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亚冬  李雅君 《河北医药》2013,35(16):2420-2422
目的研究正常糖代谢状态下糖化血红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44例,收集临床资料,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测定餐后2 h血糖(2 hPG)。完成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以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阳性组与冠脉阴性组。对比主要的糖代谢指标。按照OGTT结果选择正常糖代谢患者,研究其HbA1c与冠脉病变相关性。结果 (1)冠脉阳性组HbA1c较冠脉阴性组明显升高[(6.42±1.09)%与(5.92±0.86)%,P<0.01]。在冠脉阳性组中,HbA1c水平与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增加而升高。(2)在正常糖代谢状态下HbA1c与冠脉阳性及冠脉病变支数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14及0.378(P<0.01)。结论在糖代谢正常的冠心病高危人群中,HbA1c也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冠脉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住院患者209例,经造影确诊冠心病164例(占78.5%),排除冠心病患者45例(占21.5%).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表示,分为正常对照组、冠状动脉单支血管病变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组.所有研究对象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结果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组HbA1c水平(6.65±1.44)%,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6.18±1.16)%,冠脉造影正常组HbA1c水平(6.06±1.05)%.冠脉多支血管病变组HbA1c水平较单支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单支病变组HbA1c与冠脉造影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血清HbA1c水平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罗春苗  高潮  陈振飞 《安徽医药》2013,17(5):787-78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复杂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40例冠脉造影患者,按照冠脉造影下冠脉病变复杂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n=36)、双支病变组(n=41)、多支病变组(n=28)及对照组(n=35)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患者血清的hs-CPR水平,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行Gensini评分。结果血清hs-CRP和Gensini积分在不同冠脉病变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且随着病变血管支数增加而增高(P0.01)。血脂、hsCRP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314,P0.001),hsCRP是Gensini积分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血清hs-CRP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及危险因素有相关性,对冠心病患者的病变预测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17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及128例无冠脉病变的对照者的血浆Hcy,并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蛋白a[Lp(a)]。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2支和3支组,观察冠脉病变程度与Hcy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浆Hcy和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Hcy及血脂(HDL降低)水平随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1),Hcy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5165,P<0.01),而与血脂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cy是引起冠状动脉疾病的一个新的重要危险因素,与血脂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14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病例的D-二聚体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造影阴性组和冠脉造影阳性组,冠脉造影阳性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比较各组间D-二聚体水平。结果冠脉造影阳性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冠脉造影阴性组(P〈0.05),冠脉造影阳性组中冠脉多支病变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冠脉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脉病变程度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稳定型冠心病(CAD)患者静息常规心电图ST-T改变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了解ST-T改变预测左室功能的意义.方法 对80例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40例伴有胸前导联ST-T改变者(阳性组)及40例不伴有胸前导联ST-T改变者(阴性组)进行左室LVEF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结果 心电图阳性组中,LVEF降低率为72.5%,高于心电图阴性组的22.5%(t=6.125,P=0.000),并且心电图阳性组中,冠脉病变2支及3支病变患者有27例,心电图阴性组为17例,两组冠脉病变程度与心电图ST-T改变的关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83,P=0.008).结论 静息常规心电图ST-T改变对预测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左心室功能具有一定的意义,这种关系可能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胡文杰  王爱玲 《安徽医药》2013,17(3):422-424
目的回顾分析冠心病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85例患者(男112例,女73例)分为冠心病组(n=123)及对照组(n=62),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积分把冠心病分为不同亚组;对所有患者检测RDW结果,分析RDW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RDW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4.19±1.15)%vs(13.53±1.40)%,P0.005],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RDW水平逐渐增加。RDW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RDW有显著差异。RDW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性相关,高RDW可能是冠心病的预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丁伟  王邦宁 《安徽医药》2016,37(2):167-170
目的 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non-HDL-C)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25例疑诊或既往临床诊断CHD患者予以冠状动脉造影(CAG),将造影阴性的39例作为对照组(HC组),造影阳性的186例患者诊断为CHD,结合临床特点分为心绞痛组(AP组)122例和心肌梗死组(AMI组)64例。采用Gensini评分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评分,测定患者全套血脂水平,探讨non-HDL-C及相关脂质成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同时对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达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0 mmol/L的AP组患者进行non-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的亚组分析。结果 AMI组non-HDL-C水平高于AP组及HC组,AP组non-HDL-C水平高于H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non-HDL-C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562,P<0.05);LDL-C控制达标的AP组患者,高non-HDL-C组(≥2.60 mmol/L)比低non-HDL-C组(<2.60 mmol/L)Gensini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n-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non-HDL-C在评估LDL-C控制达标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再发心血管事件风险上有一定价值,可作为LDL-C达标后心血管残余风险新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9.
