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和汤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和汤出自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主治鹤膝风、跗骨疽及一切阴疽。是治疗外科阴性痈疽疮疡的著名方剂。药物组成:熟地黄30g,鹿角胶9g,肉桂3g,麻黄2g,白芥子6g,炮姜2g,生甘草3g。综观全方,由2组药物组成,一组为温阳补血,一组是解散寒凝痰滞。方中重用甘温熟地黄,又配伍血肉有情之鹿角胶,意在补血滋阴,填精补髓,温壮元阳,强筋壮骨。两药相配,于大补阴血之中寓“阴中求阳”之意,使阳气生化有其物质基础,又于温补肾阳中寓“阳中求阴”,阴血才能化育有源,以冀阴阳同补,正胜而邪祛。寒凝痰滞,非温通经脉不足以解散。方中肉桂温肾化气,通利血脉;炮姜暖脾阳而温煦肌肉;麻黄宣通上焦肺卫使阳气畅达孔窍,且助肉桂温筋而散寒。  相似文献   

2.
阳和汤出自王洪绪的《外科全生集》,由熟地、鹿角胶、白芥子、肉桂、甘草、炮姜、麻黄组成,功能温补和阳,散寒通滞,主治一切阴疽、贴骨疽、流注,鹤膝风等属于阴寒证者。笔者应用此方治疗一些内科、妇科疾病,  相似文献   

3.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是清代著名外科医家王惟德所创制治疗一切阴疽疮疡的名方,原方由熟地30g、肉桂3g、麻黄1.5g、姜炭1.5g、生甘草3g、鹿角胶9g、白芥子6g、组成。笔者在临床上应用该方治疗骨与关节疾病20余年,每获良效,兹举验案四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阳和汤应用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仲书 《四川中医》2003,21(7):94-95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是中医外科著名方剂之一。因其组方缜密,配伍精当。能使全身精血得到补益,阳气得以温煦,一切阴寒痰湿凝结之症,得温补托里通滞之功而消散。其治疗范围已不断扩大。本方加减治疗痹证、咳喘等部分内科疾病,只要具有精血不足、阴寒凝结、寒痰瘀滞的证候,运用本方加减均能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邓迅 《西部中医药》1996,9(3):29-29
阳和汤临床应用邓迅平凉市四十铺卫生院(744000)阳和汤出自清代《外科全集》。是用以治疗外科阴证的主要方剂。用阳和汤加味治疗人体不同部位的阴疽,疗效满意,兹述如下。1舌下痰核邓某,男,2岁。舌下囊肿如李核2个月,加重1周。于1989年6月在某院住院...  相似文献   

6.
张金侠  王立存 《河南中医》2013,33(2):287-289
阳和汤最初是用于阴疽、附骨疽、脱疽、流注、鹤膝风、痰核等外科疾病,然而若能抓住本方主治阳虚寒凝证这一关键,亦可根据其温阳养血化痰之功效,将其扩展应用于内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阳和汤见于《外科全生集》,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的功用。用于阴疽属于阳虚寒凝证,如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表现为患处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  相似文献   

8.
王茂松 《山西中医》2000,16(5):45-45
阳和汤出自王洪绪《外科全生集》,是外科内服药中的名方 ,有和阳通滞、温补气血之功 ,用治一切阴疽 ,效如桴鼓。笔者临证在辨证论治的观点指导下 ,试用本方治疗痹证、痛经等 ,每获佳效 ,现介绍如下。1 阳和汤主治证候阳和汤原方药物组成 :熟地一两 ,白芥子二钱 ,鹿角胶三钱 ,肉桂一钱 ,炮姜炭五分 ,麻黄五分 ,生甘草一钱。主治 :“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外科辑要》中 ,将其适用范围论述得更加具体 ,指出 :“治阴毒白疽 ,平塌色暗 ,不肿不痛者 ,及脱疽 ,流注 ,鹤膝 ,横痃 ,骨槽 ,乳岩 ,瘰疬 ,失荣 ,石疽 ,一切阴证 ,兼治寒凝疼痛”。…  相似文献   

