0期2例,Ⅰ期7例。平均手术时间161.1(125~20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1.1 mL,平均住院时间1.5 d,其中日间患者5例,目前患者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1~2)个月。术后1例(11.1%)患者出现乳头轻度缺血所致去色素化;全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并发症、皮下气肿、乳房内血肿形成、感染、乳头乳晕坏死、皮瓣坏死、假体和(或)补片取出。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胸部功能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乳房及社会心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窝入路腔镜下乳腺癌皮下腺体切除联合胸肌前假体+补片Ⅰ期乳房重建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时间短、早期并发症少、再乳房美容效果好,采用该技术行乳房重建可获得较高的近期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腋窝入路腔镜下双侧乳房皮下切除Ⅰ期假体重建术的相关经验,并探讨其优越性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腋窝入路腔镜下双侧乳房皮下切除Ⅰ期假体重建术的2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相关的手术流程、手术安全性和术后患者满意度。结果 23例患者均成功行腔镜下双侧乳房皮下切除Ⅰ期假体重建术,无乳头重建,其中9例患者行双主刀手术,14例行单主刀手术。手术时间3.5~7.0 h,平均4.76 h,且双主刀模式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单主刀模式;术中出血量20~150 mL,平均45.7 mL;术后住院时间0~24 d,平均10.7 d。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1例患者假体上移,2例乳头乳晕部分缺血坏死,1例皮下气肿。本组患者术后均获访,随访时间均为3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复发、转移、死亡等事件发生。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时性生活满意度、社会心理状况及胸部功能有所下降,但是术后3个月均有明显回升,且乳房满意度在术后3个月较术前大大提高。结论 双侧乳房切除的患者行腔镜下Ⅰ期乳房重建可以获得很好的美容效果和手术安全性。双主刀模式能在一定程... 相似文献
14.
全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晕切口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美容效果。方法切口位置均在乳晕边缘,右乳晕3点处切口长12 mm置30°腔镜、9点处切口长7 mm置抓钳,左乳晕11点处切口长12 mm置超声刀,皮下分离制造操作空间,根据病变情况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或大部分切除。结果10例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110~230 m in,平均140 m in。出血量3~15m l,平均9 m l。术后无严重并发症。10例随访3~5个月,平均3.5月,切口瘢痕不明显,无复发病例。结论全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安全、可行,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姜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9(9):6-8
<正>乳腺癌的腔镜手术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在技术上已趋于成熟,形成了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在手术方式上从单一手术发展为可以涵盖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多种系列手术,其安全性和疗效已经过不断验证和总结。因此,乳腺癌腔镜手术在外科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也逐渐清楚。现就乳腺癌腔镜手术的发展及其意义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重建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各种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房不仅是哺乳器官,也是体现女性形象美的重要因素。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手术,使患者胸壁严重毁损、乳房缺失、腋窝凹陷、姿势变形等,彻底摧毁了女性优美的性征和曲线美,随着生存期的延长,对于大多数术后患者,癌的威胁会逐步破乳房畸形、缺失所引起的烦恼与痛苦所替代,乳腺癌患者需要面对更大更复杂的心理压力,乳房重建已成为乳腺癌患者术后的迫切需要。随着对乳腺癌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也在提升,在肿瘤根治的同时, 相似文献
17.
18.
19.
正全腔镜甲状腺手术(totally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TET)源于1996年美国医生Gagner等[1]的腔镜下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有锁骨下入路、腋窝入路、胸前入路(breast approach,BA)、全乳晕入路(breast areola approach,BAA)、单侧腋乳入路、双侧腋乳入路(bilateral axillo-breast approach,BABA)及口腔入路(trans-oral approach,TOA)等多种入路方式[2]。与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open thyroid surgery,OTS)相比,TET切口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