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非癌性浸润性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约有10%~25%患者妇科腹部手术后诊断为EMS。EMS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部位在人体分布较广,最常见的是盆腔脏器和盆腔腹膜,腹壁、会阴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少见。本文分析了2000年11月~2004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10例腹壁、会阴手术切口EMS。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例手术切口EMS中,腹壁切口EMS6例(占60%),均有剖宫产病史,均为足月妊娠剖宫产横切口。会阴切口EMS4例(占40%),均为足月妊娠阴道分娩会阴侧切口。发病年龄23~35岁,…  相似文献   

2.
张海燕  刘静  李光 《工企医刊》2003,16(4):24-24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近年明显增高,是目前常见妇科疾病之一,异位的子宫内膜可出现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多数位于盆腔内,以侵犯卵巢者最常见,而出现在宫颈、阴道、外阴及腹壁较少见。现将我院10年期间收治的12例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资料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病人,年龄为23岁~35岁,平均年龄29岁。均在外院行剖宫产手术,术后发病潜伏期最短6个月,最长5年,不同程度出现腹壁切口处逐渐增大的触痛  相似文献   

3.
车华  孙若珩  张玲 《现代保健》2011,(32):121-122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11年7月15例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全部有剖官产史,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剖宫产术后6个月~2年在腹壁瘢痕处或其周围部出现胀痛,平均2.7年,逐年加重,随着月经周期而进行性增大、变硬、压痛或隐性胀痛,于月经过后变软缩小,亦有持续性隐痛者。1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切片均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随访1个月一3年,未见复发。结论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手术史、典型临床表现、妇科及B超检查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通过降低剖宫产率、改进手术步骤、术后提倡母乳喂养可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病,绝大多数发生于盆腔内生殖器官和其邻近器官的腹膜面。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增高,剖宫产术后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也在增加。我院近3年来收治6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在盆腔脏器,是育龄妇女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1].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少见,本文对该院1997~2007年收治的11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国内外文献报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因而日益受到重视。我院妇科于 1995~1996年 2年中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者 88例 ,经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8例年龄 2 1~ 52岁 ,平均发病年龄 35 8岁。其中 <30岁 14例 ,30岁~ 58例 (6 6 0 % ) ,4 1岁~ 52岁16例。既往有妇科手术史者 73例。其中人工流产史4 6例 (人流 1次 2 7例 ,2次 11例 ,3次 7例 ,4次 1例 ) ,上环 12例 ,剖宫产 9例 ,行一侧附件切除 6例。统计人流、上环及剖宫产宫腔操作手术史者 6 7例 ,占总数 76 %。临床症状包括痛经 4 0例 (45 5% )…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病变部位多见于卵巢和盆腔。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术的增多,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也呈上升的趋势。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术后病理确诊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声像图资料,旨在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000年1月~2006年12月,经术后病理确诊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7例,年龄23~38岁,发病时间为剖宫产术后半年至6年。临床表现为腹壁切口处出现与月经周期相关的规律性疼痛并进行性加重,疤痕处可触及质硬、形…  相似文献   

8.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0年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例确诊为AWE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和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WE占同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49%(26/1744)。占我院剖宫产的0.13%(9/6863)。患者年龄23~45岁,平均31岁。均有剖宫产史,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剖宫产术后4个月~10年在手术切口周围发现包块,直径5~60mm,平均36.4mm。临床表现为腹壁包块周期性疼痛(20例),非周期性疼痛(6例)。23例(88.46%)手术前后诊断符合,3例误诊。26例均接受了病灶的广泛切除术,并病理证实。术后随访5个月至10年,无1例复发和恶变。结论AWE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剖宫产切口周围,发生与有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剖宫产时的孕周无关。手术广泛切除病灶是最佳的治疗和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特点、诊治及预防。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40例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术后随访3-24个月。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平均年龄为31岁,均有剖宫产手术史,发病时间在2个月-7年,其中有原发性痛经史的8例,均有周期性腹部包块疼痛且经期增大,经后缩小特点,腹壁横切口32例(占80%),腹壁纵切口8例(占20%)腹部横切口发生率高于纵切口,彻底手术切除后随访无一例复发和恶变。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剖宫产切口部位,有着典型的经期腹部包块的疼痛及经期增大,经后缩小特点,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彻底清除病灶是防止复发的关键,腹部切口的选择与该病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继发于剖宫产手术,文献报道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为0.03%-0.47%。近年来发病率升高。现将本院1995—2005年收治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2例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于能引起子宫内膜直接种植于切口的手术所致,剖宫产、子宫肌瘤挖除术(达宫腔),月经期急性盆腔手术可致子宫内膜植于腹壁切口,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随之上升,现将我院2000~2007年收治的8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18例新式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均给予孕三烯酮治疗3~6月,术后随诊1~2年无复发。结论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中注意保护切口、提高手术操作技巧、降低剖宫产率等均有助于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18例新式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均给予孕三烯酮治疗3~6月,术后随诊1~2年无复发。结论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中注意保护切口、提高手术操作技巧、降低剖宫产率等均有助于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逐渐上升 ,已引起临床广泛重视 ,现对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1998年6月至 12月之间的 4 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有关手术前后的处理回顾性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年龄 2 3~ 5 2岁 ,平均年龄 4 3岁。单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2 6例 ,其中合并卵巢肿瘤 6例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 1例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腺肌病 17例 ,其中再合并子宫肌瘤 8例 ;腹壁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卵巢肿瘤 1例 ;阴道直肠膈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肌瘤 1例。上述病例诊断皆为病理切片所证实。1·2 实验室检查  …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较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盆腔内的卵巢、子宫、子宫直肠后陷凹,临床症状表现为痛经。近年来随着分娩中剖宫产率不断升高,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也有上升。现将武汉市第十二医院1987~2007年间经病理诊断确诊的21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1例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病灶位于腹壁切口处10例,位于会阴切口处1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确诊,并进行随访。结果11例患者既往均有手术史,CA125检测均呈阴性。11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2例术前曾给予药物治疗无效后手术。全部病例随访0.5~6.5年无一例复发。结论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属医源性疾病,发生在与子宫内膜有接触的手术切口,手术切除内膜异位病灶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1例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病灶位于腹壁切口处10例,位于会阴切口处1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确诊,并进行随访。结果11例患者既往均有手术史,CA125检测均呈阴性。11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2例术前曾给予药物治疗无效后手术。全部病例随访0.5—6.5年无一例复发。结论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属医源性疾病,发生在与子宫内膜有接触的手术切口,手术切除内膜异位病灶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术后的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于手术时将子宫内膜带至切口处,在该处种植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该疾病属医源性散播,即直接移植[1].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较低[2],剖宫术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国外报道约为0.1%[3],国内卢丹等人报道发病率差别较大,约0.03%~1.73%不等[4].但随着剖宫产率的明显上升,剖宫产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9.
陈丹芬 《浙江预防医学》2009,21(10):57-57,62
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其并发症随之增多。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近年也逐渐增多。为了减少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异症的发生,现对我院的12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002年6月至2008年6月诊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2例,年龄25-35岁,平均29岁。  相似文献   

20.
张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0):2884-2885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较常见的妇科疾病,近年来其发生率有升高趋势。异位的子宫内膜可出现在身体的不同部位,但多数位于盆腔脏器,发生在腹壁者少见。1996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行剖宫产者13368例,发生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外院术后发生2例,共1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