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尼莫通治疗效果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2周内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1个月后致残、致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尼莫通是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有效药物,发病后早期应用可提高疗效,降低致残、致死率。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引起脑血管痉挛(CVS)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脑血管痉挛可分为两类:(1)临床上表现的脑血管痉挛,即脑血管狭窄导致缺血综合征约占20%~30%。(2)放射学上的脑血管痉挛,即脑血管造影上可见脑血管直径缩小约占40%~70%。(3)TCD检测时的脑血管痉挛,即根据脑血流速度判断,其发生率为62%。近年来治疗血管痉挛的方法较多,而尼莫通是其中一种有效药物。笔者就尼莫通治疗SAH后CVS的疗效观察,谈谈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本组病共17例,男11例,女6…  相似文献   

3.
静滴尼莫通治疗脑内血肿126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莫通的活性成份是尼莫地平 ,是一种新型钙离子拮抗剂。对脑微血管和神经细胞内皮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有特异性阻滞作用 ,从而增加血流灌注 [1 ] 。我院 1995年 12月~ 1998年 12月我院用尼莫通治疗颅脑外伤及颅内出血取得了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非手术治疗脑内血肿 12 6例 ,男 92例 ,女 34例 ,年龄 6~82岁 ,平均 39.2岁 ,其中外伤性脑内血肿 85例 ,高血压脑出血 2 7例 ,自发性脑内血肿 14例 ,分为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和尼莫通组。两组病例随机分组 ,其血肿大小、部位均有可比性。按血肿大小分组 ,对照组 39例 ,血肿 <10 ml15例 ,10~ 2 …  相似文献   

4.
静滴尼莫通治疗脑内血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莫通(Nimoton)的活性成分是尼莫地平(Nimodip-ine),是一种新型钙离子拮抗剂。对脑微血管和神经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有特异性阻滞作用,能增加血流灌注。近四年来,我们应用尼莫通治疗各种脑内血肿12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与方法 自1994~1997年我院收治各种非手术治疗的脑内血肿共126例。男92例,女34例,年龄6~82岁,平均39.2岁。其中外伤性脑内血肿85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血管痉挛的病因、机制厦临床特点,为脑血管痉挛(CVS)的正确诊治提供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出血性卒中继发脑血管痉挛23例。结果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CVS的常见病因,但脑出血所致CVS也是不客忽视的重要因素。②CVS发病机制复杂、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具有多样性。结论详细了解患者神经症状和体征变化的特点,是厦时正确诊断和治疗CVS的临床基础,有助于减少和阻止致残、致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尹景芝 《医学综述》1996,2(7):323-326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高危并发症之一,也是SAH患者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国内外对SAH后继发CVS极为重视,从基础到临床,对CV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防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旨在寻找控制CVS发生发展的方法及措施。本文就近年来的有关研究作一简述。1 CVS的发病机制SAH后CVS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大部分学者认为,CVS的成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1 机械因素 动脉瘤破裂时血管壁的撕裂,蛛网膜下腔积血形成的纤维小梁对血管的牵拉,动脉瘤破裂前囊内…  相似文献   

7.
我院 1998— 2 0 0 2年对 6 3例脑动脉瘤患者施行了脑动脉夹闭术 ,现将麻醉处理情况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3例 ,男 2 0例 ,女 4 3例 ,年龄 7~ 71岁。其中 7岁 1例 ,>6 0岁 19例。手术部位及ASA分级见表 1。表 1 手术部位及ASA分级 (例 )手术部位ASA分级ⅠⅡⅢⅣ前交通动脉瘤 0 7 5 0后交通动脉瘤 0 3 1 2 0大脑前动脉瘤 0 2 6 0大脑中动脉瘤 0 4 80左颈眼动脉瘤 0 3 0 0大脑后动脉瘤 0 80 51.2. 麻醉方法 术前 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 ,阿托品0 .5mg。全麻诱导 :咪唑安定 0 .1~ 0 .2mg/kg ,芬太尼…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并发出血性脑梗塞闵连秋杨丽(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徐春海(锦州石化公司职工医院)由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并发的出血性脑梗塞国外已有报道[1、2]。国内尚未见报道,作者报道2例并结合文献探讨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64岁,...  相似文献   

