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米夫定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3-TC)与干扰素(IFN)联合与单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疗效。方法:以2种药物分别单和或联合应用,治疗130例CHB患者,观察治疗前后各自临床症状,ALT、病毒标志物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2005年1月~2006年9月,我们采用乙肝康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34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68例CHB患者,男51例,女17例;年龄15~67岁。诊断均符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3-TC)与干扰素(IFN)联合与单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疗效。方法以2种药物分别单用或联合应用,治疗130例CHB患者,观察治疗前后各自临床症状、ALT、病毒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联合用药组HBV-DNA阴转率为81.6%(62/76),HBeAg阴转率为38.2%(26/68),抗-HBe阳转率为25%(17/68);单用3TC组HBV-DNA阴转率为70.8%(17/24),HBeAg阴转率为10%(2/10),抗-HBe阳转率为5%(1/20);单用IFN组HBV-DNA阴转率为33.3%(10/30),HBeAg阴转率为40%(12/30),抗-HBe阳转率为10%(3/30)。各组患者ALT水平于12周以后均正常。肝炎临床症状改善,应用IFN者副作用稍多,但多数患者可以耐受治疗。结论联合用药组综合疗效优于单独用药组。  相似文献   

4.
2003年1月~2005年11月,我们应用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57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拉米夫定治疗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6例慢性乙型重型病毒性肝炎分为两组。对照组 3 8例 ,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 ;拉米夫定组 48例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拉米夫定。统计两组的病死率、存活者肝功能恢复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为 41 7% ,对照组为 68 4% ,两组患者病死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治疗组存活者达到显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 (74 6±2 2 7)天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114 3± 2 6 2 )天 (P <0 0 5 )。拉米夫定治疗期间未见明显副反应 ,显示良好的安全性。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病毒性肝炎是有效和安全的 ,可作为抢救重型乙型肝炎的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韩绍芹  刘晓莉  张珍 《山东医药》2004,44(17):69-70
目前对于活动期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上多采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治疗过程中可出现发热、皮疹、消化道症状等不良反应。2002年1月~2003年6月,我们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患者56例,现将临床观察结果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比较干扰素联合左旋咪唑涂布剂和单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治疗组HBsAg、HgeAg、HBVDNA的阴转率分别为22.4%、58.6%、68.9%,对照组分别为10.3%、25.5%、20.6%,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停药后3个月复查,治疗组HgeAg、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25%、66.7%,对照组分别为11.0%、4.5%。结论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干扰素。  相似文献   

8.
目前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表现为干扰素长期有效率不高、核苷类似物易出现变异病毒株、需长期服用等。基因治疗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主要方法有RNAi技术、反义RNA技术、核酶技术等。RNAi是指由21~23个核苷酸组成的双链RNA(dsRNA)ph引发的生物细胞内同源基因转录后沉默的现象。其作为以HBV基因转录为靶点的基因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主要对RNAi技术在HBV基因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重组基因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影响因素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简阳市人民医院2001—01/2006—01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40例,其中干扰素治疗组84例;保肝治疗组56例。观察2组患者的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和影响干扰素疗效的因素及干扰素α—1b的不良反应。结果①干扰素治疗组的ALT复常率和HBsAg的阴转率均较保肝治疗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及HBV-DNA阴转率均明显高于保肝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②干扰素治疗组中,女性、治疗前高ALT水平、HBV-DNA≤10^6copies/ml的患者疗效更好;③干扰素α-1b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72例(占85.7%)、流感样症状50例(占59.5%)、白细胞减少40例(占47.6%)。不良反应一般不需作特殊处理,并能很快恢复正常,仅有2例白细胞减少者在加用升白细胞药物后恢复正常。结论干扰素α-1b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较为有效且安全的可选择的药物,尤其对女性、高ALT水平、HBV-DNA低拷贝数(≤10^6copies/ml)的慢性乙肝患者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黄培宁 《山东医药》2010,50(19):89-89
拉米夫定(LAM)具有较强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能力,但需长期用药,可能引起耐药性及病毒变异,导致治疗失败。近年来,我们应用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乙肝肝硬化45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抗病毒治疗通过抑制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HBV DNA的复制,有效延缓、阻断甚至逆转疾病进展,是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的基本治疗方式。口服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ide(tide)analogues,NAs]疗效强、安全性高,是CHB治疗道路中的重大里程碑。然而对于肝脏功能及整体状况严重恶化的HBV相关肝衰竭患者,抗病毒治疗是否可以改善预后甚至挽救生命,这类患者在抗病毒时机、药物及治疗方案上应如何选择,仍然存在诸多争议。本文结合最新的循证学证据对上述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对于各时期、各类型的HBV相关肝衰竭患者,总体上都应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需建立完善的评估监测系统准确把握治疗时机,并通过联合其他治疗方式提高抗病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病科收治5例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人,3男2女,年龄36~56岁,均已根据艾滋病诊断标准和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及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诊断,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肝炎炎症活动度与拉米夫定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炎症活动度与拉米夫定疗效的关系 ,本文观察 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按血清ALT水平分为ALT <2ULN、2~ 5ULN、>5ULN三组。所有病例给予拉米夫定每日 10 0mg,12月为一疗程。结果显示 :疗程结束后 ,ALT复常率为 6 5 0 6 % ,HBVDNA阴转率为 77 11% ,HBeAg阴转率为 5 5 5 5 % ,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为 30 91% ,临床应答 85 5 4 %。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临床疗效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 ,HBV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与肝脏炎症活动度无关。慢性乙型肝炎炎症活动度愈高 ,拉米夫定疗效愈好  相似文献   

