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感染药学》2017,(7):1294-1298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为制订预防对策及治疗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9月—2016年1月期间在医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00例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病程及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等因素与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21.00%;其性别因素与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因素具有相关性,患者的清洁中段晨尿中检出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其所占比例为66.67%。结论:患者性别与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具有相关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地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魏靖  阮丹杰 《首都医药》2010,17(12):46-46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调查了428例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并对尿路感染发病率及尿路感染与血糖、性别、病程、并发症、合并症、尿细菌学检查情况等关系作了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高,尿路感染的发生与血糖控制情况、性别、病程、并发症、合并症等有关,多种病原体均可致尿路感染。结论早期严格控制血糖,防治急慢性并发症,注意会阴部清洁,积极去除炎性病变,养成良好排便习惯,是防治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40名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分为死亡组及生存组,分别统计每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获得地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入院血糖水平、血糖控制水平、呼吸机治疗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C-反应蛋白(CRP)、B型尿钠肽(BNP)、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等指标.分析相关指标与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死亡组患者与生存组患者比较,年龄、性别、感染地点、糖化血红蛋白、CRP、BNP、P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2型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年龄、性别、感染地点、糖化血红蛋白、CRP、BNP、PT水平是2型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住院死亡的预后因素,糖化血红蛋白是2型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并发慢性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刘开渊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174-2175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738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糖尿病诊断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吸烟及家族史、体重指数、高血压、高血脂等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糖尿病患者并发慢性并发症中,以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眼病及糖尿病肾病占前3位,其他依次为下肢血管病变、心血管病变及脑血管病变等;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中,糖尿病诊断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控制情况和糖化血红蛋白与多种慢性并发症均相关(r=1.133、1.214、0.367、1.056,均P<0.05),发病年龄越低、病程越长、血糖和血压控制越差,慢性并发症患病率越高(均P<0.05). 结论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原因较多,积极控制血糖、血压,有助于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有效防治。方法对26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常发生于老年女性患者,结合临床表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功及尿培养+药敏结果,显示老年糖尿病尿路感染常发生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营养状态较差患者,感染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经控制血糖,营养支持、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尿路刺激征消失,复查尿常规或尿培养+药敏结果正常。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因糖和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营养不良,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易并发尿路感染,其中女性患者更常见。因此对老年糖尿病尿路感染的治疗,控制血糖、纠正营养不良与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情况,探讨影响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改善2型糖尿病的控制效果、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71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实验室常规生化项目检查,包含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素氮、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肌酐、尿酸、尿微量白蛋白等,同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治疗方案信息,依据糖化血红蛋白<7%达标标准,按性别、年龄、病程、治疗方案等分组讨论影响因素。结果 71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是42.1%;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患者病程、治疗方案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结论合理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值,可有效控制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培红 《重庆医药》2009,38(16):2055-2057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体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尿路感染有关的因素有5个,显示与年龄、性别、病程、空腹血糖及并发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部分隐性发病。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合理应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并发症,是防治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总结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 并探索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皮肤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并发带状疱疹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型糖尿病并发带状疱疹患者58例, 大多数患者的年龄 > 70岁, 住院时间(11.78±3.63)d。纳入患者中3例出现播散性带状疱疹;23例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纳入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为(7.92±1.51)%, 所有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差时可能会促进或加重带状疱疹的发病, 发病后住院时间长,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与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取健康组100例,单纯糖尿病组65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组47例,对各组血中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脂各指标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组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较单纯糖尿病组以及健康组存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慢性高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血脂、以及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增高均是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的危险因素。定期监控有关指标对预防、治疗和减少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姚杰  程娟  陈治东  王海云 《安徽医药》2016,20(3):516-517
目的 通过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了解糖化血红蛋白与老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之间的关系,为延缓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提高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确诊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排除了糖尿病和糖耐量减退的正常老年住院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发现糖尿病组患者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2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的发生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关,维持糖尿病患者体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平稳恒定,及时良好的控制血糖水平,对延缓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抗感染药学》2017,(3):575-577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诱发因素,并提出预警性护理对策,以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246例,将其中发生尿路感染的45例患者作为感染组,将未发生尿路感染患者201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总结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制定相应的预警性护理对策。结果:通过比较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和未发生尿路的临床资料,发现患者年龄>60岁、病程>10年、住院时间>15 d,以及患有基础疾病的、采用侵入性操作的、未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的和留置导尿管时间>10 d者,均是导致尿路感染的诱发因素(P<0.0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糖尿病肾病并发尿路感染的独立诱发因素依次为有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15 d、病程>10年、年龄>60岁、留置导尿时间>10 d、基础疾病,保护性因素采用抗菌药物治疗。