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筛查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结果:结论: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内科收治的疑似脑血管疾病(CVD)患者96例为观察对象,给予患者行MRA检查,同时给予CT血管成像(CT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MRA检出脑动脉瘤的情况,总结动静脉畸形检出部位,分析敏感性情况,并与其他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MRA检查显示脑动脉瘤情况与CTA、DSA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统计学分析,不具显著差异性(P0.05);MRA检查动静脉畸形检出部位与CTA、DSA结果基本相符,无差异性,统计学无意义(P0.05);MRA对脑动脉瘤及静脉畸形的敏感性、特异性与CTA、DSA比较,统计学无差异性(P0.05)。结论:MRA检查具无创性,无电离辐射,不采用造影剂,在筛查CVD中是首选方案,若需进一步确诊可采用联合方法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头颈联合CTA与颅脑MRA对脑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80例经DSA确诊的脑动脉狭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命名为CTA组和MRA组,分别接受头颈联合CTA检查和颅脑MRA检查。根据所得图像对比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CTA组诊断脑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要比MRA组高。结论:头颈联合CTA、颅脑MRA对于临床脑动脉狭窄的诊断,均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相对而言,头颈联合CTA的敏感性、特异性高于MRA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头颈部动脉狭窄使用CTA与MRA诊断的效果。方法:对2019年1月-2019年12月一年时间内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63例我院收治的手术病理确诊为头颈部动脉狭窄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CTA与MRA诊断,分析CTA诊断、MRA诊断以及CTA联合MRA诊断的准确率,动脉狭窄程度检出率,以及图像的质量。结果:CTA联合MRA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的准确率比CTA诊断、MRA诊断均较高(P<0.05),且CTA与MRA诊断没有差异(P>0.05),CTA联合MRA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率比CTA诊断、MRA诊断均较高(P<0.05),且CTA与MRA诊断没有差异(P>0.05),CTA与MRA诊断的图像质量没有差异(P>0.05)。结论:对头颈部动脉狭窄使用CTA与MRA诊断,可明确判断狭窄程度,诊断准确率高,图像清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头颅CT血管造影(CTA)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ICA)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普安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疑似ICA患者69例,均行头颅CTA、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CTA及MRA检查ICA检出情况及诊断效能,采用Kappa检验验证不同检查方法诊断ICA与DSA的一致性,分析不同方式检查ICA不同部位的准确率。结果:DSA检查结果显示阳性50例,阴性19例;CTA检查阳性49例,阴性20例;MRA检查阳性44例,阴性25例;经Kappa检验示,CTA与DSA一致性极好(Kappa值=0.893),MRA与DSA一致性尚可(Kappa值=0.669);CTA诊断ICA的灵敏度96.00%、准确率95.65%明显高于MRA诊断的84.00%、8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者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69例疑似患者经DSA确诊50例ICA,检出部位分别为大脑前动脉9例、大脑中动脉5例、大脑后动脉10例、前交通动脉7例、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A)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在黄骅神农居医院就诊的50例疑似脑梗死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CTA检查的诊断结果,计算诊断效果。结果:DSA检查显示确诊脑梗死47例,CTA检查共检出真阳性45例,诊断灵敏度为95.74%,特异度为66.67%,准确率为94.00%,阳性预测值为97.83%,阴性预测值为50.00%;CTA检查的脑血管狭窄位置总符合率以及脑血管狭窄直径均与DSA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CTA检查的脑血管狭窄程度总符合率(93.75%)低于DSA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TA检查具有较高的脑梗死诊断效能,可对脑血管狭窄位置、程度、直径进行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A)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烟雾病成年患者血管狭窄程度诊断符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28例烟雾病成年患者(56侧血管),均行MRA、TCD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对比MRA与TCD联合及单一诊断其血管狭窄程度的符合率。结果:DSA检查结果显示,28例患者的56侧血管中正常9侧、狭窄20侧、闭塞27侧;应用MRA检出正常6侧,狭窄10侧,闭塞27侧,TCD检出正常5侧,狭窄11侧,闭塞24侧,两者联合检出正常8侧,狭窄18侧,闭塞27侧;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MRA与TCD联合诊断烟雾病成年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符合率94. 64%(53/56)均高于MRA、TCD单一方法诊断的76. 79%(43/56)、71. 43%(4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MRA与TCD联合诊断可明显提高烟雾病成年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符合率,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常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头颅磁共振MRA、DWI和SWI序列扫描,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金标准,分析MRA、DWI和SWI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60例患者660支脑动脉血管接受MRI与DSA检查,其中MRA+DWI+SWI与DSA有6支结果不一致。