14.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乙型病毒性肝炎基因治疗的研究取得 了很大的进步,本文就反义RNA、核酶、反基因、基因免疫等技术及基因治疗的肝脏靶向性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进行性损害为主的慢性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发病大国,每年因乙型肝炎损失大量的工作日和劳动力,还有几十万人死于乙型肝炎引起的终末期肝病如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细胞癌或重型肝炎[1]。勿庸讳言,乙型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干扰素自成功应用于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以来已经20余年,是国内外公认的对HBV、HCV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药物。应用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主要目标是清除或抑制HBV、HCV,以减轻病毒的致病性和传染性,减轻肝脏炎症,防止肝纤维化发展至肝硬化,特别是防止肝细胞癌的发生。 一、慢性乙型肝炎 近年来核苷类药物进展迅速,拉米夫定(lamivudine)能迅速抑制HBV DNA,已在临床普遍应用,但IFN α仍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抗病毒药物之一。 1.应严格掌握干扰素治疗适应证:处于 HBV复制期( HBeAg、H…  相似文献   

17.
例 1 患者男 ,发现HBsAg阳性 8年 ,HBsAg、抗 HBe、抗 HBc均阳性。肝功能反复检测均正常。HBVDNA定量值 4 .11× 10 4拷贝 /ml。曾接受一般保肝药物治疗。入院前 5个月感觉疲乏、胃纳差、腹胀、头晕、胸闷、心悸。入院前 7d丙氨酸转氨酶 (ALT) 5 73IU/L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 2 31IU/L ,总胆红素 4 2 .4 μmol/L ,直接胆红素 12 .3μmol/L。血常规 :红细胞 (RBC) 2 .0 6× 10 12 /L ,血红蛋白 (Hb) 75 g/L ,白细胞 (WBC) 3.5× 10 9/L ,血小板 (Plt)12 6× 10 9/L。按乙型病毒性肝炎、贫血原因待查入院。入院后尿常规…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69岁。2001年3月在外院诊断为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行手术切除,术后仅化疗2个周期(具体不详)。2007年4月因多处淋巴结肿大入院。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一计算机体层显像(PET-CT)、骨ECT检查,提示双侧腋窝、左锁骨上、纵隔淋巴结肿大及左侧髋骨转移。  相似文献   

19.
α—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严重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α-干扰素是目前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有效药物,持续反应率为20%~40%。但是,该药所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已成为临床不可忽视的问题。现综合有关文献资料,就此问题作一概述。1精神神经症状 干扰素诱发的精神神经系统严重不良反应比较常见[1、2]。精神症状轻者表现为疲劳、无力、嗜睡、缺乏主动性或易激惹;重者则精神错乱、情感淡漠、癫痫发作[3],甚至导致自杀倾向的抑郁,亦可表现其他行为、情感、识别能力的改变。高木洲一郎报道,在应用干扰素治疗丙肝过程中,轻度抑郁达20%~30%,需要精神科治疗或终止治疗的患…  相似文献   

20.
系列研究表明,对丙型肝炎的IFN治疗确可使标化死亡率(SMR)减低,使肝癌发病取得二级预防效果而使其5年存活率提升至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