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近年来,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广泛应用于分子靶向治疗、肿瘤诊断、鉴别诊断以及肿瘤预后评估方面~([1])。FISH技术通过荧光标记的DNA探针与细胞核内的DNA靶序列杂交。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分析细胞核内杂交于DNA靶序列的探针信号,以获得细胞核内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上基因状态的信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临床价值。方法 FISH技术检测185例样本,临床诊断原因包括产前筛查高风险、B超检测异常、胚胎停育、外观异常等。将羊水细胞FISH检测结果与传统细胞核型分析方法进行比较。根据FISH结果结合临床诊断意见,评价FISH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FISH羊水样本检测88例,异常20例,其中79例作羊水细胞核型分析,检测结果与FISH相符率100%。2)绒毛组织样本检测72例,异常14例,人工流产与胚胎停育有正相关性。3)外周血检测20例,异常15例,检测结果与外周血核型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FISH技术能快速准确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是传统细胞遗传学方法的有力辅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1例 Pallister-Killian综合征(Pallister-Killian syndrome,PKS)的临床报道,介绍利用口腔脱落细胞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PKS进行无创性快速临床诊断的方法.方法 用棉签拭子取患者两侧颊黏膜口腔脱落细胞,用Abbott/Vysis LSI TEL(12p13)/ AML1(21q22)以及CEP 12荧光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患者双侧颊黏膜LSI TEL/AML1探针杂交区93%~95%(186/200~190/200)细胞核可见4个绿色荧光信号;CEP12探针杂交区93%~95.5%的细胞核(186/200~191/200)可见3个绿色荧光信号.结论 在接到标本15 h内准确得到FISH检测结果,显示为嵌合型12号短臂等臂染色体.确诊该患儿为 Pallister-Killian综合征.用FISH方法对口腔脱落细胞进行检测,为该类疾病进行准确、快速、无创性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测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与细胞学对照,研究FISH对于唐氏征筛查高危患者产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国产FISH探针,平行细胞染色体分析进行1637名唐氏征筛查高危孕妇的产前诊断。主要检测21,13,18,X和Y染色体。结果 1637例产前诊断病历,共检出非整倍体异常核型33例,FISH检测与细胞染色体分析结果一致。唐筛高危合并高龄易发生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探针应用于唐氏征筛查高危孕妇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sation,FISH)是在石蜡包埋组织中检测细胞染色体变化及基因异常的一种敏感性强、特异性高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石蜡包埋组织进行FISH染色所采用的方法有两种,在提取的细胞核上进行和直接在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上进行。然而,从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细胞核进行FISH的方法复杂、耗时,而且所需组织较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近期检出的1例外周血白细胞高于200×109/L的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为MCL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骨髓及外周血涂片对患者进行形态学检查,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查对患者进行确诊.结果 骨髓细胞形态学显示淋巴系异常增生,成熟淋占90.0%,幼淋占1.5%.过氧化物酶和糖原染色阴性.经流式检测R1门淋巴细胞占93.9%,其中CD19+CD23+为7.6%,CD19+CD5+占96.9%,符合MCL的特征.FISH检测显示72%细胞存在IgH重排信号(144/200);66%细胞存在IgH/CCND1融合信号(132/200),提示患者存在t(11;14)易位;61.5%细胞存在p53缺失信号(123/200).结论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CM及免疫组化染色等检查有助于MCL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及细胞学对照,评价产前超声诊断异常患者胎儿的染色体异常。方法应用5种(21、13、18、X和Y)FISH探针,平行细胞染色体分析进行133名产前超声诊断异常孕妇胎儿的染色体核型。结果 133例产前超声诊断异常孕妇,共检出非整倍体异常核型34例,FISH检测与细胞染色体分析结果一致。胎儿颈项透明层(NT)增厚作为标记21-三体综合征的特异性指标,在同时合并高龄(年龄>35岁)的孕妇中,高度提示发生21-三体综合征的可能。结论荧光原位杂交,能有效检测绝大多数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对于NF合并高龄孕妇,应结合该技术确定胎儿染色体是否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及细胞学对照,研究FISH产前诊断染色体异常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5种(21、13、18、X和Y)FISH探针,平行细胞染色体分析进行565名孕妇产前诊断检测。结果565例产前诊断病历,共检出非整倍体异常核型19例,FISH检测与细胞染色体分析结果一致。结论荧光原位杂交(13,18,21,X和Y)探针,能有效检测间期羊水细胞的绝大多数非整倍体异常,且24~48h出结果。能缓解妊娠妇女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9.