9.
10.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它具有温肾补血,散痰化痰的功能。笔者以阳和汤(熟地309,肉桂子3g,麻黄2g,鹿角胶9g,白芥子6g,姜炭2g,甘草3g)加味治疗阴疽之疾,屡获良效,现举例如下。1肉瘿(桥本氏病)患者,女,44岁。胸闷喉阻2年余,曾用甲状腺素、小金丹等药治疗均不见效。颜面浮肿,双目少神,声低气怯。颈前可触鸭蛋大小包块,硬如橡胶,舌苔薄白,脉细软。甲状腺穿刺病理:甲状腺实质有大量淋巴细胞形成,并形成淋巴滤泡。吸碘131率3h4%,24h20%。BMR<10%。此乃肾亏肝虚,治以补肾益肝。阳和汤加红参须、何首乌、枸…  相似文献   

11.
吴孝华  陈启石 《中医杂志》1994,35(9):532-533
阳和汤系清代医家王洪绪之名方,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原为疗治阴疽及阴寒证而设,其方由熟地、鹿角胶、白芥子、肉桂、炮姜、麻黄、甘草等7味药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笔者临证中尝用此方随证加减,扩展应用于多种虚寒性疾病,疗效满意,举验案数则如下。1 失音成某,男,32岁,1986年4月1日初诊。患者失音20天,加重4日,1月前咽部肿痛,吞咽不爽,伴发热(38.5℃)、头痛、畏寒,曾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阳和汤临床研究现状。方法对近年国内期刊有关阳和汤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归纳整理,并作一个比较系统的叙述。结果现代中医通过辨证施治将阳和汤广泛应用于治疗骨科、妇科、内科、皮肤科等疾病。结论阳和汤通过调整气血阴阳,对现代临床常见疾病,疗效理想,今后可全面拓展应用该方。  相似文献   

14.
阳和汤出自清·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为治疗外科一切阴疽证的著名方剂,方以熟地、鹿角胶、肉桂、炮姜、麻黄、白芥子、甘草组成。全方组成具有补血益精、助阳宣通血脉、散寒祛痰之功,用于阳虚阴寒之证,犹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可化阴凝而使阳和。本方虽为外科一切阴疽证而设,但其效用不只于此,它在内、妇科疾病应用上亦有较高  相似文献   

15.
16.
阳和汤由熟地、鹿角胶、白芥子、肉桂,炮姜、麻黄,甘草组成,主要起温补和阳、散寒通滞,或化痰祛湿,祛痰通络之功。临证时谨守病机、抓住主证,掌握本方立法组方宗旨,便可灵活治疗多种疾病。【例一】常×,  相似文献   

17.
《陕西中医》2017,(11):1598-1599
目的:创建阳和汤质量控制的标准,从而更好服务于研究与临床。方法:采用TLC对麻黄、肉桂鉴别与HPLC对阳和汤所含成分毛蕊花糖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用TLC鉴别麻黄、肉桂具有较好的专属性;毛蕊花糖苷在32.1~192.6n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4,平均回收率99.7%,RSD等于0.75%。结论:本实验所创建的检测方法方便有效,专属性强,此标准能够很好控制阳和汤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何虹 《新中医》2012,(3):166-167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由熟地黄、白芥子、鹿角胶、炮姜、麻黄、肉桂、甘草组成,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笔者临床用阳和汤治疗虚寒所致的妇科常见病,收效颇佳,举4例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医古方阳和汤"异病同治"的机理。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从阳和汤的来源、组成、方解、现代药理研究和现代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探讨阳和汤"异病同治"的临床病证,以分析其临床应用该方的机理。结果阳和汤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原方所治疾病为鹤膝风、贴骨疽及其阴疽,现代文献报道阳和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临床各科的多种疑难杂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妇科疾病、骨科疾病、皮肤科疾病及其他杂病,远远超出其最初的适应症。结论阳和汤所针对的病证的共同特点是缠绵难愈,辨证属于阳虚阴盛,痰瘀内阻。病证特点与阳和汤创立时一致,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治疗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