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防治工作中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血管病,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我国的高血压患者已达1亿多人,同时每年都有300多万的新发病例。高血压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同时又是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截止目前,美国预防检测评价和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已发布了第七次报告(JNC7),足见其对高血压病预防的重视程度。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普遍存在着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和控制率低的情况。《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根据国外的经验和我国的国情,完成这一任务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已成为我国多数地区的主要健康问题。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身疾病,非药物治疗在社区防治中的作用已引起普遍重视。为提高高血压病的规范化管理率和控制率,满足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有调查显示高血压患者一直在增加,现在高血压人数已近两亿。目前我国高血压病的防治无论是在二、三级医院还是在社区医院,在防治技术上已不存障碍。但有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8.8%,服药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4.7%、6.1%,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高血压病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重要并发症有中风、心肌梗死及肾功能衰竭。业已证实,高血压病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疾病。目前,在我国高血压发病呈上升趋势。因此,高血压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高血压病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数人认为其发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我国高血压病呈连年增高趋势。目前,我国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病人已达1.6亿,估计每年新发与高血压相关的脑卒中达200万人、心肌梗死达50万人。因此,对高血压积极开展社区人群综合干预治疗,探讨人群防治策略和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济南市某社区高血压病流行现状调查及药物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血压病是我国目前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又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防治高血压病已成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延长人类期望寿命的关键。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2000年我院在济南市天桥区工人新村成立了社区门诊,为了解该社区高血压病流行特征及药物治疗状况,并为我市慢性疾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于2001年4月至2001年10月笔者对该社区居民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因其易引发脑卒中、心梗、肾脏疾患等,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中国已成为高血压发病率高、危害重的国家之一。如不尽快遏制这种势头,不仅国家及个人医疗费用支出增多,更严重的是影响我国劳动力人口素质,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高血压病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已达18.8%,即全国患病人数已达1.6亿。随着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的不断上升,该病已成为我国人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仅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功能障碍,也是脑卒中、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疾病本身及各种并发症正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本病防治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血压病发病率的日益增高,由高血压所引起的多种疾病和高血压病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但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还很低,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防治高血压病已成为广大医疗机构、医生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庞大的高血压人群面前,将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到基层,重点下沉到社区,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健康的常见疾病,是造成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从成人18.8%的发病率增长至20%,其发病趋势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即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而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低,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负担^[1]。因此,探讨高血压病的防治和相应的康复措施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为做好高血压病防治工作,苍山县卫生防疫站于1999年开设了高血压病门诊,并加入了全国高血压病防治微机网络:通过近4年的努力,高血压病门诊有了长足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共管理治疗高血压病病人3900余例,控制率达到55.5%,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充分证明卫生防疫站开展高血压病防治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宁波市城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辉  张涛  崔军  高华 《上海预防医学》2008,20(9):443-444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已引起高度重视。为了解宁波城区居民高血压病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社区高血压病综合防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5年对宁波市6558名35~74周岁居民进行了高血压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3.
本对北京1998年10月8日的首界。高血压日’活动进行了客观的评价。目的在于了解群众对此次活动的接受情况和对高血压病防治的认识、态度、行为,以便帮助我们确立今后的宣传重点,探索最佳的宣传方式。我们以拦截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全市18个区县进行了调查,并运用EPI Info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表明,多数北京人对高血压病有一定认识,对高血压病防治的态度是积极的,但能做到定期测量血压的人还不多。调查中,占95.2%的人希望获得更多的高血压病防治知识;最受欢迎的传播渠道为:医生咨询(61.6%)、电视传播(55.8%)、报刊传播(38.9%)。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饮食对临界高血压病人病情的影响,探讨饮食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86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合理营养、戒烟限酒等知识指导,7个月后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中3l例治愈,治愈率为64.6%;12例有效,有效率为25.0%;5例显效,显效率为10.4%。对照组中22例维持临界高血压状态,占57.9%,16例发展成高血压病人,占42.1%,两组对照P〈0.01。结论 饮食习惯对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均有重要的影响,在高血压病的防治过程中,应重视保健知识的宣教,倡导健康的饮食习惯,以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致残率,进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如今,“三高”(高血压、高脂血、高血糖)人群越来越多,其中以高血压患者占绝大多数。最新一项调查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患病率的严重情况:与10年前相比,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35岁~74岁年龄段的高血压患病率达到27.2%,这意味着我国高血压病患者已达1.3亿人,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已成为我国多数地区的主要健康问题。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身疾病[1],非药物治疗在社区防治中的作用已引起普遍重视[2]。为提高高血压病的规范化管理率和控制率,满足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2010年以来,杭州市康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  相似文献   

17.
健康生活方式对轻度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规则而有效的血压控制能够降低高血压并发症。在我国,轻度高血压病患逐年增加,他们多是体检或偶测血压时发现,临床上常无自觉症状,因缺乏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且不愿服药治疗,使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心血管发病率增高。本旨在观察因改变生活方式对轻度高血压病的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是目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运动减少,以及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均导致高血压病患病率逐年上升。1959年全国普查,高血压病患病率仅为5.11%,而2002年全国营养与相关慢性疾病联合调查显示,高血压患病率已接近18.8%。据此推测,全国高血压人群约为1.5亿。与如此庞大的高发病率相比,我国居民对高血压病的知晓率和控制率却很低。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 ,我校门诊高血压病防治研究小组与南街西来寺居委会合作 ,进行了两次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社区宣传。虽然次数不多 ,时间也不长 ,但感触颇深。高血压是引起心脏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目前我国高血压病患者存在“一高三低”现象 ,“一高”即患病率高 ,已由50年代的5 11 %、70年代末的7 73%上升到现在的11 88 % ,60岁以上的人群已超过30 % ,我国高血压病患者已逾1亿 ,而且以每年350万人的速度递增 ;“三低”即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更低 ,约有一半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自己并不知道 ,已…  相似文献   

20.
影响社区高血压防治效果的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开展社区高血压防治被证实是降低高血压发病率,有效利用社区卫生资源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我国早已将高血压防治作为慢性病防治的切入点,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高血压患病率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希望达到的目标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从根本而言,依旧未改变我国高血压“三低现象”(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其中的影响因素是较为复杂的,涉及医疗政策、文化背景、经济水平、人文习惯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