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认知功能障碍常见于老年人。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很多,特别是表观遗传学中的组蛋白乙酰化作用。本综述就组蛋白乙酰化对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发展、结局的影响进行总结,以期为预防和治疗认知功能障碍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重型精神疾病,多数患者伴有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已有 大量研究证实表观调节机制在认知功能改变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 可影响神经突触可塑性,在调控神经元发育中起关键作用。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研究显示HDAC2 表达 上调可能对其认知功能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对HDAC2 的作用机制及其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 相关性研究,有利于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染色体重组和转录调控方面的研究大大提升了人们对于基因调节的认识。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HDACi)可以促进神经保护和损伤修复。在脑部的海马、皮质和小脑,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是表达量最高的一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并且HDAC3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蛋白质。因此,本文将对HDAC3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不仅在糖尿病、高血压病等身心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等神经精神障碍的认知功能也有一定影响。强烈或持续性的氧化应激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炎性反应导致细胞、组织损害。流行病学及动物研究均表明,母孕期遭受应激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神经心理发育过程,造成胎儿大脑某区域的缺陷,引起持续性认知改变、神经内分泌和行为反应,增加后代精神疾病的患病风险。现对氧化应激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癌症和认知功能障碍在中国均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随着癌症诊治水平的提高,癌症患者生存期延长的同时,认知功能障碍等癌症相关并发症亦逐渐显现,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功能独立性。临床上,癌症和记忆力下降等认知障碍同时存在常联想到副肿瘤综合征,尤其是边缘性脑炎。近年的研究发现,部分癌症患者在确诊或接受抗肿瘤治疗后出现明显的认知受损和相关脑区血流灌注下降的客观证据,但无典型的精神症状或癫痫发作以及抗神经元抗体阳性的证据,提示癌症和认知功能的联系远比既往普遍认识的边缘性脑炎要密切。国际上将这种癌症及其治疗引起的认知受损统称为癌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CRCI),将两者之间联系的阵线前置、重心下移。虽然有一定的研究基础,现阶段国内外关于CRCI的认识仍十分不足,使得迄今为止仍无统一的疾病诊断标准及系统性管理策略。因此,本研究综述国内外CRCI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以及干预策略的最新研究证据,旨在梳理CRCI的临床研究进展与差距,以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6.
认知功能障碍是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的常见非运动症状,主要表现在信息处理、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力和视觉空间能力等多个认知域受损;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针对MS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和神经心理学检测方法;MS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学因素、疾病相关因素、共病及生活方式等;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局灶性白质损伤、皮质和深部灰质萎缩;疾病修正治疗和认知康复治疗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有积极影响。神经科医师应注重MS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评估和干预,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伴发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对患者的基本生活功能影响较小,但往往会演变成 帕金森痴呆,从而显著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因此,了解这一疾病,并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现从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定义、临床表型、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发病机制、危 险因素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特点。方法:对26例病情已达显著进步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5例健康者评定认知功能障碍的状况。结果:所有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较,在注意、记忆及信息整合与执行功能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缺损。结论: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以阳、阴性症状为主的临床诊疗标准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应增补认知功能和评定内容。  相似文献   

9.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老化、痴呆之间的一种临 床状态,表现为轻度的记忆和智能损害,达不到痴呆诊断标准,但有进展为痴呆的高风险。因此,早 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关键。在MCI的具体诊断上,神经影像诊断表现出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该诊断方式在早期诊断MCI及预防AD疾病的发生上具有显著作用。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应用神经 影像学诊断MCI的方法与结果,为进一步诊断及治疗MCI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术后并发症,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通常是由多种易感因素和促发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预防的关键是针对高风险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而治疗则是依据可能的发病机制以及借鉴AD的治疗手段.本文对近期国内外关于POCD的防治研究进展归纳总结,并分别对药物、非药物以及传统医药在POCD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的概念最早由Hachinski和Bowler[1]于1993年提出,指单纯由于血管因素引起的轻度认知功能减退.随着研究的深入,VCI的概念得到不断的修改和完善,现将其定义为一类特征为影响至少一个认知区域的临床卒中或者亚临床脑损伤的临床综合征,其伴随的认知功能障碍,涵盖了从血管来源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VaMCI)到重度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认知缺陷的所有表现形式[2].  相似文献   

