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血吸虫表皮膜蛋白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后至少显示19个蛋白带,其中3条蛋白带含醣,分子量分别为24KD、17.5KD和15KD。用免疫印班技术能检出与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反应的表皮膜抗原组分,其分子量分别为125KD、100KD和57KD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急性、慢性早期和晚期日本血吸虫病患者120例的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简称SEA淋转试验)。另以121例正常人及37例非血吸虫病患者作对照。SEA淋转试验的正常值范围为0~3.2%,大于4%时提示有血吸虫感染的可能。SEA淋转试验的灵敏性高,与环卵沉淀(Circumoval precipitin)试验(简称COP试验)合用时可互补不足。对疗效考核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东方田鼠免疫抑制模型,初步探讨淋巴细胞在东方田鼠抗血吸虫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健康的东方田鼠40只,分成4组(每组10只):免疫抑制+血吸虫感染组、免疫抑制组、血吸虫感染组和空白对照组.免疫抑制剂每周注射3次,连续使用6周,建立东方田鼠免疫抑制的动物模型,用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ELISA抗体检测进行免疫抑制模型的初步鉴定.在尾蚴攻击感染各组动物后42 d,麻醉处死各组动物后进行解剖,灌注冲虫,收集虫体和肝脏虫卵镜检.结果 免疫抑制模型淋巴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免疫抑制组血吸虫抗体水平显著低于未抑制组和空白对照组;免疫抑制和未抑制的东方田鼠均未检出成虫和虫卵.结论 成功建立东方田鼠免疫抑制模型.淋巴细胞在东方田鼠抗血吸虫病机制中可能不发挥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吸虫性肝硬化失代偿期120例临床分析扬中市人民医院丁竞康随着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与普及,人群中新感染血吸虫病的人已逐渐减少,但我县解放前后留下来的晚期血吸虫病病人仍然不少,现就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120例血吸虫性肝硬化失代偿期作临床分析如下。1...  相似文献   

5.
对江西省新建县南矶地区(重型血吸虫病流行区)2052例慢性血吸虫病人及348例晚期血吸虫病人调查,发现晚期血吸虫病人中,结肠增殖型晚期血吸虫病人较多都有过血吸虫急性感染史,占患过血吸虫急性感染人数的45.5%(P<0.01)。提示,凡有过血吸虫急性感染史的病人易发展成结肠增殖型晚期血吸虫病。通过对348例晚期血吸虫病人HBsAg测定调查表明,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人中的HBV感染率为最高,占所有晚期血吸虫病人中HBsAg阳性人数的53.3%(P<0.01),而且这例病人在临床上往往是所见到的顽固性腹水病人。  相似文献   

6.
血吸虫病的诊断,目前尚缺乏一简单而可靠的方法,Oliver-González 氏等(1954,1955,1956)发现曼氏血吸虫卵在感染曼氏血吸虫人、猴的血清中有环卵沉淀形成,对埃及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的抗血清也可有轻度反应,惟其他二种血吸虫卵对异性血清不发生反应,对其他寄生虫的抗血清三者均无交叉反应,不仅有临床诊断价值并可能作为疗效估价的辅助方法。我们在1957年春开始作环卵沉淀反应的家兔  相似文献   

7.
血吸虫感染是引起肝纤维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与实验研究发现血吸虫患者经彻底杀虫治疗后,肝纤维化仍能继续进展,其原因尚未十分清楚。近年来研究证实众多细胞因子参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起主要作用[1]。我院1994—1999年观察了27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外周血TGFβ1水平,并就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晚期血吸虫病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31~68岁,既往均有血吸虫感染史,并经彻底杀虫治疗,B超检查肝脏见网格状改变,酶标法测循环抗体均阴性;2肝炎后肝硬变患者20例,男…  相似文献   