人类种植前胚胎的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型分析是诊断人类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常规方法 ,但是通过细胞遗传学方法对人类种植前胚胎进行染色体检测并不容易。因此分裂间期细胞核的荧光原位杂交 (FISH)就成为首选方法之一。体外受精 (IVF)种植前胚胎的 FISH和核型分析均表明 :胚胎的染色体异常率可高达 2 5 %~ 5 1%。FISH分析显示染色体异常最常见的情况是染色体嵌合 (2 2 %~ 2 4 % )和胚胎分裂紊乱 (7%~ 2 6 % )。虽然目前还不能应用以上方法对自然受精的胚胎进行检测 ,但是染色体嵌合以及胚胎分裂紊乱较高的发生率可以为我们合理的解释人类的月经周期自然妊娠率为什么如此之低 (2 5 % ) ,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是通过荧光素标记的DNA探针与细胞核内的DNA靶序列杂交,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探针的杂交信号。在产前诊断、肿瘤遗传学等领域研究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FISH检测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如组织标本的固定、切片厚度、酶的消化、杂交后洗涤)影响检测结果。其中影响最多的是蛋白酶的预处理,即蛋白酶的种类及消化时间[1-8]。作者在实验中发现,控制消化时间固然重要,但掌握组织或细胞消化的程度更重要。实验中预处理控制水浴温度、酶消化时间,均要达到组织去蛋白的效果,否则难以做出信号满意的FISH标本。本文采用镜下直接观察消化的组织或细胞,判定消化程度,结合消化时间来决定是否终止消化,有效保证FSIH检测的成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诊断变异Ph易位及Ph(-)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常规R显带方法,对9例伴有变异Ph易位和2例Ph(-)CML患者采用双色双融合bcr/abl探针进行FISH检测.结果 9例变异Ph易位CML患者异常核型除涉及9和22号染色体外,还涉及1、3、5、12、13、15、17、21号染色体,且部分类型为重现性异常,FISH结果均为阳性,信号特征为2R2G1Y;2例Ph(-)CML患者核型正常,FISH结果阳性,信号特征分别为1R1G2Y和1R1G1Y.结论 FISH技术对伴有变异Ph易位及Ph(-)CML患者的诊断更具有优势,可根据阳性细胞信号特征分析其异常核型,判断标记基因异常改变情况,是常规染色体显带分析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2.
胰腺癌的诊断非常重要,而细胞抹片显微图像的病理分析是其诊断的主要手段。图像的准确自动分割和分类是病理分析的重要环节,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胰腺细胞抹片显微图像自动分割与分类算法。在分割方面,首先采用多特征Mean-shift聚类算法(MFMS)定位细胞核区域;接着采用弹性数学形态学结合角点检测的去粘连模型(CSM)对粘连重叠细胞核进行去粘连处理,实现了分割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在分类方面,首先针对分割的细胞核提取了4个形状特征和138个不同颜色空间的纹理特征;然后结合支持向量机(SVM)和链式遗传算法(CAGA)实现封装式特征选择;最后将优选特征送入SVM进行分类,完成了胰腺细胞抹片显微图像的分类识别。本文采用了15幅图像一共461个细胞核进行测试。实验结果显示,本文算法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胰腺细胞抹片显微图像的自动分割与准确分类。就分割来说,本文算法可获得较高的正确率(93.46%±7.24%);就正常和癌变细胞的分类来说,本文算法可获得较高的分类正确率(96.55%±0.99%)、灵敏度(96.10%±3.08%)和特异度(96.80%±1.48%)。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用于诊断绒毛间期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FISH技术对我院100例50-84天的流产绒毛进行7条染色体(13、16、18、21、22、X和Y)的快速检测。同时,将绒毛接种、培养,进行常规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作为FISH检测结果的对照。结果被检测的100例样本中,用FISH检测,均获得诊断结果,检测成功率为100%,而常规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则只有91例获得诊断结果,检测成功率为91%。FISH检测结果与常规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均相符合。结论应用FISH技术检测未培养绒毛间期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具有快速,简便,使用样本量少等优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早期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以期发现经典的细胞遗传学方法可能遗漏的信息,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用于诊断绒毛间期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FISH技术对我院200例50—84天的自然流产胚胎的绒毛进行7条染色体数目(13、16、18、21、22、x和Y)的快速检测。同时,将绒毛接种、培养,进行常规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作为FISH检测结果的对照。结果被检测的200例样本中,用FISH检测,均获得诊断结果,检测成功率为100%,而常规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则只有169例获得诊断结果,检测成功率为84.5%。