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通过总结,加深认识布加综合征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率,减少临床漏诊及误诊;材料与方法:回顾2000年——2010年收集的6例布加综合征,经DSA诊疗证实,行腹部CT平扫加增强,分析其各种临床症状及CT征象;结果:CT表现肝硬化4例,脾大4例,腹水2例,肝段下腔静脉充盈缺损5例,胸腹部侧枝静脉形成或静脉曲张5例。结论:加强对布加综合征的认识,认真分析病史及临床症状,仔细阅读CT影像,应该能对布加综合征做出准确的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2.
布加综合征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布加综合征与肝硬化的彩色多普勒(CDFI)鉴别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8例布加综合征的患均行二维与CDFI超声检查。观察声像图特征,肝内、外血管病变及一些侧支血管异常显示与血流动力学改变,找出病因,后经血管造影验证。结果:8例中4例为下腔静脉阻塞型,1例为下腔静脉外压性狭窄,1例为肝静脉阻塞型。2例为混合性阻塞。声像图特征;肝脏及尾状叶增大,脾肿大,顽固性大量腹水、肝段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狭窄、不完全或完全性阻塞。副肝静脉与尾状叶静脉扩张,内脏与下肢静脉淤血扩张。结论:布加综合征是门脉高压的原因之一,用CDFI能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耍意义,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布加综合征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的声像图表现及超声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1例经下腔静脉造影确诊的布加综合征病例的超声图像。结果肝静脉阻塞或闭塞(型)6例,下腔静脉阻塞或闭塞(型)22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混合病变(型)3例。本组中超声诊断准确率93.55%。结论超声可以明确布加综合征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及类型,准确反映下腔静脉、肝静脉的血流颜色、方向及流速曲线的变化,对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为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布加综合征(BCS)的三维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3D-CE-MRA)表现特征,探讨MRI对BCS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9例BCS采用3.0T MR扫描仪进行常规MRI平扫及3D-CEMRA检查.观察肝静脉(HV)、下腔静脉(IVC)和门静脉(PV)的开放性,观察有无肝内外侧支循环、门静脉-体静脉间曲张静脉和肝实质病变.其中,17例行超声检查,10例行DSA检查,12例行CT检查.结果:39例BCS中,IVC阻塞型(Ⅰ型)6例,HV阻塞型(Ⅱ型)5例,混合性阻塞型(Ⅲ型)28例;39支IVC中,MRI清晰显示34支IVC阻塞(膜性阻塞15例,节段性阻塞19例);117支HV中,MRI显示62支HV阻塞(肝右静脉24支,肝中静脉17支,肝左静脉21支).MRI直接征象表现为HV和/或IVC狭窄、闭塞;间接征象表现为HV和/或IVC阻塞远端血管扩张,肝大、尾叶肿大、脾大,肝内侧枝血管,副HV,肝外侧枝血管,肝硬化,肝癌和肝脏其他占位特别是第二肝门周围占位,腹水,IVC和HV血栓形成.结论:MRI能直接显示HV和/或IVC阻塞的部位、程度及侧枝循环情况,MRI可作为诊断BCS的一种优选的非侵袭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基层医院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例布加综合征患者,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临床诊断,利用回顾性分析法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布加综合征患者中,10例下腔静脉阻塞,2例肝静脉阻塞患者,2例下腔静脉与肝静脉同时阻塞患者。14例患者临床诊断正确,符合率是93.3%,1例患者误诊,误诊率是6.7%。结论:基层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资料.结果:37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布加综合征;10例肝静脉阻塞,27例下腔静脉阻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布加综合征的首选诊断方法,能显示狭窄的部位、类型,指导临床治疗和观察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患者上消化道的内镜表现。方法:回顾分析31例布加综合征患者胃镜检查结果及其临床资料,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患者临床上以门静脉、下腔静脉高压、淤血的症状为主要表现,肝功能损害相对较轻,按Child-Puggh分级,A级11例,B级16例,C级4例,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食道静脉曲张(84%)、胃、十二指肠黏膜充血发红(100%)、出血糜烂(84%)、Mosaic改变(39%)、胃、十二指肠浅表或霜降样溃疡(32%),其中,mosaic改变在门静脉内径增宽的患者中显著高于不增宽者,而胃、十二指肠溃疡则只见于肝功能B、C级病人。结论:食道静脉曲张、胃黏膜充血发红、出血糜烂及osaic改变是布加综合征上消化道内镜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血清Hcy对布加综合征患者肝脏纤维化的诊断效果研究,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BCS患者94例作为BCS组,依据Child-Pugh分级,将患者分为Child-Pugh A级组48例(A组),Child-Pugh B级组30例(B组),Child-Pugh C级组16例(C组),同期选取3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纤维化指标及Hcy水平进行比较,对患者血清Hcy水平与肝纤维化指、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分析进行分析。结果:BCS组患者肝脏纤维化指标、血清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肝脏纤维化指标、血清Hcy水平较B组高,B组肝脏纤维化指标、血清Hcy水平较A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随Child-Pug h分级升高而增加(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Hcy水平与肝脏纤维化各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r=0.288、0.068、0.224,P>0.05);BCS组患者血清Hcy水平与肝脏纤维化各指标均呈正相关(r=0.464、0.461、0.531,P<0.05);BCS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与Child-Pugh分级情况呈正相关(r=0.664,P<0.05)。ROC分析提示:HCY水平对肝脏纤维化有较高的诊断价值(P<0.05),ROC-AUC=0.829。结论:BCS患者发生肝脏纤维化时,其血清Hcy水平会发生显著提高,且患者Hcy平与肝脏纤维化程度相关性良好,可作为BCS患者肝脏纤维化情况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5月31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先行CT平扫,再进行追踪触发增强扫描和后处理,分析其CT表现。结果主动脉夹层22例,主动脉壁内血肿5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4例。16层螺旋CT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进行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并获得后处理图像。