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脑脊液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6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来院治疗的20例头痛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MRI检查结果及脑脊液检查各项指标差异。结果研究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MRI检查阳性率(95.31%)显著高于对照组(5.00%),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脑脊液分析中各组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乳酸(LA)水平差异显著(P0.05),其中LDH浓度最高的是结核性脑膜炎组,CK浓度较高的是化脓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和化脓性脑膜炎组患者的LA浓度相对其他组较高(P0.05);脑脊液分析中各组诊断敏感性较化脓性脑膜炎组高,除了隐球菌性脑膜炎组外,其他各组的诊断准确性及特异性均较高。结论 MRI和脑脊液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MRI和脑脊液分析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鉴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疾病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玻片离心沉淀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9年5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85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化脓性脑膜炎组62例,病毒性脑膜炎组62例,结核性脑膜炎组61例。3组患儿入院后腰椎穿刺取1 mL脑脊液,各取0.5 mL分别采用玻片离心沉淀法及常规细胞计数法观察脑脊液中细胞形态并对异常细胞进行计数和比较,同时统计玻片离心沉淀法观察到的各组患儿脑脊液细胞学分类检查结果。另选60例经检查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小儿的脑脊液细胞学分类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玻片离心沉淀法对3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儿脑脊液中异常细胞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细胞计数法〔化脓性脑膜炎组:100.0%(62/62)比72.6%(45/62),病毒性脑膜炎组:100%(62/62)比33.9%(21/62),结核性脑膜炎组:100%(61/61)比21.3%(13/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而淋巴样细胞未见明显增多;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小淋巴细胞所占比例最高;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异常细胞特点是淋巴细胞为主的混合细胞学反应。结论玻片离心沉淀法检查脑脊液细胞成分可以更好地分辨出各类脑脊液异常细胞,对于感染类型的辨别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临床诊断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与MRI增强扫描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曲靖市马龙区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170例的临床资料,将综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CT及MRI增强扫描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金标准的符合率.结果:MRI诊断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囊虫病的符合率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9例患者异常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结果 469例患者中,化脓性脑膜炎的患者84例,脑脊液细胞学呈中性粒细胞增多反应,最高可占97.5%;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51例,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混合细胞增多反应;病毒性脑膜炎的患者295例,呈淋巴细胞增多反应;新型隐球菌脑膜炎3例,脑脊液中检出隐球菌;脑寄生虫脑膜炎23例,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13例脑囊虫病,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CT与磁共振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准确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均实施CT和磁共振诊断,对比两种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在6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中,CT检查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脑囊虫病和化脓性脑膜炎的准确率分别为81.48%(21/27)、66.67%(10/15)、58.33%(7/12)、66.67%(4/6),总的诊断准确例数为42例,准确率为70.00%;磁共振检查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脑囊虫病和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88%(24/27)、80.00%(12/15)、83.33%(10/12)、100.00%(6/6),总的诊断准确例数为57例,准确率为95.00%。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准确率显著高于CT诊断(P<0.05)。结论:在临床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中,CT与磁共振诊断均是较为常用的诊断方式,对临床疾病的判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相对于CT诊断,磁共振诊断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实际运用效果更佳,可...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方法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候氏脑脊液细胞学分类新概念对 3 2例结核性脑膜炎 ,85例化脓性脑膜炎 ,3 52例病毒性脑膜炎与 2 0例正常脑脊液的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淋巴样细胞和浆细胞在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中检出率均较高 ,淋巴样细胞检出率分别为 87 5%和 73 7% ,浆细胞检出率分别为 68 8%和 45 7%。结论 淋巴样细胞和浆细胞检出率较高可能是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重要的脑脊液细胞学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7.