以DSA为金标准,MRA+DWI+SWI与DSA检查诊断脑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13,P<0.001)。MRA+DWI+SWI诊断脑部动脉狭窄一致性好,kappa值、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974、97.5%、99.6%和99.2%。结论:磁共振MRA、DWI、SWI对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均有一定评估价值,三者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徐州市矿山医院收治的疑似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常规行头颈部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头颈部CTA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结果,判断头颈部CTA的诊断效能;对比CTA和DSA检查血管狭窄性病变(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情况。结果:头颈部CTA检查中狭窄、硬化、斑块、动脉瘤及正常的诊断结果与DSA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80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DSA确诊75例,确诊率为93.75%。以DS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头颈部CTA检查确诊71例,检查准确度为95.00%(76/80),敏感度94.67%(71/75),特异度100.00%(5/5),阳性预测值100.00%(71/71),阴性预测值55.56%(5/9);头颈部CTA检查在血管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颈部CTA对比超声及M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8月~2019年2月以来本院经头颈部CTA检查的疑似脑血管疾病的患者96例。结果:CTA对于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超声诊断(P0.05),但CTA诊断和超声诊断对比动脉狭窄的诊断无显著性差异(P0.05)。CTA诊断分别对于动脉狭窄、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与MRA诊断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颈部CTA检查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8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血管造影(CTA),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分析CTA的诊断效果。结果:DSA与CTA对受试者的诊断准确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88例疑似患者中,经DSA检查确诊为头颈部血管疾病84例,CTA检出83例,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8.81%、100.00%、98.86%及100.00%,与DSA检查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SA与CTA在血管狭窄性病变中的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TA只是将3处中度狭窄判断为轻度狭窄。结论: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可准确反映头颈部血管病变情况,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1.
李尚寅  余慧华 《大医生》2024,(2):100-102
目的 分析比较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诊断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8月南京市江宁中医院收治的68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接受CTA、TCD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的图像质量、血管狭窄程度分级、诊断效能及斑块显示情况。结果 CTA与TCD检查的图像质量、血管狭窄程度分级及斑块显示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TA检查的敏感度及准确率均高于TCD检查(均P <0.05);两种检查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TCD检查相比,CTA检查效果更佳,但为保障临床诊断准确性,建议联合两种方法诊断,进一步为诊断患者病情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低剂量头颈CTA扫描与高场强磁共振MRA扫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50例经DSA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予以低剂量头颈CTA扫描与高场强磁共振MRA扫描,对比分析检验结果。结果:DSA检查发现患者78处血管狭窄,包括I级12处、Ⅱ级24处、Ⅲ级33处、Ⅳ级9处;有4处CTA检查显示狭窄而DSA未显示;有2处MRA检查显示狭窄而DSA未显示;MRA检查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率相比CTA检查相对较高。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MRA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性、敏感度与特异度均相对较高,该检查方法具有无创性,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血管狭窄及侧支循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莒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85例ACI患者,均行颅脑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脑血管狭窄、侧支循环状况,并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颅脑CTA诊断ACI患者脑血管狭窄及侧支循环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采用Kappa检验验证颅脑CTA诊断ACI患者脑血管狭窄及侧支循环与DSA的一致性。结果:85例ACI患者经DSA检出脑血管狭窄76例,其中颅脑CTA检出脑血管狭窄75例;颅脑CTA诊断ACI患者脑血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Kappa检验显示,颅脑CTA诊断与DSA一致性极好;85例ACI患者经DSA检出侧支循环不良54例,其中颅脑CTA检出侧支循环不良53例;颅脑CTA诊断ACI患者侧支循环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Kappa检验显示,颅脑CTA诊断与DSA一致性极好。结论:颅脑CTA在ACI患者脑血管狭窄及侧支循环评估中具有较高...  相似文献   

14.
