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开展肺复张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1例ARDS患者,所有病例均在常规治疗与机械通气后其病情并未获得良好改善,继行肺复张术治疗措施。结果 41例患者治疗后的血氧饱和度为(96.1±2.2)%,肺顺应性为(33.8±2.6)m L/cm H2O,氧合指数为(293.8±21.80)mm Hg,与治疗前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中心静脉压、二氧化碳分压与胃黏膜p H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ARDS患者采用肺复张术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肺顺应性与氧合指数,且不易对机体血运状态与胃黏膜p H产生严重影响,可作为肺保护性通气治疗的良好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主要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呼气末正压递增法肺复张策略的体会,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4年收治的6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给予患者肺复张策略治疗,并且观察其肺静态顺应性、氧合指数、氧饱和度(Sp O2),还有平台压的前后变化。结果应用肺复张策略后患者平台压进行性降低,而肺静态顺应性、氧合指数、氧饱和度(Sp O2)明显增加,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选用的肺复张策略可以能充分复张已塌陷的肺泡,有效改善气体交换,明显降低气道压且增加肺的顺应性及氧合性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复张策略治疗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的疗效和风险性。方法随机将26例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分成两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镇静、非肌肉松弛状态下均采用肺保护通气策略,A组在通气治疗基础上增加压力控制法(PCV)肺复张策略。测定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0min、1h、4h、24h时患者的氧合指数PaO2/FiO2以及PaCO2指标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氧合指数PaO2/FiO2在30min、1h、4h、24h时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aCO2在治疗后30min、1h、4h、24h时均有明显降低。结论压力控制法(PCV)肺复张结合肺保护通气策略是治疗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的安全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中低潮气量复合不同时期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的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对开腹手术全身麻醉老年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肺顺应性的影响. 方法 选择接受开放性腹部手术的老年全身麻醉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通气组、中期PEEP组和后期PEEP组.常规通气组未复合PEEP,中期PEEP组在手术开始后1 h 复合PEEP,后期PEEP组在拔管前1h复合PEEP,各组PEEP设定为10cmH2O,持续1h.3组均采用间歇性正压通气(IPPV)模式,潮气量为6mL/kg,吸呼比为1∶1.5~2,调节呼吸频率,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 在35~45mmHg(1mmHg=0.133kPa).分别于术前、术后1h、术后24h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记录气管插管后30min、术中90min和拔管前30min的潮气量、PEEP值、气道峰压(Ppeak),计算肺顺应性(CL). 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1h各组PaCO2明显升高(P<0.05),常规通气组和后期PEEP组氧合指数(OI)明显降低(P<0.05),常规通气组和中期PEEP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明显升高(P<0.05);与术后1h比较,术后24h中期PEEP组PaCO2明显降低(P<0.05),常规通气组OI明显升高(P<0.05),常规通气组和中期PEEP组A-aDO2明显下降(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潮气量复合术中1h PEEP或拔除气管导管前1h复合PEEP均能改善术后血气指标,前者可以改善术后1h和术后24h的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对妇科腹腔镜患者呼吸力学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实施妇科腹腔镜患者40例,ASAⅠ~Ⅱ级,年龄20~50岁,随机均分为VLP组即VT=6 m L/kg+PEEP=5 mm Hg组,呼吸频率(f)=16次/分;VN组即VT=10 m L/kg,f=12次/分。记录气管插管后(T0)、气腹后5 min(T1)、头低位后30 min(T2)、气腹后60 min(T3)时的呼气末CO2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分别在T0、T3、气管导管拔除后15 min(T4)时刻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动态顺应性(Cdyn)、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 DO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HR、MAP、Sp O2及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VN组比较,T2、3时点VLP组PPeak和Pmean上升(P<0.05),T2、3时点VLP组Cdyn下降(P<0.05);与T0比较,T2、3时点VN组PETCO2升高(P<0.05),VLP组升高更显著(P<0.05);与机械通气时(T1~3)比较,2组T4时点OI及RI(P<0.05)降低,VLP组较显著(P<0.05)。结论小潮气量低水平呼吸末正压通气改善肺顺应性,降低术中气道压,保证肺部氧合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妇科腹腔镜术中机械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递增的肺复张法在严重创伤性湿肺患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15例严重创伤性湿肺患者,以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应用PEEP通气递增的肺复张法治疗,通过检测肺复张治疗前及治疗后2h的动脉血血气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氧合指数(PaO2/FiO2)、自主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以适宜的PEEP通气递增肺复张法治疗后2h,患者的氧合指数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h患者的呼吸次数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EEP通气递增的肺复张法能改善严重创伤性湿肺患者的氧合。  相似文献   

7.