房琳 《临床医学》2020,40(5):68-69
目的 比较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7月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92例疑似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T和MRI检查,并以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CT与MRI检查病毒性脑炎结果。结果 MRI检查确诊病毒性脑炎患者38例,漏诊5例,误诊5例,诊断符合率为79. 17%; CT检查确诊病毒性脑炎患者28例,漏诊11例,误诊9例,诊断符合率为58. 33%,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CT检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 849,P=0. 028)。结论 对病毒性脑炎患者给予CT与MRI两种检查方式进行诊断,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更高,降低了出现漏诊误诊的现象,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救治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细胞学的特点及诊断意义。方法我们选择了96例病人标本均采用了常规的脑脊液离心玻片法完成细胞学检查。结果本组7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76%患儿脑脊液白细胞增高,而脑脊液细胞学异常为100%,且以淋巴细胞为主,淋巴细胞反应为94%。结论病毒性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异常率高于常规脑脊液白细胞检查,对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化脓性脑膜炎经临床治疗后脑脊液淋巴细胞仍生高的原因主要与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联合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ROC效能。方法:选择河池市人民医院2018年4月—2020年1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检查确诊(金标准)。确诊前患者均行CT、MRI检查,并将CT、MRI检查结果与“金标准”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分析CT联合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5.53%;MRI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3.42%;联合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8.68%;CT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诊断时影像学征象中积气、钙化检出率高于MRI(P<0.05);脊髓变形、椎间盘变性及硬膜囊受压检出率低于MRI(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CT联合MRI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诊断灵敏度高于单一CT和MRI(P<0.05)。结论:CT联合MRI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且二者联合诊断灵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与MRI诊断卵巢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2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CT诊断52例,诊断符合率为83.9%;MRI诊断59例,诊断符合率为95.2%,MRI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CT(χ2=4.17,P=0.041);CT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2.6%,低于MRI的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P=0.023 6);MRI分期诊断符合率为90.3%,侵袭和转移的诊断符合率为87.1%,均高于CT(74.2%、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P=0.019 2;χ2=4.02,P=0.044 8)。结论 MRI诊断卵巢癌的临床价值较高,与CT相比,MRI对卵巢癌的定性、分期及肿瘤侵犯周围器官和转移的诊断更佳;临床诊断时,可将两者联合使用,以提高卵巢癌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MRI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进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治疗患者23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至我院以头痛、发热、呕吐等临床症状为主诉来诊但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MRI检查,观察两组患者MRI出现阳性结果的比例,观察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以及隐球菌性脑膜炎出现阳性结果的比例。结果:观察组MRI结果阳性率为86.96%,对照组为5.00%;观察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MRI结果全部呈阳性,阳性率为100.00%,5例病毒性脑膜炎、5例化脓性脑膜炎和3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均各有1例MRI结果呈阴性,阳性率分别为80.00%、80.00%、66.67%。结论:MRI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检查中具有重要作用,其阳性检出率较高,能够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中晚期胆囊癌周围脏器侵袭和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中晚期胆囊癌患者的CT和MRI检查结果,对CT和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T对胆囊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3.33%(45/54),MRI的诊断符合率为90.74%(49/54),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胆囊癌分期诊断符合率为94.44%(51/54),高于CT的81.48%(4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转移、侵袭器官的诊断符合率为89.47%(51/57),高于CT的73.68%(4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对胆囊癌的诊断效果无较大差异,在周围脏器侵袭和转移诊断方面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各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病脑)80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37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3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8例。全部予甘露醇、甘油果糖脱水降颅压及对症治疗,其中148例治疗有效,复查脑脊液示化脑、病脑患者脑脊液均恢复正常;结脑患者脑脊液明显好转,糖基本恢复正常;隐脑患者脑脊液3次墨汁涂片检查(-),糖、氯化物基本正常,脑脊液真菌培养(-),乳胶凝集试验效价明显下降(1∶8~1∶320)。148例病情好转出院,其中10例遗留颅神经损害和脑积水;12例死亡,病死率7.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需结合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治疗效果综合进行诊断,对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但不能确诊者,可予诊断性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的MRI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1月~2017年10月,医院开展MRI检查怀疑为脑炎的小儿104例,均进行脑脊液、MRI检查,其中99例进行脑电图检查,对比鉴别诊断的效用,不同类型颅脑感染的脑电图MRI分级,不同MRI分级预后。结果:诊断为病毒性脑炎73例、其他类型感染性脑炎31例。