9.
车浩 《基层医学论坛》2014,(17):2218-2219
目的:探讨早期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临床92例自发性SAH患者分别采用西比灵、尼莫地平、腰穿缓慢放血性脑脊液、基础治疗(观察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两种方法治疗,观察CVS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CVS发生率6.5%,总有效率93.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6.1%,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比灵口服、腰穿缓慢放血性脑脊液、尼莫地平鞘内注射方法是预防和治疗SAH后CVS的理想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28例SAH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尼莫地平治疗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性治疗和对症治疗。尼莫地平组应用尼莫地平4mg加入5%GS500ml静滴;常规治疗组并发CVS后再加用尼莫地平治疗。结果:尼莫地平组CVS的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同时出现意识障碍及偏瘫者预后不良。结论:SAH后早期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对预防CVS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病率高 ,死残重 ,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难点 ,治疗方法虽多种 ,但疗效差。近年来 ,尼莫通针剂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目前尼莫通针剂用于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报告极少。我院 1 998- 2 0 0 0年对1 8例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 ,采用尼莫通治疗取得一定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共 36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1 8例 ,男 1 0例 ,女 8例 ,年龄31~ 67岁 ,平均 47 5岁。入院时意识清楚 1 5例 ,嗜睡 3例 ,血压增高 6例。按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级 (Tis…  相似文献   

12.
蒋宛霖  廖振德 《四川医学》1997,18(6):377-378
尼莫通、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分组静脉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观察四川省人民医院(610072)蒋宛霖廖振德1996年我们对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尼莫通(德国拜耳公司生产)及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下称低右加丹参)分组静脉输液治疗,以...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脑血管痉挛患者的经颅多普勒改变及防治措施。方法利用经颅多普勒监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结合临床表现评价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结果 6例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5例经尼莫通及腰大池引流治疗后好转,1例死亡。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对发现脑血管痉挛有重要价值;尼莫通及腰大池引流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导致的脑血管痉挛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确切的兔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方法 25只动物随机分为3组:A组6只,对照组;B组9只,SAH后4天组;C组10只,SAH后7天组。全麻下,B组、C组动物经枕大池穿刺注入自体动脉血和凝血酶,对照组注入同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 以Luzczak标准判定脑血管痉挛程度,脑血管造影证实B组、C组中,Ⅱ级、Ⅲ级、Ⅳ级各级动物所占比例分别是14.3%、28.6%、57.1%、28.6%、28.6%、42.8%。结论 本方法适用于建立稳定、确切的兔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报告尼莫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6例临床疗效观察,并与丹参+胞二磷碱对照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尼莫通组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达89.1%,治疗后意识及认识能力改善的总有效率达86.7%,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安全性观察,未发现尼莫通有肝肾功能,造血功能损伤及全身过敏反应。提示,尼莫通为新型钙拮抗剂,对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症状改善及患者意识认知能力改善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好,可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尼莫通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引起的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对照组30例,入院后给预6-氨基已酸等抗溶药降低颅内压力及一般对症治疗,治疗组60例,加用尼莫通每日10mg,用微量静脉输液泵,静脉序贯给药5-10天,后口服至21天的治疗方法,结果:2周内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消失率尼莫通组高于对照组,P<0.05,1月后致残,致死率对照组高于尼莫通组,P<0.01。结论:尼莫通能降低SAH病人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和病死率,尼莫通治疗SAH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柴湘婷  崔焕礼 《医学综述》2003,9(11):690-692
脑血管痉挛 (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 ] 。因此国内外医学界人士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研究工作不断深入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 无创性药物治疗1.1 钙拮抗剂尼莫地平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防治中的作用 尼莫地平选择性作用于脑血管 ,能阻滞Ca的跨膜向细胞内流 ,使细胞内Ca浓度保持在一定水平 ,并能对抗 5 羟色胺的缩血管作用及通过减少血小板TXB1 的释放 ,从而解除SAH后的脑血管痉挛。临床研究表明 ,尼莫地平注射液与大剂量尼莫地平片剂均降低CVS发生率及SAH病死率 (P <0 .0 5 )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雌激素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脑血管痉挛( CVS)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SAH分为2组各60例,2组均在常规治疗外给予尼莫通治疗,观察组另每天给予2mg雌激素肌肉注射。结果:治疗后2组GC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CV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x2=5.14,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55/60),明显高于对照组78.3%(47/60)(x2=4.18,P<0.05)。结论:雌激素联合尼莫通可明显减少SAH后CVS的发生率,雌激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具有重要防治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