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诱发因素较多,应针对其诱发因素采好取相应的预警性护理对策,以降低糖尿病肾病并发尿路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就诊的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患者32例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就诊的2型糖尿病骨密度正常患者32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入院时的姓名、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血钙、血磷、尿酸、碱性磷酸酶、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等资料.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年龄大、糖尿病病程长、身体质量指数小、糖化血红蛋白高、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低(t=6敂.258、6.895、3.987、4.025、3.841、3.684,P<0.05);2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钙、血磷、尿酸、碱性磷酸酶、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与体重指数、股骨颈骨密度呈正相关(r=0.126、0.389,P<0.05),与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0.189、-0.258、-0.249,P<0.05)、与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钙、血磷、尿酸、碱性磷酸酶无相关性(P>0.05);2型糖尿病患者股骨颈骨密度与体重指数、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r=0.184、0.418,P<0.05),与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0.196、-0.267、-0.293,P<0.05)、与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钙、血磷、尿酸、碱性磷酸酶无相关性(P>0.05).结论 高龄、糖尿病病程长、体重指数低、血糖控制差是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临床中需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白内障(DR)的危险因素及药物治疗。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院住院的48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眼底镜检查,同时进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24h尿蛋白定量等检查,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27.98%(136/486),其中单纯型的105例(21.6%),增殖型的31例(6.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餐后最高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尿蛋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联(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餐后最高血糖、尿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纳入的回归方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延长、糖化血红蛋白、餐后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并发白内障的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糖,加强运动锻炼可预防和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糖尿病所致的视力损伤是不可逆,即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仍可能继续发展,因此它的治疗方法只能针对其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来提前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阻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继续发展。由于糖尿病患者糖代谢障碍是终生存在的,而且白内障发病原因没有完全清楚,故还缺乏能彻底治愈白内障的药物,仅仅是延缓白内障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BPH患者99例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并发尿路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n=15)和非感染组(n=84),分析其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患者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术前行导尿术、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留置尿管时间≥6周等因素与术后感染有相关性;这些因素是导致BPH患者术后并发症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非感染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H患者术后并发症尿路感染危险因素较多,临床治疗中应合理控制血糖,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缩短导管留置时间,以最大限度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80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MD),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45例)与非骨质疏松组(35例),分别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测量各组的病程、年龄、骨密度、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胰岛素、血钙、血鳞、血脂和体质量指数等指标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组病程、年龄、骨密度、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胰岛素和体质量指数与糖尿病无骨质疏松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病程、年龄、骨密度、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胰岛素和体质量指数是糖尿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董献刚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195-196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可以更好地了解糖尿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更科学地筛选出糖尿病患者。方法检测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8例笔者所在医院健康体检者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进行检测,不受是否空腹、抽血时间及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干扰、准确率高、效果确切,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远志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492-493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分为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组与糖尿病无骨质疏松组,测量各组的年龄、骨密度、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尿蛋白、血钙、血脂、空腹血糖和体质量指数等指标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组病程、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和体质量指数与糖尿病无骨质疏松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病程、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和体质量指数是糖尿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9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单纯空腹血糖检测、单纯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诊断糖尿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并发症及死亡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在2012年9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其中有8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或死亡.测定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BMI、住院时间、平均脉动压、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CRP、eGFR、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值,分析上述指标与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并发症及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肾病病程、住院时间、血红蛋白、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值是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而性别、BMI、血清清蛋白、CRP、eGFR对LADA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及死亡无显著性影响(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时间≥29(OR:2.857)、血红蛋白≥96.30(OR:2.131)、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值≥2.65(OR:2.174)、年龄≥56(OR:2.036)是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的危险因素,其危险程度依次降低.结论 随着年龄增加、住院时间延长、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和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值增加,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并发症及死亡的概率也将大大提高.建议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针对上述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干预性防护,避免和预防并发症及死亡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预测因素.方法 分别收集2型糖尿病无并发脑梗死组(DM组)和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DM+CI组)患者各56例,并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内生肌酐清除率、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对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比较,年龄、性别、内生肌酐清除率和空腹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DM+CI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27.89±6.42)mg/L、(7.98±0.69)%,较DM组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OR:1.627,P<0.05)和糖化血红蛋白(OR:29.213,P<0.05)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和糖化血红蛋白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两者可作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