所有对象都进行脑脊液检查、MRI检查,结果显示MRI检查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均低于脑脊液检查,联合诊断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均高于脑脊液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MRI、脑电图、联合诊断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脑电图、联合检查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病毒性脑膜炎Ⅰ级率低于其他类型感染性脑炎,Ⅲ级占比高于其他类型感染性脑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MRIⅠ级对象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后遗症发生率低于Ⅱ-Ⅳ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单独应用MRI影像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不高,但联合脑脊液、脑电图检查可提高疾病的诊断效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MRI分级更高,同时MRI分级可作为疗效预测依据,指导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分别在入院时、1周、2周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确诊的52例结核性脑膜炎,187例病毒性脑炎和21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进行对比,观察不同感染脑脊液细胞学变化的动态特征。【结果】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表现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激活淋巴细胞、单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和浆细胞并存的混合型细胞反应,持续时间较长。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主要表现为淋巴样细胞反应,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早期呈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反应,细胞数明显增高,光镜下呈满视野中性粒细胞,可见杆状或分叶核粒细胞,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急剧下降,粒细胞历时短暂,转为淋巴细胞反应表现。【结论】动态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梁泳毅 《妇幼护理》2022,2(12):2785-2788
目的 探讨在小儿病毒性脑膜炎患儿中采取 CT 和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 2020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我院收 治的小儿病毒性脑膜炎患儿 88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分别采取 CT 和磁共振成像诊断,以脑脊液检查结果作为金指标, 对比两种检查方式联合诊断与单一诊断的准确率和满意度。结果 CT 诊断准确率为 88.64%,MRI 诊断准确率为 92.05%,两者 联合诊断准确率为 98.86%,MRI 诊断准确率大于 CT 诊断,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 CT 诊断和 MRI 诊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诊断准确率与脑脊液检查准确率差异不大(P>0.05)。两种诊 断方式满意度均非常高,但差异不大(P>0.05)。结论 在小儿病毒性脑膜炎患儿中采取 CT 和磁共振成像诊断可以很好的检出 疾病,其中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准确率更高,两者联合诊断准确率更高,均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患儿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C-反应蛋白含量对脑膜炎患儿的感染性质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在治疗前分别采集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患儿脑脊液17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2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19例和对照组(21例已排除脑膜炎)儿童脑脊液标本,用速度散射比浊法测定其CSF中IgA、IgG、IgM、CRP含量。结果:感染组中结核性脑膜炎(结脑)、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病毒性脑膜炎组(病脑)CRP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其升高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化脓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免疫球蛋白的测定结果为除病毒性脑膜炎组的IgA和IgG较对照组升高不明显外(P>0.05),三组病例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脊液进行IgA、IgG、IgM、CRP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并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CT和MRI诊断结果差异。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从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已经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44例,确定其临床资料完备可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CT检查的结果设为CT组;行MRI检查的结果设为MRI组。参照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两组诊断准确性进行探讨。结果:相较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而言,CT组误诊为纤维性肿瘤的有2例、胃窦癌的有1例,诊断符合率为93.18%(41/44);MRI组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的有3例、胰腺囊腺癌的2例,诊断符合率为88.64%(39/44)。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CT及MRI的运用较为常见,且诊断符合率较高,能够为其治疗提供参考,但是,最终诊断结果还是需要以手术组织病理检查为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髓母细胞瘤(MB)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行CT及MRI检查的32例疑似MB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为MB的有26例(81.25%),将CT及MRI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CT诊断正确21例(65.63%),漏诊10例(38.46%),误诊1例(16.67%);MRI诊断正确29例(90.63%),漏诊2例(7.69%),误诊1例(16.67%);CT与MRI诊断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MRI诊断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结论:在MB患儿诊断中,MRI检查效果优于CT检查,有利于患者后续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与MRI表现,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月~2020年10月之间经临床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其中行CT检查26例,行MRI检查24例,分析并统计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影像征象及符合率。结果:以临床手术结果为金标准,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符合率为76.9%(20/26),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符合率为91.7%(22/24),两者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在显示相关影像征象方面,CT检查对腰椎间盘真空征及钙化的检出率高于MRI检查;而MRI检查对腰椎间盘变性、硬膜囊、脊髓及神经根受压检出率高于CT检查,两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的检出MRI具有优势,可做为首选检查方法;但联合CT与MRI检查,可优势互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诊断的符合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