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许武 《海峡药学》2016,(12):211-212
目的 探究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1年后对临床疗效和血管内皮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95.2%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的有效率66.7%,P<0.05.观察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和内皮素(ET)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可以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丹七片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3月在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3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69例)。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丹七片,4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0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及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和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81.42%和75.71%,均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4.20%和88.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每周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T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NO和VEGF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ET、NO和VEGF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七片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心绞痛程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情况。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常规治疗+麝香保心丸)和对照组34例(常规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与治疗前的FMD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3个月时的FMD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能发挥理想疗效,可显著调整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4.
陈航  张育民  李峰 《中南药学》2015,(1):108-112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冠脉狭窄病变而行PCI术的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2例)和尼可地尔组(30例);尼可地尔组为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片剂口服,5 mg/次,3次·d-1,2组患者随访至PCI术后6个月;测定术前、术后24 h、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评估炎症反应,以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FMD)评估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了解支架内再狭窄情况。结果 PCI术后24 h 2组FMD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2组hs-CRP均较术前增高(P<0.05);术后1个月FMD较术前增高(P<0.05),hs-CRP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6个月FMD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或P<0.01),hs-CRP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尼可地尔组较常规治疗组上述变化更为显著(P<0.05)。随访期间,尼可地尔组心绞痛发生率、累计主要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尼可地尔能明显改善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并抑制炎症反应,降低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服用益心舒胶囊3个月后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入选150例冠心病患者按2∶1比例分为益心舒胶囊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益心舒胶囊组加用益心舒胶囊1次3粒,1日3次,疗程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肱动脉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浓度,评价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FMD)较治疗前改善(P〈0.05),血浆一氧化氮(NO)较前升高(P〈0.05),内皮素-1浓度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益心舒胶囊组(FMD),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浓度较常规治疗组改变明显(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可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
史改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102-103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59例作为对照组,同时加服通心络胶囊的60例患者为治疗组,分别在住院和治疗后3个月检测ET和NO。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前后E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NO均明显升高(P〈0.01);通心络组较对照组ET水平下降(P〈0.05),NO和FMD水平升高(P〈0.01)。结论通心络可通过抗凝、降脂、减少黏附分子、降低ET、提高NO水平等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微血管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薛磊  董敏 《抗感染药学》2019,16(4):667-669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钙片与心血管药物联用对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血管药物(酒石酸美托洛尔和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ET、FMD、NO)和血清炎性因子(TNF-ɑ、IL-6、C CRP)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间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T、FMD、NO和TNF-ɑ、IL-6、C CRP水平测得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与心血管药物联用于治疗冠心病患者,不仅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还提高了其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左旋氨氯地平改善血压正常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左旋氨氯地平改善血压正常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择经血管造影确诊86例血压正常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4例和左旋氨氮地平组42例,观察疗程共6个月.运用超声及实验室方法,观察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动能(FMD)、血浆内皮素1(ET1)等指标变化情况,来评价左旋氨氮地平(玄宁)对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MD、ET1等参数治疗前后相比,左旋氨氮地平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面并不完全依赖于血压的降低,且应用于血压正常的冠心病(CAD)患者仍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并且分析其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80例冠心病患者按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注射用阿魏酸钠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总体疗效,同时测量在治疗前、治疗后10 d与治疗后1个月的血浆NO和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NO浓度明显升高(P<0.05),血浆ET-1浓度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阿魏酸钠辅助治疗冠心病能有效提高疗效,机制可能在于拮抗ET的分泌,促进NO的生成,从而加强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卡维地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玫  梁军 《河北医药》2005,27(7):495-496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影响。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2例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分成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2例),在常规抗血小板、扩血管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美托洛尔(12.5mg,每日2次×3d)口服,治疗组口服卡维地洛(6.25mg,每日2次×3d)。在治疗前后分别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硝酸还原酶法比色测量血清NO浓度;ELISA法测定vWF值。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ET、NO、vWF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用药后两组ET、NO、vWF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用药后ET明显低于对照组,NO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可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ET、vWF水平,升高NO水平,改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1.
舒波  李毅 《中国药业》2013,(16):102-103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稳心颗粒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5.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05%(P<0.05)。治疗后两组ST段平均下移和T波平均下移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心电图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西药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将60例UA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疗程均为30d,观察2组疗效和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患者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NO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5),ET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常规西药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UAP疗效更显著,其作用机制与调节NO/E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门诊诊断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试验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治疗后心肌梗死发作次数、心功能指标及服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 TG、TC、LDL、HD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 TG、TC、LDL 均低于对照组,HDL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期容积(EVD)、每搏输出量(SV)及射血分数(EF)均高于对照组,左室收缩期容积( ES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服药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绞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12月收治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绞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种方法对心绞痛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常规方法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绞痛患者,可有效改善心绞痛发作情况,不会影响心率、血压情况,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及心绞痛疗效。结果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照日格吐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703-3704
目的探讨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联合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简称杂交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冠心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采用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对照组(45例)、采用杂交术的观察组(45例),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肌钙蛋白(cTn)、肌红蛋白(MYOG)、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术后随访出现心衰、心绞痛、再次狭窄率。结果两组cTn、MYOG、CK.M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2、5.21、6.22,均P〈0.01);术后随访,两组心力衰竭、心绞痛、再次狭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15、5.11、5.65、均P〈0.05)。结论杂交术治疗冠心病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远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浆载脂蛋白B(apo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5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血浆apoB和hs-CRP水平。结果 三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患者的Gensini评分、apoB、hs-CRP水平分别与UAP组和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和AMI组患者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apoB、hs-CRP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200 mg/d,静脉滴注,疗程为2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95%.治疗后两组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所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NO与E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O明显升高,ET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可以有效地改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联合血栓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全部患者均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栓通静注和硝酸甘油注射液静脉泵人治疗,对照组单用硝酸甘油治疗,疗程3周,随访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变总有效率为90.7%、72.0%,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低切及高切)、血浆黏度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O.05)。结论硝酸甘油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疗效,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