李晶晶  陆江辉 《淮海医药》2004,22(6):469-470
目的 研究血尿酸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 6 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诊断 )为冠心病患者分为多支病变 (3支及以上、冠脉狭窄≥ 5 0 % )组和单支、两支病变 (任何 1支或 2支冠脉直径狭窄≥ 5 0 % )组 ,以尿酸酶法检测其血尿酸值及其它生物化学指标 ,分析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两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单支、两支病变组 (P<0 .0 1 ) ,血清尿酸水平和冠脉病变支数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显著相关 ,血尿酸升高将可能加重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冠心病(CHD)组60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夹心酶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血清MMP-9水平,冠心病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检查。以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和多支病变,按病变处斑块形态分为1型、2型和3型斑块,分析各组之间以及CHD组中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相应血清MMP-9浓度的关系。结果血清MMP-9水平在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较对照组依次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多支冠脉病变组血清MMP-9水平高于单支冠脉病变组,2、3型斑块组MMP-9水平高于1型斑块组。结论血清MMP-9水平增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粥样斑块不稳定性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吕磊  罗义  潘宜智  曾冲 《河北医药》2012,34(19):2890-2891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的CD41水平,以及冠脉内介入治疗(PCI)术对CD41水平的影响。方法测定所有患者(包括258例冠心病患者及98例非冠心病患者)的CD41水平。行PCI术者(235例)及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121例)术前及术后2h的CD41水平。结果冠心病者的CD41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者。CD41水平在PCI术后2h显著高于术前(P<0.05),而在仅行CAG术的患者CD41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活性高于非冠心病者,PCI术可促进血小板激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患者雄激素受体CAG基因多态性重复数对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体检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连反应(PCR)和直接测序法测定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雄激素受体CAG重复序列的数目,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BMI、TT、E2四项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糖尿病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CAG重复数<22、CAG重复数≥22指标上,两组具有明显的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家族史、CAG重复数<22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其中CAG重复数<22是CAG重复数≥22患冠心病的危险度增加4.421倍。结论罹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很多,雄激素受体CAG基因多态性重复数<22是患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对比剂肾损伤(CI-AKI)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11月我院心脏中心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及糖尿病”,并同意行CAG+PCI患者共100例。根据是否应用丹参川芎嗪分为水化治疗组50例和水化基础上应用丹参川芎嗪治疗组50例。结果研究发现治疗组术后24h与术前比较,血清CysC、Scr、eGFR指标均未见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后24h与术前比较,血清Cys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意义(t=5.87,P<0.05);治疗组术后24h血清Cys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1,P<0.05)。结论血清CysC可较Scr更早期预测CI-AKI,同时对于拟行PCI术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丹参川芎嗪可在早期改善其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动脉僵硬度的改变。方法12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在同期内(间隔<1个月),采用动脉硬化测定仪Colin测定肱-踝脉搏波传播速度(baPWV)。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baP-WV为(1701±305)cm/s,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为(1482±184)cm/s,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较阴性组baPWV值显著增高(P<0.05):冠状动脉病变1支组baPWV为(1730±280)cm/s,2支组baPWV为(1684±313)cm/s,3支组为(1690±165)cm/s,均较冠脉造影阴性组baPWV值显著增高(P<0.05),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组之间baPW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动脉僵硬度增高,baPWV增高,baPWV可作为冠心病危险的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他汀序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的调脂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107例确诊为ACS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改良他汀序贯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50例)。检测入院24h内、4周、8周早晨空腹血脂(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应用改良他汀序贯治疗的ACS患者血TC、LDL—C、TG水平均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DL—C水平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应用改良他汀序贯治疗的ACS患者血AST、ALT、CK水平无明显变化,两组药物不良反应轻微,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④改良他汀序贯治疗方案治疗ACS调脂效果确切;②改良他汀序贯方案治疗ACS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预测冠心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冠状动脉病变预测的价值。方法对160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颈动脉的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无冠心病组38例)和总冠心病组(单支病变46例,双支病变40例,3支病变36例)。结果对照组及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发生率随之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冠心病有无相关性,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38例在我院住院并且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同期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根据造影结果及临床资料分为4组,非冠心病组、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在上述人群中有无差别并探讨其意义。结果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在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亚组分析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在冠心病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急性心肌梗死中显得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YKL-40水平及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探讨血清水平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冠心病组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各40例,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YKL-40水平,线性回归相关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YKL-40水平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YKL-40水平与年龄、FPG、TG、HbAIC等因素存在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KL-40可作为评估冠脉病变程度及血管壁炎症反应程度的重要指标;年龄、FPG、TG、HbAIC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ECP)对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探讨ECP防治冠心病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将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反搏治疗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两组均给予规范化的药物治疗,体外反搏组患者每天再给予60 min体外反搏治疗,两个疗程共4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HCY及CRP血清水平检测。最后用SPSS16.0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HCY和CRP血清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ECP组HCY血清水平差值大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75,P〈0.05);ECP组治疗前后CRP血清水平差值大于常规治疗组(t=21.492,P〈0.05)。结论体外反搏可降低冠心病患者HCY及CRP血清水平,ECP组疗效好于常规治疗组,这表明ECP对冠心病的防治有益。  相似文献   

20.
周庆  杨劲松 《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427-2428,2430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其中8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组),8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苏醒时间、输血量、住院费用、带管时间、搭桥数目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非体外循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ICU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短于体外循环组,输血量、住院费用少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带管时间、搭桥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组围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安全性较好,住院费用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