12.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义和分类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aild cognitive impaiment,MCI)是一种界于正常和痴呆之间的认知状态.MCI病人比普通人更容易发展成为痴呆.MCI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1]:1)遗忘型MCI,以记忆区域的认知缺损为主,更容易发展成为阿尔兹海默病(AD);2)多领域型MCI,表现为多个方面的认知轻度缺损,可以进展为AD,也可以进展为血管性痴呆(VD),也可以是正常的认知成熟过程;3)非遗忘单领域型MCI,表现为除记忆以外的单领域认知缺损,可以发展成非AD型痴呆(如混合型痴呆,VD,Lewy小体痴呆,局部萎缩等).以后人们扩充了分类[2],也有分为:1)年龄相关的记忆缺损(AAMI);2)年龄相关的认知减退(AACD);3)遗忘型MCI( MCIa);4)非痴呆型认知缺损(CIND).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了解精神分裂症神经生物学机制并为未来的相关研究及诊疗提供新思路,故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伤的研究进行综述。认知功能受损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目前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均发现患者存在严重的工作记忆障碍。工作记忆是大脑前额叶皮质的主要功能之一,而纹状体突触前合成和分泌的多巴胺(DA)含量与认知功能损伤程度及前额叶皮质功能存在相关性。对认知功能损伤的治疗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减轻社会负担。目前已有多种治疗方式可供选择。  相似文献   

14.
海马中含有丰富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它介导了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NMDA受体的激活既能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又具有神经毒性,其原因可以通过定位模型和亚基组成模型来解释。但是模型只能相对宏观地概括NMDA受体激活后呈现的差异,在不同疾病中,NMDA受体的变化呈现出其独特的特点。本文以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与抗NMDA受体脑炎为例,探讨海马NMDA受体在不同疾病认知障碍中的改变,针对性地调节海马NMDA受体亚基的功能水平可能有望作为治疗疾病认知障碍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常见的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为 主要临床特征,是导致痴呆的主要原因。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 的一种亚型。研究表明,a-MCI 大多会进展为 AD,积极干预 a-MCI 是延缓或减少 AD 发生的关键。目前 用于治疗 a-MCI 的药物均缺少大样本的循证医学证据,临床科研工作者越来越关注认知训练在 a-MCI 非 药物治疗领域的研究。认知训练的研究在 a-MCI 患者的非药物干预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就认 知训练在 a-MCI 患者临床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和睡眠障碍认知损害为卒中和睡眠障碍的常见并发症,两者均与认知相关脑网络重构密切相关。PSCI、睡眠障碍认知损害事件相关电位(ERP)主要表现为P300成分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提示注意力、记忆力和执行控制功能受损。本文分别从PSCI、睡眠障碍认知损害与脑网络重构的关系及ERP变化特征进行阐述,在脑网络和神经电生理水平探讨PSCI、睡眠障碍认知损害的机制和特征,旨在临床干预PSCI、睡眠障碍认知损害,改善临床结局。目前,卒中相关睡眠障碍(SSD)认知损害与脑网络重构的关系和ERP变化特征的系统报道较少,同步应用神经影像和神经电生理在时间和空间维度探寻SSD认知损害的机制和特征可能是今后的研究热点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7.
双相障碍患者普遍存在社会功能水平的下降,影响患者回归社会。现对双相障碍社会认 知功能损害的主要特点、神经机制及目前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硬化是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可伴发认知功能障碍,其发生机制迄今尚未阐明。越来越多MRI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从神经影像学角度阐述多发性硬化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对近年关于多发性硬化伴认知功能障碍的MRI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9.
目前普遍认为双相情感障碍子代是患双相情感障碍的高危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 能损害,其机制可能与遗传、生物学等因素相关,但尚未明确。这些认知损害并非是单一因素所造成的, 其损害机制可能与基因多态性、免疫炎症、大脑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相关。现对双相情感障碍子代存在 的认知损害及可能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