除一例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标本FISH未检测出来外,余下标本,FISH检测结果与常规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均相符合。结论FISH技术与传统的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相比,过程迅速,方法简单,提高了诊断的成功率,但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应将两者结合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快速检测流产物染色体数目异常的价值。方法对514例流产物应用13、16、18、21、22、X、Y染色体特异性DNA探针进行FISH技术检测。结果 513份组织标本检测成功,1份标本无荧光信号,共检出染色体数目异常141例,其中各种常染色体三体型60例,性染色体异常37例,三倍体32例,四倍体10例,染色单体2例。结论应用FISH技术检测流产物染色体数目异常,简单、快速并且准确,可以进行流产病因分析并且为再次妊娠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双色FISH检测人精子染色体非整倍体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用双色FISH检测人精子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方法。方法 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FISH)方法取适量精子标本用EDTA/PBS处理 ,然后用二硫苏糖醇 (DTT) ,使精子去凝集。固定后滴片 ,然后与双色荧光直接标记探针杂交。结果 在OLYMPUS荧光显微镜下可以清楚看到精子头部的蓝色杂交信号 ,头部有 1个绿色荧光杂交信号的精子为X染色体精子 (X精子 ) ,有 1个红色荧光杂交信号的精子为Y染色体精子 (Y精子 )。精子头部有 2个荧光杂交信号的精子为染色体数目异常精子。结论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FISH)方法可以用于测定人精子染色体非整倍体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羊水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88例孕18-23周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选用13、18、21、X、Y特异性探针进行羊水间期细胞分析,并与羊水细胞中期细胞培养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在188例羊水FISH检测中均检测成功,其中正常核型175例,数目异常核型3例,与中期羊水染色体细胞培养结果一致,另有5例正常变异,5例结构异常FISH技术未能检出。结论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羊水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过程简单、快速、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强,对于非整倍体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用于产前诊断绒毛间期细胞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FISH技术对我院计划生育门诊人工流产的53例40-84天的流产绒毛进行5条染色体(21、13、18、X和Y)的快速检测。同时,将绒毛接种、培养,进行常规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作为FISH检测结果的对照。结果被检测的53例样本中,用FISH检测,均获得诊断结果,检测成功率为100%,而常规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则只有51例获得诊断结果,有2例未培养成功,检测成功率为96.23%(51/53)。FISH检测结果与常规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有2例不相符合,结果符合率为96.08%(49/51)。结论应用FISH技术检测未培养绒毛间期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具有快速,简便,使用样本量少等优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一种无损伤性、安全、可靠的孕早期产前诊断胎儿性别和染色体异常的新途径。方法 用双色X/Y探针(CEP X/Y)和21号染色本探针(LSI21)荧光原位杂交经宫颈冲洗宫腔收集的滋养细胞。结果 荧光原位杂交诊断胎儿性别正确率为95.2%。灵敏度为93.1%, 假阴性率为6.8%。21号染色体基因定位探针荧光原位杂交在平均92%的细胞核中出现2个杂交信号。结论 冲洗宫腔收集的细胞确实存在胎儿滋养层细胞,与探针荧光原位杂交,可以快速,安全,早期用于性连锁遗传病的产前性别和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FISH技术检测163例孕17-33周孕妇的未培养羊水细胞,每例均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应用FISH法,所有样本均在24h内获得检测结果,除4例羊水培养失败外,其余样本均在3周内获得细胞遗传学诊断。两种方法均检测出3例非整倍体,FISH结果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9例染色体结构异常,FISH法未能检出。结论 FISH技术应用于产前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成功率高,准确可靠,较常规核型分析方法有效缩短报告时间。FISH不能完全替代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疑有染色体结构异常者,必须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母血清唐氏征筛查异常孕妇产前诊断倾向选择FISH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