李风茹  高景  耿恩江  丁洁  刘淑娈  李玉琢 《河北医药》2009,31(23):3191-3194
目的探讨双侧肺同期手术单肺通气(OLV)期间采用定容(VCV)和定压(PCV)不同通气模式对呼吸力学及动脉血气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9例双侧肺同期手术患者,双肺通气(TLV)期间均采用VCV模式(TLV—VCV),OLV后通气侧肺先采用传统方法大潮气量(10ml/kg)通气(OLV—VCV1),30min后改为单肺保护通气:小潮气量(6~8ml/kg)+PEEP的通气模式(OLV—VCV2);或PCV+PEEP的通气模式(OLV—PCV)。用旁气流通气监测法(SSS)监测呼吸力学参数: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动态胸肺顺应性(Cdyn)、分钟通气量(MV)等。同时抽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结果单肺保护通气时,Ppeak、Pplat、Raw较低,Cdyn相对较好(P均〈0.05)。PaO2及PaCO2显著升高(P〈0.05),但PaCO2的升高在临床允许范围内。结论双侧肺同期手术在实行单肺保护通气策略时,OLV—PCV和OLV—VCV2通气模式均可改善肺泡氧舍,预防和减轻单肺通气造成的低氧血症,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气道压力、气道阻力,但PCV模式控制气道压更有效,更有利于减少气道损伤。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药实践》2017,(7):512-515
目的:比较肺功能欠佳的患者在胸科手术中由单肺通气改行选择性肺叶通气后,患者呼吸力学和氧合情况的变化。方法:选择10例择期经胸手术患者,均采用支气管封堵法肺隔离单肺通气,因无法纠正的低氧血症改行选择性肺叶通气,Ⅰ期:单肺通气;Ⅱ期:选择性肺叶通气。比较前后不同通气方式下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的水平,通过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CO_2分压(PaC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_2],计算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并记录胸内手术时间及术后气道异常情况。结果:与Ⅰ期相比,Ⅱ期Ppeak、Pplat、RI降低(P<0.05),OI升高(P<0.05);Ⅱ期动脉血气分析PaO_2、SaO_2升高(P<0.05),PaCO_2、P(A-a)O_2降低(P<0.05)。与同期同类型病例比较,手术时间及术后气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肺叶隔离可明显提高氧合,更好地保护肺功能,对经胸食道手术和下肺手术有良好的适应证,尤其适用于术前肺功能欠佳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88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的通气模式以及麻醉维持基本一致,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乌司他丁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气腹前(T1)、气腹2 h(T2)、拔管前(T3)]肺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水平,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0)、T1、T2、T3、术后24 h(T4)]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OI)水平。结果两组T1时Pmean、Ppeak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Pmean、Ppea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时Cdyn分别为(47.87±2.38)、(44.13±3.87)、(41.92±2.30)ml/cm H2O(1 cm H2O=0.098 kPa),均高于对照组的(44.23±2.03)、(37.28±2.43)、(35.95±8.12)ml/cm H2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T1、T2时PaO2和O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观察组PaO2和O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肺部保护作用相对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的肺顺应性和氧合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后早期肺顺应性和呼吸指数的变化以及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Ⅲ~Ⅳ级拟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病人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心脏复跳后行机械通气支持呼吸.对照组采用间隙性正压通气(IPPV),实验组采用PEEP(5 cmH2O)持续至术毕.于CPB前,CPB停止后10分钟,60分钟,120分钟,监测动脉血气,并计算肺顺应性(Crs)、呼吸指数(RI).结果:两组CPB后Crs明显下降,机械通气后逐渐回升,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CPB后RI明显增加,机械通气后60分钟无明显改变,120分钟后下降,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CPB后早期应用PEEP可明显改善肺功能,增加肺顺应性,改善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沙丁氨醇吸入对机械通气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患儿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机械通气HMD患儿吸入沙丁胺醇,在给药前及给药后1h测定呼吸力学及血气指标并进行比较,统计并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static)升高(P<0.01);氧合指数(OI)、吸气阻力(Rinsp)、呼吸功(WOB)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86.53±22.88)h、(104.81±23.69)h;治疗组与对照组BPD发生率分别为6.25%、16.13%.结论 机械通气HMD患儿吸入沙丁胺醇,可短期改善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增加通气/血流,减少呼吸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但不能降低BPD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序贯肺复张治疗对严重胸部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力学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该院收治的严重胸外伤致ARDS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予小潮气量机械通气联合最佳呼气末正压通气,观察组在机械通气基础上予肺保护性通气序贯肺复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2天后呼吸力学与血气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气道峰压、pH值低于对照组,肺静态顺应性、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61、2.41、6.33、6.05、13.79,P <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序贯肺复张治疗,能显著改善严重胸部外伤致ARDS患者呼吸力学与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方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2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观察组采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2~3h皮肤颜色转红,经皮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6 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肺泡血氧分压比值(a/A PO2)明显上升,氧合指数(OI)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PaO2、a/A PO2、O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吸入氧浓度(FiO2)及呼气末正压(PEEP)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E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驱动压滴定呼气末正压(PEEP)对单肺通气(OLV)患者肺保护效应。方法将择期行胸腔镜下左肺下叶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C组和P组,每组20例。OLV开始后,两组均使用小潮气量5 mL/kg和呼吸频率12~16次/分;C组采用固定PEEP 5 cmH2O,P组使用最低驱动压滴定个体化PEEP。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后双肺通气15 min(T1)、OLV 30 min(T2)、OLV 60 min(T3)和恢复双肺通气15 min(T4)时的通气相关指标,包括驱动压(驱动压=平台压-PEEP)、肺顺应性、PEEP、气道峰压、氧合指数、肺泡死腔率、MAP和HR。在诱导后5 min(T0)和术后24 h(T5)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高迁移率蛋白1(HMGB1)以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浓度。记录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P组T2、T3时驱动压和气道峰压降低,肺顺应性升高(P<0.05);两组肺泡死腔率和氧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P组T5时血清SP-A、TNF-α和IL-...  相似文献   

15.
詹赞 《安徽医药》2017,21(7):1284-1286
目的 探索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腹腔高压(IAH)病人呼吸功能和血液动力学影响.方法 选择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54例ARDS病人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腹腔压力(IAP)将其分作3组,即IAP正常组(13例)、IAP Ⅰ级组(22例)和IAP Ⅱ级组(19例).按照最佳氧合法滴定最佳PEEP水平,监测各项指标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IAP Ⅰ级组和IAP Ⅱ级组病人滴定后IAP、血乳酸(BLA)、心率(HR)和PEEP均较滴定前明显增加,平均动脉压(MAP)较滴定前明显减少(P<0.05),且滴定后各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滴定后氧合指数(OI)、气道平台压(Pplat)、静态肺顺应性(Cst)均较滴定前明显增加,且IAP Ⅰ级组OI、Pplat较IAP正常组明显增加,IAP Ⅱ级组OI、Pplat较其他两组均有明显增加,上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P Ⅰ级组、IAP Ⅱ级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较IAP正常组明显增加,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病人28 h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EP可改善ARDS合并IAH病人氧合状态,且IAP越高则需要PEEP水平越高,但使用高水平PEEP会导致IAP增加,且对病人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对预后无改善.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药实践》2018,(2):93-95
目的:探讨低潮气量适当增加呼吸频率双肺通气应用于食管癌手术对呼吸力学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经胸腔镜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55~82岁,ASA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A组为低潮气量适当增加呼吸频率双肺通气组,B组为常规单肺通气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后行容量控制通气,双肺通气参数设定为潮气量(VT)10 m L/kg,呼吸频率(RR)12次/min。A组参数设定:VT为5~6m L/kg,RR为18~20次/min;B组参数设定同双肺通气,仍为VT_10m L/kg,RR12次/min。两组吸呼比皆为1∶1.5,静脉输注泵入瑞芬太尼、丙泊酚及顺式阿曲库铵复合吸入低浓度七氟醚维持麻醉。分别于支气管插管后双肺通气5 min(T_1)、低潮气量适当增加呼吸频率双肺通气或常规单肺通气45 min(T_2)及手术结束恢复双肺通气后(T_3),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 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平均气道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胸肺顺应性(Cdyn)等呼吸力学指标,采集T_1、T_2、T_3时的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用纤维支气管镜采集T_1、T_2、T_3时的肺泡灌洗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等浓度的变化。结果:T_2时A组平均气道压、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明显比B组低(P<0.05),胸肺顺应性A组比B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T_2时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较T_1时下降(P<0.05),A组下降幅度比B组小(P<0.05);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6浓度A组比B组在T_2、T_3时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潮气量适当增加呼吸频率双肺通气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可明显降低气道压力,减轻高气道压高潮气量所造成的肺损伤,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增加胸肺顺应性,改善通气/血流比,改善氧合,有效防止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7.
