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卫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7,21(6):677-677,679
目的:进一步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对乙肝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同期单纯乙肝患者各38例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重叠感染组与对照组TBil、ALT、ALB、PT,黄疸消退时间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重叠感染组患者临床症状较严重,并发症多。结论:HBV与HEV重叠感染肝细胞损害加重,病情趋向重症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戊型肝炎患者重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的临床表现、肝功能变化及预后.方法 收集急性戊型肝炎患者65例和急性戊型肝炎重叠慢性乙型肝炎感染48例,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HBV标志物及抗HEV IgM.结果 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重型肝炎发病率及病死率在重叠感染组和单纯急性戊型肝炎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戊型肝炎重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功能损害严重,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何姗  龙尧 《河北医学》1998,4(3):10-12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陈文思  李刚  陈忠诚  林关玲 《热带医学杂志》2006,6(9):1035-1036,1039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HEV)对乙型肝炎病情的影响。方法对单纯HBV感染者与HBV重叠HEV感染者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A/G)、HBV-DNA及临床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重叠感染组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PT较单纯感染组明显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TP、ALB偏低(P<0.01);两组HBV-DNA定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别(P>0.05)。重叠感染患者临床症状较严重,易伴发并发症。结论HBV重叠感染HEV容易致乙型肝炎慢性化和重症化,是乙型肝炎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临床特点,症状与体征,肝功能损伤程度以及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收集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患者(乙戊肝组),单纯性戊型肝炎患者(戊肝组)各33例及单纯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乙肝组)60例,对戊肝组和乙戊肝组的临床特征进行对照分析;对慢乙肝组和乙戊肝组患者的血清HBV标志物进行对比。结果 乙戊肝组乏力,恶心呕吐,脾大较戊肝组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戊肝组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戊肝组,分别为(34.2±0.9)g/L和(37.4±1.1)g/L,两组相比较,t值为2.127,P值为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乙戊肝组的AST/ALT水平较戊肝组高,且两周后TBil的下降值也低于戊肝组,TBil的下降值分别为(22.15±15.85)umol/L和(71.27±13.25)umol/L,两组相比较,t值为2.378, P值为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戊肝组HBeAg, HBV DNA阳性率均比慢乙肝组为低,P值<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病情较单纯性戊型肝炎为重,肝细胞损伤更为严重,肝功能恢复也较慢;重叠HEV感染后,HBV复制可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6.
对47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与散发性戊型肝炎重叠感染及50例慢性乙肝进行临床对比分析,以探讨双重感染的临床特征,重症肝炎发生率及转归。方法采用ELISA法及EIA法检测甲乙丙丁戊与5种肝炎病毒,同时检测肝功能。结论提示HBV与HEV重叠感染肝细胞损害加重,病情有重症比倾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41例慢性型肝炎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显示重叠感染后病情加重,肝功能损害更严重,易发生腹水,出血倾向和继发感染,重型肝炎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8.
57例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中,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和硬化者占多数,重叠感染后病情加重,但预后尚好。  相似文献   

9.
戊型肝炎重叠乙型肝炎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戊型肝炎(HEY)重叠乙型肝炎感染的状况及戊型肝炎病毒对乙肝患者的影响。采用RT-PCR检测HEV-RNA,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EV与HBV重叠感染组(Ⅲ组)和单纯HBV感染组(Ⅰ组)的HBV DNA含量,比较HEV对HBV复制有无影响,检测三组病人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差异,并对他们预后时间作了比较。Ⅲ组与Ⅰ组HBV DNA含量基本一致,ALB、GGT在三组病人中均无显著性差异。ALT、AST、TBIL及一部分临床症状、体征在三组病人间有显著性差异。HEV对HBV的复制无影响.但HEV感染会加重乙肝患者肝脏损害和临床症状,并可推测HEV对乙型肝炎发展可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诊治特点。方法选择7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患者为观察组,70例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患者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活动度、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白蛋白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HBeAg阴转率、HBV—D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会导致病情急剧加重,形成重症化,但是戊型肝炎病毒对乙肝病毒复制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何姗  庞超  胡南 《河北医学》2006,12(7):645-64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AV、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AV、HEV感染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及统计TSB、ALT恢复正常天数并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重叠感染HAV、HEV患者慢性肝炎重度、慢性重型肝炎例数均明显高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血清TSB、ALT水平及恢复正常天数均高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AV、HEV感染后病情趋向重症化,病程延长。  相似文献   

