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因检测在华法林个体化抗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药师对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基因导向的华法林个体化抗凝治疗。结果:1例患者基因型为CYP2C9*3(CC),VKORC1-1639AA,而另一例患者为CYP2C9*3(AA),VKORC1-1639GA。2例患者因基因性不同导致华法林给药剂量及疗效产生明显差异。结论: 华法林剂量及疗效受到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影响。临床药师通过对患者进行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并实施个体化抗凝治疗,可缩短华法林抗凝达标时间,提高华法林抗凝治疗成功率,也充分体现了临床药师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华法林个体化抗凝的临床实践。方法:参与1例INR频繁波动的华法林个体化给药的过程。结果:临床药师结合基因检测结果与药物相互作用原理,给出合并用药方案调整的建议,并对患者进行华法林用药教育。结论:基因多态性只是华法林个体化治疗过程中的部分影响因素,将其与环境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华法林的个体化抗凝治疗,提高抗凝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尝试和建立以基因为导向的华法林个体化抗凝治疗模式,以期提高抗凝疗效,降低患者抗凝治疗风险。方法:临床药师参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抗凝管理,积极探讨患者基因差异对华法林抗凝疗效的影响。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疗效存在明显个体差异,而基因多态性是导致华法林剂量差异的主要原因。结论:传统经验抗凝治疗模式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潜在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个体化药量作用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2C9)和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VKORC1)基因型与华法林个体化剂量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临床长期口服华法林患者(362例)的VKORC1-1639及CYP2C9-1061A/C多态性,并按其基因型分组,分别比较VKORC1和CYP2C9不同基因型间的平均华法林剂量。结果病例检测出VKORC1-1639 AA基因型273例(75.4%)、AC基因型81例(22.3%)及CC基因型8例(2.3%)。CYP2C9基因检测AA型321例(88.7%)、AG基因型34例(9.5%)、GG型7例(1.8%)。两组VKORC1和CYP2C9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KORC1不同基因型间患者所需华法林平均剂量GA、GG组明显高于AA组(P〈0.01)。携带CYP2C9基因型的患者(AG+GG)组华法林平均剂量要低于AA组(P〈0.05)。结论华法林应用剂量偏低可能与VKORC G-C和CYP2C9 A-G转变有关。VKORC1 AA型占多数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所需华法林剂量普遍较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华法林(Warfarin)是临床上常见的口服抗凝药,其治疗窗窄、起效缓慢、抗凝作用受药物和食物的影响较大等导致其临床使用受限。利用遗传药理学原理建立一种新的华法林个体化给药方案将提高临床华法林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欧美国家较具权威的模型即FDA推荐的国际华法林遗传药理学协会(The International Warfarin Pharmacogenetics Consortium,IWPC)的模型,但其是否适用中国人群仍未有定论。针对亚洲人群的研究许多学者均提出了相应的模型,但各项研究的样本量都较少,不具有代表性。我国已建立多中心、大样本量的研究,有望建立属于中国人群的模型应用于我们的临床。  相似文献   

6.
华法林抗凝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法林是临床使用最多的口服抗凝药,其治疗窗窄,剂量个体差异大,容易发生出血或栓塞的风险,如何准确地调整华法林剂量一直是其抗凝治疗的关键及研究热点。多种因素均会影响华法林剂量,尤其是遗传因素(主要是CYP2C9、VKORC1及CYP4F2基因)。近十年来,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剂量预测模型和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的快速发展,为华法林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契机。该文结合国内外各种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研究,总结影响华法林剂量相关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华法林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基因组学个体化给药对心脏瓣膜术后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15例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03例)和对照组(212例),试验组患者按基因组学个体化给予华法林治疗,对照组患者按体质量给予华法林治疗。记录所有患者CYP2C9*3和VKORC1-1639G/A基因检测结果;观察两组患者在华法林抗凝治疗7 d内每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INR总达标率、INR首次达标时间、华法林累积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YP2C9*3和VKORC1-1639G/A基因类型的频率与等位基因的频率、两组患者华法林累积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INR总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INR首次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基因组学个体化给药可提高抗凝初期INR达标率,缩短INR首次达标时间,提高初始抗凝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基线信息及CYP2C9、VKORC1基因多态性与术后个体华法林维持剂量的关系,建立剂量调整的模型.方法:按照设定标准纳入111例患者,以控制术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1.5~2.5为目标,调整合适的华法林维持剂量.采用PCR-RFLP(酶切)和测序技术对患者CYP2C9*3、VKORC1-1173、VKORC1-1639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结合患者基线信息,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拟合得华法林剂量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患者基线信息中年龄、身高与华法林剂量相关;VKORC1-1639位点GA型患者所需华法林剂量显著高于AA型患者.拟合得到给药模型为D=-1.034+1.229XVKORC1-1639-0.022A+0.021H.30例患者验证表明模型剂量(2.8529±0.6601)mg比平均实际剂量(3.1507±1.2940)mg偏低,t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剂量差异为(0.2978±0.6339)mg.结论:模型可以解释35.8%的华法林剂量差异,该公式计算出的华法林剂量可以提高华法林抗凝初始阶段给药的精确性,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基因多态性指导静脉血栓患者华法林个体化给药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方法,分别建立基因给药组和固定剂量组2个队列。基因给药组病例的华法林初始剂量根据该患者华法林相关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采用IWPC模型制定华法林初始给药方案;固定剂量组初始给药方案为华法林3 mg·d-1。收集入组病例病理生理指标,并随访3个月。比较2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基因给药组华法林治疗后达到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ratio,INR)的时间[(5.65±2.30)d]比固定剂量组[(8.51±3.97)d]快(P<0.001)。