彭永保  周群  郑剑锋  吴开恩 《江西医药》2021,56(7):955-957,970
目的 观察小潮气量通气联合间歇性手法肺复张对Trendelenburg体位下腹腔镜手术的肥胖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肥胖患者(BMI≥28kg/m2)随机分为常规通气组(CV组)和小潮气量联合间歇性手法肺复张组(LRV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期间PaO2、PaCO2、PH值、气道压力等指标的变化及术后低氧血症发生情况,并计算呼吸系统顺应性与氧合指数.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点pH值、PaO2、PaCO2、OI及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RV组各时点的气道峰压均低于CV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点LRV组的呼吸系统顺应性高于C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潮气量IPPV联合间歇性手法肺复张可以明显降低肥胖患者Trendelenburg体位全麻腹腔镜手术时的气道压力,提高呼吸系统顺应性,起到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吴旭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55-2157
目的 观察低潮气量机械通气联合呼气末正压(PEE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术中肺氧台及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低潮气量复合呼气末正压组(A组)40例,常规潮气量组(B组)40例.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机械通气后30 min(T1)、机械通气后1 h(T2)、手术结束即刻(T3)、手术后30 min(T4)的血流动力学、气道压力及动脉血气分析值.结果 与B组比较,A组在机械通气后期,气遭压力降低,肺氧合指数(PaO2/Fi02)增高,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0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OPD患者术中给予低潮气量机械通气联合低水平PEEP有助于改善术中肺氧合、术后低氧血症,有助于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单肺通气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风茹  丁洁  申六女  高景  耿恩江 《河北医药》2009,31(22):3050-3052
目的观察保护性单肺通气对行开胸手术老年患者的呼吸血流动力学,炎性介质的影响,探讨保护性单肺通气在老年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保护性肺通气组1(P1组),保护性肺通气组2(P2组)。3组患者在行常规静脉诱导后均插入双腔气管插管,并以听诊法定位。C组患者行传统方法单肺通气(潮气量10ml/kg,PEEP0cmH2O);P1组患者行保护性单肺通气(潮气量6ml/kg,将PEEP维持在5cmH2O左右);P2组患者(潮气量6ml/kg,并在循环功能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增加PEEP,直至将PEEP维持在10cmH2O左右,并控制气道平台压低于30cmH2O)。记录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开始后1h(T2)、2h(T3)及术后2h(T4)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并计算出氧合指数OI;血流动力学数值;检测外周血中炎症介质(IL-6、IL-8、IL-10)。结果在单肺通气期间OI均有明显降低,但C组显著低于P1、P2组(P〈0.05);3组血清中IL-6、IL-8的浓度于T2时明显上升(P〈0.05),IL-10于T3时明显上升(P〈0.05)。P1、P2组T3、T4时血清IL-6和IL-8浓度均明显低于C组(P〈0.05),而IL-10浓度高于C组(P〈0.05)。结论低潮气量结合呼气木正压的保护性肺通气可减轻老年患者开胸手术肺的炎性反应,有利于减少围手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对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童癌肺炎机械通气怠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33例肾移植术后CMV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临床实验资料,其中12例加用了MP治疗(MP组),15例未加用MP治疗(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机械通气呼吸力学参数及氧合情况.结果:MP组吸气阻力(Ri)、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平均气道压(Pm)、肺内分流量(Qs/Qt)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肺顺应性(Cs,Cd)及氧合指数(PaO2/Fi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MP治疗显著提高CMV重症肺炎患者肺顺应性,改善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力学特征及氧合情况,减少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