结果5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例均可见肠系膜上动脉(SMA)压迫左肾静脉(LRV)的征象。CT血管成像多平面重建直观地显示了LRV与SMA之间的关系结论。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胡桃夹现象具有立体直观、无创简便优点,可作为胡桃夹现象临床筛查的一种常规确诊手段,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基层医院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例布加综合征患者,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临床诊断,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布加综合征患者中,10例下腔静脉阻塞,2例肝静脉阻塞,2例下腔静脉与肝静脉同时阻塞。14例患者临床诊断正确,符合率是93.3%,1例患者误诊,误诊率是6.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效诊断布加综合征患者,为布加综合征的诊断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布加综合征指肝后段下腔静脉和肝静脉狭窄或完全阻塞的病变。临床多以肝肿大,大量腹水为主要表现,本院自1997年开展人工血管原位移植术治疗16例,经术前、术中、术后完善的准备、配合和护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对评价肝静脉流出道梗阻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肝静脉流出道梗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SCT扫描诊断为肝静脉流出道梗阻患者12例,其中肝移植术后流出道梗阻患者9例,布加综合征患者3例。其中5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5例患者接受剖腹探查手术或二次肝移植手术,均得到证实。结果:9例肝移植术后肝静脉流出道梗阻患者中,共发现6支肝右静脉闭塞,3支肝左静脉闭塞,3支肝中静脉闭塞,1支肝右后上静脉闭塞,4支肝后下腔静脉狭窄,2支肝后下腔静脉血栓形成。3例布加综合征患者均为混合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同时受累。结论:MSCT血管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在诊断肝脏流出道梗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布加综合征650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共650例布加综合征病人,分别采取介入加支架、单纯介入、介入加肠腔分流、肠腔分流术、联合术、根治术、腔房转流术、腔肠房转流术、腔肠颈转流术、肠房转流术10种手术方法治疗。结果 随访最长时间9年2个月,术后总生存率96%(627/650),人工血管5年通畅率90%(28/31)。结论 布加综合征病理类型复杂,治疗棘手,需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和血管外科技术,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为提高本病症检出率寻找一种有效检测手段。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间收治的46例肋骨骨折患者,分别对本组患者实施常规检测(X线检测)、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多排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比较不同扫描方法的实施结果。结果:比较三种技术的检测结果,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多排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两组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均高于X线检测技术,数据差异显著(P<0.05)。比较不同剂量下的图片质量情况,低剂量组的图片优良率与常规剂量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比较不同扫描方法的辐射剂量情况,常规剂量组的辐射剂量明显高于低剂量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科学有效,与常规技术相比,该检测方法可以保障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并且所生成的图像质量满意,但是可以减少患者所承受的辐射剂量情况,满足临床需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对缩窄性心包炎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缩窄性心包炎螺旋CT表现特点 ,评价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 :对 31例手术病理证实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 ,分析其CT表现特点并和手术发现对比。结果 :CT诊断正确率为 96 8%(30 /31)。 30例发现心包增厚 ,最大厚度为 3~ 2 4mm (6± 2 6mm) ,和术中心包厚度测量一致性较高 (P <0 0 5 )。CT显示心包钙化 17例 ,漏诊 3例。心室腔缩小、变形 15例 ,室间隔扭曲 4例。心包钙化组血流动力学异常征象出现率显著高于非钙化组 (P <0 0 5 )。结论 :螺旋CT能准确显示缩窄性心包炎的各种病理改变 ,是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的可靠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茎突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因茎突过长或其方位、形态的异常,刺激邻近血管、神经所引起的咽部异物感、咽痛及反射性耳痛、头颈痛和涎液增多等症状的总称。以往本病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靠X线摄片,由于该部位的解剖结构复杂,平片很难显示茎突根部及反映茎突周围组织结构关系,且临床表现与慢性咽炎相似,临床诊断符合率较低。随着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的普及应用,能够清晰了解茎突全貌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关系的,极大的提高了茎突过长综合征的检出率。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VEGF在布加综合征患者肝脏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vEGF在布加综合征患者肝脏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布加综合征和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脏标本中VEGF的表达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布加综合征患者肝脏标本中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脏标本中vEGF的表达,二者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在布加综合征患者肝脏中的表达是机体重要的代偿机制,它在布加综合征患者肝脏侧支血管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对布加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布加综合征96例,发病以青壮年为主,97.9%的患者居住在农村,男女比例相当,起病方式可分为以肝静脉回流障碍和下腔静脉回流障碍,多数患者兼有二者的临床表现,以腹胀、肝大、纳差、腹水、胸腹壁静脉曲张、下肢浮肿为主。结合文献对其病因、诊断、临床分型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混合性中风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