12.
庞增  谢俊强 《河北医学》2006,12(9):874-87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HEV)的临床特点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甲、乙、丙、丁或戊型肝炎病毒以及乙肝病毒e系统状态,PCR法检测HBV-DNA,同时检测肝功能(TB、ALT、AST、ALB、GLB、PT)。然后随机选择慢性乙肝重叠戊型肝炎与同期单纯慢性乙肝患者各50例分成重叠感染组和对照组,对两组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重叠感染组与对照组中谷草转氨酶(AST)与球蛋白(GLB)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总胆红素(TB)、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HBeAg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和(P<0.05)。重叠感染组重肝存活率为53%。结论:提示HBV与HEV重叠感染肝细胞损害加重,病情趋向重症化。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比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更易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重叠后发生重肝存活率相对较高,预后并不一定差。  相似文献   

13.
14.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使用保肝及对症综合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拉米夫定片剂,100mg/d,疗程12个月.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中症状复发率为2.67%(2/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88%(20/67),P<0.01.治疗组ALT复常率为86.67%(65/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16%(45/67),P<0.01.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Ag阳转率分别为28%(21/75)、24%(1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45%(7/67)、5.95%(4/67),P<0.01.治疗3个月、12个月后,治疗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7.33%(58/75)、85.33%(64/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6%(6/67)、16.42%(11/67),P<0.01.治疗组及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75)、5.9%(4/67),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拉米夫定可以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症状、ALT及乙肝病毒病原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表达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水平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2月于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5例。根据HBeAg的表达分为阴性组30例,阳性组35例。比较两组CD3、CD4、CD、CD4CD25百分率。结果 HBeAg阳性组CD8(31.2±5.6)%、CD4CD25(31.8±5.5)%高于阴性组高于阴性组CD8(27.6±5.3)%、CD4CD25(28.6±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595、2.5293,P=0.0078、0.0114)。结论不同HBeAg表达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HBeAg表达阳性者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FP动态监测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敏  刘涛  孙波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8):3858-3859
目的:动态监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变化及肝功能指标,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各模式与AFP定量变化及肝功能改变的关系,高度警惕肝癌的发生。方法:对1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同时用ELISA法进行乙型肝炎五项血清学标志物、用RIA法进行AFP检测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胺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水平检测。AFP升高者分别作B超、CT检查,排除肝癌后每2个月复查1次AFP、肝功、B超,连续进行2a~5a追踪随访。结果:189例中146例AFP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升高。随访中HBsAg、抗-HBe及抗-HBc3项阳性(即"小三阳")中发现AFP稳定上升型的11例(15.5%)均发展为肝癌;HBsAg、HBeAg及抗-HBc3项阳性即"大三阳"中发现AFP稳定上升型的3例(4.8%)发展为肝癌;HBsAg、抗-HBc2项阳性组中1例AFP稳定上升型发展为肝癌。一过性升高和一直未升高型均未出现肝癌。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小三阳感染模式动态监测AFP变化,对早期发现肝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乙肝)是一种常见的严重肝脏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8年报告,全球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戊型肝炎(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一种自限性疾病,它主要在发展中国家流行,但在发达国家也有散发病例[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对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Th1/Th2相关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 选取HBeAg阳性CHB初治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52例及拉米夫定组50例.替比夫定组给予替比夫定600 mg口服,1次/d,拉米夫定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1次/d,两组均治疗72周.观察治疗第12、24、48及72同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乙肝病毒(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血清IFN-γ及IL-4水平.结果 随治疗时间增加,两组患者ALT复常率、HBV DNA和HBeAg转阴率均有升高,且替比夫定组升高程度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两组IFN-γ、IL-4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改善,第24、48、72周时,替比夫定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同一时期拉米夫定组,而IL-4水平明显低于后者(P<0.05或P<0.01).结论 替比夫定可纠正血清Th1/Th2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失衡,且改善作用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香菇多糖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香菇多糖15mg/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转换率和HBV-DNA阴转率均比对照组高,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香菇多糖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