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对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80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达100%,对照组为15.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检出率87.5%,对照组为1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可以较好对颈动脉狭窄进行诊断,对预防或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6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同时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狭窄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率和颈动脉中膜增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研究对象的脑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研究对象的阻力指数,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利于早期发现患者的血管狭窄,血流动力学改变,且具有无创、简便的优势,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彩超检查 1 4 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颈动脉 ,测量血管的直径、内 -中膜的厚度 (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 ,血流的速度等参数 ,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 ,并检查 1 0 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1 4 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 ,颈动脉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IMT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等血管异常者占 1 2 0例 ,检出率达 85.7% ;对照组中有 IMT增厚和软斑形成 1 7例 ,检出率为 1 7.0 % ,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1 )。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着线性关系 ;高分辨率彩超诊断技术 ,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预报和疗效的观察、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9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98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此次所选研究对象均存在精神类疾病,且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分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缺血组为2001-10/2003-12期间平顶山煤业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的住院及门诊脑血管病患者201例,入院后立即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照组为同期在门诊进行体检的单位职工,同样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将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缺血组粥样硬化的检出率缺血组为94.0%,对照组为7.5%,血管内膜增厚检出率缺血组为60.2%,对照组5.0%;血管狭窄检出率缺血组为16.4%,对照组为1.9%,动脉粥样硬化斑检出率缺血组为40.3%,对照组为0.6%。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能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性质、稳定性、动脉狭窄的程度,为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12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再选取同一时期来我院体检的124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两组的诊断结果(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及形态、颈动脉狭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斑块发生率以及IMT增厚例数均多于对照组;两组斑块表面形态存在较大差异;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率为54.0%,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中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能够通过图像准确反映患者血管情况,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纤维蛋白原和高教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颈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覆斑块形成情况,并同期检测患者血纤维蛋白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 125例患者中40例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其中16例经超声检查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4例诊断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患者平均纤维蛋白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和P〈0.01)。并且随着平均纤维蛋白原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率升高。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对脑梗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OSHI”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临床确诊的40例脑梗塞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颈动脉粥样斑块增厚及颈动脉狭窄的程度。结果:3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形成,斑块多见于颈动脉分叉处,强回声斑块〉低回声斑块〉颈动脉狭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动脉狭窄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彩超检查可以检测动脉粥样斑块的存在及斑块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预测脑梗死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观察组)和同期来我院接受体检的5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均对两组研究对象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分布情况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型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较均对照组高,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型比较,组间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能够较好的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及内部斑块发生、分布情况及分型,对该类疾病临床诊治均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生相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定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可否先期预测脑梗死的发生?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关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研究对象为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均为佛山市常住居民,年龄23~87岁,其中脑梗死患者148例(脑梗死组),非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45例为对照组.方法对两组患者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及狭窄情况.结果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发生率脑梗死组为76.6%,对照组为15.6%,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x2=40.877,P<0.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脑梗死组为58.8%,对照组为26.7%,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2.99,P<0.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关,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可能是引起脑梗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观察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多排螺旋CT与MR诊断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12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多排螺旋CT(CT组)与MR(MR组)检查,对比观察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结果:CT组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颈动脉狭窄检出率高于MR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MR,多排螺旋CT诊断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山东电力中心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标准,研究颈动脉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及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效果。并对比两组间内中膜厚度、平均峰值流速等指标情况。结果:颈动脉超声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依次为95.35%、85.71%、97.62%、75.00%和94.00%。对确诊患者狭窄程度诊断总符合率为95.35%。试验组脑血流量低于对照组,内中膜厚度大于对照组,平均峰值流速、阻力指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采取颈动脉超声检查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确颈动脉斑块分布情况,并能精准判定狭窄程度,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4例脑梗死患者和106名健康查体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发生情况及血管狭窄情况。结果脑梗死组较对照组内中膜明显增厚,斑块检出率明显增高。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检出斑块中均以强回声斑块最为多见。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在血管狭窄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和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及其程度,提示脑血管病变是否处于高危状态,对脑梗死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颅内缺血性改变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特征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颅内缺血性改变且行颈动脉MSCTA检查的患者40例并纳入研究组,同时将同期未发生颅内缺血性改变且行MSCTA检查的患者4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斑块形态、斑块内溃疡、环形征阳性率、颈动脉重构率等,统计研究组预后不良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颈动脉MSCTA检查结果独立评估患者预后不良风险的价值。结果研究组的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占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不规则型斑块率、溃疡型斑块率、环形征阳性率、颈动脉重构率均高于对照组,轻度狭窄及无狭窄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7.50%(11/40)。研究组中,预后良好患者与预后不良患者的MSCTA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MSCTA检查结果可独立有效评估患者的预后不良发生风险。结论 MSCTA可有效评估颅内缺血性改变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特征和颈动脉狭窄程度,且MSCTA检查结果可独立评估患者预后不良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缺血组为2001—10/2003-12期间平顶山煤业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的住院及门诊脑血管病患者201例,入院后立即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照组为同期在门诊进行体检的单位职工,同样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将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缺血组粥样硬化的检出率缺血组为94.0%,对照组为7.5%,血管内膜增厚检出率缺血组为60.2%,对照组5.0%;血管狭窄检出率缺血组为16.4%,对照组为1.9%,动脉粥样硬化斑检出率缺血组为40.3%,对照组为0.6%。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能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性质、稳定性、动脉狭窄的程度,为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4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结果及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14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41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接受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颈部病变检出部位情况,分析典型病例图片。结果 观察组颈动脉中度、重度狭窄比率、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Vmean)水平、在颈内动脉起始处、颈总动脉主干处、颈总动脉窦处、颈动脉分叉处的病变检出率高于对照组,颈动脉正常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动脉轻度狭窄、完全闭塞比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应用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有利于判断血管狭窄、斑块性质及病变分布情况,同时还可通过提供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以为临床后期治疗及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脑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接受多排螺旋CT检查和MR检查,比较诊断结果。结果: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易损性斑块患者41例,稳定性斑块患者39例,MR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正确率86.25%显著高于多排螺旋CT诊断的67.50%(P <0.0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无狭窄患者17例,轻度狭窄患者24例,中度狭窄患者21例,重度狭窄患者15例,完全闭塞患者3例,MR诊断颈动脉狭窄诊断正确率81.25%显著高于CT诊断的65.00%(P <0.05)。结论:MR在诊断粥样硬化斑块以及颈动脉狭窄当中的应用价值高于多排螺旋CT,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情况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的关系.方法对连续住院的112例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的颈动脉情况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88.4%,同时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性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密切相关(P<0.05),而发现颈动脉硬化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无关(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查,并且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性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国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发病特征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以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在安徽铜陵有色职工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64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双侧颈动脉,评价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病部位、形态、大小与数目,采用非条件多元逻辑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85.9%(141/164)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以斑块多见(134/164,81.7%),中重度狭窄发生率较低(26/164,15.8%);颈动脉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见(69/134,51.4%)。斑块发生率及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能以斑块居多,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当中运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对其分别进行CT血管造影与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结果: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于颈动脉硬化性狭窄程度的检测准确度较CT血管造影的更高,差异显著(P<0.05),另外,比较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同类型患者的颈动脉超声表现可发现,在全部超声表现中以混合回声斑块表现最显著。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能够显著提升诊断准确率,具有无创、易于操作的优势,能够有效评估患者动脉狭窄程度,对其临床治疗及预后有科学指导意义,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