8.
含血吸虫卵的肝切片与感染不同数量血吸虫尾蚴的家兔、小白鼠血清74份作卵内沉淀(IOP)反应,阳性率为97.9%,其内沉率在5%以上。用正常家兔和小白鼠血清15份以及感染华枝睾吸虫的豚鼠血清6份作IOP反应均为阴性。含血吸虫卵的肠切片与上述血清作IOP反应,结果与肝切片一致。结果表明IOP反应诊断血吸虫病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华枝睾吸虫病无交叉反应。肠切片也可作为抗原。本法经济,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9.
对原昆山县1984年~1986年问具有Ⅱ级以上诊断依据的胃癌死亡者与同期死于非消化道恶性肿瘤者作病例对照研究,以探讨日本血吸虫病与胃癌的关系。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病尤其是晚期日本血吸虫病与胃癌明显相关,日本血吸虫感染的累积暴露(确诊血吸虫病年限)的比数比(OR)有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用感染血吸虫鼠肝组织内虫卵冰冻切片作免疫酶染色试验,检测150例粪检阳性的血吸虫病人及150名健康人的血清,阳性率为96.7%,假阳性率为1.3‰;检测137例其它6种蠕虫病患者和50例内科疾病患者,交叉反应率为0~3.3%。该法的敏感性显著地高于用血吸虫成虫冰冻切片作免疫酶染色试验及环卵沉淀试验,而且方法简便,应用抗原经济,检测率高及获得结果较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脊髓型日本血吸虫病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型血吸虫病多为曼氏和埃及血吸虫感染引起,日本血吸虫感染所引起的脊髓血吸虫病国内报告极少,并且没有病理报告证实。关于本病没有特异的诊断的方法和明确的诊断标准,我科从1995年4月至1995年11月收住2例脊髓型血吸虫病患者。下面就其病理,临床、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恢复等方面的资料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2.
现有研究对血吸虫病是否能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尚有争议,部分研究表明血吸虫感染与大肠癌无相关性,亦有研究提示血吸虫感染与大肠癌的关系密切。现将作者医院发现的大肠癌合并血吸虫病12例进行报告。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肺吸虫病与血吸虫感染ELISA检测的交叉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索三峡库区肺吸虫病与血吸虫病免疫反应的交叉反应率。方法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标准条件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后,采用ELISA方法分别用肺吸虫成虫抗原检测血吸虫病人阳性血清,用血吸虫虫卵抗原检测肺吸虫病人阳性血清,观察二者间的交叉反应率。结果在质控条件下ELISA的检测结果显示,80例三峡库区肺吸虫患者血清经血吸虫虫卵ELISA检测阳性19例,交叉反应率为23.75%。30例血吸虫患者血清经肺吸虫成虫抗原检测阳性11例,交叉反应率为36.67%。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5,P>0.05)。结论三峡库区肺吸虫病与血吸虫病ELISA检测有较高的交叉反应率,需建立肺吸虫和血吸虫病的特异性免疫学检测方法,减少交叉反应。对三峡库区上下游的血吸虫病流行区传入库区的血吸虫病作出特异诊断、早期预防,以达到控制血吸虫病在库区流行、扩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血吸虫感染是引起肝纤维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与实验研究发现血吸虫患者经彻底杀虫治疗后,肝纤维化仍能继续进展.其原因尚未十分清楚.近年来研究证实众多细胞因子参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起主要作用[1].我院1994-1999年观察了27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外周血TGFβl水平,并就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低感染度宿主血清的DNA检测方法,为血吸虫病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考核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并优化巢式PCR反应体系用于检测不同感染度家兔血清中的日本血吸虫特异性基因片段。结果在仅存活3~5对成虫的感染后家兔血清中均能扩增到特异性目的条带,尤其是感染后3d即可检出。结论巢式PCR可用于日本血吸虫低感染度宿主血清DNA检测,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和双面胶纸条法环卵沉淀试验(DGS—COPT),并以单盲法对比检测153例血吸虫病人,49例经吡喳酮治疗后5年以上的血吸虫病人,22例华支睾吸虫病人和76名健康人的血清。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IEST 分别为89.5%和89.5%;DGS—COPT 分别为86.3%和97.4%;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3.6%和9.1%;已治疗后血吸虫病人的转阴率分别为59.2%和77.6%。两法的经治疗后血吸虫病人未转阴,假阳性及交叉反应者的阳性血清滴度(1∶20—1∶80)或平均环沉率(≥3%)可达所占总数的12.5%—25%或62.7%,这些病例未进行追查,故很难排除其有血吸虫感染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IEST 及DGS—COPT 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和考核疗效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自Sadun等(1960,1961)报导用血吸虫尾蚴抗原作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血吸虫病以来,相继有用血吸虫卵、尾蚴、成虫切片以及活化琼脂糖小珠结合的成虫可溶性抗原作免疫荧光试验的报告。都认为免疫荧光技术用于血吸虫病的诊断是一项敏感而特异的方法。国内虽曾在1964年有过以血吸虫尾蚴抗原作间接荧光抗体诊断血吸虫病的初步报导,但此后无更多的研究。我们曾对血吸虫成虫、尾蚴、虫卵抗原免疫荧光试验以及环卵沉淀反应结合  相似文献   

18.
细胞电泳可测量微粒及细胞的电学行为,又可用于定性、定量的分析和细胞亚群的定量分析。本文用该技术测定血吸虫尾拗感染的BADe/C小鼠牌淋巴细胞的电学行为,结果报道如下。l材料与方法1.l实验动物:BAIJyC健康小鼠(由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提供),体重20,25只,雌雄各半。按常规方法经皮感染血吸虫尾勒土20鼠。阳性钉螺由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提供。1.2牌淋巴细胞制备(由本院寄生虫学教研室施云松博士提供):在血吸虫尾勒感染后6、7W,分别剖杀小鼠5只,其余15只在SW全部剖杀。无菌取脾,置含RPMllbo培养液10all的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自产碱性磷酸酶(自产AKP)ELisA间接法对日本血吸虫病兔的早期诊断。采用日本血吸虫卵粗抗原4μg/ml,每孔滴入0.2ml,4℃包板过夜,并以正常兔血清1:200,日本血吸虫病兔血清1:400,自产AKP——羊抗兔IgG工作稀释度1:200,为适宜条件。受试家兔中5只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50条,另5只感染1200条。感染后,每隔三天,进行ELisA检测。结果:受试家兔血清于感染后第12天全部出现阳性;同时,采用上述适宜条件,进行ELisA检测5只肝吸虫病兔血清,结果全为阴性。显示自产AKP—ELisA间接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兔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并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血吸虫病引起结肠息肉已见报导,大猩猩试验,重度曼氏或埃及或日本血吸虫感染都引起结肠息肉。本文研究三十例埃及的血吸虫病患者之病理材料。6例为结肠次全切除之标本,24例为单纯的息肉摘除标本。作一般组织学检查,另外对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