刘小军 《临床医学》2014,(11):110-112
目的研究分析MRI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脑血管狭窄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检查的60例疑似脑血管狭窄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MRI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照组采用DS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观察组检查的准确度为76.7%,特异度为66.7%,敏感度为79.2%。经Kappa检验表明,Kappa值为0.65(P〈0.05),表明两种检查的结果具有一致性;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DSA检查脑血管狭窄准确性高,但是检查过程具有创伤性,而且费用高,不适合作为诊断脑血管狭窄的首选。MRI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准确性与DSA检查基本一致,而且无创,可作为诊断脑血管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血管成像及CTA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患者7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以及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同时44例患者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各类检查方法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狭窄的价值进行比较。结果:参照DSA检查结果为金指标,在对动脉完全闭塞进行检查时,MRA的敏感度为100. 0%,特异性为100. 0%,CTA的敏感度为97. 3%,特异性为99. 1%;当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达到中度以上时,MRA的敏感度为97. 9%,特异性为96. 4%,CTA的敏感度为99. 3%,特异性为97. 6%;当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达到中度以上时,MRA显示狭窄程度比CTA更为严重。结论:在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狭窄进行诊断时,MR血管成像及CTA均为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成像(MRI)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2年2月我院10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先后接受MRI、MRA检查,并于1周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联合MRA评估AIS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结果:100例患者经DSA结果证实,共有118条颈动脉血管存在狭窄,其中31条轻度狭窄,48条中度狭窄,29条重度狭窄,10条完全闭塞,占比分别为26.27%、40.68%、24.58%、8.47%;MRI、MRA单独和二者联合评估AIS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分别为72.88%、85.59%、96.61%,且以二者联合评估的准确性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依据,MRI联合MRA评估纤维帽、脂质核、伴有出血、伴有钙化形成和斑块软硬度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联合MRA评估AIS患者颈动脉狭窄与DSA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MR血管成像(MRA)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0年2月间收治的6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确诊,将患者分为MRA检查组和CTA检查组,每组各32例,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正确率。结果:MRA组和CTA组患者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0.6%和93.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图像中瘤颈宽度和瘤体直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A和CT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正确率均较高,对于瘤体直径及宽度能够准确观察,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比较CTA、MRA及DSA检查在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00年2月-2012年3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疑似脑血管疾病(CVD)的患者98例,依次进行MRA、CTA及DSA检查,统计、比较3种检查方法对患者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检出部位和敏感性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经MRA检查发现动脉瘤47例,经CTA检查发现动脉瘤48例,经DSA检查发现动脉瘤49例,最后经3种方法联合检查确诊动脉瘤47例,共50个瘤体,其中44例为单发状态,另3例均含2个瘤体.经MRA检查发现动静脉畸形24例,经CTA检查发现动静脉畸形23例,经DSA检查发现动静脉畸形25例,最后经3种方法联合检查确诊动静脉畸形25例.3种检查方法对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RA无需使用造影剂,不含电离辐射,且具有无创性,可作为CVD诊断的首选无创方案.若需进一步提升诊断检出率,则可采用联合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在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92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的血管病变分布情况、血管狭窄程度、头颈部动脉CTA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DSA组共发现血管狭窄病变142处,其中轻度狭窄58处,中度狭窄46处,重度狭窄31处,闭塞7处;CTA组共发现血管狭窄病变131处,其中轻度狭窄52处,中度狭窄42处,重度狭窄30处,闭塞7处;DSA诊断阳性142处,阴性1 023处;CTA诊断阳性140处(真阳性131处,假阳性9处),阴性1025处(真阴性1014处,假阴性11处);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敏感度为92.25%、特异度为99.12%、准确性为98.28%、阳性预测值为93.57%、阴性预测值为98.93%。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Kappa值为0.84(P...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DSA、MRA与CTA血管造影对颅内外动脉狭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DSA、MRA与CTA三种不同血管成像法对颅内外动脉狭窄成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血管成像方法对颅内外动脉狭窄都能明确定位、定性,但对血管狭窄率的诊断有一些差异,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结论DSA是一种微创性检查,对脑血管疾病诊断仍是金标准,而MRA、CTA属于无创性检查,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