使用华法林2周及4周后基因给药组时间百分比(time in therapeutic range,TTR)分别达到73.00%和78.26%,显著高于固定剂量组[TTR百分比值分别为58.11% (P=0.001)和64.67% (P<0.001)];但4周后TTR在2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基因给药组小出血事件发生率比固定剂量组少(P<0.05),但异常INR值(INR≥4.0)以及主要的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因给药组华法林的临床疗效优于固定剂量组,同时小出血事件发生率较固定剂量组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YP2C9与VKORC1基因多态性对于个体华法林的起始给药剂量的影响,为临床个体化使用华法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3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华法林治疗模式,观察组通过基因测序法检测116例患者CYP2C9、VKORC1基因多态性后,分基因型个性化用药,检测不同给药剂量的INR值,统计并分析两组之间的华法林起始给药剂量、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华法林起始剂量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在个体化使用华法林的临床疗效中,CYP2C9和VKORC1基因与相应华法林的起始给药剂量及最终治疗疗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心血管疾病给药剂量具有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临床药师参与1例应用药物基因组学调整华法林给药的成功案例,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华法林个体化给药,为调整华法林给药剂量提供科学依据,减少传统经验给药模式的盲目性和潜在风险,增加患者依从性,提高抗凝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药物基因组学目前在国外临床应用的进展和实例.促进其在我国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高个体化医疗的水平。方法:本文根据美国FDA批准的60多个包含药物基因组学信息的药品说明书,结合我们临床用药实际和目前可及的基因检测手段.对药物基因组学在个体化医疗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总结,供临床药师和医师在治疗中尝试、应用或参考。结果与结论:基于基因多态性检测技术的药物基因组学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调整药物剂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开辟了个体化医疗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药师参与的华法林抗凝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药师对于华法林抗凝的管理,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研究。而目前来看,国外药师与医师相比在抗凝管理上表现了出更好的作用。为建立一个在药学抗凝服务上实用和广泛的模式,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药师所参与的华法林抗凝研究。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环孢素A(CsA)是钙调磷酸酶抑制药,因其具有选择性免疫抑制的作用,已成为器官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血液疾病的基础药物,但患者的个体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CsA的临床应用。随着近年来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涉及CsA药动学和药效学的遗传变异为人们所关注。本文梳理了与CsA药动学、药效学和不良反应相关基因及其调控基因的多态性,为CsA的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国际华法林药物基因组学联合会(IWPC)模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DVT)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的影响。方法:100例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32例,均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分析技术进行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利用IWPC模型计算华法林初始剂量,并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结果调整华法林至合适剂量;对照组直接根据INR监测结果调整华法林至合适剂量。比较两组患者在INR首次达标时间、INR达标维持时间、华法林抗凝治疗3、5、7天INR、INR达标率和INR总达标率、7天华法林累积剂量及治疗范围时间(TTR)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CYP2C9 1075A>C基因以AA型为主(91.18%),C等位基因突变率5.15%,VKORC1 1639AA型79.41%,G等位基因携带率11.03%。研究组患者INR首次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INR达标维持时间明显增加(P=0.02),华法林抗凝治疗3天INR及INR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TTR为47.27%,较对照组29.01%明显增加(P<0.001)。结论:IWPC模型有助于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但其在华法林长期抗凝中的应用价值有待于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免疫抑制药对预防急性排斥反应是卓有成效的,但是不同患者的临床用药有着很大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差异。遗传变异对人与人之间药物处置、药效以及毒性差异的影响是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本文系统地地概述了现阶段已用于临床或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免疫抑制剂与人体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包括与免疫抑制药药物药动学和药效学相关的酶的基因多态性、供体基因多态性、药物作用靶位基因多态性。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17.
地高辛作为临床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经典药物,因其作用持久、价格低廉且不容易产生耐药现象,广泛地用于各种急慢性心功能不全、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等疾病的治疗。因地高辛的治疗浓度接近中毒浓度,如何在其狭窄的治疗窗内提高疗效,保证安全有效地应用地高辛,一直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对地高辛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发现,某些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可影响地高辛的药物代谢及作用,从而部分解释了患者对地高辛有效剂量的个体差异。本文就近年来涉及的地高辛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地高辛的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中CYP4F2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我院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对患者CYP4F2基因多态性位点用连接酶检测反应进行检测,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作为监测指标,统计学分析基因位点的多态性与华法林用药剂量个体间差异的相关性。结果:207例样品中,CYP4F2基因突变率为22.2%,其中杂合子分型为35.7%,且达到遗传平衡。不同基因分型组间的华法林剂量未见显著性差异,但是携带T的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有逐步升高的趋势。结论:CYP4F2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稳定期剂量有影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